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艺大师陈树军

国歌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拜见陶艺大师陈树军</b></p><p class="ql-block"> 2023年9月1日,来到成都市高新区永兴“同治龙窑”,拜见了成都非遗陶艺传承人陈树军。</p><p class="ql-block"> 沧桑的面廓,可亲的举止,憨厚的待人,娴熟的技法,他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p><p class="ql-block"> 53岁的陈树军,16岁开始学陶艺。30多年与陶泥打成一片。在这单调而枯燥的制陶路上,不弃不离,如痴如醉。精心专研制陶技艺,烧窑技术炉火纯青。</p><p class="ql-block"> 同治龙窑始创于清代同治年间,150多年来,窑火不断,传承了四川地区传统陶瓷烧制技艺,是川西地区土陶烧制的重要根据地和范本。同治龙窑的陶器制品广泛应用于泡菜、制酱和酿酒。龙窑一百五十年的窑火是四川饮食文化的缩影。</p><p class="ql-block"> 在陶瓷生产机械化、工业化发展的今天,保留了手工制陶和龙窑烧制两大核心技艺,记录了民间手工生产活动的原生形态,对保护民间技艺起着重要作用。同治龙窑已被评为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陈树军大师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p><p class="ql-block"> 陈大师,这样“痴”和“傻”,背后有着什么力量?不善表达的他,只是说“我喜欢这个技术”。的确,是热爱与坚守内化了他强大的动力和毅力。他小学文化,讲不出一条条深刻的古制陶理论和现代艺术品的理念。他靠会意和琢磨,积累了泥土选用、粉碎、 和泥、制型、雕花、入窑、火温等等一整套科学流程。</p><p class="ql-block"> 他坚守不守旧,传承而创新,全凭手功制作,次递存放的各种制品与现代模具工艺制品没有两样。随着金属、塑料等工业制品对日用陶器的替代,传统手工制陶衰落,很多老窑已废弃衰败。但它还活着,我理解,是陈树军们在拯救中国陶艺,在传承工匠精神,传播传统文化。也正因为有这位“老艺人”,同治龙窑已成为网红打卡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