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寺城窟 醉美大同

冰良世界

<p class="ql-block">大同(古称平城)市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九大古都之一,曾是代国南都、北魏首都,辽、金、元初陪都,境内古迹众多,是国家文物局支持建设的“博物馆之城”、国家重点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刀削面之乡、中国十佳运动休闲城市、国际美食之都、中国黄花之都。</p><p class="ql-block">8月4日,我们参加完“自驾环游大美新疆”归途中,来到了大同这座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名城。四天的时间,游览了恒山、悬空寺、古城、华严寺、善化寺、云岗石窟、九龙壁、代王府等8处著名的文物、古迹或遗址,深深的领略了“古城石窟传神韵,一山一寺醉知音”的自然风采,感受到了历代大同人自强不息、勤劳勇敢、历尽艰难、积极进取的奋斗精神。</p> 悬空寺建筑艺术奇观 <p class="ql-block">悬空寺,国家AAAA级旅游区,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恒山风景区内,原叫“玄空阁”,“玄”取自于中国道教教理,“空”则来源于佛教的教理,后改名为“悬空寺”,是因为整座寺院就像悬挂在悬崖上,在汉语中,“悬”与“玄”同音,因此得名。悬空寺建筑极具特色,素有“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的俚语,以如临深渊的险峻而著称。悬空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恒山十八景中“第一胜景”。</p> <p class="ql-block">悬空寺,座落在翠屏峰的半崖峭壁间,与主峰天峰岭东西对峙。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五年(公元491年),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依照力学原理,巧借岩石暗托,凿洞插梁为基,梁柱上下相嵌,廊栏左右相连,是建在半空中的一组木结构建筑。唐代诗仙李白称其为"壮观",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赞叹为"天下巨观"。</p> <p class="ql-block">悬空寺,整个建筑占地125平米,总体三部分,由禅院和南北二楼组成,大小殿阁40余间,最大的不足36平米,可为建筑奇绝,小巧玲珑。寺内供奉"释"、"道"、"儒",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三教合一"的寺院。悬空寺现存建筑是明清两代修缮的遗物。2010年,悬空寺入选《时代周刊》世界岌岌可危十大建筑。</p> <p class="ql-block">悬空寺的总体布局以寺院、禅房、佛堂、三佛殿、太乙殿、关帝庙、鼓楼、钟楼、伽蓝殿、送子观音殿、地藏王菩萨殿、千手观间殿、释迦殿、雷音殿、三官殿、纯阳宫、栈道、三教殿、五佛殿等。</p><p class="ql-block">南北两座雄伟的三檐歇山顶高楼好似凌空相望,悬挂在刀劈般的悬崖峭壁上,三面的环廊合抱,六座殿阁相互交叉,栈道飞架,各个相连,高低错落。全寺初看去只有十几根大约碗口粗的木柱支撑,最高处距地面50来米。其中的力学原理是半插横梁为基础,借助岩石的托扶,回廊栏杆、上下梁柱左右紧密相连形成了一整个木质框架式结构,也增加了抗震度。</p> <p class="ql-block">南楼内高三层,长约8米,宽约4米,有纯阳宫、三官殿、三教殿和雷音殿。纯阳宫也称吕祖庙,主要供奉的是道教八仙之一的吕洞宾;三官殿是悬空寺整个建筑中面积最大的一个殿,殿内塑像为明代的泥塑珍品;三官指赐福于人的天官,赦罪于人的地官,为民解厄的水官。泥塑最高约2米,是悬空寺最大的塑像,下面左右均为侍女和老少臣子,天蓬元帅,龟蛇二将。雷音殿是佛教殿堂,位于南楼最高处,佛教认为佛祖释迦牟尼弘扬佛法时,声音如雷鸣般响亮,所以称雷音殿。</p> <p class="ql-block">北楼高三层,长约为7米,宽约为4米,分别为五佛殿、观音殿、三教殿。五佛殿位于最低层,供奉五方佛而得名。观音殿在楼中层;三教殿是体现“三教合一”的典型殿阁,位于悬空寺第三部分的最上层。三位教主共聚一堂,中间为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左边为儒家创始人孔子,右边为道家鼻祖老子,三教供于一殿,在全国各地寺庙建筑中极为罕见。悬空寺的建筑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民族共融,世界大同的崇高境界。</p> <p class="ql-block">在返回的途中,我再一次回望着挂在悬崖峭壁上的院楼相连的寺庙,悬空寺的奇迹依然在我的心里震撼,我情不自禁地感叹,太壮观了,古人的智慧无与伦比。在一片寸草不生的崖壁上竟然会创造出这样雄伟的建筑。悬空寺下面仅仅由几根红木支撑着,在整片峭壁上显得孤零零的,但却能保存的如此完整,让人不禁感叹古人的高超技艺。悬空寺就是这样,静静地立着,用自己的方式书写着奇迹与维美。或许,随着时间的流逝,它终有一天会消失,但已经在历史长河中镌刻了自己的永恒。</p> 恒山之情 永恒之意 <p class="ql-block">北岳恒山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城南4公里处,与泰山、华山、衡山、嵩山并称为中华五岳。自古即为中国北方著名的风景游览胜地和重要的道教发祥地之一,是中华锦绣山河的杰出代表,国家地理重要标志,承载着中化文明符号,孕育出深浓的地域文化和民俗,具有国山地位。恒山山脉,祖于阴山,发脉于管涔山,东西绵延五百里,锦绣一百零八峰,呈东北走向,叠嶂拔峙,横亘塞上,1982年即被国务院首批公布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辖有13处景色独特,功能各异的子景区,其中主景区面积122.38平方公里,拥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和恒山国家森林公园等。2009年,北岳恒山被成功列入“国家自然和文化双遗产名录”、“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p> <p class="ql-block">恒山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早在四千多年前,舜帝就封恒山为北岳;秦时奉名山十二,恒山为“天下第二山”。之后,汉武帝、唐太宗、唐玄宗、宋真宗封北岳为王为帝,明太祖又尊北岳为神。作为道家三十六洞天之“第五小洞天”,历代都有道教名家在恒山修行的传说,包括三茅真君、八仙之一的张果老、张三丰等均在此留下了许多美丽的传说和佳话。</p> <p class="ql-block">恒山人文荟萃。天峰岭,古称玄武峰,是北岳恒山主峰所在地,又名恒山庙群区,庙宇集中,规模宏大。建在主峰上的北岳大庙,气势恢宏,香火极盛,古碑题刻,比比皆是,是五岳中岳庙建于主峰之上的孤例。今天,庙群区主要有恒宗殿、会仙府、寝宫、九天宫、白虚观、姑嫂崖等古建群和翠雪亭、魁星阁等。景区崖壁上摩崖题刻随处可见,庙宇中碑碣匾额比比皆是,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浓厚的文化气息。</p> <p class="ql-block">北岳恒山不但历代帝王十分重视,历来百姓朝拜,香火不断。农历四月初八是恒山传统庙会,期间,恒宗殿前举行盛大的法事活动。鼓乐声声,香火浓浓,不但浑源居民,就连附近市、县居民也前来赶庙会。</p><p class="ql-block">恒山庙群区不但文物古迹星罗棋布,而且自然景观独特。这里断岩层层,壁立千仞,奇岩怪石,各呈异状。松柏森森、灌木丛丛,奇花异草,宛若天然植物园。春天,满山遍野的山桃花把景区装点得分外美丽,真是“游春东恒峰,满山桃花粉,峦霭远缥缈,岫云近迷蒙”。</p> <p class="ql-block">恒山风景名胜区始于太行山,东西绵延五百里,锦绣一百零八峰,呈东北走向,叠嶂拔峙,横亘塞上。主峰天峰岭海拔两千多米,层峦叠嶂,气势磅礴。建在主峰南坡上的北岳庙,北倚绝壁,面临山谷,气势恢宏,古碑题刻,比比皆是。北岳庙是恒山庙中最为宏伟的一座,庙门崇灵门,绿瓦红墙,朱门铜钉,门东有青龙殿,西有白虎殿两相拱卫。贞元殿内供奉北岳大帝金身像,头戴天平冠,身披朱绫袍,端然而坐。</p> <p class="ql-block">天峰岭与翠屏峰,是恒山主峰的东西两峰。两峰对望,断崖绿带,层次分明,美如画卷。果老岭、姑嫂岩、飞石窟、还元洞、虎风口、大字湾等处,充满了神奇色彩。悬根松、紫芝峪、苦甜井更是自然景观中的奇迹。苦甜井位于恒山半腰,两井只相隔一米,水质却截然不同。一井水甜美清凉,被称为甜井;另一井水却苦涩难饮。甜水井井深数尺,却取之不竭,可供万人饮用。唐代时,唐玄宗李隆基曾赐匾甜井为"龙泉观"。</p> <p class="ql-block">北岳恒山自然与人文景观兼胜,林海松涛、古庙奇阁、道佛仙踪、怪石幽洞,构成了著名的恒山古十八景。早在明代,就形成了“三寺四祠九亭阁,七宫八洞十五庙”的庞大宗教建筑群。建在主峰上的北岳大庙,气势恢宏,香火极盛,古碑题刻,比比皆是,是五岳中岳庙建于主峰之上的孤例。</p> <p class="ql-block">恒山主峰天峰岭海拔2016.1米,层峦叠嶂,气势磅礴,素有“人天北柱”、“绝塞名山”之美誉。山势构造为典型的版画式断层山,一层绝壁,一层绿带,夕阳金辉之下,景色格外壮丽。</p><p class="ql-block">我们登山途中,仔细地观赏了这些绝美的山光景色和庙宇楼阁、道观亭台、名人题写碑文石刻,体味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渊源流长,边走边看,忘记了疲劳。渐渐地接近了我们的目标主峰天峰岭,虽然整个登山路段并不是很长,但对于已经体力透支的我们,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毕竟登顶对于任何一座山峰,都是神圣而有挑战的,何况还是五岳之一。我们多次休息后,最终也到达了“恒顶”。俗话说,无限风光在险峰,恒山顶应该是我们见过最没有惊喜的山顶了,但是登顶五岳的诱惑,谁又能抵御得了呢?</p> 古城变迁  新姿焕发 <p class="ql-block">山西大同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和文明的古城。1600多年来,先后经历了北魏国都、辽金陪都和明朝边塞重镇的大同,留下了极为辉煌绚烂的文化和一批重要的历史遗迹,这里仅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就有27处。它以宏伟壮观的城墙、古老悠久的云冈石窟、栩栩如生的九龙壁和雄伟壮观的法华寺、华严寺、悬壁而建巧夺天工的悬空寺等众多的名胜古迹,令许多中外游客赞不绝口。</p> <p class="ql-block">走进大同,你会发现,大同的天空,高远而纯净,那一抹湛蓝,早成为大同作为人口宜居城市的象征。一座座高楼大厦鳞次栉比,直插云霄。大同的马路平坦而宽阔同时可容纳四车道并行。道路两旁栽有茂盛的树木和低矮的灌木丛错落有致,五彩的鲜花点缀其间,无论是汽车还是行人,走在路上,格外的赏心悦目。马路边上的路灯是八角型的宫灯,古色古香。夜晚华灯初放,把马路照得如同一条条闪光的玉带,整座大同城在“玉带”的环绕中美如仙境。</p> <p class="ql-block">大同城墙。山西省大同市国家4A级景区,古城墙位于大同市中心区域,是我国现存较为完整的一座古代城垣建筑,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同城筑邑历史悠久,早在作为北魏拓跋氏的都城时就已经修筑有规模宏大的城池。现存城墙是明代大将军徐达在汉、魏、唐、辽、金、元旧城基础上于明洪武五年增筑而成。主城门设四座,东南西北分别为和阳门、永泰门、清远门、武定门,为保证交通便利,每个主门分设两个小门,城门共计十二座,四门之上分别建有城楼,月楼、箭楼、望楼、角楼间隔而立,四门之外建有瓮城、月城、护城河。</p> <p class="ql-block">2008年,大同市围绕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复兴,历时8年的大同古城墙实现全面合拢。修复后的古城墙,南北边长达到1.8公里和1.82公里,周长7.4公里,面积3.28平方公里,以巨大的条石为基础,城墙内芯为三合土夯筑,外包每块重达17斤的青砖,城墙高14米,比西安古城高2米,最宽处16.6米,比南京古城宽6.6米。垛墙上又砌长5米、高0.8米、厚0.5米的砖垛,垛间距0.5米,共580对垛子,据说代表了大同当时所辖的村庄数。城墙雄伟壮观,特别是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古城夜景分外迷人,流光溢彩的灯光,使古城墙楼阁俊俏秀丽,伟岸的轮廓更具魅力。</p> <p class="ql-block">根据城墙修复实际情况和城市总体规划,对原南关城墙遗存进行标示保护,很明确的表达了历史原貌信息。从照片看,南关城墙遗存仍然丰富,部分保存较好,特别是小东门、小西门以北地段,而南关东北、东南角台也大体还在,这些遗迹得到很好的保护展示。</p> <p class="ql-block">镇楼秋爽是清代“云中八景”之一,此处镇楼即为位于大同城墙西北角的大同乾楼。乾楼是大同古城墙四角楼之一,因金秋时节,景致别样,游人常于此登高览胜,故有“镇楼秋爽”的盛誉。明清两代许多文人雅士登临此楼后,曾写下不少咏怀之作 。</p> <p class="ql-block">雁塔文峰。雁塔原名文峰塔,因春夏飞雁众多故俗称雁塔。此塔位于大同南城墙之上,是古代"登科及第"的士子们祭拜、夸官的场所,上刻历代举子的功名以及姓名、住处,以激励后人勤奋学习、金榜题名而名垂千古 。</p> 古城街牌楼寺庙掠影 <p class="ql-block">大同古城整体设计为“四大街、八小巷,七十二条绵绵巷”,形象地反映出大同城方正的街巷棋盘格局。传统的棋盘式里坊格局,是大同古城显著的城市风格和特色。大同古城四门所对四条大街:东为和阳门对和阳街;西是清远门对清远街;南名永泰门对永泰街;北称武定门对武定街。两街对接,呈正十字交叉。四大街将城区划分为四片,每片又由次十字街将其分为四块,每块再由两层十字街分为若干小块。</p> <p class="ql-block">九龙壁,建于明朝,是朱元璋第十三子朱桂王府门前的影壁,长45米,图案色彩鲜明,九条龙神舞飞扬,气势非凡,体积比北京北海九龙壁还大3倍,年代也早了360多年,是大同府城明清文化的代表。走进闻名遐迩的九龙壁,万顷碧波间,一条条龙活灵活现,有的张牙舞爪,有的高高在上,有的在仰望天空,还有的跃跃欲试好像要飞出来的感觉,真是千姿百态,栩栩如生!</p><p class="ql-block">大同市区最吸引人的除了古老的城墙、栩栩如生的九龙壁,就是集购物与美食小吃一体的步行街。特别是街头小吃扑鼻而来的香味吸引着路边的每一位行人。聚拢的人流形成了另一道休闲娱乐的风景线。</p> <p class="ql-block">登上城楼可以看到:以四条大街为主干的规整十字路,是大同城街道格局的主要特色。四大街的中段各建有一楼,东有太平楼;西曰钟楼;南配鼓楼;北修魁星楼;高大巍峨与四门对望。在城中心四条大街的交点,树立着一座由四个牌坊连成一体的牌楼,称作“四牌楼”,是木结构建筑,颇为精美。</p> <p class="ql-block">华严寺:始建于辽重熙七年(公元 1038年),依据佛教经典《华严经》而命名。占地面积6.6万平方米,由普光明殿、大雄宝殿、薄伽教藏殿、华严宝塔等构成,是中国现存年代较早、保存较完整的一座辽金寺庙建筑群。寺内的薄伽教藏殿,被梁思成列为中国古代木构建筑重要遗例,殿内31尊彩塑,技法娴熟,造型生动,唐风犹存,被人誉为“东方维纳斯”。</p> <p class="ql-block">华严宝塔是根据《辽史·地理志》上的记载恢复建造的。木塔平面呈方形,包括塔刹在内总高43.5米,为三层四檐纯木榫卯结构,每层面宽、进深各为三间,均按辽金时期建筑手法营造。塔内分层供奉着香檀木雕刻的释迦牟尼佛、观世音菩萨、交脚菩萨像。华严宝塔是继应县木塔之后全国第二大纯木榫卯结构的方形木塔,通高43米,上景金盘,下承莲池,特别是塔下近500平方米的千佛地宫,采用100吨纯铜打造而成,内供高僧舍利及千尊佛像,金碧辉煌,全国唯一,是传统与现实完美结合的典范之作。</p> <p class="ql-block">华严寺是我国现存辽代寺院的最典型的代表作;它完美的融合了汉文化和辽金文化,由于几经破坏多次重建修缮,让华严寺历经千年吸收了历代佛教建筑和艺术的精华,寺院内的大雄宝殿更是拥有着辽代的基址,金代的殿堂,明代的雕像和清代的壁画,四朝合璧独一无二。</p><p class="ql-block">华严寺也是我国唯一一座坐西朝东的寺院,恰恰体现了辽代契丹族以东为尊的理念和习俗。寺院分为上华严寺和下华严寺,其中上寺以大雄宝殿为中心;下寺则以薄伽教藏殿为中心。寺院内的建筑、塑像、壁画、柜藏、碑刻和经幢,无一不是精品,看点甚多,是个非常值得慢慢品鉴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善化寺,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平城区南寺街6号。始建于唐开元年间,明代予以修缮,明正统十年(1445年)始更名善化寺。善化寺主要建筑沿中轴线坐北朝南,渐次展开,层层迭高。前为山门,中为三圣殿,均为金时所建。辽代遗构大雄宝殿坐落在后部高台之上,其左右为东西朵殿。东侧为殊阁遗址,西侧为金贞元二年(1154年)所建普贤阁。善化寺建筑高低错落,主次分明,左右对称,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最为完整的辽金时期建筑。1961年3月,善化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乃善化寺之最大殿宇,前有月台,左右设有钟鼓二楼。大殿面阔7间40.7米,进深5间25.5米,单檐五脊顶,作为辽代建筑,以单体面积1200多平米排名全国第三。大雄宝殿内正中供有五方佛像,从东往西依次排列:东方阿閦佛 、南方宝生佛、中央毗卢遮那、西方阿弥陀佛、北方微妙闻佛。殿内东西两侧砖台之上置有二十四诸天塑像,神态各异,性格鲜明。殿内西、南两壁之上,存有清朝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至四十七年(1708年)所绘壁画,内容均为佛教故事。</p> 石窟艺术光耀千秋 <p class="ql-block">云冈石窟,原名灵岩寺、石佛寺。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郊17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是中国著名的石窟群之一。云冈石窟的开凿始于北魏时期,北魏皇始三年(398年),北魏皇帝拓跋珪将都城从盛乐迁至平城(今大同市),武州山成为盛乐与平城之间的交通要冲。文成帝即位以后,令沙门统昙曜主持复法大业。在文成帝的支持下,昙曜选择了钟灵毓秀的武州山,"凿山石壁,开窟五所,镌建佛像各一,高者七十尺,次六十尺,雕饰奇伟,冠于一世"。云冈的大部分洞窟在北魏迁都洛阳前完工,但是造像工程则一直延续到北魏正光年间(520~525年)。云冈石窟的开凿历时约150年,历经北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等朝代,现存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1000余尊,是中国石窟艺术宝库中的瑰宝。</p> <p class="ql-block">云冈石窟作为中国第一个皇家授权开凿的石窟,反映了北魏王朝的政治雄心。与我国诸多石窟寺比较,云冈石窟最具西来样式,即胡风胡韵最为浓郁。其中既有印度、中西亚艺术元素,也有希腊、罗马建筑造型、装饰纹样、像貌特征等等,反映出与世界各大文明之间的渊源关系,这在中华艺术宝库中是独一无二的,对后世中国文化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961年3月4日,云冈石窟被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云冈石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云冈石窟是在北魏中期齐凿的。北魏经历了“太武灭佛”、“文成复法”。文成帝和平年间(460——465)云冈石窟开始大规模营造,到孝明帝正光五年(524)建成,前后计60多年。初由著名的高僧昙曜主持,“于京城西武州塞,凿山石壁,开窟五所”。现第16至20窟就是“昙曜五窟”。现存洞窟大部分凿于太和十八年(494)迁洛前。据《水经注》记载,当时“凿石开山,因岩结构,真容巨壮,世法所希。山堂水殿,烟寺相望,林渊锦镜,缀日新眺”。云冈石窟雕刻在我国三大石窟中以造像气魄雄伟、内容丰富多彩见称。</p> <p class="ql-block">云冈灵岩寺,坐落于云冈石窟大景区的湖心岛中央,整个寺院为三进院落,是按照北魏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的描述而仿建的。游客走过张灯结彩的昙曜广场,再穿越古朴典雅的七孔桥,高大的寺院山门就出现在面前。整个寺院为三进院落,除了山门以外,还有作为中殿的“千佛殿”和作为后殿的“大雄宝殿”。灵岩寺其实就是云冈石窟,只是石窟的名气太大而把山前这座古刹淡化了。</p> <p class="ql-block">看过精美的石窟雕塑,感慨万千。感到保护与传承是我们这代人的首要责任。我们无法想象千年前的古人及那些雕刻工匠是如何在这高山之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雕刻才能最终形成这些庞大到令全世界艳羡的石窟群,铸就了中国石窟文化的灿烂与辉煌,中国的石窟文化举世无双。我们能够观赏到这些世代传承的杰作,应当有对那些无名的雕刻工匠和壁画大师的感激与敬畏之心,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是真正的艺术家,他们在大自然中雕琢下自己的艺术品却不留名不留姓,只让作品静静的流传,这一流传就是千百年,这一流传为华夏文明添上最辉煌的一笔。</p> <p class="ql-block">摄影:冰良世界</p><p class="ql-block">文字:景点、景区资料及部分文字来源于网络。</p><p class="ql-block">2023年9月1日于哈尔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