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潮州牌坊街位于古城中心,是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工艺、特色小吃等为一体的文化古街。牌坊街特色建筑是中西合璧的骑楼,矗立的22座中式明清石牌坊与两侧南洋风味的骑楼互为映衬,明末清初引入具有南洋建筑风格的骑楼建筑,形成中西合璧的独特侨乡风貌。牌坊街骑楼的店铺主要围绕潮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潮绣、手拉壶、陶瓷、工夫茶等,以及潮式美食:潮州三宝、牛肉火锅、粿条、甘草水果……</p> <p class="ql-block"> 这里与其说是一条古街,不如说是商业街,这里大部分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条街,卖的都是潮州特色的东西,比如潮绣、手拉壶、陶瓷、工夫茶等,以及潮式美食:潮州三宝、牛肉火锅、粿条、甘草水果……潮州牌坊街是中国牌坊最多、最密集的商业步行街,也是和广济桥、开元寺齐名的潮州名胜,很多地方的牌坊主要表扬贞节和孝义,潮州牌坊街却透着浓浓的文人气息。 潮州自古人文荟萃,名人辈出,城内的牌坊是一些功成名就的人建造的,每座牌坊都有一段故事,较有代表性的牌坊有状元坊、四进士坊、柱史坊、三世尚书·四朝大老坊等,其中状元坊是最著名的一座。在这里,“状元”两字指的是林大钦。</p> <p class="ql-block"> 开元寺位于广东省潮州市开元路。前身为荔峰寺,始建于唐代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元代改为“开元万寿禅寺”,明代称:“开元镇国禅寺”,又称”镇国开元禅寺”,加额“万寿宫”,俗称开元寺。向为历朝祝福君主、宣讲官府律令之所。以地方宽敞、殿阁壮观、圣像庄严、文物众多、香火鼎盛而名闻遐迩,为粤东地区第一古刹,有“百万人家福地,三千世界丛林”之美誉。整座寺院保留了唐代平面布局,又凝结了宋、元、明、清各个不同朝代的建筑艺术,香火鼎盛。 </p> <p class="ql-block"> 大悲殿的艺术装饰,风格古朴敦厚,造型秀美,色彩绚丽,体现了佛教文化的内涵以及地方传统技艺,是古人智慧与现代智慧相结合的结晶。</p> <p class="ql-block"> 开元寺大悲殿内供奉的86尊应身化像,是国内第一座供奉86尊汉白玉观世音菩萨大悲化身像的殿阁,是国内佛教汉白玉观世音化身像最多的殿阁。</p> <p class="ql-block"> 用陨石刻成的大香炉,净高15米,由大小6层叠成,上镌“天人献花”字样及走兽、蟋龙、变莲瓣、梅花鹿等图案,刀锋犀利,棱角分明,刻工精美,是十分珍贵的文物。殿内还有建于明末的金漆木雕千佛塔,璀璨夺目。塔基6个柱头分别刻成6尊力士,基座6面浮雕唐僧取经故事,人物栩栩如生。基座的每个门洞,均置十八罗汉及二十四诸天尊塑像。此外,还有南宋政和四年(1114年)铸造的千斤铜钟、元代的铜声板等一批珍贵历史文物。寺内的藏经楼还保存着8大橱乾隆钦赐的雍正版《大藏经》7240卷,内有汉、番、梵对照本,还有木刻印刷的佛教故事、连环图卷,其数量之多,资料之全,为国内寺院所罕见。</p> <p class="ql-block"> 开元寺规模庞大,肃穆壮观,是一组较完整的唐代建筑群。其山门外照壁,嵌有“梵天香界”石刻。全寺内分四进,分别为金刚殿、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东西有廊厅,纵深60余米,建有观音阁、六祖堂、地藏阁、住持厅等。</p> <p class="ql-block"> 大殿和殿台四周的石栏板上,嵌有唐代石刻78块,敷衍释迦牟尼的生平事迹,并刻有猴子莲花等动植物图案。栏楯和月台围栏大雄宝殿前栏楯和殿前月台围栏78块,分别雕刻“释迦牟尼出家”、“白马窬城”、“青山断发”等佛教故事;珍禽异兽、奇花异草,触目皆是。栏正中“佛日增辉,法轮常转;皇风永扇,帝道遐昌”的石刻大栏板,每字如斗大,也是唐代佛教艺术文物。</p> <p class="ql-block"> 唐伯元(1541——1598),22岁省试中举,属明嘉靖申酉科,是同科8人之一。翌年上京考试,但屡试不第,直到1574(万历2年)考中进士第103名(当年登第进士299名)。唐伯元考上进士时34岁,被派到江西万年当县令。万年是个古老而偏僻的县,伯元是第一个中了进士由中央直派来的县令,群众欢欣。唐伯元也不孚众望,上任便着力解决三件事:一是兴修水利,改善民生;二是禁止溺婴,改善民俗;三是整顿治安。仅一年,万年县便面貌一新,群众感恩,为之立生祀。之后,调任泰和县令,干了5年,同样政绩斐然。调走时,两县士绅乡民,数百人相送30里,从泰和送至虔州,还建立“唐侯去思亭”,亭内有刻录唐公政绩的碑文。</p><p class="ql-block"> 当时,皇帝怠政,宦官专权,朝廷昏暗,受贿行贿成风。为杜绝积弊,唐伯元与吏部尚书孙丕扬大胆改革,用竹签写任职地名,候选官员按级别抽签赴任,叫“掣(抽)签选官法”,这就得罪了靠暗箱操作受贿的权贵。唐公受到排挤,两上“请告疏”,于1596年11月致仕,退隐潮州。明史对唐公的肯定:“伯元清苦淡泊,人所不堪,甘之自如,为岭海士大夫仪表。”</p> <p class="ql-block"> 陈伟南文化馆位于镇海楼对面,是一座富含传统韵味的新式潮派建筑,取名南园。</p><p class="ql-block"> 来潮州不能错过。</p> <p class="ql-block"> 陈伟南(1919年2月-2023年3月20日),男,汉族,出生于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沙溪镇,中国香港爱国实业家,生前系香港潮属社团总会创会主席。中国香港爱国实业家,系香港潮属社团总会创会主席。陈伟南先生爱国爱乡、热心公益,从1985年至2007年捐赠款超2亿元人民币。2023年3月20日傍晚,陈伟南在香港港怡医院安详逝世,享年106岁。</p> <p class="ql-block"> 潮州府镇海楼。潮州府曾有“一府管九县”的辉煌历史,镇海楼作为旧府衙的代表性建筑,是海内外潮州人寄托乡情、凝聚合力的一处文化地标。</p><p class="ql-block"> 潮州镇海楼,又称府楼、谯楼,位于潮州市湘桥区昌黎路。始建于明洪武二年(1369),毁于辛亥革命,为明清时期潮州府衙一进过街楼建筑,是潮州内八景“府衙钟声”所在地。</p><p class="ql-block"> 2021年潮州市政府在原址上按原结构复建。复建后的潮州镇海楼坐北朝南,气势雄伟,古色古香。屋面红瓦,按古代官制灰脊歇山顶设计。一层为石砖砼结构,外观仿古城墙及城门洞,设石狮子一对,地面铺贴青地砖,另建有围墙八字环抱前广场;内部采用现代化光影手段滚动播放宣传片,将镇海楼的前世今生娓娓道来。二、三层则以传统木结构形式营造,内均5开间,设双木梯以供上下,外有回廊,正面悬挂钟鼓,气派十足。外廊栏杆望柱108支,柱顶雕刻形态各异木猴柱头,俏皮可爱。夜间,潮州镇海楼还有韵味悠长的激光投影秀,古典且华丽,从空中鸟瞰潮州大地,镇海楼犹如古城的一颗夜明珠,熠熠生辉。</p> <p class="ql-block"> 海阳县儒学宫,又称红学、学宫,是一座古建筑群,位于中国广东省潮州市湘桥区昌黎路和文星路交界处。该建筑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年),历经多次修缮和扩建。该建筑群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遗产,也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和儒家思想的重要场所。</p> <p class="ql-block">许驸马府(景名:许府宋韵)</p><p class="ql-block"> 许驸马府位于潮州古城中山路葡萄巷东府埕4号,始建于北宋英宗赵曙治平元年(1064),是潮州唐宋八贤之一的许申的曾孙—许珏的府第,因许珏是北宋英宗皇帝之女德安公主的驸马,故民间称其为许驸马府。</p><p class="ql-block"> 许驸马府虽历代屡有维修,至今仍保留了原有的宋代格局和建筑风格,是全国现存罕见的宋代府第建筑,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整座府第古朴大方,结构严谨,主体建筑三进五开间,首进与后座均带插山厅、房,合为九间。整座建筑物保留始建年代的建筑格局,而梁架和门窗等木作则保存明代的建筑特色,是南方地区府第建筑型制发展演变之重要实物佐证,是研究潮州建筑文化不可多得的重要文物。</p> <p class="ql-block"> 李氏宗祠位于潮州城区中山路中段,原为李姓祠堂,1987年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因为它是黄埔军校潮州分校旧址。早在1925年3月,东征军占领潮州后,为使随军东征的黄埔军校第二期学生能有机会补习课程,筹设潮州分校。未及一月,军校学生奉命返回总校。</p> <p class="ql-block"> 天后宫位于潮州广济门(东门城楼)边,建于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公元1288年),重建于公元2002年,是潮州城唯一一座春秋二祭的天后宫,此宫闻名于潮汕地区。天后宫是潮人移徙的见证,城堤外移的佐证。其特殊的二层建筑及后来发展为一宫供奉观音、妈祖的特殊布局,庙前楼亭由花岗岩石以仙鹤、鹿、狮、象、人物、吉祥物浮雕壁肚镶嵌而成的元代工艺,在全国天后宫中均是少见。《潮州和各地天后宫》一书载,此宫与元军攻下潮州,元世祖忽必烈策封林默娘为“护国明著天妃”有关。</p> <p class="ql-block"> 潮州古城墙位于广东省潮州市。由下水门城楼、广济门城楼、竹木门城楼、上水门城楼四个城门组成。这些古城墙无一不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高超的建筑技艺。对现在的建筑设计或制造有非常高的借鉴学习意义。潮州城墙很精致,又坐落在韩江边。水光映着古城墙,美得不可思议。</p><p class="ql-block"> 古墙内就是古城,墙外是奔腾的江水。扼守着闽粤要道,还是依稀可辨当初嶺东首邑的风采。现在的古城墙没有金戈铁马的悲壮,就静静地矗立在那里,凝视着城市,古朴而又威严。</p><p class="ql-block"> 看古城墙最好就是在傍晚,太阳西斜,但还未落山时。因为在这时如果登上城墙,俯瞰夕阳下的古老街道就会有一种时光倒流的错觉,时间仿佛都停滞了。</p> <p class="ql-block"> 广济桥,即潮州广济桥,古称康济桥、丁侯桥、济川桥,俗称湘子桥,又称潮州湘子桥,位于广东省潮州古城东门外,横跨韩江,联结东西两岸,集梁桥、浮桥、拱桥于一体,为古代广东通向闽浙交通要津,是潮州八景之一,是潮汕地区著名文物旅游胜地,中国四大古桥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国家AAAA级景区[2],被桥梁专家茅以升誉为“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p><p class="ql-block"> 广济桥始建于南宋乾道七年(1171年);明朝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形成“十八梭船廿四洲”的格局;广济桥为浮梁结合结构,由东西二段石梁桥和中间一段浮桥组合而成,梁桥由桥墩、石梁和桥亭三部分组成。广济桥全长518米,东边梁桥长283.35米,有桥墩12个和桥台一座,桥孔12个;西边梁桥长137.3米,有桥墩8个,桥孔7个,石梁宽5米。中间浮桥长97.3米,由十八只木船连接而成。</p><p class="ql-block"> 广济桥上的桥屋可以为桥梁和过往行人提供遮护,使桥身和过往行人少受日晒雨淋。桥屋同时能增加桥身重量,增强桥身的稳定性,提高桥身的抗风御潮功能,延长大桥寿命。</p> <p class="ql-block"> 潮州“一江两岸”夜景以广济桥为轴心向两侧展开,北达金山大桥,南至韩江大桥。驻足韩江西岸,羽衣霓虹般的广济古桥映入眼帘,并与东岸的景色互相呼应,形成一幅绚丽的韩江夜景图。与此同时,西岸的柔光明灯书画出广济桥、北阁佛灯、城门古城墙、堤岸栈道的轮廓,星星点点若暗若明地守护着潮州这座千年古城。江风拂来,光影中江水城郭摇曳生姿,有着“古风伴潮韵,老城依新城”的独特韵味,也充分展现了潮州古城山、水、人、城、文融为一体的深远意境。</p><p class="ql-block"> 潮州一江两岸夜景是潮州的新名片,让潮州这个历史文化名城焕发新姿;让夜幕下的潮州古城流光溢彩,熠熠生辉;让古桥横卧江面,波光荡漾,美不胜收;让笔架山彩光四射,绚丽夺目。正是:一江两岸三山屹,明灭楼台号昌黎,水呈乡愁丹青韵,和风伴月思无邪。</p> <p class="ql-block"> 逛古城、看风景、品美食、赏非遗……如今的潮州古城,正以其厚重的文化积淀、特有的风土人情和浪漫的生活情调散发新的韵味,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游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