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中国四大佛山之一【九华山】</b></p><p class="ql-block"><b> 安徽【九华山】是中国四大佛山之一,是地藏王菩萨的道场。另三个分别是:浙江省普陀山观世音菩萨的道场、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的道场和四川峨眉山普贤菩萨的道场。</b></p> <p class="ql-block"><b> 【九华山】名之源</b></p><p class="ql-block"><b> 【九华山】原名“九子山”,唐朝天宝年约公元754年,李白第二次来池州,在当地县令配同下游览大半年。在秋浦游历后,雪后初晴的景象使其诗兴大发,李白见不远处的“九子山”状若莲花,便吟诗一句“妙有分二气,灵山开</b></p><p class="ql-block"><b>九华”。赞美阴、阳二气的玄妙,使九座山峰显现出特有的灵秀。【九华山】的名子就此而来,至今一千多年没变过。所以实际李白是九华山的命名人。</b></p><p class="ql-block"><b> </b></p> <p class="ql-block"><b> 【九华山】— 《东南第一山》</b></p><p class="ql-block"><b> 九华山位于安徽省池州市境内,属黄山山脉支脉,经过漫长的地质变化,形成了山地错落、险峰插云、怪石嵯峨、幽谷深邃的地貌景观。</b></p> <p class="ql-block"><b> 【九华山】— 早期道教圣地</b></p><p class="ql-block"><b> 九华山是上古学仙修道圣地之一,曾列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三十九位。在唐代处于兴盛期,明清时期逐渐衰落。</b></p> <p class="ql-block"><b> 【九华山】— 地藏佛山</b></p><p class="ql-block"><b> 佛教初传始于晋,唐开元末生地藏灵迹成地藏道场起,逐渐发展兴盛取代道教而成九华山佛教赖以生存的基础。一度曾有“莲花佛国”之称。</b></p> <p class="ql-block"><b> 【九华山】— 《护国月身宝塔》</b></p><p class="ql-block"><b> 《护国月身宝塔》是明朝万历年间重修金地藏塔殿时朝廷所赐之名。之前一直以“月身塔”,俗称“月身殿”为称谓。</b></p> <p class="ql-block"><b> 【九华山】— 《月身宝殿》</b></p><p class="ql-block"><b> 唐贞元十年(公元794年)高僧金乔觉99岁无疾坐化,徒遵师嘱将其身置于函中三年,三年后见其身“颜色如生,兜罗手软,骨节有声,如撼金锁”,众僧视为此乃地藏菩萨示现,并在高僧圆寂时“山鸣谷陨,群鸟哀啼,地出火光”之地(后人称神光岭)建一石塔,将肉身供于塔中,尊为金地藏塔。嗣后,配以殿宇,称为“肉身殿”,即九华山月身殿的前身。</b></p> <p class="ql-block"><b> 【九华山】— 《月身宝殿》之特</b></p><p class="ql-block"><b> 这是一座塔殿式或殿塔式建筑。本身即可称为塔《护国月身宝塔》,又可称《月身宝殿》。殿中有塔,配以七层木制宝塔。所以在九华山的月身宝殿配有《护国月身宝塔》及《月身宝殿》两个匾额名。</b></p> <p class="ql-block"><b> 【九华山】— 《祗园禅寺》</b></p><p class="ql-block"><b> 九华山《祗园禅寺》是九华山最大寺院之一,始建于明代。寺院由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光明讲堂和藏经楼等十一座单体建筑组成,其布局依山就势,曲折多变为典型组合式建筑。各佛殿所供奉的佛和相关的佛文化内容丰富多彩,很值得赏阅。</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