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 寻 摩 诃 池

魚游千里(美篇号114193814)

<p class="ql-block"><b>  今天的 成都,是一个既流淌着远古文化的血液,又充满着现代文明的生机,全国瞩目、全球关注的新一线城市。武候祠、杜甫草堂、金沙遗址昭示着她的历史沉淀与厚重;锦里,宽窄巷子,鹤鸣茶社、烟火街巷,演绎着成都市民生活的安逸与舒适;太古里、金融双子塔,天府新区的流光溢彩,吹拂着无尽现代化的强烈气息。成都近期挖掘发现了新玫宝——摩诃池,必须去一睹芳容。</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九月二日周六,吃过早饭打车天府广场,抢拍几张广场美景,便步行到东华门,误以为摩诃池在东华门街上,经小摊师傅指点,穿小巷回到人民中路体育场旁东华门遗址公园,参观完这个以明代建筑遗址为主的公园,始终没有见摩诃池的倩影,在友人指引下穿过人民中路大马路,才找到了摩河池正址。</b></p> <p class="ql-block"><b>  摩诃池座落在成都市人民中路一段22号附10号,骡馬市至后子门房管大厦与实验小学之间。</b></p> <p class="ql-block"><b>  摩诃池,又名龙跃池,宣华池。</b></p><p class="ql-block"><b> 摩诃池建于隋朝,公元585年益州刺史杨秀为修建成都子城,在摩诃池地域大量取后留下大坑,积水成池,形成古代人工湖泊,总面积约500亩。一西域僧人见之曰:“摩诃宫毗罗”,盖摩诃也大宫,毗罗为龙,谓此池广大有龙,因此得名摩诃池。</b></p><p class="ql-block"><b> 唐节度使韦皋(758年)开解玉溪,并与摩诃地连通。853年节度使白敏中开金水诃,自城西引流江水入城汇入摩诃池,连接解玉溪,至城东入油子河(府河)。</b></p><p class="ql-block"><b> 蜀皇帝王建(915年)修建新皇帝,将她纳入宫苑,改名龙跃池。后扩建皇宫将龙跃池注入流水,改名宣华池。环池修建宫殿、亭台楼阁,其范围广达十里。</b></p><p class="ql-block"><b> 五代至两宋,摩诃池水源逐渐枯竭。</b></p><p class="ql-block"><b> 明洪武十八年(1385),蜀王朱椿将大半个摩诃池填平修建蜀王府。</b></p><p class="ql-block"><b> 清康熙四年,在蜀王府废墟上兴建贡院,但西北角仍残留小量水面。</b></p><p class="ql-block"><b> 民国三年(1914)将其完全填平作为演武场。摩诃池消失无影无踪。</b></p> <p class="ql-block"><b>  “日照锦城头,朝光散花楼。”(唐.李白)“摩诃池上春光早,爱水看花日日来。”(唐.武元衡)“画舟可轻桡柳色新,摩诃池上醉青春。”(唐.高骈)“摩诃古池苑,一过一消魂。”(宋.陆游)。这里曾经风光无限,李白、杜甫、薛涛、孟昶,陆游等文人骚客都留下诗篇。</b></p> <p class="ql-block"><b>  这里也曾经是亭台楼阁,草绿花红,名扬天下的皇家园林,保持千年,留下许多风流韵事。</b></p> <p class="ql-block"><b>  2008年成都市考古队在天府广场西侧发现了明代摩诃池的南面边界。2014年在东华门遗址考古时确定摩诃池东部边界。近年耗资十七亿,在寸土寸金的城市中心,在摩诃池旧址修建了遗址公园,并在今年七月大运会开幕之前向世人开放。千年摩诃池煥发出新的生机。</b></p> <p class="ql-block"><b>  一期公园占地六十三亩,水面十余亩。水波潋滟,柳色轻新。遗址旧貌,新姿迎客。暑褪未尽,游人如织。这里已经成为世界认识成都的新名片,这里己经成为游人和市民参观休息好去处。</b></p> <p class="ql-block"><b>  摩诃池的恢复重建似乎给我们带来新的希望:倘若金河、御河水系修复,明远楼重建,成都是不是会更加灵气,更有味道呢?我们憧憬着,我们等待着!</b></p> <p class="ql-block"> 鱼游千里</p><p class="ql-block"> 2023年9月3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