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游武昌

550W

<p class="ql-block">武昌自古繁华,发展日新月异,依山傍水,滨江滨湖,自古以来,武昌就是商业繁盛的大都会。</p> <p class="ql-block">游武昌的第一站:黄鹤楼</p><p class="ql-block">路线:乘坐地铁五号线,一直到司门口黄鹤楼站下车,走出c出口,转过头来,便可以看到一堵红墙,在红墙后,便可以看到黄鹤楼。</p> <p class="ql-block">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地处蛇山之巅,濒临万里长江,为武汉市地标建筑;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223年),历代屡加重修,现存建筑以清代“同治楼”为原型设计,重建于1985年;因唐代诗人崔颢登楼所题《黄鹤楼》一诗而名扬四海。自古有“天下绝景”之美誉,与晴川阁、古琴台并称为“武汉三大名胜”,与湖南岳阳岳阳楼、江西南昌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是“武汉十大景”之首、“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楼”之一,</p> <p class="ql-block">游武昌的第二站:辛亥革命纪念博物院</p><p class="ql-block">路线:从司门口黄鹤楼站c出口,骑自行车,骑1.2公里到达辛亥革命纪念博物院南门。</p> <p class="ql-block">辛亥革命博物馆总建筑面积22142平方米,分为地下一层和地上三层,设有1个序厅、5个基本陈列展厅和1个多功能展厅,集陈列展示、文物收藏、宣传教育与科学研究等功能于一体,是辛亥革命专题博物馆中展览规模最大、陈列科技含量最高、复原场景最多、参观导览系统最全的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游武昌的第三站:户部巷</p><p class="ql-block">路线:从辛亥革命纪念博物院南门掉头,骑自行车1公里左右到达户部巷。</p> <p class="ql-block">户部巷,全称户部巷汉味风情街,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司门口,连通民主路和自由路,东靠十里长街(解放路),西临长江,南枕黄鹤楼,北接都府堤;长约150米,宽8米,是集小吃、休闲、购物、娱乐于一体的特色风情街区,被誉为“汉味小吃第一巷”。</p> <p class="ql-block">游武昌的第四站:长江大桥</p><p class="ql-block">路线:从户部巷入口掉头,骑行不到半公里就能看到一座天桥,走上去,走到最上层,一直往前走,就上了长江大桥</p> <p class="ql-block">武汉长江大桥,是中国湖北省武汉市境内连接汉阳区与武昌区的过江通道,位于长江水道之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修建的第一座公铁两用的长江大桥,也是武汉市重要的历史标志性建筑之一,素有“万里长江第一桥”美誉。</p> <p class="ql-block">游武昌的第五站:起义门</p><p class="ql-block">路线:下大桥,骑个几公里,能看到门</p><p class="ql-block">武汉起义门,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首义路起义街,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辛亥革命的历史见证。</p> <p class="ql-block">起义门原是武昌古城的中和门,始建于明洪武年间(公元1368年),距今700多年历史。1911年10月10日,湖北新军工程营起义后,迅速控制中和门,南湖马炮营得以从此门入城,在城头架炮轰击湖广总督府,掀开中国近代史新的一页。</p><p class="ql-block">中华民国成立后,为纪念武昌起义的胜利,中和门改名为起义门。城楼解放前已倾废。1981年,城楼在原址修复;城门楼上有叶剑英元帅亲笔题写的“起义门”三个镏金大字。 [1] 2011年,依据古城墙图纸,原样恢复重修了333米城墙,同时增加辛亥革命碑林、风雨长廊、楚望亭、首义烽火石刻等,扩大为红色旅游景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