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棉织”情结谭燕怡

乐助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难忘的“棉织”情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一生中也曾工作过好几个地方,但在我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的还只有在棉织厂工作的八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83年我被组织上派到棉织厂担任书记(接替吴顺娭毑),在到任的第一次职工大会上(当时在老礼堂召开),我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在其位,谋其政,我在这里工作,我就要对全厂六百多职工的饭碗负责”。在后面的工作中,我始终铭记这句承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当时正是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转轨衔接阶段,国家取消布票,原来由百货公司包销的棉布不收货了,企业困难重重,县领导组织政府各主要职能部门到厂召开了两次现场办公会,要我们组织职工把棉布送到乡下去兑谷、兑米,然后交给酒厂酿酒,我没有遵照执行,为此还受到了县领导狠狠的批评。后来在回忆当时的鲁莽赴任时,觉得当时的自己真的是头脑简单、幼稚、不知天高地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履职后不久,中央又有文件要推行“厂长负责制”,县里搞两个单位的民主选举厂长试点,县经委考虑到民主选举厂长这一工作有一定的风险,就决定在棉织厂和装饰板厂(当时叫船厂)这两个困难企业搞试点,像氮肥厂、变压器厂这样的好厂如果搞试点的话,怕搞砸了难担责任。当时驻厂工作组规定的是无计名式海选,不指定候选人,第一轮先选举两名候选人,然后正式选举厂长,当时规定:如果选出来的人是非党员,则另配书记,是党员则厂长、书记一人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县经委当时有意向调我回经委财务科,我也做好了调回经委财务科工作的准备。因为我不懂技术、不懂工艺,不熟悉棉织厂的情况。调回去干我的财会老本行是最佳选择。可选举的结果出乎我的意料:我这位门外汉竟然只差几票就全票当选。我当时的心情很激动也很忐忑、复杂:这可不是六百多张选票这么简单,这是职工们将自己工作、生活的希望写进了选票里,是一份充分的信任和一份沉甸甸的托付。我顿时感到自己肩上有一份沉重的责任。我小心翼翼且别无选择的走马上任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自己没技术、没能力,就启用厂里有技术、有能力的人一起干,自己边干边学。棉织厂的人是善良的,没有人嫌弃我的无能、无知,手把手的教会我这个幼稚、无知的小傻瓜很多知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始终铭记六百多张选票里的那份信任和期待。铭记我进厂时的那句承诺:在其位、谋其政,要对全体职工的饭碗负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三班倒的劳动密集型微利行业,高火险的纺织企业,再加之我能力上的缺陷,使得我每日如履薄冰,不敢有丝毫懈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勤政、廉政是我对自己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我长期受毛泽东思想熏陶根深蒂固的结果,更是全厂职工对我的期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知道勤能补拙的道理, 我吃在食堂,住在厂里,晚上不在车间巡查就到中层干部家里座谈了解情况。在全厂干部职工的努力下,天不负人愿,工厂的经营状况走出困境、日趋好转,逐步走向兴旺。职工们玩龙舞狮我鸣炮、助兴;职工们拔河比赛我助威、鼓劲,我为自己是这个大家庭的一员而感到高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职工们三班倒很辛苦,这是纺织行业性质决定的,我没办法去改变,我只能采用其他办法适当减轻一点大家的辛苦,厂里购买了大客车接送职工上下班,这在当时的县属企业中还是第一家。厂里当时早就购买了小车,但我一直骑着一部烂单车上下班,风雨无阻。我每天的到厂时间基本上都是职工早晨买菜返程的路上。没有人考我的勤,但我似乎总觉得全厂职工几百双眼睛都在关注着我、在考我的勤。这部烂单车一直伴随着我到八年后卸任都不忍舍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对自己廉政的要求也从未放松,我认为厂长是一厂之长,是全体职工的表率,上樑不正下樑则歪,要团结全厂职工共克时艰、扭转困局,要在自己的周围形成一个有凝聚力的强大磁场,把企业兴旺发达这个总目标深深的植根于全体职工的心中,使全厂上下合力同心,企业才有希望,职工的收入水平才能有所改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企业兴旺了,难免会有人找你办事,我也曾被这种现象所困扰,我退过红包,退过凤凰单车,从邮局汇退过毛哔叽面料,纺部筹建时,有人想承揽基建工程,许诺给我在江东路建一栋私房,我直接就把此人踢出了入围名单之列。也有好心人劝我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清则无友,别太较真。”听了这话我曾对自己产生过怀疑:是要适应当时的社会潮流?还是继续保持这一颗初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回顾过往,我在工作中也有不尽人意之处,在识人、用人方面出现过误区,有些确实有能力且品行端正的人没有发现,没有提拔使用;在上级8领导的干预下,在宏观决策方面也曾出现过失误;对个别职工的违规或失职处分有点偏重,在当时虽然是不得已而为之,但给这些职工心理上留下了阴影,在这里也顺带给这些职工深表歉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今日重返老棉织厂区,心中百感交集,厂大门前的那条大路仍然静静的卧在那里,脑海中似乎又浮现出姐妹们玩龙舞狮的热闹场景。可物是人非,社会瞬息万变,棉织厂的兄弟姐妹们天各一方,各自享受着自己不一样的幸福人生。今天重拾这点记忆,也是老年的一点慰籍。</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谭燕怡 2023.9.3.于湘阴</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