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接续<a href="https://www.meipian.cn/4v8qgbem" target="_blank" style="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 font-size:18px;">快乐小分队的新疆之旅(三)-大海道-吐浴沟-葡萄沟-坎儿井-乌鲁木齐</a>的游览,6月22日表弟陪我们参观了“新疆古生态园”,位于乌鲁木齐市高新区昆明路158号野马国际大厦副楼。始建于2005年,被自治区旅游局命名为“文化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汇聚于“新疆古生态园”中的</span>六大景观:汗血宝马基地、远古硅化木群、千年胡杨林、黑铁陨石群、民俗风情园、野马美术馆独立成景,分别向人们呈现着新疆珍稀的自然遗存及古丝绸之路的人文精粹。</p> <p class="ql-block">我们到达的时候,名马表演即将开始,我们当即赶往表演现场观看名马表演。</p> <p class="ql-block">一匹匹骏马个个体型壮硕有力,有的步态优雅,有的奔跑如飞;油光水滑的皮毛,黑、白、棕多种颜色;</p> <p class="ql-block">一群小马更可爱得与肥美的羊群无异……</p> <p class="ql-block">还有世界最高马、世界上最小迷你马的展示表演</p> <p class="ql-block">接着是哈萨克民族的马上体育活动表演-叼羊。这是哈萨克民族为祈祷祝福而举行的一种娱乐活动。</p><p class="ql-block">观赏过程时而激烈,时而惊险,时而有趣,名马们飒爽、矫健的表演让我们看得既精彩又过瘾!</p> <p class="ql-block">这里有收藏了国内外油画珍品的美术馆汇集了国内外名家油画作品的野马美术馆,</p> <p class="ql-block">马文化博物馆里陈列着关于马的各类文化珍品、收藏品和艺术品,集中展示古老的马术用具以及源远流长的马文化、农耕文化;</p> <p class="ql-block">在大妹妹选购好了上图中这匹精品小马之后,大家愉快地在这里来了一张合影!</p> <p class="ql-block">出了马文化博物馆,我们看到了昨天在新疆自然博物馆中介绍的比大熊猫还珍稀,是目前仅存于世的纯粹的野马-普氏野马。普氏野马的马厩及活动场地都很大,旁边一块大牌子上密密麻麻写满了对普氏野马的介绍,足见牠的与众不同!</p><p class="ql-block">此马产于中国新疆准葛尔盆地北塔山及甘肃、内蒙交界的马鬃山一带。整体外形象马,但额部无长毛,颈鬃短而直立。体毛为棕黄色,向腹部渐渐变为黄白色,腰背中央有一条黑褐色的脊中线。鬃毛短硬,呈暗棕色,逆生直立,不似家马垂于颈部的两侧。尾巴自尾基部开始长毛,上半部毛短,下半部毛长。</p><p class="ql-block">普氏野马分布、栖息于山地草原和荒漠,性机警,善奔跑。一般由强壮雄马为首领结成5-20头马群,营游移生活。原野生种群已被猎灭绝,20 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野马从欧洲引回中国新疆、甘肃半散放养殖。现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2015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一濒危(EN) 列入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p><p class="ql-block">普氏野马重返大自然等科研工作介绍可见<a href="https://www.meipian.cn/4v8qgbem" target="_blank" style="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 font-size:18px;">快乐小分队的新疆之旅(三)</a>中的相关内容。</p> <p class="ql-block">我们还看到世界上最小迷你马群休息的状态,迷人小马悠然自得,呆萌可爱的样子吸引着小朋友在其后面追逐嘻戏……</p> <p class="ql-block">紧接着又参观了马厩,这里有上百匹汗血宝马,是全球最大的汗血马专业马厩,</p> <p class="ql-block">在马厩中我们看到各种珍稀特种马。一匹匹体型健硕,英骏潇洒!</p> <p class="ql-block">表弟买来一些骏马们最喜爱吃的胡萝卜分给大家喂马,</p> <p class="ql-block">姐夫在抓拍着小云姐用胡萝卜喂马的照片,他们夫妻俩在之后的行程中,总是这样相互抓拍着旅途中最美的瞬间,形影不离!</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马厩里饶有兴致地看马、喂马、拍马……,玩的不亦乐乎!</p> <p class="ql-block">意犹未尽地走出马厩,傲然屹立在园区里由3800多颗遒劲沧柔的古胡杨枯木组成的新疆最大古胡杨异地保护展示基地展现在眼前……</p> <p class="ql-block">这棵是用十多棵胡杨木组合而成的,是“新疆古生态园”中的镇园之宝!</p> <p class="ql-block">胡杨林因耐盐碱抗干旱不怕风沙,生命力极其顽强,素有“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朽”的美传。全世界90%的胡杨在中国,中国90%的胡杨在新疆,它被新疆各族人民称之为沙漠的守护神。</p> <p class="ql-block">我们穿行在生命之树千年古胡杨林中,领略着西域大漠的沧桑巨变。</p> <p class="ql-block">新疆古生态园中的硅化木群同样是目前中国最大的原生态硅化木群。这些树化石形成于侏罗纪至白垩纪年代,距今已有1.3亿年一1.95亿年历史。</p> <p class="ql-block">在一亿多年前,新疆大地森林和沼泽丛生,是生长着高、茂密的果子植物即蕨类植物的原始森林。在这片森林中,巨型的恐龙自由自在地生活。由于地质灾变等原因,地壳下沉,泥沙将森林埋藏。在高压、低温、缺氧的地质环境下浸泡于六氧化硅饱和溶液中。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树木中碳化物被二氧化硅置换取代,变得无比坚硬,沉重,最终变成了硅化木。园中此处放置着最长(56米)的硅化木。</p> <p class="ql-block">新疆古生态园中还有一些“天外来客”-黑铁陨石堆。这里是中国最大的铁镍陨石展示基地。</p> <p class="ql-block">被称为闯入地球的“天外来客'的石头外表黑色,凹凸不平,像是被烧灼过,它形成于冰河时期;2005年,在新疆阿勒泰市切木尔切克乡西部约7公里处,在由南到北的10多公里的地段上,有多处黑色石块堆砌在平缓的丘陵地带。它们在这里并不是陨石坠落的原始地带,而是随冰山漂流到此地的,当地百姓认为它是天上的流星掉在地球,习惯称之为陨石,但至今仍没有专业机构的最终认定。</p> <p class="ql-block">石块质地密实、坚硬、略有磨圆,棱角大多呈平滑状。轻击石面发出铿锵的金属声。</p><p class="ql-block">我也举起石头上专配的锤子敲了几下,随着清脆声音的响起,此举更是取其“石”来运(陨)转之意!</p> <p class="ql-block">园区中还有草原石人、鹿石、岩画等追溯古老的草原文化;左宗棠纪念馆是爱国主义教育的理想场所。</p><p class="ql-block">结束新疆古生态园轻松愉快的游览,表弟带我们去品尝了当地人吃的地道的特色美食-手抓饭。</p> <p class="ql-block">6月23日,我们离开乌鲁木齐,驱车280公里前往奇台江布拉克景区。江布拉克位于中国新疆奇台县,意为“圣水之源”。水草茂盛,山花遍野,满目葱翠,自然风光绮丽多姿。</p> <p class="ql-block">景区中有万亩山麦、天山怪坡、怪石圈、一棵树、黑涝坝等景点。</p> <p class="ql-block">雪山围绕的草原、景色优美的栈道,开阔的田野。</p> <p class="ql-block">远山近水相映,麦田林海交融,花海草地呼应,非常类似于北欧风光,随处可见一幅幅辽阔壮观的美丽风景!</p> <p class="ql-block"> 花海子位于天山怪坡以南的山坡上,面积666.67公顷,海拔2008米;生长着20多种名花异草,其中包括多种中药材,素有“千花百药谷”之称。这里百花怒放,姹紫嫣红,放眼望去云天花海相连,五光十色,十分鲜艳。当地的牧民俗语“花海子”,赞美此处的迷人美景。</p> <p class="ql-block">花海及绿色麦田覆盖的山坡直连天际……,不由得想起一首歌~咱们新疆好地方!!</p> <p class="ql-block">花海子还是蜜蜂的天堂,放蜂人的圣地。这里盛产蜂蜜,蜜质粘稠,甘甜鲜洁,又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深受游客和当地人的喜爱。</p> <p class="ql-block">过了花海子我们来到“三道扁”景点。“扁”就是弯道、扁坡之意。此处因山高坡陡弯急,山路就像一道绳索将三道弯子连在了一起,所以当地的牧民叫“三道扁”,包含有出入平安的意思。三道扁的景色秀丽俊美,近处翠松挺拔,浓荫蔽日;远处群峰交错,银光皑皑,构成了绰约多姿的自然景观。</p> <p class="ql-block">下午9点天空还没有黑,我们又来到怪坡路段,中午我们刚来的时候这里人很多,体验怪坡的车子造成道路堵塞,需要交警维持秩序;</p> <p class="ql-block">而此时人很少,体验怪坡租借自行车的工作人员都已下班,</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周边转了一圈,只见镶嵌在墙上的《世界基尼斯证书》上写到</p><p class="ql-block">“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總部</p><p class="ql-block">大世界基尼斯之最</p><p class="ql-block">最长的“怪坡”</p><p class="ql-block">长:290米</p><p class="ql-block">该“怪坡”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奇台县半截沟镇江布拉克公路段,自北向南下坡时汽车需增加动力,当汽车行驶至坡底,车辆在熄火和空挡的状态下,自动驶向坡顶,部分地段呈水由低向高处流的现象。</p><p class="ql-block">新疆奇台县外事侨务旅游局管理。</p><p class="ql-block">NO:01699 </p><p class="ql-block">2005.04”</p> <p class="ql-block">之后我们开始驾车在毫无干扰的情况下全神贯注地开始沉浸式体验怪坡路段的神奇:下坡行驶未踩油门车呈倒退的状态,上坡空档时则可继续前进。反复来了几遍,均如证书上所说:“自北向南下坡时汽车需增加动力,当汽车行驶至坡底,车辆在熄火和空挡的状态下,自动驶向坡顶……”。真的超级奇怪!!!</p> <p class="ql-block">21:45时的日落时分,天边的风景美不胜收!</p><p class="ql-block">今天至江布拉克景区的一路上,从观东天山万亩麦田,百花草甸,雪岭云杉开始,直到体验怪坡,观赏日落之后方才返回奇台县入住酒店休息,度过了愉快开心的一天。</p> <p class="ql-block">6月24日酒店早餐后出发前往可可托海,沿途风景不断,凡遇美景,总少不了活泼好动喜爱爬高上低的大妹妹的身影!</p> <p class="ql-block">途经北疆自驾风景道~千里画廊“0”公里标志建筑,那惊险刺激的独特造型吸引着我们停车观赏、拍照留影。</p> <p class="ql-block">北疆自驾风景图标注在“英雄远征~北疆自驾风景道千里画廊“0”公里”标志性建筑的立柱上</p> <p class="ql-block">沿途看到的骆驼</p> <p class="ql-block">立于G216国道旁的可可托海世界地质公园标志告诉我们<span style="font-size:18px;">:世界地质公园</span>位于中国新疆阿勒泰地区,距离富蕴县城33千米。其北起喀拉都尔根河,南至卡拉先格尔,西起喀拉格曾,东至喀拉卓勒,海拔1072-3234米,面积2337.90平方千米,由额尔齐斯大峡谷、三号矿、萨依恒布拉克、可可苏里及卡拉先格尔五个景区组成。</p><p class="ql-block">2005年,可可托海地质公园被批准为国家地质公园,2012年被列入国家5A级景区,2017年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公园以典型的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和采矿遗迹,独特的阿尔泰山型花岗岩地貌、卡拉先格尔地震遗迹和额尔齐斯河秀丽的自然风光而闻名于世。</p> <p class="ql-block">首先来到可可苏里。新疆富蕴可可托海国家湿地公园是以湿地生态环境、湿地生物及其景观的生态型公益性公园。海拔高度1120M-1900M。</p><p class="ql-block">可可苏里景区是天然形成的沼泽湿地,是可可托海世界地质公园与可可托海国家湿地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景区总面积2.96平方公里,集山景、湖景、草原、水生动植物等自然景观于一体,四季景色迥异,美不胜收。</p> <p class="ql-block">湿地公园位于额尔齐斯河上游段。而额尔齐斯河是中国唯一流入北冰洋的河流,发源于中国阿尔泰山西南坡,山间两支源头。喀依尔特河和库依尔特河在伊雷木特湖汇合后成为额尔齐斯河,自东南向西北奔流出中国,是中国西北地区外流河流湿地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p> <p class="ql-block">可可托海湿地属国家重要湿地,是与流域人民生存,繁衍和绿州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的重要水源地,是重要的生态敏感区,在中国西部地区乃至世界都占有极高的战略地位。</p> <p class="ql-block">面积617.96平方干米,以近南北向排列呈串珠状的伊雷木湖和可可苏里这两个地震断陷湖为主。</p> <p class="ql-block">可可托海湿地是亚洲中部温带草原多种野生鸟类、鱼类和两栖类的重要栖息地和繁殖地,是中东和中亚等地候鸟向南迁徒及鱼类洄游进人中国的第一站、中转站及必经通道。</p> <p class="ql-block">是整个额尔济斯河流域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维系额尔齐斯河水资源稳定补给、保障额尔齐斯河谷天然林和草地生态系统健康,承载区域生物多样性安全的巨大功能。</p> <p class="ql-block">6月25日我们游览位于新疆北部阿勒泰地区富蕴县的可可托海地质公园额尔齐斯大峡谷景区。</p><p class="ql-block">2021年春晚的一首歌曲《可可托海的牧羊人》大红,因此也让地处偏远,已晋升为5A级已有十年之久的可可托海景区一举成名,爆红至今。</p> <p class="ql-block">景区有观光车,也可自驾进入景区。对于爱拍照深度游的我们来说毫不犹豫地选择自驾进入。</p> <p class="ql-block">它是融峡谷河流、原始森林、地质奇观、草原风光、寒极温泉、哈萨克文化于一体,以自然观光、休闲度假、特种旅游、科普考察、红色教育等为主要内容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是目前新疆唯一一家世界地质公园。</p> <p class="ql-block">首先我们途经额尔齐斯河。它是中国唯一注入北冰洋水系的外流河,也是新疆第二大河流</p> <p class="ql-block">额尔齐斯河流经中国、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的国际河流,全长4248千米,中国境内河长546千米。</p> <p class="ql-block">发源于中国新疆富蕴县阿尔泰山南坡,沿阿尔泰山南麓向西北流,在哈巴河县以西进入哈萨克斯坦,出境后注入斋桑湖(现为布赫塔尔玛水库),之后继续西北穿行于哈萨克斯坦东北部,进入俄罗斯后,流过鄂木斯克、托博尔斯克,在汉特曼西斯克附近汇入鄂毕河,向北最终流入北冰洋。</p> <p class="ql-block">在额尔齐斯河溯河而上至可可托海额尔齐斯大峡谷景区的沿途,有很多像形山石景点。</p><p class="ql-block">我们最先看到的是“雄鹰”(象形山石):海拔1268米。该景观高约1米,形似一只威武的雄鹰,五官皆清晰可见,形象逼真,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它是华力西中期的灰色花岗岩,出露地表]上升时,流水沿其发育的垂直节理裂隙下切引起山体崩落,加之差异风化作用形成了象形山石。</p> <p class="ql-block">朔涅克峡谷,海拔1340米。峡谷长约3千米,谷底宽20-40米,谷肩宽50-100米,发育于华力西中期的灰色混合花岗岩中。</p> <p class="ql-block">峡谷两岸崖壁陡立,崖高50-70米,零星分布有“佛龛”地貌,象形乌龟石成群,谷底花岗岩滚石各具形态,极具观赏性,谷中次生林较发育,树种多为桦树、柏树、杉树等,探险探奇,别有洞天。</p> <p class="ql-block">“佛龛”(佛龛花岗岩地貌):海拔1421米。它是燕山期的片麻状花岗岩,因所含长石、云母和石英的抗风化能力存在较大差异而形成的佛龛花岗岩地貌。因整个绝壁似麻子脸凹凸不平,当地人又称为"麻子壁”。远观正面山壁好似瀑布从天而降,在岩壁上激起的浪花永久的停留在此。</p> <p class="ql-block">我们进入可可托海世界地质公园中额尔齐斯大峡谷景区,面积434.46平方干米。全长70余千米。</p> <p class="ql-block">额尔齐斯河从峡谷深处发源,沿河对峙连绵排列的花岗岩群峰,山峰多为钟状、穹状、锥状,一山一景一世界,号称“一百零八峰”。</p> <p class="ql-block">山峰中尤以相对高差365米的钟山山峰一一神钟山令人叫绝,“游览钟山,终生平安”。孤峰傲立,峭壁插云,悬崖逼水,为阿尔泰山景之最。围着此山打卡拍照的游客那是人山人海……</p> <p class="ql-block">峡谷内白桦林、宝石沟、野葡萄沟、朔涅克峡谷,瀑布沟、钟山峡谷等原始森林茂密,珍稀动植物保护完好,溪流穿越,温泉、神泉秘溢,珍宝藏匿,花香弥谷。</p> <p class="ql-block">瀑布沟,全长约20千米,是钟山峡谷段唯一一条山谷秘境。山巅的冰雪融化后沿山坳汹涌而下,如狂马嘎然驻蹄又纵身腾起,越石奔流,起伏跌宕中形成诸多水瀑积潭,瀑布沟由此而得名。瀑布沟内山石荞林诡秘,山花野草丛生。如迷宫辗转,似百变舞娘,以待探幽者。</p> <p class="ql-block">山、水、树、石、人遥相呼应,一年四季,风光迥异。</p><p class="ql-block">而更多的像形山石景点出现在这一段</p> <p class="ql-block">长相依景点:海拔1356米。该生物一地质景观由一株云杉和一块巨型花岗岩组成。该巨型花岗岩由附近山体崩解掉落于此,-株云杉紧贴其岩壁生长。远观似云杉以身躯阻止巨石下落之势又似二者相依相伴、长相厮守。</p> <p class="ql-block">追你一万年景点:海拔1342米。形成该景观的两组花岗岩巨石均由高处山体坍塌坠落,天然形成两只乌龟的造型。前面的乌龟似在回望等待,后面的乌龟似在奋力追逐。幸福时刻仿佛定格了万年之久。</p> <p class="ql-block">人头马面石景点,海拔1452米。一石块由西向东望去犹如马头,另一石块的裂隙与风化色构成了黑面人头像,两者相互映衬,共同组成了人头马面石。它是燕山期的巨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在重力作用下,沿其发育的多组节理崩解掉落,加之表面有地衣类植物覆盖呈现为黑色而形成的象形山石。</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诺亚方舟石,</span>海拔1433米。该景观由一块巨大的花岗岩崩塌堆积物组成,形似船头,高约7m,仿佛是巨大的诺亚方舟正向人们皱来。岩石表面的黑色条纹由风化及淋滤作用形成。</p> <p class="ql-block">歌曲《可可托海的牧羊人》让可可托海景区一炮而红,游人如潮;<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景区游客中心的路旁,抱着吉他弹唱这首歌曲设摊摆拍也成了公园中的一景。在这里</span>没有羊更没见牧羊人,只见这两头牛在人来人往的路边悠然自得地休息……。</p><p class="ql-block">中午2点多钟,结束了可可托海额尔齐斯大峡谷景区的游览,我们驾车朝着可可托海另一个景区-可可托海国家矿山公园景区驶去……。</p> <p class="ql-block">经过1个多小时的行驶,我们来到可可托海国家矿山公园附近,这个原来的矿区也因歌曲《可可托海的牧羊人》的爆红而闻名全国,它是新中国稀有金属工业发展轨迹的历史见证。</p><p class="ql-block">午餐后,我们参观了可可托海地质陈列馆。</p><p class="ql-block">地质陈列馆原为职工俱乐部,是典型的俄式风格的建筑,始建于1957年,建成之时是可可托海矿区最大的建筑物,也是可可托海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是新疆保存最完整的俄式风格建筑物,2017年7月,由其改改建升级成为了新疆及全国首家以稀有金属矿物为主要标本的地质陈列馆对外开放。</p> <p class="ql-block">进入地质展示馆,首先映入映入眼帘的是“精神永立传承不息,向可可托海建设者致敬”的一组雕塑。</p><p class="ql-block">讲解员的讲解从这里开始:可可托海因矿而建,因矿而兴;从抗严寒、斗风雪,“为国分忧”偿还外债,到聚力“两弹一星”、“为国争光”做贡献;承载着历经世纪沧桑,丰富而厚重的民族精神,是一代代有色矿工用青春和智慧,鲜血和生命铸就的“可可托海”精神高地。</p> <p class="ql-block">早在两百年前,沙俄就根据额尔齐斯河下游泥沙成分的分析揣测中国的阿勒泰地区存在一个宝石大矿;之后,经科考确认,一些当地少数民族找来做装饰品的漂亮石头是由多种稀有金属构成的绿柱石,极有工业价值。</p> <p class="ql-block">从上世纪40年代开始,苏联就组织开始对3号矿脉进行地质勘探和开采,50年代初期中苏合营共同开采,采出矿石后全部运往苏联。苏联人的大量涌入使可可托海这个偏僻的弹丸小镇,聚集了近四万人!</p><p class="ql-block">1955年1月1日,可可托海矿区全部企业移交我国独立经营。此后,苏联人员逐步撤出新疆。为了大规模开采,三号矿脉的山顶被爆破掀开,全国各地的矿业技术人员和成千上万从前线回国的退伍军人秘密汇聚于此,与可可托海人一起为祖国“凿岩挖宝”;</p> <p class="ql-block">1960年之后的三年困难时期,为还清苏联外债,肩负重任的矿区职工们,在气温低至零下四十度的作业环境中,每人每天工作八小时以上,要完成400千克的开采任务,一口袋手工挑选的矿石一百二十斤,都是靠人工从矿坑里背到地上……。最为严峻的1959到1961年,他们吃的馍馍和糊糊都有定量的;受当时防尘条件的限制,许多矿工得上了矽肺病,甚至包括食堂师傅。</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展厅中的版画《矿山的旋律》也</span>表现的是可可托海人那段奋斗历史,<span style="font-size:18px;">作者是</span>可可托海矿区宣传队舞美设计、新疆有色金属工业管理局副研究馆员、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邵名聚,于1984年创作的版画作品。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期间,他先后画了20余幅毛主席画像。</p><p class="ql-block">展厅中除展示有矿区职工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工作场景和美术作品之外,还收集展示有一些完成“使命”后大批职工离开可可托海时留下的旧物件、旧票据、旧书报、马车、旧式苏联钢丝床……等老物件,它们都在向参观者呈现着那段历史的记忆和可可托海人无私奉献、为国争光的精神。</p> <p class="ql-block">上世纪50年代中后期,为创建中国原子能事业的国防保密需要,可可托海在中国地图上彻底消失,“隐身”为代号“111矿”-成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最高国家机密。极少有人知道它的准确位置。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无名”之地,却为中国工业的崛起作出了巨大贡献。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所使用的铍;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所使用的锂;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升空,所使用的铯;1971年,中国第一艘核潜艇联合实验所使用的钽和铌,均来自“111矿”。</p> <p class="ql-block">地质陈列馆二楼馆藏着地质标本及展品400余件,矿种等。其中世界级矿物两种,国家级矿种三种……。</p> <p class="ql-block">让我们感到惊奇而印象深刻的是地质展示馆中珍藏的世界上唯一一块“额尔齐斯石”,它是可可托海矿区地质工程师韩风鸣1982年在一次矿脉检查工作中发现的一块状似石英而质地又不同石英的“怪石”。</p> <p class="ql-block">额尔齐斯石经偏光显微晶观察,其折光率为1.502,比石英石低0.044,属光性均质体。后送成都地质学院张如拍副教投利用现代化测试手段鉴定,确定为新矿 物;之后又送交国际矿物学会,经进一步的结构鉴定和化学、物理、光学特性的分折,被正式确认为世界首次发现的新矿物。</p> <p class="ql-block">开始时石头有拳头大小,做一次分析拿掉一块,到后来,就剩下了指甲盖大小的一块了。韩凤鸣将剩下仅重五克的额尔齐斯石无私地捐给了可可托海地质陈列馆,成了馆里的“镇馆之宝”。据讲解员说它里面20%的一些微量元素在元素周期表里都没有,因现有体量太小无法再做分析,其应用价值不得而知,但额尔齐斯石在学术和科研领域的珍贵价值无法用金钱来衡量。</p> <p class="ql-block">结束了地质陈列馆的参观,我们来到可可托海国家矿山公园景区,墙壁上五六十年代的标语“咱们工人有力量”、“可可托海精神”等映入眼帘,正前方“矿工之家大食堂”的墙上,赫然写着曾经的保密代号“111”字样及景区介绍让我们感慨万千,地质展示馆中表现可可托海人那段艰苦奋斗历史的场景和文字还历历在目,而如今这里已是热门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对很多人来说,“111矿”这个名字和这段历史已经随着时间远去,但三个醒目的红色数字“111”呈现在景区里,时刻提醒着人们必须铭记这段曾经隐身不为人知,却与共和国命运息息相关的功勋矿三号矿脉为祖国发展付出的艰辛而辉煌的岁月和努力!</p> <p class="ql-block">之后我们乘坐区间车,沿着三号矿坑呈“之”形环绕向上来到“阿依果孜矿洞”门口。去亲身体验可可托海人为祖国“凿岩挖宝”付出的艰辛。</p><p class="ql-block">阿依果孜矿洞发现于1949年,与共和国同龄,是由人工辅以小型机械设备开采形成的矿洞,矿脉以发现者阿依果孜·沙里木的名字命名。自发现后陆续进行了近20年的坑道开采,曾为新中国国防军事工业写下不朽篇章,我国第一艘核潜艇联合试验所需的8吨钽铌矿石就出自阿依果孜矿洞。</p> <p class="ql-block">我们和众多参观者戴上安全帽,在导游的带领下,依次进入矿坑参观。这处很长的矿洞供参观的部分仅有800米,进入里面温度很低,在临近盛夏的季节,我们身穿薄羽绒服仍感到丝丝凉意,昏暗的灯光照着两边的矿壁,每走几步就能看到矿洞和陈列的矿石,</p> <p class="ql-block">2015年,尘封半个世纪的阿依果孜矿洞开启探秘之旅,重现着老一辈矿工凿岩挖宝的艰辛与不易。矿洞有一人的高度,可以容纳三四个人并排行走。左右的洞壁又有矿洞,有的矿洞连通其他矿洞。接近出口的分支矿洞安装了彩灯,使我们感受到矿洞中亮晶晶矿石营造出的焕彩氛围。</p> <p class="ql-block">里面还保留了以前运矿的轨道和车子,可看出当年矿工们工作的场景。当时开采矿石的艰辛和不易显而易见。</p> <p class="ql-block">之后我们至观景平台看到了可可托海国家矿山公园三号矿坑。站在坑边的观景台,三号矿坑的全貌一览无遗。</p><p class="ql-block">可可托海3号脉最终开采深度138 米,南北长400米,东西宽500米,边壁上的盘山道呈螺旋状,远看像是一顶反着放的草帽。</p><p class="ql-block">现如今,这座蕴含着丰富矿产资源和几代矿区人心血的三号矿脉,不再充斥着机器运作的轰鸣,取而代之的是一个被无数游客观赏的世界上最大的矿坑。</p> <p class="ql-block">可可托海3号脉,是世界级别的大型稀有金属花岗伟晶岩脉,全称为“新疆富蕴县可可托海稀有金属矿床3号矿脉”,以盛产稀有元素而驰名于国内外。阿尔泰全区发现有矿物140多种,仅在3号矿脉中就发现了86种,占比60%,而且所有矿石当中稀有金属又占到90%以上。其中铍资源量居世界第一位,钽、锂、铯资源量位居第三。</p> <p class="ql-block">神密的3号矿脉因其矿石种类之多,储量之庞大,质量之高,开采规模之大,在我国独一无二,在世界范围内也是罕见的。它是全世界目前为止发现的结晶分异最为完善、结构分带最为明显的稀有金属花岗伟晶岩矿脉,在世界地质学界有很高的研究价值,被认为是稀有金属的“天然地质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中国聚宝盆可可托海3号矿脉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为新中国偿还了47%的外债,也为中国“两弹一星”的成功发射及“神舟”系列航天工程、国防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英雄矿”“功勋矿”。</p> <p class="ql-block">3号脉伟晶岩矿床于90年代末,在完成设计开采量后闭坑,结束了它辉煌的历史,可可托海的名字重新回到了地图上。如今,昔日的神秘地域成为供人参观的自然地质博物馆,其囊括的物质和精神内涵,既展示了中国地大物博的丰富资源,又体现了中国发展强大的精神力量!</p><p class="ql-block">参观结束之后的一段时间,功勋矿脉所带给我们的冲击和震撼还久久地在脑海中回荡……。</p> <p class="ql-block">明天及接下来的几天我们将游览五彩滩、和木及喀纳斯,其精彩行程将在<a href="https://www.meipian.cn/4vt8ynki"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18px; 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快乐小分队的新疆之旅(五)-五彩滩-禾木-喀纳斯-野果林</a>中继续呈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