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天,永远铭记

天一揽景园社区

<p class="ql-block">  1945年9月2日,上午9时10分《大公报》记者朱启平正在密苏里号上,这是他一生难忘的一幕,就在距离他两三丈的地方,朱启平亲眼目睹了日本签降代表向联合国投降,全体签字完毕,朱启平看了一眼表,此时此刻正是9时18分!他内心猛然一震,九·一八!他这样记录当时的心情 “14年过去了,没有想到日本侵略者竟然又在这个时刻在东京湾签字投降了,天网恢恢,天理昭彰,其此之谓欤!”</p> <p class="ql-block">  从1931年日本侵略者悍然策动九一八事变起,中华儿女前仆后继浴血抗争14载,以巨大牺牲取得了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p><p class="ql-block"> 今天,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78年过去这场胜利对于中国人究竟意味着什么,为什么我们要牢牢记住这个日子,这些普通中国人的故事或许能给你答案……</p> 林心平 <p class="ql-block">  九一八事变那一年,林心平还是个12岁的孩子,小小年纪的她便心存抗日志向,读书期间一直积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一二九运动时16岁的林心平走出校门,喊出国人的愤慨“宁为吾国鬼,不为异国奴!”不久被学校开除,此后她完全投入抗日事业并于1936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p> <p class="ql-block">  1937年11月,林心平奔赴延安进入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在学校里,她刻苦努力,不仅学习了文化知识,而且还接受了系统的、严格的军事训练,毕业后先后在中共中央长江局中共浙江省金华特委工作,革命期间,林心平得知父亲生病的消息却不能够陪伴在父亲身边,她万分担心却只能提笔写下一封信‍“接家信,知道父亲病危,悲痛已极一提笔,泪水已淋湿了一张信纸,不知道信到家时,父亲是否还在人间,女儿为了穷人解放为了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投身于革命队伍,五年来走南闯北,现在千里之外,不能亲来侍奉,现在只有望父亲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挣扎起来,我们的事业是一定要胜利的,我是多么希望父亲能活下去,等到我们胜利的那一天”。</p><p class="ql-block"> 1942年5月,林心平生下一个孩子,她兴高采烈地将这一消息告诉家人,还表示之后将照片寄回去,然而就在短短两个月后,林心平不幸被日军抓获,敌人用了30多种惨无人道的酷刑也没从林心平这得到半分有用的消息‍,气急败坏的他们用钢丝穿透林心平的身体,将她游街示众,生命的最后一刻,遍体鳞伤的林心平写下“笑汝辈黔驴技穷 甘洒热血化彩虹”,1942年8月8日,林心平壮烈牺牲,遗体被敌人用硝镪水销毁,这一年,林心平年仅23岁。直到新中国成立的前几天‍,林心平家人才得知她牺牲的消息‍,林心平的大哥不忍告诉家人妹妹牺牲的细节,面对家人的追问他只说“二妹是一位英勇无畏至死都没有屈服的共产党员”。</p> 王换于 <p class="ql-block">  “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件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一个亲骨肉送去上战场”。这是沂蒙山区广为传唱的一支民谣。</p><p class="ql-block"> 生活在沂蒙山区的王换于没有读过书,从小家境贫寒甚至连名字都没有,因为从王家嫁到了于家,是用两斗米换来便取名叫王换于。抗日战争爆发后,年近半百的王换于在当地党组织的影响下成为抗日积极分子,1938年11月她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全村第一个党员。入党后王换于成了八路军的秘密情报联络员,她家也成了八路军一处临时革命据点,1939年,八路军挺进沂蒙山时曾在她家暂住,跟着一起来的还有不少随军子女,这些年幼的孩子有的因经常跟着部队转战导致身体弱小,有的还在襁褓中父母就牺牲在战场上,王换于得知情况后主动向党组织申请成立战时托儿所,王换于接手的第一批孩子有27名,最大的十多岁,最小的仅出生三天。王换于一个人顾及不过来,当时,王换于的两个儿媳张淑贞、陈洪良正在哺乳期,王换于思来想去决定让她们优先哺育那些体弱的八路军子女。</p> <p class="ql-block">  由于吃奶的孩子多,奶水越来越少,张淑贞她们就让自己的孩子喝粥、吃粗粮,让八路军的孩子喝奶、吃细粮,“妮啊,不是娘不疼你,是这烈士的孩子离开了娘他们更苦等革命胜利了娘给你做好吃的”,看到自己的孩子饿得一直哭,张淑贞也心疼但她更舍不得那些父母投身抗日没人照顾的孩子们受苦。</p> <p class="ql-block">  从1939年秋到1942年年底在王换于、张淑贞及全村村民的细心呵护下,战时托儿所的孩子们从刚开始的27名陆续增加到40多名,并且全部健康成长,而她们自己的两个孩子因照顾不周先后夭折。</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这是一场伟大的胜利,这一战,中国为什么必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这答案写在16岁的孩子,为了抗日毅然走出校门的决心里,也写在沂蒙红嫂们哺育烈士遗孤的奶水里,这答案写在千千万万中国人心里,这一战,我们必胜,因为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span></p> <p class="ql-block">  78年过去,我们为什么要纪念这场胜利?为了那些没能活着看到这场胜利的人,他们的流血牺牲为的正是我们今日的幸福生活,为了3500多万伤亡的同胞,为了那些不论男女老幼,不论城市乡野齐心抗日救亡付出巨大牺牲和代价的中国人,他们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气节也正流淌在我们的血液里。</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们致敬先辈,致敬那场伟大的胜利,更提醒你我勿忘历史,珍爱和平,振兴中华,吾辈自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