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道荆门:走近老莱子》概览

楚子木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简在手,千古拥有</p><p class="ql-block"> 一老读透,万卷何愁</p><p class="ql-block"> 一道探明,天下可走</p><p class="ql-block"> 一念无为,永消怨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破解两老悬疑,弘扬天地大道】</p><p class="ql-block">——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问道荆门:走近老莱子》内容简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破解两老悬疑,弘扬天地大道。</p><p class="ql-block">老子是中国思想哲学的开山之祖,他给人类世界贡献了出版量第二大、仅次于西方《圣经》的哲学巨著《道德经》,至今影响时代思想,闪耀智慧光芒。但老子到底是谁,哪里去了,存在许多谜团。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最早记了其生平,并“以疑传疑”地写道:“有人说老子就是老莱子”。但老莱子又是谁,何来何去?亦成为千古之谜。在举世闻名的荆门郭店楚墓竹简《老子》出土三十周年到来之际,本书作为“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之一,由长江传媒集团、湖北人民出版社2023年9月出版。该书主编、湖北非遗“老莱子传说”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李林林依据当地民间传说、经典文献、历史遗迹与考古发现进行了长期细致地探索研究,逐步展现了老莱子与老子的有机联系与相对真实的历史影迹,并创新编录、解读了在荆门发现的、被誉为“世界上最早的原装书”——郭店楚墓竹简《老子》,作为湖北非遗保护传承文本。全书在总结线上线下创办“老莱子学堂”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分“非遗少年行”、“神奇的圣哲”、“大道行天下”、“古今老子文”、“传承实践志”五编,通俗、丰富而又有层次性,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文化,提高青少年思想素质的普及读物。</p><p class="ql-block">该书出版得到省市人民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支持。荆门市政协副主席、荆门市社会科学联合会主席程彻、湖北群艺集团董事长李荣、西安外事学院老子学院教授李健博士分别作序推介,起到良好导读作用。该丛书之二《大道行天下——古今&lt;老子&gt;文本考释》仍由李林林主编,即将出版。</p><p class="ql-block">为广大读者提供方便,有爱好本书的朋友可加主编李林林微信联系邮购(联系电话15608690656)。本书售价80元(含邮递费)。诚谢老友与众亲关注支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附】《问道荆门:走近老莱子》目录与序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序一 荆门市政协副主席 荆门市社科联主席 程彻</p><p class="ql-block">序二 中国积分制管理创始人、湖北群艺集团公司董事长 李荣</p><p class="ql-block">序三 暨南大学文学博士、西安外事学院老子学院研究员 李健</p><p class="ql-block">题解 关于本书书名</p><p class="ql-block">导读 老莱子隐迹线索</p><p class="ql-block">背景 大象无形 大道永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一编 非遗少年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01老莱子传说三字经</p><p class="ql-block">02老莱子传说</p><p class="ql-block">03非遗少年行:我们来了</p><p class="ql-block">04游老莱子山庄</p><p class="ql-block">05老莱子传说故事</p><p class="ql-block">06非遗少年行:蒙山拜师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二编 神奇的圣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07老子•老莱子传 (选自司马迁《史记》)</p><p class="ql-block">08老子离周名变老莱子隐居荆门蒙山的蛛丝马迹</p><p class="ql-block">09老子•老莱子年谱</p><p class="ql-block">10喻老九章及释读</p><p class="ql-block">11圣哲脚步:从黄河到长江</p><p class="ql-block">12《老子》的流传差异</p><p class="ql-block">13人化•理化•神化</p><p class="ql-block">14非常道:老子思想哲学的关键元词</p><p class="ql-block">15道生一:老子道之神形的元初景象</p><p class="ql-block">16无与有:老子自然生成论两大原点</p><p class="ql-block">17为无为:老子道论的一个难解字眼</p><p class="ql-block">18返本开新:老子思想哲学的现代利用</p><p class="ql-block">19千古大隐:老莱子传说与“非遗”保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三编 大道行天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道行天下:荆门老子资源与文化驿站构建</p><p class="ql-block">21荆门老子传说故事集萃</p><p class="ql-block">22大道流行现原真</p><p class="ql-block">23郭店楚简《老子》研究新报告:圣哲蝶变,真经合一</p><p class="ql-block">24一笔隐千年,千年证流变</p><p class="ql-block">25古今《老子》流变探脉</p><p class="ql-block">26《老子》千古之当世遗憾</p><p class="ql-block">27绝学无忧?古今一字之改的痛误</p><p class="ql-block">28上善若水:辅化万物,净化众生</p><p class="ql-block">29大一生水:老子道本论自然延伸</p><p class="ql-block">30《大一生水》定位补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四编 古今老子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1荆门市郭店楚墓竹简《老子》与《大一生水》文录 </p><p class="ql-block">32郭店楚简《老子》四字铭精编 </p><p class="ql-block">33传世本《老子》三字经精编</p><p class="ql-block">34四古本《老子》与传世本《老子》章句对照通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五编 传承实践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5原土地•原文化•原动力</p><p class="ql-block">36从书斋到田野</p><p class="ql-block">37追寻老莱子脚步的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附】《问道荆门:走近老莱子》序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注:文字以实体书为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序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程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人物风流宗楚地,江山形胜数荆门。</p><p class="ql-block">荆门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素有“荆楚门户”之美誉,是“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之楚国南北通道的大门。荆门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老莱子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记载: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为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并称老子“或曰老莱子”,即“有人说老子就是老莱子”。可惜的是,当时史料有限,信息不畅,有些历史文献或遗迹无法通达司马迁。加上老子刻意隐身埋名,与老莱子是否是同一人遂成“千古之谜”。幸而民间传说丰盛,至今不衰,成就了当代荆楚之“老莱子传说”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可谓天不藏“老子隐迹”或“老莱子”之名。</p><p class="ql-block">唐宋以来,荆门就有老莱子隐居荆门蒙山(现称象山)著书、行孝传说及相关纪念遗址。明清尤盛,并言之凿凿载入清朝乾隆《荆门州志》。该志书曾被毛泽东同志亲自调阅,称赞“乾隆年间修的州志是最好的一部”。志书中载有老莱子隐居处所“老莱山庄”全图,茅庐、“孝子田”“蒙泉”“孝子井”“孝隐亭”等人文景观分布一览无余。</p><p class="ql-block">非但如此,公元1993年5月,在楚国故都纪南城遗址以北数十里处的荆门市沙洋县纪山镇郭店村战国一号楚墓里发掘出被誉为“神州第一书”“世上最早的原装书”——郭店楚墓竹简,震惊全球,新儒学大家杜维明教授这样评价:“郭店楚简出土以后,整个中国哲学史、中国学术史都需要重写。”其中道家典籍《老子》有甲、乙、丙三种,是迄今为止所见年代最早的《老子》版本。</p><p class="ql-block">日前,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老莱子传说”省级传承人李林林先生,以主编的“湖北非遗老莱子传说保护传承”系列文本《问道荆门——走近老莱子》、《大道行天下——古今老子新编释读本》示我。该读本依据经典文献、民间传说与历史遗迹,对“两老”留给世界的千年悬疑作出了自己的探索与推断,是具有鲜明荆门地域特色的普及性读本。</p><p class="ql-block">尤为可贵的是,李林林先生对名满世界的郭店楚简《老子》,花了数十年精力,作了细致研习、解读,在竹简出土即将三十周年之际,严格按每枚竹简序列及基本内容,吸取学界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新的编排、组合与释意,有利于大众阅读、理解并运用。</p><p class="ql-block">“言者不如知者默,此语吾闻于老君。”老子伟大思想的传承与解读是一项继往开来的重大历史工程,非一地、一人之力可完成。尤其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今天,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建立“全球治理体系”,拿出“中国方案”,彰显“中国智慧”,我们从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老子文本中去探寻“天地大道”,奉献“治国理政”策略与智慧。作为荆门地域而言,研究老子文本、弘扬老子思想,是提高城市知名度与美誉度的重要途径与抓手;作为人生个体来说,老子之文也是修炼人生品性,走向成功不可或缺的思想智慧宝典。</p><p class="ql-block">是为序。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2年7月4日</p><p class="ql-block">(注:作者系程彻为荆门市政协副主席、荆门市社科联主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序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李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湖北荆门是中国最伟大思想家、道家创始人老子(或曰老莱子)的隐居著书地,也是中国积分制管理的发源地。湖北省非物质文化代表性项目名录“老莱子传说”保护单位——荆门市民俗学会的发起人、“老莱子传说”非遗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李林林先生编著《问道荆门》、《大道行天下》请我写序言,非常乐意。作为中国积分制管理创始人、荆门市民俗学会顾问,也感到义不容辞。</p><p class="ql-block">特别是: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是中华李氏得姓始祖。本乡漳河镇猴子崖李氏宗祠家谱记载十分清楚,能对接西汉伟大史学家司马迁《史记》与新旧《唐书》。李耳之子李宗,其血脉传至秦大将李信、汉守边抗匈奴飞将军李广、守国平叛的中唐名将李晟皆为家谱所记之先祖。陇西西平堂堂祖晟公及子、护唐名将李宪、李愬分别为本族与李林林先生直系先祖。本书之推出,说来也是天意或历史缘份。</p><p class="ql-block">道可道,非常道。</p><p class="ql-block">我从小受老子之书《道德经》影响十分深厚,也是积分制管理的原创思想的重要来源。本书之所以异常重要和有独创性,是因为与传世本老子《道德经》(又称《老子》)文本有不相同之处。缘由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于湖北荆门市郭店楚墓发掘出震惊世界的最早原装简书、被誉为“可改写中国思想史”的《老子》。该简本之所以名响中外,是因为与传世本《道德经》有较大不同。其章句更为原始真实,乃至能校正传世本《道德经》的某些重大错漏。李林林先生在本书中已阐释明白,不多赘述。</p><p class="ql-block">初读稿本,兴奋异常。最大精彩之处,是李先生打破中国文物出版社公开印行的、属相关专家学者初步编排的版本。他按简书自然之序将老子之著分为“自然生成论”、“社会治理论”、“人生修养论”三编32章,更为合理,其首创以“四字铭”形式浓缩、简化,便于阅读理解。该著还精编了传世本《道德经》原文及最新释读,适宜综合阅览吸收,指导管理科学,人生路径。</p><p class="ql-block">中国积分制管理创立整整二十年,名响中外,效益显著。是众多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群体不可或缺的科学管理模式。要深化积分制管理,发挥长远效益,必须深读领悟老子贡献人类的大道思想。</p><p class="ql-block">大道行天下,管理在创新。</p><p class="ql-block">老子之著风行全球。其发行量仅次于位列世界第一,即西方人户皆拥有的《圣经》,为各国政要,大企业财团和著名学者多有推崇。在“百年大变局”之中国“新发展“关键时期,我们更要顺应自然、遵循天道,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并实现圆满而成功的人生。</p><p class="ql-block">无疑本书是最优参考。</p><p class="ql-block">诸多感悟,不一而足,特序之,以为推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2年7月8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注:作者系李荣为中国积分制管理创始人、湖北群艺集团公司董事长、荆门市民俗学会顾问。)</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序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李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首先祝贺荆门老莱子传说成功申报列入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李林林先生以荆门市民俗学会名义编撰的《道源楚魂荆门风——圣境山老子老莱子非遗保护传承文本》,是作为荆门非物质文化遗产——老莱子传说代表性传承人多年研究、传承老子、老莱子文化的成果之一。</p><p class="ql-block">我与李老师认识也是缘于老子。大约10年前我开始关注荆门郭店楚简。那个时候李老师正在进行老子与老莱子的关联性研究。2010年李老师还出版了《千古大隐老莱子——老子真迹考》、《双面大圣老莱子传》;2017年李老师作为主要策划人之一,策划创建了圣镜山.老子.老莱子文化研究展示中心馆。李老师在老子.老莱子的研究与传承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尤其是在老莱子传说非遗方面做了坚实细致的工作。2020年,荆门老莱子传说非遗项目通过湖北省第六批非遗项目评审,与李老师的心血是分不开的。李老师在老子等文化的传播方面成绩突出,因此也获得北京元学文化院首届老子传播奖。获得首届老子传播奖的还有长期开设《老子》通识课程的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谢清果教授。</p><p class="ql-block">现就荆门与老子.老莱子的关系,谈点我个人的粗浅认识。</p><p class="ql-block">关于荆门的历史地位。荆门是荆楚文化的核心地带,之所以这样说,是楚国的三个故都——纪郢(纪南城)、鄀郢、郊鄀皆在现荆门区域。楚国历史文化丰厚,在荆门出土了大量的楚文物。荆门博物馆就陈列了包山墓、战国女尸、郭店楚简等珍贵文物。</p><p class="ql-block">关于荆门与老子的关系。郭店楚简作为“中国最早的原装书”,出土于荆门郭店村(郢都附近)。郭店楚简的出土,成为国际学术界的重大事件,学术界先后举办了多次郭店楚简研究国际国内学术研讨会。而郭店楚简作为战国文献,最令人瞩目的是其中有《老子》三本(1998年释文发布时,也是把《老子》三本放在了最前边)。随着研究的深入,认为郭店《老子》三本是摘抄本的说法已被打破。郭店《老子》三本时间不同、形制不同、结构不同,这体现了《老子》文本的流变性。文献学等方面的专家给出了可信的说法,周凤五教授根据经传竹简长短的不同提出了甲本与乙丙本是经传关系;高华平教授根据经与解说文的特征差异,提出了甲本与乙丙本是经与解说文的关系。我从甲、乙、丙本的义理不同,也进一步感受到三本之间存在流变关系。其实在诸子学里,余嘉锡、吕思勉等注意到,诸子书都是流变而成,非一时之作。荆门郭店楚简《老子》所体现的流变性,一方面为《老子》文本生成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文献资源,一方面对理解汉本五千言《老子》的悖论等一些疑难问题打开了窗户。</p><p class="ql-block">荆门与老莱子的关系。相传老莱子曾隐居于荆门象山(古蒙山),荆门区域有丰富老莱子传说文化,其中也包括《孔子拜访》、《楚王聘请》、《老莱娱亲》等传说故事。老子与老莱子是否为同一人,历来有两说,都各有依据,民国古史辨学派也涉及“二老”关系研究。司马迁《史记.老子列传》关于老子生平记述时,也提到“或曰老莱子”。荆门出土了郭店楚简《老子》,说明《老子》一书于战国中期时在楚都郢地有流传;荆门有丰富的老莱子传说,这说明“二老”文化与荆门有密切关联。</p><p class="ql-block">此外,我还想谈谈民间传说与历史探索的关系。这可能是该文本的一个特点。李老师酷爱民间文化,尤其是荆门“土特产”老莱子传说,他不仅仅是收集这些传说,而且从文化遗址、地下文物探考入手,探索历史真实性,写下了不少文论。老子与老莱子是影响中华历史、思想文化两千多年的伟大人物,其深刻思想也将影响未来文明建设。恰恰这两人史料稀少,两人关系及著作争议较大。李老师没有满足简单收集、组合传说,而是从郭店楚简等地下史料入手,深入研究探索两老关系及其著作的原真性,并进行了系列文学创作、宣传,给当前非遗保护、传承以良好的启发与借鉴,精神难能可贵。</p><p class="ql-block">我于2019年11月18日实地参观了荆门郭店楚简,通过楚简进一步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魅力,两千多年前中国文化已达到成熟阶段,两千多年来传承有序。郭店楚简等荆楚文化底蕴深厚,学术价值巨大,今天研究先秦文化是绕不过去的,相信今后仍将持续影响学术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0年4月8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注:序三作者李健系暨南大学文学博士、西安外事学院老子学院研究员、北京元学文化院院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题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关于本书书名种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本书曾预定过几个名字,如《道源楚魂荆门风》等。现在这个书名的推出是接受恩师张德宏先生建议改名的。记得N年前曾到“天府之国”成都游览,见到沿途山坡房墙般大的宣传标语:“问道青城山,拜水都江堰”等等,深受震疑。什么“问道”?“道源”不是在自己家乡吗?世称“道家始祖”就是曾隐居荆门蒙山的“老莱子”或曰“老子”。这是史书白纸黑字明确记载了的。如果还有什么学术争议的话,另一个不会置疑的铁证就是二三十年前,在距老莱子隐居遗址不到百公里之地荆门郭店楚墓里发掘出震惊世界、被誉为“世上最早的原装书”或称“天下第一书”竹简本《老子》,它比后来增改变异了的传世本《老子》(或称《道德经》)更原真简朴许多。要“问道”或“正解老子”,不是应该到荆门来答疑解惑吗?</p><p class="ql-block">有文友不怀疑这一点,只说应该是“走进老莱子”而不是“走近老莱子”。</p><p class="ql-block">这个问题,笔者也有类似考虑。不过,历经两千五百多年岁月,对于荆门“第一历史文化名人”老莱子来说,或只是一个非遗“传说”,其真正行迹早已消逝在历史岁月里。笔者不敢说这本书能让你“走进”老莱子身形神灵中,起码经过集万千历史专家学者记载研究以及编者数十年收集史料整理探研,可以说能通过这部书让你更接近这个千古不朽的伟大圣哲,或让世人逐步破解历史悬疑,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推进现代政治、经济与生态文明建设。</p><p class="ql-block">如果本书能在提升你个人文化修养、建立人生功业上发挥一点小小作用,编者就心满意足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道行天下,始于荆门。​在这里,你或许能全面深刻认识一位两千五百年前世界级的伟大思想家——老子。</p><p class="ql-block">据正史记载,春秋时代楚国道家始祖老子​见周衰微,离开周都洛阳隐去,写下千古名著《道德经》后不知所踪。然而,同是史载,道家另一始祖老莱子隐居楚国蒙山(现荆门象山)留下道著十五篇,今已佚失。西汉伟大史学家司马迁看到这些史料,在不朽巨著《史记》“老子传”中以疑传疑地写道:老子……“或曰老莱子”。即有人说,老子就是老莱子。一语石破天惊!不知所踪的老子与不知从何而来的老莱子,就可能在千古名都之地楚国三郢(纪郢、鄀郢、郊郢)——湖北荆门“相遇”或同是一人。更为奇巧的是,两千多年后的今天,人们在楚国王公贵族墓地、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之地——荆门市纪山镇郭店村一号楚国墓中发掘出迄今为止最古的老子著作原文,即称为能“改写中国思想史”、“世界上最早的原装书”《老子》以及从未现世的道著《大一生水》,轰动思想学术界,激励许多白发皓首的社会科学家探究解秘,其研究论文无数与世界级学术研讨会相继召开。作为老莱子隐居之地与老子著作最早版本发现地的荆门难道不该自豪自励么,我们对此了解多少?有没有以“两老”精神来探究自然、社会发展规律,为文明中国、和谐社会、安宁家庭作出应有的努力与贡献呢?本书就是基于这个目的,向您展示或传递这一千古之秘,有助于您,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开发心智,拓展“内圣外王”、“法天法地法自然“的修炼之道,鼓起“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九层之台,起于垒土”的人生动力……</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编者</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2021年10月22日于荆门</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导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老莱子隐迹线索</p><p class="ql-block"> 李林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天象亡形,道隐无名……</p><p class="ql-block"> ——荆门郭店楚墓竹简《老子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是一个几乎被现代遗忘的双面人物。在古代不仅是道圣,也是孝亲、家庭和睦,使父母长寿的的典范。</p><p class="ql-block">他就是老莱子,被称为“道家始祖”。</p><p class="ql-block">说起道家始祖,人们会大惑不解。道祖不是老子吗?怎又冒出来一个?</p><p class="ql-block">历史就是这么奇巧。</p><p class="ql-block">翻开司马迁《史记》:老子“或曰老莱子”。即“有人说老子就是老莱子”。看到这,你可能更迷雾重重: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怎么牵出一个“老莱子”,说他俩是同一人。</p><p class="ql-block">确确实实,老子与老莱子关系非同寻常。</p><p class="ql-block">在湖北省荆门市象山(古称蒙山)脚下就有一处老莱山庄遗址,相传老莱子曾隐居此地。</p><p class="ql-block">关于老莱子传说,源远流长。从《战国策》、《庄子》、《史记》到《列仙传》都有记载,其民间故事从荆门流传到华夏大地乃至海外华人圈。</p><p class="ql-block">故事虽然热闹,但人们却讲不出他从何处来,是何方人氏。</p><p class="ql-block">如果你认真阅读司马迁《史记.老子列传》,会有不尽的疑惑:其记老子见周衰隐去,不知所踪……</p><p class="ql-block">民间传说老子西过函谷关入秦,渡流沙化为胡人,成为西方佛祖。</p><p class="ql-block">此是否属实?据专家考证,函谷关为战国时秦夺魏地始建,春秋老子隐身西去时还没有此关。如此虚无。历史学家解释说,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道教徒为争夺佛教资源,编造了这么一个故事流传四方。</p><p class="ql-block">这理由似乎说得过去。但人们更疑惑了:老子这个道家创始人、中国思想哲学的开山之祖到底哪儿去了?</p><p class="ql-block">讲到这里,你可能会恍然大悟。另一个道家创始人,不是不知从何而来吗?</p><p class="ql-block">哦!难怪司马迁史记:有人说老子就是老莱子。</p><p class="ql-block">不过,诚实的中国人,多半不相信,历史怎能凭传说呢!</p><p class="ql-block">但有一点,你不信这些,难道就相信两千年来的“老子西去化胡”说吗,难道我们引以自豪的中华文明史就那样凭空编造地世世代代讲下去吗。</p><p class="ql-block">因而,沟通中华文脉,就不能舍弃非物质文化遗产,若以此追寻下去,你会发现意想不到的成果。</p><p class="ql-block">湖北非遗“老莱子传说”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李林林曾讲述道:</p><p class="ql-block">关于老莱子从何而来的悬疑,很早就听老人说他是从河南而来,后逃“白公之乱”隐居荆门象山老莱子山庄的。追踪史料与考察,“白公之乱”就发生楚国故都鄀郢——现荆门市钟祥胡集一带。再往上溯,就是老子因周景王驾崩后的“王子朝之乱”,“护籍奔楚”落居今河南省南阳市方城苦莱山,后因“吴破楚”战乱,又隐居楚国新都鄀郢,因而一路南逃至荆门古蒙山,一路流传着“戏彩娱亲”、“孔子拜访”、“不朝楚王”等动人故事……</p><p class="ql-block">好,无论你信不信,这就是口述历史、中华非遗展示中华文脉的一个重要连节点。</p><p class="ql-block">它有原点生发,脉络清晰,切合史线,并非神话。</p><p class="ql-block">探索历史常有多种可能性,就看你相信哪一种。</p><p class="ql-block">如果老莱子真是隐身化名后的老子,那笼罩在“两老”身上的千年悬疑就能巧然化解。</p><p class="ql-block">不过,历史还有”拍案惊奇”地大发现——</p><p class="ql-block">公元1993年冬,在距老莱子山庄不到一百公里的荆门市郭店村战国楚墓里,发现了震惊世界的、被誉为“世界上最早的原装书”《老子》。</p><p class="ql-block">楚简本《老子》与传世本《老子》有所不同,一些著名专家、学者称“能改写中国思想史”。</p><p class="ql-block">——这就是荆门老莱子传说与千古圣哲老子人物的神秘联系与前后呼应关系。</p><p class="ql-block">这项2020年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列入湖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值得永久保护、传承、光大下去。</p><p class="ql-block">下面将渐次展示这一历史奥秘与呈现的思想文化意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编者</p><p class="ql-block"> 2022年2月5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背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大象无形 大道永恒</p><p class="ql-block"> ——老莱子传说调查记录概略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荆门市民俗学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1年8月1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强调:“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完善调查记录体系。开展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调查,完善档案制度,加强档案数字化建设,妥善保存相关实物、资料。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工程,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专业记录水平,广泛发动社会记录,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进行全面系统记录。加强对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整合共享,进一步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依法向社会开放,进一步加强档案和记录成果的社会利用。”根据这一重要指导意见,荆门市民俗学会组织力量对“老莱子传说”项目涉及的基本内容和传承人提供的线索,进行了较为全面认真的调查记录,取得了初步成果。现将调查记录档案集成文本,分概况、源流、地域、故事、文献五大方面进行集编,立体、多元和动态地展现老莱子千年传说、与老子关系以及著作遗存状态。尤其是探索、解读了核心区域发现的郭店楚墓竹简两老道著关系和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进现代和谐社会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意义,是一部难得的中华文脉拓展与非遗传承共享文本。现将概述部分摘录如下,与大家交流、共享。</p><p class="ql-block"> ——题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项目简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老莱子传说”系民间文学类别,为荆门市申报。2020年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列入的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鄂政文【2020】3号);保护单位为荆门市民俗学会(文旅【2020】号文)。</p><p class="ql-block">“老莱子传说”发源地位于鄂中荆门象山(原楚国蒙山),是根据春秋时期道家始祖之一老莱子事迹衍化而成的民间传说,距今有两千五百多年。老莱子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之一。不少史籍与史学家(包括司马迁《史记》)认为,老莱子可能是隐居后的老子。</p><p class="ql-block">老莱子传说源远流长。早在先秦典籍《战国策》已记其名其言;《庄子》中有孔子拜见老莱子之事;西汉《史记》把老莱子与老子同记一传;《列仙传》称老莱子“当时世乱,逃世耕于蒙山(现荆门市象山)之阳”。并记楚王寻访,请其辅政;古代推崇的《二十四孝》“戏彩娱亲”使老莱子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在隐居传说地荆门一带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其隐居遗迹、纪念建筑、碑刻众多。其中老莱子山庄、“老莱子之位”碑、孝子田、孝顺井最为著名。老莱子传说还通过汉画砖、雕刻、年画、纪念祠堂、生活器具以及邮票、邮戳图案,流传中华大地与海外华人生活集居地。2014年,老莱子被湖北省确立为“鄂西十大历史文化名人”之一。</p><p class="ql-block">老莱子传说的道家思想、不迎合权势,尤其是孝隐躬耕、不图名利,深受历代文人墨客祟拜,体现了人们对和谐社会、完美道德的向往、追求,也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对后世影响深远。老莱子传说蕴含的文史价值非常丰富,是研究老子隐去不知所踪的重要线索与参照史料。无论作为单一老莱子还是与老子复合的双重角色,其道德思想与教化功能,对当今生态文明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很大现实意义。当前我国正处于世界“一体化”冲击下的传统文化“濒危时期”,老莱子人物故事与思想内涵没有充分通过现代方式广为传播,年轻一代比较陌生。</p><p class="ql-block">荆门市作为老莱子传说发源地与核心区,已全面展开保护、宣传工作。市委、市政府在近两个五年发展规划中,提出“擦亮老莱子文化名片”,打造“道家思想源头”等四大文化品牌。目前已有《老莱子传说》、《老莱子传考》、《老莱子与二十四孝》、《千古大隐老莱子》、《老莱子传奇》、《双面大圣老莱子传》等著作出版;象山“老莱子纪念馆”、圣境山“老莱子文化展示馆”也在进一步完善中。依据五年保护计划,全市正上下合力,为老莱子非遗项目在新时代影响全省、走向全国打下坚实的基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所在区域与地理环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荆门地处湖北省腹地,南临长江,北贯汉水,东北接大洪山麓,西北接荆山余脉,东南大部为江汉平原,兼得山川河湖,沃野平原,气候湿润,物产丰富,素有“地接江汉,门锁荆楚”之称。古为楚人“辟在荆山,筚路蓝缕”兴族立国之地。现辖京山县、沙洋县、钟祥市、东宝区、掇刀区、漳河新区、屈家岭管理区,国土面积1.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20万。</p><p class="ql-block">夏禹九州时,荆门属荆州之域,西周分属权、鄀两国,春秋战国时归属楚地,汉置当阳县,唐立荆门县,宋建荆门军,元设荆门府,明复荆门县,清为荆门直隶州,民国时期降州为县,新中国成立后续为县、市制,归荆州行署所辖。1983年,荆门市、县合并升为省辖市。</p><p class="ql-block">荆门,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早在新石器时代,荆门境内就有先民活动的足迹。她处于史前文化,楚文化、三国文化的节点,拥有屈家岭文化遗址、纪山楚国古墓群、三国古战场以及中国最大单体帝王陵、世界文化遗产——明显陵。</p><p class="ql-block">“双圣道源地,天下第一书”。荆门之域不仅承载楚国八百年的历史遗存,也是中国真正的“道源圣地”。史料记载老莱子隐居楚国蒙山(现荆门市象山),留下道著“十五篇”以及生动的传说故事。尤其是公元1993年,在荆门发现了震惊世界的、目前已知最早的、学者称“具有改写中国思想史意义”的郭店楚墓竹简《老子》。无论老莱子与老子是不是一人,这位思想大师与最早版本的《老子》著作在荆门现身或相遇,给这座文化古城带来了圣洁而又不朽的人灵气息。</p><p class="ql-block">“灵钟楚国,业继蒙山”。300万荆门儿女正以百倍努力,志把荆门打造成生态、文明、富饶和健康、长寿的宜居城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分布区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荆门老莱子传说及纪念遗址、遗迹,是以城区象山(古称蒙山)、城郊圣境山(属东宝区)为核心区域(包括南隐重要线路节点之古鄀郢、荒茫山一带),流传至市内漳河、沙洋、钟祥、京山等县(市)区,以及周边省市,并从湖北、湖南、河南、江西扩展到全国,乃至港、澳、台及世界华人所居之地。老莱子传说的传播形式,除史书记载外,还通过口述、古今雕刻、图书、年画、生活器具图案、邮票、老莱子庙等民间风俗行为广泛流传。如汉画砖、邮票邮戳、火柴盒图案、福建妈祖老莱子庙等。现山东、北京、广东、湖南等地游客也慕名前来拜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四、历史渊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荆门老莱子传说源远流长,其人其故事大约经历了六个时期演化:</p><p class="ql-block">一是原生地域“口传”时期:由于老莱子人物角色多变性和刻意隐瞒真实身份、形迹,知道其人其事完整性的人士不多。他的故事往往在某些重大事件发生后,如“孔子拜访”、“楚王聘请”——亲赴隐居地聘请入朝时才引起当地民众注意这个隐世高人。关于他的来路、隐居故事才断断续续、渐次流传开来。</p><p class="ql-block">二是先秦经典“记言”时期:先秦史籍《战国策》记载了其名其言,《庄子》一书中记有孔子拜访老莱子故事。</p><p class="ql-block">三是西汉正史“作传”时期:《史记•老子传》依据民间传说,正式记载老莱子其人其事,由于不能判定传说故事的真伪性,只能记述老子“或曰老莱子”。即“有人说老子就是老莱子”,著书“十五篇”。至此,正史才把老莱子之人与老子之人身份“合一”起来记载,引起后世极大关注与疑惑。</p><p class="ql-block">四是汉后述其“成仙”时期:《史记•老子列传•正义》引《列仙传》称“老莱子,楚人。当时世乱,逃世耕于蒙山之阳”,并记述了楚王寻访老莱子等故事。另有西晋皇甫谧《列女传》始有莱妻携老莱子“逃亡”蒙山记载。至此,老莱子隐居地之蒙山才得到某种确认,相对详细的民间传说故事进入“经典”。</p><p class="ql-block">五是民间广为“流传”时期:通过汉唐明清诗词与古代《二十四孝》之“戏彩娱亲”等故事,在中国广为传颂。荆门老莱子传说的地域、纪念遗址以城区象山(古蒙山)老莱子山庄为中心,并显现在历代诗文、遗址碑刻、史志中,其故事在民间代代相传,现收集整理于荆门《老莱子传说》等文献。</p><p class="ql-block">六是现代保护“传承”时期:老莱子传说牵涉到中华文脉的联接与老子去向之谜,引起海内外众多专家学者不断探索研究。发表于1985年知名期刊《江汉论坛》的《老莱子其人其道论》(作者湖北社会科学院何浩),通过深入考证,认为老莱子隐居地只能在荆门古蒙山(现象山)。2020年老莱子传说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列入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其非遗保护传承群体通过老子离周“护籍奔楚”、化名老莱子逃“白公之乱”隐入荆门古蒙山等民间传说、经典文献与考古发现,将老子“不知所踪”,老莱子“不知从何而来”等历史悬疑综合考察,通过《双面圣李耳春秋传》(2015年湖北人民出版社)等保护传承文本有机联系记录,具有广泛影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五、基本内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是人物传说。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老莱子隐身前作为老子的“离周”故事。如《王子朝之乱》、《护籍奔楚》、《落居苦莱山》等;二是老子化名老莱子隐居荆蒙山的故事。如《逃白公之乱》、《斑衣娱亲》、《孔子拜访》、《楚王聘请》、《莱妻故事》、《渡江而逝》,还演化出《天心堰与金虾河》等劝善惩恶等民俗故事。 </p><p class="ql-block">二是遗迹传说。如老子离周“护籍奔楚”地——河南南阳方城县原楚长城苦莱山(现黄石山,相传是老聃化名老莱子隐去的起始点)、逃白公之乱的楚鄀郢遗址区、“老莱子山庄”、“孝隐亭”、“老莱子之位”碑、“孝子田”、“孝顺井”等。</p><p class="ql-block">三是习俗传说。逢年过节,民间都以各种形式表现老莱子孝顺父母等动人故事以及人们对他的追思感念,如口述、张贴年画、跪拜孝隐亭老莱子灵位以及在邮戳等生活器具中刻画老莱子故事,使之代代传承。</p><p class="ql-block">四是景观传说。以老莱子隐居核心地闻名的荆门象山文化深厚,景色幽美。自唐宋以来,与老莱子孝亲相关的有象山之上的“望云楼”(取唐狄仁杰“吾亲所居在此云下”之意,现更名为“岚光阁”)、蒙泉(蒙山之泉)、顺泉(取老莱子孝顺父母之意)、“景莱别墅”等;还有“老莱子路”——隐荆入蒙山的必经之道以及天心堰、金虾河等景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六、主要特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是故事逻辑合拍。老莱子或曰老子之“两老”隐迹为千古之谜。其传说故事逻辑性强,从老子离周奉命“护籍奔楚”,落居南阳“苦莱山”,又因“吴破楚”周西王姬朝被刺,老子化名老莱子再南迁楚鄀郢,后因鄀郢发生“白公之乱”再南隐蒙山,线条清晰合情合理。</p><p class="ql-block">二是泥土气息深厚。如“莞葭为墙”的老莱山庄青气满屋,“孝子田”至今瓜果飘香;</p><p class="ql-block">三是人情味道浓烈。“戏彩娱亲”故事,讲述老莱子服侍百岁父母体贴入微,寄寓着民众的道德颂扬,反映了民众对人伦之美、和谐家庭的理想与道德评价;</p><p class="ql-block">四是思想深邃高远。“孔子拜访”中老莱子教导人们不能只看眼前利益而忽视万世祸患。体现了老莱子高远思想、行为准则与处事态度。尤其是曾写下“言道家之用”的道著十五篇。他的思想行为对社会曾产生较大影响,被誉为道家创始人之一。</p><p class="ql-block">五是故事境界非凡。“不朝楚王”表现莱妻不愿被封建朝廷所缚,宁愿陪伴老莱子过着“鸟兽之毛可绩而衣,其遗粒足食也”的自由生活;</p><p class="ql-block">六是善恶观念分明。如《天心堰与金虾河》等楚王骋老莱子后演化的民间传说故事,展现的就是劝善惩恶,极具正能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七、重要价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其一,珍稀的历史价值。老莱子隐居地——蒙山、蒙泉是道家历史渊源之一,也是中华文脉的渊源所在,其千年传说与历史遗迹,能补充“正史”对老莱子或老子的记载不足;</p><p class="ql-block">其二,独特的学术价值。有利于全面客观研究道学文化,厘清老莱子与老子关系,破解千古悬疑;</p><p class="ql-block">其三,丰富的文艺价值。老莱子传说曲折生动,来自于广大民众代代相传、经久不衰。汉唐以来,以此衍生的思亲诗词等艺术作品难以计数,成为千年不衰的感情寄托与精神食粮。</p><p class="ql-block">其四,深刻的思想价值。老莱子传说是道家思想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思想行为是道家哲学的完整体现——并非简单追求无为虚空,隔离亲情,远离生活;尤其是老莱子作为老子之双重身份,在其隐居区域发现的“世界最早原装书”——荆门郭店楚墓竹简《老子》(亦称《道德经》)以及从未现世的《大一生水》篇,深刻影响了中华文化三千年,成为中华民族的思想基石、精神依附与灵魂。</p><p class="ql-block">其五,永恒的社会价值。老莱子“孝亲”、“躬耕”与“长寿”,表达了人民群众对和睦家庭、和谐社会与健康长寿的深切向往与不懈追求。老莱子作为远古以来少有的寿星,他的思想境界与生活方式,为保护生态环境,创建和谐安平家国提供了榜样与借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八、存续状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随着明清以来社会变迁与思想更迭,特别是全球化趋势加强和现代化进程加快,传统文化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较大冲击,老莱子传说逐渐淡出人们视听,知道者不多。其人其事淹没在浩瀚的史籍里,仅为少数老人和学者知晓。老莱子传说面临着支离破碎、少人讲述或难以走出荆门“蒙山”的困境。同时,由于老莱子身份与事迹史料稀少,缺乏全面系统整理、研究和宣传。在民间则偏重讲述”戏彩娱亲”等孝顺父母的故事,其思想品质及多重价值难被人知晓。造成了传说故事零碎、单一,特别是老莱子是否为隐去后的“老子”这一特定、非常对象,该受到的重视及整体性研究阐述不多。造成人物形象逐渐扁平、单一化,感兴趣传听者不多,重树形象与沟通一度中断或淹没的中华文脉不够,其非常的非遗价值实现不理想。因而老莱子传说亟待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序列,通过高层构建、高频率宣传、深层次演进与传承。</p><p class="ql-block">目前,该项目正沿着这一思路与规划,通过省市区三级政府与非遗保护中心,全面展开系统调查、收集、整理与研究,以期高层次、新载体进行实质性保护、传承与传播,使之为全中华民族人民共享共同利用。尤其是挖掘该项目核心区域发现的郭店楚墓竹简《老子》与其连编的、疑似作为”同一人”的老莱子佚失之著《大一生水》历史文脉与思想内含,不断掀起探秘“两老”人物与解读伟大思想的热潮,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送“中国方案”提供了丰富永恒的思想文化资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本篇原载荆荆门市文化期刊《荆楚风》2022年第三期,执笔 熊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2年5月23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荆门市民俗学会常务副会长吴浪平、秘书长熊伟代表学会赠书荆楚理工学院图书馆30册图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荆楚理工学院图书馆胡琦峰馆长颁发赠书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2, 126, 251);">🌈诚谢本书编审张德宏老师(国家一级编剧)在家中阅览新书🌅</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2, 126, 251);"><span class="ql-cursor"></span></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书签</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