<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湖南省西北部,有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级区划,全称叫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湘西州位于湘鄂渝黔四省市交界处,北接湖北省,西与重庆市为邻,西南与贵州省接壤。我最早知道湘西是通过沈从文的著名小说《边城》。《边城》开头的一段文字至今也是记忆犹新:“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为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文字简洁明了,一看便记住了故事发生地湘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湘西是武陵山区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区,拥有24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土家族、苗族都有各自独特的语言、习俗、服饰、建筑、音乐、舞蹈。湘西有神奇的山水风光,是 “中国十佳魅力城市”和“最佳旅游去处”。凤凰古城就是湘西最有名的景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凤凰古城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国家4A级景区,首批中国旅游强县,曾被新西兰著名作家路易艾黎称赞为中国最美丽的小城。地理位置可概括为:“西托云贵,东控辰沅,北制川鄂,南扼桂边”。这里与吉首的德夯苗寨,永顺的猛洞河,贵州的梵净山相毗邻,是怀化、吉首、贵州铜仁三地之间的必经之路。作为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凤凰的风景将自然的、人文的特质有机融合到一处,透视后的沉重感也许正是其吸引八方游人的魅力之精髓。这颗“湘西明珠”是名副其实的“小”,小到仅有一条像样的东西大街,可它却是一条绿色长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著名作家沈从文在《边城》一书中,曾经有这样一段描述凤凰:“若从一百年前某种较旧一点的地图上寻找,当可有黔北、川东、湘西一处极偏僻的角隅上,发现一个名为“镇竿”的小点,那里同别的小点一样,事实上应当有一个城市,在那城市里,安顿下三五千人口……”这就是蒙有一层神秘面纱的古城凤凰。</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凤凰古城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历经300多年的风雨凤凰沧桑,古貌犹存。现存的东门和北门古城楼,城内青石板街道,江边木结构吊脚楼,以及古城博物馆、田家祠堂、沈从文故居、熊希龄故居、万寿宫等建筑,无不具古城特色。</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虹桥</b></p><p class="ql-block"> 虹桥原名卧虹桥,又称“风雨楼”,建于明洪武初年,位于是凤凰的中心。在虹桥上看整个凤凰城,沱江两岸的如画风景尽收眼底。虹桥分为上下两层,一层主要是商铺和杂货店,二层是民俗文化楼,里面藏有从古到今所有关于虹桥风雨楼的书画作品。</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北门古城楼</b></p><p class="ql-block"> 北门古城楼始建于明朝。凤凰北面,俗称北门城楼,本名“壁辉”。北门古城楼始建于明朝。清朝先后在这里设凤凰厅、镇竿镇辰沅永靖兵备道治所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遂将砖城改建为石城,北门定名为“壁辉门”,一直保存。北门古城楼采用本地红砂条石筑砌,做工考究,精钻细琢。城门呈一半月拱,有两扇铁皮包裹。圆头大铁钉密铆其上的大门。城楼用青砖砌筑,重檐歇山顶,穿斗式木结构,石座卷顶。城楼对外一面开枪眼两层,每层4个,能控制防御城门外一百八十度平面的范围。</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回龙阁吊脚楼</b></p><p class="ql-block"> 回龙阁吊脚楼群座落在凤凰古城东南的回龙阁,前临古官道,后悬于沱江之上,是凤凰古城具有浓郁苗族建筑特色的古建筑群之一。该吊脚楼群全长240米,属清朝和民国初期的建筑,吊脚楼均分上下两层,俱属五柱六挂或五柱八挂的穿斗式木结构,具有鲜明的随地而建特点。上层宽大,下层占地很不规则;上层制作工艺复杂,做工精细考究,屋顶歇山起翘,有雕花栏杆及门窗;下层不作正式房间,但吊下部分均经雕刻,有金瓜或各类兽头、花卉图样.上下穿枋承挑悬出的走廊或房间,使之垂悬于河道之上,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这种建筑通风防潮,避暑御寒,是苗族独特的建筑工艺,具有很高的工艺审美和文物研究价值。</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沱江河</b></p><p class="ql-block"> 沱江河是古城凤凰的母亲河,她依着城墙缓缓流淌,世世代代哺育着古城儿女。坐上乌篷船,听着艄公的号子,看着两岸已有百年历史的土家吊脚楼,别有一番韵味。沱江的南岸是古城墙,用紫红沙石砌成,典雅不失雄伟。城墙有东、北两座城楼,久经沧桑,依然壮观。沱江河水清澈,城墙边的河道很浅,水流悠游缓和,可以看到柔波里招摇的水草,可以撑一支长篙漫溯。沿沱江边而建的吊脚楼群在东门虹桥和北门跳岩附近,细脚伶仃的立在沱江里,象一幅永不回来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沈从文故居</b></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栋已有百余年历史的清朝晚期建筑,分为前后两进,中间一个小天井,左右配以古色古香的厢房,给人一种精巧秀丽的感觉。飞檐矗立的屋架和灰色牢实的墙体结结实实的融为一体,苍老陈旧的板壁和剥蚀脱落的门窗显示房屋的陈旧与古老。故居陈列室里,一张张清晰珍贵的图片,一行行流畅深沉的文字,记录了沈从文步入尘世后所走过的艰难历程,忠实地记录了作家成长的过程。</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田家祠堂</b></p><p class="ql-block"> 田家祠堂位于沱江北岸的老营哨街,始建于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为时任钦差大臣的凤凰籍苗族人士田兴恕率族人捐资兴建。民国初,湘西镇守使、国民党中将田应诏(田兴恕之子)又斥巨资最后修建完工。祠堂大门前有有六级用红砂条石砌成的扇形台阶。大门左中右三间,中间大门呈八字形,两边次间均为青砖砌就,有石象一对,石鼓一双,极具气派。祠堂正殿系抬梁式与穿斗式结合构架,硬山顶,高、深、面阔都是20米,殿柱基石均为石鼓,猫拱背山墙,正殿门前砌青石台阶。</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万名塔</b></p><p class="ql-block"> 万名塔,位于沱江沙湾北岸,与遐昌阁、虹桥相映。塔用青砖和混合沙浆以及钢筋混泥土砌筑而成。塔为六方、七级,每层六个翘角,且悬挂铜制风铃。塔高22.98米,一层直径4.5米,向上每层直径缩小0.3米。一层有楹联六副,皆为名人所题,或颂或感,风格各异。</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以上景点确实能让游客大饱眼福。可我只在凤凰古城只呆了一晚。而这一晚,多少有点惊魂。晚七点多的时候,我们正在街上逛,突然下了倾盆大雨。我们只能在一家店铺门前避雨。雨持续了半个多小时。雨停后,我们继续沿街道往酒店方向走。突然,在街道前面十多米的地方,约摸一尺多高的洪水向我们湧来。这一刻,我真的差点被吓晕。因为不知道洪水会涨多高,也不知道洪水持续多久。心想,这下完了,弄不好会葬身洪水之中。真没多想,我拉着老伴转身往后跑。洪水汹猛地在我们身后追。幸好我们发现了一个地势较高的地方,但有一米二左右高的城墙挡着。我们不顾一切了。我把身子一蹲,先要老伴踩着我的大腿爬上围墙,随后我也爬上了城墙。接着,我先跳下城墙,成下蹲姿式,要老伴踩着我的肩膀跳下来。这是个安全地带。沿着城墙一直走到虹桥。过桥后就到了酒店。这确实是我们的惊魂一夜。第二天早上,我看到沱江仍有山洪通过,暴涨的河水像疯狂的野兽,挟裹着树木以及其它杂物,汹涌地奔向远方。尽管受到了惊吓,但凤凰古城带给我的美丽景色和文化底蕴都深深地留在记忆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