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宝地老庵山探秘(上篇)

合肥文泉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57, 181, 74);">原创于2008年 上篇</b></p><p class="ql-block"><b> 五月下旬一个周末的早晨,天气闷热,天空少云伴有淡淡的阴霾,远处的景物变得那么朦朦胧胧,煞是美丽。我备好自行车,再次探访家乡一景——老庵山。</b></p><p class="ql-block"><b> 已过天命之年的我,这次再探老庵山,或为锻炼身体,或被她的神奇——人称“空调山”冬暖夏凉所吸引。三年前走马观花经过一趟,未能和她亲密接触。早上八时,我骑车出发了,几分钟后便到了香泉湖山路。看,2000多亩水面碧绿澄清,远处蜿蜒起伏的群山倒映在湖里,婆娑起舞;山林花草中数不清的彩蝶翩翩起舞;听,山林间百鸟歌唱,确有“鸟鸣山更幽”的真实感觉!</b></p><p class="ql-block"><b> 不知不觉,目的地到了。我支好车,只见勤劳和蔼的老黄正在门前地里给瓜果薅草,我主动和他打招呼(我上次来见过他,但他不认识我)。他见我马上要爬山,要我带点水山上喝,并指引上山的惟一小路——百岁路(传说沿此路上山能活百岁)。我心想:这几百米高的小山,我不需要歇息就能一口气上去。我信心十足兴奋地上山了。哪知此山很陡,没走几步,只见杂树杂草崴蕤,我完全畅游在一片绿色海洋之中,人迹罕至。我在密林中探寻着依稀难寻的路,每走一步就得拉住两侧的树枝藤蔓,好不容易爬了约一半的路程,累得我气喘吁吁,我停下稍歇会儿。当我准备继续向上攀登时,一颗银白色的空螺丝壳跃入我的眼帘,我急忙捡起,如获至宝,反复思量,难道此山古时候曾是湖泊?到了,我站立在山顶一块大石头上,极目远眺,真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虽然阴霾未完全消散,但远处山脉郁郁葱葱,山外小水库里成群白鸭在自由地嬉戏,农田里一片青一片黄,像棋盘又像漂亮的格子布,再过几天,将会全部染成绿色……</b></p><p class="ql-block"><b> 我在山顶上拍了几张风景,突然发现一棵小树从石头巴掌大的孔洞中自由地生长,我纳闷了:这孔洞是天然的吗?小树又怎样钻进去的呢?这些大石头不仅千奇百怪,而且上面有很多孔洞和粗花纹,像文字图案又像雕塑,美极了!</b></p><p class="ql-block"><b> 我准备下山,听老黄说此山高约有350米,这时我想起步测山高,回去再估算。下山小路两旁有太多的奇树怪石、奇花异草……当我数到800步时,已到老黄家屋后青翠的竹园。哇,好清爽的毛竹,大的有碗口粗,小的有酒瓶粗,老黄说大都是当年的新竹,我很吃惊,这高大挺拔的毛竹,令人肃然起敬!老黄又给我介绍了两棵百年柿树,别看她已是耄耋之年,深秋时节依旧硕果满枝头呢!他见我兴趣正浓,又领我到山脚下不远的山坡参观了几棵罕见的榔榆树,他说这是我们和县惟一有榔榆树的地方。哇,好大的榔榆树,十几米高,亭亭如华盖,两个人才能合抱,它是几百岁的老寿星了!粗大的主干饱经风霜,表面竟像巨龙身上的鳞片,碗口大鳞片排列有序,仿佛龙身,应该叫“龙榆”!在它周围散落着许多龙子龙孙,更为奇特的是,它们均生长在乱石堆中,有两棵榔榆树竟将手臂粗的“龙爪”伸进巨石之中(其实是从石缝中长出),真是天然造物,不是亲眼目睹,怎可相信?还见一棵娇嫩的榔榆树苗竟生长在一块大石头之上,二十几厘米的个儿,但生气勃勃,绿意盎然。我半信半疑,虽然它在周围爷辈父辈树荫的庇护下,但哪来的土壤、水分和养料呢?</b></p><p class="ql-block"><b>未完待续……</b></p> <p class="ql-block">美丽的中国香泉湖</p> <p class="ql-block">香泉湖观音山上观音雕塑</p> <p class="ql-block">风景秀美的老庵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