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30830中午晴。午餐后,发挥连续作战精神,我漫步到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镇远城东中和山上的青龙洞古建筑群参观游览。</p><p class="ql-block">这里山势挺拔,峭壁悬崖。巨岩、洞穴和为一体。道、儒、佛三种宗教的寺庙群生就山腰。它背靠青山,面临㵲河绿水,贴壁临空,五步一楼,十步一阁,翘翼飞檐、勾心斗角、雕梁画栋。徜徉其间,如入仙境,恍若隔世。打油一首记之。</p><p class="ql-block">《镇远青龙洞感怀》</p><p class="ql-block">山水福地太极地,</p><p class="ql-block">镇远古城㵲河绕。</p><p class="ql-block">青龙洞中才数日,</p><p class="ql-block">世界巨变已千年。</p> <p class="ql-block">青龙洞古建筑依山因地,分别采用了“吊”、“借”、“附”、“嵌”、“筑”等多种工艺,硬是在一段悬崖上筑出中元洞、紫阳洞、青龙洞、万寿宫等一片阁楼洞天。它气势雄伟、构思大胆、布局精巧。是全国独有的中原建筑与苗侗吊脚楼干栏式巧妙结合的古建筑群,号称“南方悬空寺”,有“贵州古建博物馆”之称。</p><p class="ql-block">青龙洞古建筑群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迄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了。曾几度毁于兵、火,几度修复,古建筑群经历代修建始成现代规模,位于城东中河山,占地21000平方米,有青龙洞、紫禅书院、中禅院、万寿宫、祝圣桥和香炉岩6部分共36座单体建筑组成,集儒、道、佛、会馆、桥梁及绎道建筑文化于一身。整群建筑靠山临江,依崖傍洞贴壁凌空、勾心斗角,错落有致。那飞岩翘角、贴壁凌空、红墙青瓦的殿阁楼台,气势宏伟。造型独特的建筑物与悬崖、古木、藤萝、岩畔、溶洞天然合成,融为一体,真是巧夺天工。既有临江远眺的吊脚楼,也有恬静幽邃的寺院禅台,有朗朗书声的学子院,更有锣鼓喧天的戏台,集天下山水楼阁荟萃为一方。</p><p class="ql-block">建筑文化</p><p class="ql-block">青龙洞,整个建筑群重重叠叠参差不齐,纵横有致,沿庭院小径漫步,登斯楼而极目,如临海市蜃楼,蓬莱仙岛。镇远青龙洞古建筑群为江南汉地建筑与西南少数民族山地建筑文化相结合的绝妙典范。有“西南悬空寺”之称,是贵州省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史载距今600多年的明洪武年间,此地便已形成与现存建筑群相当的规模,“明郡守黄希英建,工部郎中赵之绪购藏经,构层楼以贮之”。</p><p class="ql-block">明嘉靖年间这里不仅增加了大量寺庙,而且有了宫室和书院建筑,后多有改扩建。雍乾时又有了万寿宫等商业性会馆建筑及戏楼。</p><p class="ql-block">游人称赞</p><p class="ql-block">光绪四年,又增建了祝圣桥上的状元楼(亦称魁星楼)。1956—1963年间,省州政府拨出专款,组织专人对青龙洞建筑群两度较大维修,后又对中元洞一组修复。1983年起省政府再次拨巨款对青龙洞、紫阳洞、万寿宫、香炉岩等各组古建筑全面抢救和修复,青龙洞古建筑群得以恢复原貌。全景图此建筑名胜有如群星灿烂,通常以青龙洞概言之,成了历代游人流连忘返之地,文人骚客咏叹之物。</p><p class="ql-block">清人陈夔龙诗云:严城无鼓角,山水自宫商。邑侯喜见招,征旗生辉光。缅象桥东迈,一色苔藓苍。中元胜景出,绝壁纡羊肠。更上青龙顶,来阅读书堂。循循资善诱,狂狷进中行。佛楼肆筵席,德星聚一方。炼师求丹诀,蛮女进壶浆。嗟余谢鞅掌,不能涉稻粱。纵陪东山屐,愧此曲水觞。须臾日脚下,方钟和漏长。秉烛尽今夕,烟月付苍茫。</p><p class="ql-block">还有清人赞曰:峭嶂嵯峨蛰龙踞,一朝破壁横飞去。龙飞变化谁复知,盘寓尚认云深处。危楼高构山之巅,㵲水微茫挂槛前。凭栏未敢多立时,生恐凌风便上天。</p> <p class="ql-block">文公祠</p> <p class="ql-block">圣人殿</p> <p class="ql-block">紫阳书院</p> <p class="ql-block">玉皇阁</p> <p class="ql-block">万寿宫</p> <p class="ql-block">香炉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