躬耕教坛,共同进步——记“余晶地理名师工作室”2023学年工作总结汇报

杨海斌

<h3>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鱼在于渚,或潜在渊。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谷。他山之石,可以攻玉。<br> 2023年8月30日下午2:30来自不同学校的20多名地理教师,齐聚昆明外国语学校官渡校区七楼录播教室,参加2023年“余晶地理名师工作室”工作汇报。本次活动由余晶老师主持,会议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br> 金玉良言,反躬自省<br> 余晶老师对工作室前期工作进行总结、制定下一阶段工作计划,并对后期工作室活动提出要求。<br> 余晶老师总结到:在过去一段时间,省、市、区三级工作室良性发展,不断吸纳新成员加入,工作室进一步发展壮大。在过去的一年中,工作室成绩喜人。一是科研课题获省科协资金支持,得到各界的广泛认可,工作室成员独立申报多个子课题,多位老师在核心期刊公开发表论文并获奖,工作室成员教科研水平显著提高,并能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对地理学科教学工作起到了良好的指导作用;二是多名工作室成员参加各区县期末统测、昆明市统测、省统测等命题工作,得到省市区教研员及教育系统的一致认可;三是多名工作室成员在省、市、区各级课堂教学竞赛中获奖,优秀学员参加全国示范课展示,在新课标新教材的大背景下探索出一条适合云南学情的地理教学道路。最后,余老师总结到,新的一年,我们将继续躬耕教坛、共同进步、再获佳绩。</h3> <h3> 过去的一年,在余老师的带领下,工作室成员们勇担当,善创新,获佳绩。榜样激发力量,目标指引方向,在感恩相遇、团结奋进的氛围中,各学员小组依次分享了组内的成长与反思。</h3> <h3>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br> 在过去的一年里,工作室成员一起经历了许多挑战和成长,共同探索并实践着优质教育的道路,获得了许多成果,可谓是百舸争流,催人奋进。<br> 一、青年聚力工作组汇报。<br> 刁老师围绕前期总结、工作业绩、个人能力、后期展望四个方面,结合本组学员年度工作和所获成绩作出详细汇报。并强调在今后的地理教学中,要对标核心素养来设计课堂:一是关注区域认知培养:让学生认识到较大尺度解读普通地理原理,较小尺度重点关注空间特色,能进一步确定主导因素和环节,将时间、区域、要素进行有机整合;二是关注综合思维培养:让学生会利用课本结构良好型知识来分析结构不良的问题,从而形成新的知识能力并受用终身;三是关注人地协调观养成:让学生认识到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需落实到经济、生态、社会、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四是教学设问要有梯度,形成问题链—知识链—思维链,对高考复习要形成四个整合:整合材料、整合知识、整合考点、整合思维。</h3> <h3> 最后,刁老师用自加压力、自我提升、乐于吃苦、敢于担当与大家共勉,与余老师强调的做人要实在,做事要实在不谋而合。</h3> <h3> 二、“石林未来以来工作组”——李老师汇报。<br> 李老师先是介绍了工作单位石林县民族中学的基本情况,紧接着围绕参加工作以来组内成员所获成绩做详细介绍。介绍其组内成员所获成绩,李老师如数家珍,“石林未来以来工作组”在教学、命题、论文竞赛等方面多次获省市区各级奖项,获得了其他老师的热烈掌声。</h3> <h3> 三、“知行合一工作组”——曾老师汇报。<br> 曾老师先是介绍了工作单位基本情况,紧接着介绍参加工作以来组内成员所获成绩,重点说明了组内优秀教师——谢太林老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并对未来工作作出以下8条规划:<br>1.每月每人一份原创题,质量不断提升,达到高考试题标准;<br>2.信息技术水平上一个大台阶,人人能用PPT制图;<br>3.提升科研水平,申报一个市级及以上课题;每人每年至少一篇高质量原创论文、一个课例、两个微课;<br>4.扎实学程设计,完成高二年级大单元分层学程设计;<br>5.深耕课堂,每人至少执教校级及以上公开课一次;<br>6.每人荣获校级及以上奖励或荣誉至少2项;<br>7.完成《高考政策与命题解读》和《高考评价体系解读》阅读;<br>8.教学成绩引领富民教育,走向昆明市。</h3> <h3> 四、“东川工作组”——王老师汇报。<br> 王老师围绕前期总结、工作业绩、工作不足之处、未来工作计划四个方面,结合本组学员年度工作和所获成绩作出详细汇报。并与大家分享了许多地理教学方法和其组内自己整理的资料,值得一提的是:东川工作组花费了大量精力,科学组编了分层作业,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教学。</h3> <h3> 各小组分享结束后,余老师对工作室学年工作作出如下总结:“时光荏苒,岁月匆匆,繁忙而有序的一学年悄然而过,我们始终将“名师成长的摇篮、资源辐射的中心、教师对话的平台、教育科研的基地”作为工作室发展的宗旨,通过理论学习、课题研究、课堂教学研讨、结对共建等形式开展活动,使工作室学员自身素质和能力在相互交流学习中得到进一步提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br> 余老师指出:接下来的一年,我们要本着科学求真与开拓创新的精神,更好的构建一个融学习、教学、研究、培训、交流为一体的平台,促进教师的实践反思和专业成长,提高教师群体效能,充分发挥引领与辐射作用,为工作室全体成员的成长搭建阶梯,注重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提升,在提升中反思,在反思中领悟,在领悟中创新,树立垂范意识,争取让工作室成为云南省地理教育的领跑的团队。<br> 在第39个教师节来临之际。躬耕教坛,共同进步。担负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以实际行动落实全省教育发展大会精神,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h3> <h3>策划:云南省余晶地理名师工作室<br>撰稿:杨海斌<br>审稿:刁培钦、邓丽<br>终审:余 晶 </h3>

工作室

老师

地理

工作

成员

余晶

组内

教学

汇报

工作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