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应怎样度过

唐继东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今天想写个大题目:关于人生。这实在是芸芸众生都想探索明白的问题,但实际上,许多人到走完人生这一次旅程还是没有找到答案。而自认为找到答案的,各自答案又存在着千里万里的差别,有时,甚至一个人在不同的年龄,也会给出内容迥异的答案。我自认为是一个喜欢思考的人,关于这个问题,好象自从有了独立的思想,就一直在内心不断探究,希望能找到一个理想的答案。而让我想到写这篇文章,是因为最近发生的一些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个多星期前,单位一位同事的爱人忽发心梗去世,他是69年出生,刚满38岁。我在他去世前一个星期还见过他,是周日,在必胜客餐厅。我一个人去看电影,就近到必胜客吃点东西。进门后,就看到他们一家三口坐在临窗的位子,吃着东西,谈笑风生。他们没有看到我,我也就没有去打扰,拐过去找个位子坐了。我还清楚地记得他望着窗外,一脸幸福的笑容。没想到,一个星期后,就听到他去世的噩耗。他的逝去,事先没有任何征兆,据我们同事讲,他忽然栽下去到停止呼吸,也就不到十分钟时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前天,收到一个短信:当地时间16日下午3:40,一架载有123名乘客和7名机组人员的飞机在泰国普吉岛机场降落时冲出路道爆炸,130名乘客中,88人遇难。我在网上搜索相关报道时,有一则“全球近年来重大空难”的报道,死亡人数触目惊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死者已逝。这种突发性的、灾难性的死亡,死者事先都无法预料。在悲哀叹息的同时,我不禁想:不知这些逝去的生命,在一息尚存时,会不会觉得人生,留下了这样那样的遗憾?</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生者熙熙攘攘。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人生观,有的,竭尽毕生精力,为事业拼搏;有的,奉献所有爱心,为家人劳碌;有的,大树底下好乘凉,享受祖辈的福荫;有的,碌碌无为,空费宝贵的时光……我不禁想:究竟,孰对孰错?我知道,我无法在任何人那里得到现成的答案,所以,我忽然间有一种莫名的迷惑,为了一个似乎虚无的问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今天,坐在这里,想把关于人生的思考记录下来,和朋友们分享自己的体会,也留给未来的自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记得电视剧《刘老根》的主题歌《只求无悔过百年》中这样唱道:脚踏黑土地,头顶一片天,一撇一捺念个人哪,活在天地间,人间有正道哇,岁月有更迁,不图英名流千古,只求无悔过百年。语言平实,但道出了一个道理,也就是我要说的第一方面:</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做人,首先要正直。关于做人、做事、做官,很多人写过许多文章,没有人可以否定,做人,是一切的基础。假如一个人有一身浩然正气,即使他很平凡也会让人心生敬意。想我自己,虚度人生30余年,如果从18岁起算成年也有了20年的时间。自认为一直坚持着人生的这个根本,从未动摇过。年轻时,对许多不公的现象会愤然、会困惑,现在经历的事情多了,少了许多大惊小怪,多了几分成熟练达,但别人怎样做我不管,也管不了,我能做的,只能是自己坚持着,做一个正直的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做人,要真诚。记得在我17岁时,曾给《青年月刊》投稿并发表在“年轻人对九十年代的回答”,其中曾写道:自己最大的困惑,就是真诚换不到真诚。转眼20年过去,还曾经很多次被这个困惑所困扰。许多时候,以一腔真诚待人,后来却发现,许多人的笑容里,隐藏着怎样复杂的内心世界,真心付出的真诚,得不到真诚的回应,哪怕只是一种真正的理解,也非常难得。如今,许多的岁月过去后,我不再困惑。做人真诚是我的原则,我不会因为别人的不做和不理解而改变,但,我不再奢求回应。遇到同样真诚的人,是我幸。遇到虚伪甚至狡诈的人,擦亮眼睛,一笑而过。生命中有那么多重要的人需要我去关心和牵挂,有那么多重要的事等着我去做,何必为了不值得的人,浪费自己的时间?连恼恨的时间,都不值得付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做人,要善良。《三字经》第一句就是:人之初,性本善。我信。我觉得,一个善良的人,内心会洋溢一种平和,这种内在的思想从外表体现出来,就是一种无形的气质,或者我们可以叫它“亲和力”。与人为善才能人与为善,你想别人怎样对待你,你就怎样去对待别人。一个对别人不善良的人,体会不到关心和体谅别人时,自己内心的愉悦,也体会不到,坚持着善良待人的过程中,偶而得到的回应,哪怕只是一注感激的目光,次数多了,也足以拥有阳光一般的温暖。</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做人,要宽容。越来越觉得,这一点,非常重要。过去,我曾经是个不宽容的人。对己苛刻,对人也苛刻。年少时因为主科成绩不满100分就要挨打的记忆,使我总是要求自己达到完美。从小坚持给自己列日程表,上学如此,上班后也是如此,把自己每一天的每个小时都列到计划里,全力去实现,如有疏懒,便在内心强烈地自责。上学时,要求自己成绩要突出,爱好要广泛,做“三好学生”、“五好学生”。工作后,凡事必竭力而为,不允许出现任何疏忽。至于待人方面,一直要求自己做个好女儿、好朋友、好同事……对待亲切的人,不允许有丝毫怠慢。许多时候,很累很累,别的朋友也曾说过:看你活得好累。记得98年,刚步入婚姻,又刚考入吉林大学的夜大学英语,还是单位最年轻的副处长。每天忙完一天的工作,就赶去上课,晚饭来不及吃,就在课间休息时间,到小卖部买面包、汽水、香肠充饥,下课后步行回家,到家就是八点多,还要进行复习和预习。紧张的状态里,要求自己工作要出色、学习要突出、家庭各方面事情都要处理得当。有一天,课间休息,什么也不想吃,一个人躲在角落里默默地流泪,而铃声一响,又准时跨入教室。多年来,在这种追求完美的状态里,收获几多,苦恼也几多。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而自己每有一点过错,就无法原谅自己,反复的自责、自省、反思、检讨,每天面对着苛刻的自己,活得战战兢兢。在这种心态下,对身边的人,也总有一种过高的要求,总觉得别人也应该象自己一样,严格自律、自强、自我约束。如果做不到,我就会不满意。对比我身份高的,我当然不能也无法提出什么要求,但对弟弟,对工作中的下属,就往往要求过高,过于严格。以恨铁不成钢为理由,我总是对弟弟提出这样那样的要求,对他的过错,总是无法原谅和理解。带队伍,也存在着这样的问题,从出发点来讲,确实是希望自己的部下、同事不断提高,越来越优秀和出色。但事实上,我忽略了个体的差异,欠缺太多的理解和宽容。人生一点点走过,或者,在这一路上,成熟,总是需要付出很多的代价,要体会更多的人生知识,总是要交一些学费。在当姐姐当了37年,当处长也当了近5年的今天,我在回顾过去的时候,为自己的对人对己过于追求完美,有了一个清楚的认识。我终于知道,没有人是完美的,我不会例外。但由于我多年来不懈的努力,我有自己的优点和优势,有时,我也应该为自己始终的努力和勤奋对自己说一声:哥们儿,你还不错!我也终于知道,是的,没有人是完美的,你身边的人也一样。当你放下过去过于苛刻的要求,你会发现,你身边的人——同事、朋友,他们,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精彩,你应该把目光多停留在他们出色的一面,告诉他们你的感受。那天,和一个看过我博客的同事谈起一直在心里纠结的一件事,他笑着对我说:过去的事了,宽容自己,也宽容别人嘛。那一刻,我会意地微笑,我知道,改变自己追求完美的思想,真正做到非常的宽容,我已经起步,但,还走在路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正直、真诚、善良、宽容,其内容多为对待别人。我首先列出这四个词,是因为,我总是觉得,一个人人生的意义,更多地反映在你如何去对待别人。你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你是树,别人,是森林。</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做人,要勤奋。年少时就学过保尔的一段名言: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人来说只有一次,因此,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一个人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段话,诵念多遍,铭记在心。自认为一直是一个勤奋的人,无论求学、工作,也无论八小时之内外,始终要求自己保持一个勤奋的状态。回想自己,从乡村小路上走来的农村孩子,能在现在这个位置上轻松自如地完成各方面赋予的职责,勤奋地学习、努力地工作,应该是非常重要的原因吧。因为这种思想,我非常尊重那些勤奋努力的人,即使是一个农民、一个工人、亦或只是一个全职主妇,虽然没有显赫的地位和财富,但只要是一直勤奋地努力着,认真完成自己应该承担的职责和任务,我就会肃然起敬。而对一些身居高位或腰缠万贯,却花天酒地、庸碌无为的人,发自内心地不敢恭维,只求敬而远之。《菜根谭》里有一句话是:少德而多宠,才下而位高,身无大功而居厚禄,此天下之三危也。我非常欣赏这句话。希望天下所有人,都能用勤奋的努力,以使自己能够对得起人们的希望、自己的责任和社会的赋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做人,要淡泊。曾经在《读者》上看到一篇文章,里面写道:有一天我走在街上,很苦恼,因为我少一双鞋,直到我看到一个青年,他,少一双脚。一段很短的文字,却揭示出一个深刻的道理。人们总是愿意和比自己成功、比自己富有的人比较,于是越比越贪心,越比越浮躁,即使拥有再多,内心仍然被欲望、嫉妒所煎熬,自己不快乐,也带给别人烦恼。最近,看老版的电视剧《上海滩》,主人公许文强在离开上海后,在香港组建了一个普通的家庭,想过平静的日子,却终于因家人被杀而不能。在剧的结尾,他想放下在上海所有的地位和财富而不顾,去法国找他的爱人冯程程过平静的生活,又在临行前一天被枪杀。全剧结局时那双无法瞑目的双眼,让人为他和程程终生遗憾的感情而惋惜,为人生的局限而怅然,也更明白了一个道理:做人,真的应该淡泊和知足。我觉得自己是一个抱有积极人生态度的人,无论做事做人,都会积极地努力,也会积极地争取。但我觉得,人有追求是好事,重要的是不要追求自己不应追求和追求不到的东西,给自己定目标,要量体裁衣、量力而行。对既定的目标,努力去争取,享受那个过程带给自己的快乐和满足,只要努力到了,就不要过分在意结果如何。不汲汲于名利,也不超然世外,得亦不喜,失亦不忧,知道人生有许多困苦挫折需要面对,所以在遭遇挫折时不会灰心绝望。也知道成功不易,在过程中除了自己的努力外,有机遇的因素,也有许多别人的支持和帮助,所以在顺利和喜悦的时候常怀感恩之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对人生的思考,不尽如此,但我想以上写的,就是我思想里关于这个答案的主要内容。人的生命有限,人生观如此重要。遵循着一个正确的人生观做正确的事,让每一个日子都过得充实和有意义,我想,能做到如此,在告别这个绚烂多彩的世界时,我们总是能够,多一些安慰,少一点遗憾。</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06年作</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