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一张珍贵的老相片</b></p><p class="ql-block"><b> 靳忠祥 靳雪平</b></p><p class="ql-block"> 在山西省壶关县原“工交系统”退休干部靳和平家的相册中,收藏着一张当年壶关县池后村吕文龙等四名南下干部出征前与家人们的合影相片。</p> <p class="ql-block"> 据相片收藏者靳和平同志讲,该相片是1949年2月的一天,父亲靳铜山和同村的吕文龙、王保荣、王天保四位长辈即将南下出发时和家人们的合影照。当时,母亲怀抱着他还不满2周岁。 </p><p class="ql-block"> 2023年8月26日,笔者登门拜访靳和平同志,并现场仔细查看了相片。该相片长约13厘米,宽约9厘米,为6寸黑白相片。相片虽然年代久远,但相片上的人物模样却十分清晰(见文中插图)。相片上共13人。靳和平给笔者一一指认了相片上的人物,并告知了相关人员或其亲属的联系方式。上排:从左往右依次为靳海发、靳铜山、王保荣、吕文龙、王天保;中排从左往右依次为:王天保之妻、靳铜山之妻及其儿子靳和平(不满2周岁)、王天保之母亲、吕文龙之父亲、王保荣之妻、吕文龙之妻;下排蹲着的为吕文龙之外甥吕纪森。</p><p class="ql-block"> 如今,七十四年过去了,相片中的人员多数已盖棺论定成为历史人物。但他们那绚丽精彩的人生篇章却值得我们后人学习和赞颂。</p> <p class="ql-block"> <b>1.吕文龙</b>(1921.7---2013.3),男,汉族,山西省壶关县池后村人。1938年5月参加革命工作,任村儿童团团长,193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壶关县池后村党支部书记、壶关县二区区委委员、壶关县游击队长、壶关县武委会主任、地方部队32团五连连长、区武装部部长,壶关县武装部政工股股长、副部长、部长等职。1949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江支队随军南下福建,时任长江支队第3大队第5中队副中队长。同年6月调任华东随军南下服务团第3大队第2中队中队长。1949年8月入闽后历任顺昌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县委委员、县纪委书记。1950年10月调任屏南县委组织部部长、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县委副书记、书记兼任县人武部第一政委等职。1956年任南平地委委员,1957年9月到省干校学习,后任南平铝厂厂长、厂党委副书记。1960年4月任南平地委常委、副专员、专署党组副书记。1970年5月调任福清县委副书记、书记、革委会主任。1975年10月调任莆田地区革委会副主任、地委常委、地区副专员。1986年离休,2013年3月病逝,享年92周岁,生前享受正厅级干部待遇。</p> <p class="ql-block"> <b>2.王天保</b>(1926.5—2002.1),男,汉族,山西省壶关县池后村人。1941年3月参加革命工作,1945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3月至1942年5月任壶关县司法科法警,1942年5月至1944年2月调任陵川县公安局班长,1944年2月至1947年8月调任壶关县第三区委公安主任,1947年8月至1949年2月调任壶关县第三区委组织干事。1949年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江支队随军南下福建。1949年8月入闽后至1953年6月任福建省顺昌县五区区委书记。1953年6月至1957车6月调任顺昌县县 委委员、公安局局长。1957年6月至1960年1月调任水电部陆浑(河南)工程局任工会主席、党委员。</p> <p class="ql-block">1964年4月调任水电部十一工程局,历任工会代主席、综合处党委副书记、计划生育办公室副主任。1987年9月16日离休,2002年1月21日病逝,享年76周岁,生前享受副地专级待遇。</p> <p class="ql-block"> <b>3.靳铜山</b>(1926.12——1984.11),男,汉族,山西省壶关县池后村人。1940年参加革命工作并加入中国共产党。时任池后村儿童团团长、抗日主村游击小组秘书。1946年调任长治干校学习,期满后回壶关县第四区公所任财粮委员。</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1949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江支队随军南下福建。1949年8月到福建后历任顺昌县、屏南县公安局秘书、股长。1951年后历任屏南县法院副院长、院长。1958年任南平市法院院长,期间曾挂职赴上海华东政法干校学习。1959年秋,在上海协和医院做了心脏手术,从此长期坚持带病工作。1965年后历任南平市工交局党总支书记兼局长、南平市总工会主席、建阳地区司法局筹备组负责人等职。1984年11月病逝,享年58周岁,生前为正处级干部待遇。</p> <p class="ql-block"> <b>4.王保荣</b>(1928.2.28一一1986.11),男,汉族,山西省壶关县池后村人。1946年6月参加革命工作,历任壶关县物资站通信员、调拔员,壶关县复退军人委员会通讯员,壶关县武委会通讯员。1948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1949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江支队随军南下福建,时任交通员。1949年11月任中共顺昌县委员会交通员和警卫员。1950年8月任屏南县一区委员会宣传干事。1951年5月至1952年10月在福建省农工学校学习。1952年10月起历任屏南县公安局政治助理员、棠口区委宣传委员、副书记、书记。1956年6月起历任屏南县县委委员、县公交部副部长、县林业局局长兼书记。</p> <p class="ql-block">1962年8月起历任南平市林管局生产科科长、党委办主任、党委委员。1970年起历任福建省生产建设16兵团(邵武)后勤处副处长、政治处副主任。1975年1月任邵武县林业局党委书记。1978年6月任邵武县纪检委副书记。1979年8月任邵武县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1982年3月任邵武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986年11月去世,享年58周岁,生前为正处级干部待遇。</p> <p class="ql-block"> <b>5.靳海法</b>(1929.4——2013.9),男,山西省壶关县池后村人,系靳铜山的堂弟。当年,他代表家族欢送哥哥南征,故在一起合影。他少小聪颖好学,思想进步,先是在刘寨村和池后村读初小,壶关解放后又在壶关县一高读高小。受进步思想和周围革命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吕文龙及其堂兄靳铜山、胞兄靳根山(1942年参加抗日游击队,1946年8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晋冀鲁豫野战军,后转业于安徽省潜山县地方工作)的影响,高小毕业后于1948年4—12月在河南省鹤壁硝厂参加工作(生产火药,供解放军兵工厂使用)。1949年2月至1951年1月在壶关县辛村师范学校接受中等专业教育,之后在壶关县辛村公社土河村小学任教一年。1952年1月至1963年1月分别在壶关县供销社、壶关县政府任干事工作。期间,于1952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4年1月至1967年 月调任壶关县固村公社党委书记。1973年 3月调任壶关县川底公社副主任。1983年 4月调任壶关县委信访办公室副主任。1990年12月退休,2013年9月病逝,享年84周岁,生前为正科级干部待遇。</p> <p class="ql-block"> <b>6.靳和平</b>,男,汉族,大专文化程度,中共党员,1947年11月29日出生于山西省壶关县池后村。父亲靳铜山南下后,跟随母亲在家乡生活。1963年初中毕业后,南下福建省南平市(县级市)回到父親身边,进入南平一中完成高中学业。1966年“五.一六通知〞后,“文革”兴起,学校停课,其先后被市、地委驻校工作组推举到校大字报编委会、南平地区红卫兵总部主持工作。1966年10月赴京接受毛主席检阅。后因造反派“打、砸、抢、抄、抓”,红卫兵总部被砸被抄,父亲被打成“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和“修正主义分子”,住宅被抄被封。靳和平也被造反派打成“铁杆保皇派”、“修正主义分子苗子”,无法回校,最后迫于生活困顿,于1967年7月返回老家壶关县池后村和大山南村插队劳动。1968年10月,壶关县清流瓷厂招收学徒工,靳和平被该厂录用,成为一名正式工人。他从生产一线的“注浆工”、“烧成工”做起,由于表现突出,后被选调进入厂部办公室历任干事、副主任、主任。期间,于1973年5月4日加入中国共产党。1975年担任壶关县清流瓷厂党总支副书记。1978年11月起先后调任壶关县工业局副局长、壶关县东水西调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壶关县经委办公室主任。1984年2月15日调任壶关县手工业联社代主任、壶关县二轻局局长兼党支部书记,一直到2000年11月底,靳和平在壶关县二轻系统坚持工作17年。期间于八十年代未,参加了省委党校经济管理大专函授班学习,获大专毕业证书。2000年11月调任壶关县工交系统党委书记。2001年11月,因政府机构改革而退居二线(时年53岁),之后于2008年11月正式退休。</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透过相片中的人物形象及其简历,我们感慨万千,由衷的敬佩他们,特别是4位南下老干部。他们是人民的功臣,是壶关县的荣耀,是池后村的骄傲和自豪!</p> <p class="ql-block"> 74年前,他们在全国即将解放、分享胜利果实的大好形势下,告别家乡,离别亲人,听党召唤,舍家为国,东出太行山,进军武夷山,在上有敌机轰炸,下有土匪袭扰的环境中,跋山涉水,行军六月有余,途经八个省份,辗转6000余里,进驻福建、解放福建、扎根福建,建设福建,与福建人民同甘共苦,艰苦创业,建设家园,谱写出一曲曲挥洒热血、奉献青春年华的英雄篇章。他们克服困难,依靠群众,不怕牺牲,剿匪反霸、筹款筹粮、支援前线,巩固了新生的革命政权;他们全身心的融入、全力以赴的投入,开拓进取,忘我工作,为当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为当地物质、精神两个文明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功在八闽”,利在国家,人民是不会忘记的!</p><p class="ql-block"> (备注:由于笔者对相片中的剩余人员的信息资料掌握不详,故文中没一一介绍。特向读者致歉!)</p><p class="ql-block"> 2023年8月28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