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东南地区建筑公司学习记忆

牛爱主

<p class="ql-block">  1965年,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代。从国际上看,我们伟大的祖国,刚刚经历了某大国卡我们的脖子,撤走专家带走图纸。在我们即将燃起的工业大发展的烈火上,浇了一盆凉水,使国家由一个农业国变成一个工业国,预到了危机。从国內看,刚刚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粮食欠收,百姓生活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难处。在这种情况下,伟大领导毛主席力挽狂澜,领导党和全国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力争在短时间内实现四个现代化。</p><p class="ql-block"> 在这一年里我们阳城县,也和全国一样开始了走工业化道路的新进程,县建筑木制厂的领导们,也看到了当前的建筑工程的走向,是要向钢筋混凝土工程迈进,而我们当时就对这项技术知知甚少,所以确定差派人员到晋东南地区建筑公司学习。</p><p class="ql-block"> 当时选择了6个人,分为:模型工2人、钢筋工2人,混凝土工2人。</p> <p class="ql-block">我和段金龙同志(已故)是学习支模型,也可以说是模型组。</p> <p class="ql-block">武丙辰同志和张士英同志(已故),是钢筋工,可谓是:钢筋组。</p> <p class="ql-block">于双明同志和票家禄同志(二人都已故)是学混凝土工,可谓:混凝土组。</p> <p class="ql-block">  我们到晋东南专员公署建筑公司报到后,公司把我们送到了,襄垣县长隆公社西周村,我们分开居住,我和段住在西周荣改改同志(这位女人,好像是省级劳模)的小院内。</p><p class="ql-block"> 我们所参加修建的工程是一个庞大的水利工程——南干渠,这个工程修建在历史上因无敌将军罗成被乱箭穿心而死的淤泥河里,该工程西端是一座高14米的竖井,内径估计为1.8米,中部在河槽内铺设的倒洪管。东端倒洪管是铺在带坡的槽内。工程巨大专建筑公司去了100多人,听人说襄垣县在各村调了几千民工参加,一天三班倒着干。要赶在雨季之前完成,大伙都是热火朝天,干劲十足。遗憾的是没有枪过洪水,有一天整整下了一天一夜的雨,第二天早上洪水来了,河沟里的管道全被水淹了,当时很多会水的民工和专建公司的工人,还有我们的段金龙全都自发的组成了枪险队,从水中捞出了全部的机械设备。受到了工程指挥部的表扬。</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和专建公司木工组的组长——侯福春师付合影。</p><p class="ql-block"> 侯福春师付胆大心细,遇事不慌,技术一流,支模遇到难处时,他一到现场,马上就能解决,加之手下的得力干将牛东晟,平王栓等,不惧艰难,奋勇直前,常常提前完成任务,所以他在这支队伍里也有很高的威望。我们在工地的摸板制作、安装中,对他们的摸具、摸板的使用以及針对混凝土设计型体,对摸扳的设计理念,都有了相应的启发。</p><p class="ql-block"> 专建公司钢筋组组长——张家庫师付,带着武丙晨和张世英,因南干渠工程钢筋活不多,他们就是往返于长治和西周,往往工地有活了,他们在长治专建公司的加工厂内把料下好,做成半成品,拉到西周工地进行绑扎安装。他们也学到了不少知识。</p><p class="ql-block"> 混凝土组,通过学习对水泥标号和砼标号以及塌落度有了清楚的认知,对混凝土的浇筑、养护以及留缝位置,都有了更深的了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们当时学习时也不觉得怎样,但到了下半年阳城县缫丝厂在原阳城磺粉厂的地基上从新建到扩建中,以及到后来钢筋混凝土工程在我县占领主要地位后,我们才知道,当年在专建学习对后续工作的重要性。......。</p><p class="ql-block"> 现在的我们己经不是当年的无知少年,回顾那段经历,我觉得最该感谢的人是侯福春师付、牛东晨师付、平王栓大哥、张家庫师付、以及那些想不起民子的师付们,也要感谢梁祥保工长和他儿子梁明山,你们对我们的关怀和帮助,那是无以言表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这里我也要感谢襄垣县长隆公社西回园村(下回园村)的弟兄姐妹们!你们在我们远离家乡,在西周工作的那段时间,闲下来的时候给我们增添了很多乐趣!愿你们多多保重!身体健康!万事如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