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这是一顶苏军老式钢盔,一顶高度锈蚀的钢盔,本可以抵挡子弹的它被无情的岁月风化得面目全非,光线透过钢盔上的点点细孔,使它显得薄如面纸,轻轻一碰就会粉身碎骨。</p> <p class="ql-block">不知哪位有心人把这顶钢盔摆在圣彼得堡拉多加湖畔那座纪念碑的铭文碑墻上。战争硝烟早已散去,钢盔从何而来?夕阳下,我伫足在沙质柔软的湖畔,一望无际的湖面泛着金色的霞光,一只孤傲的鹰翱翔在天际之间,我这个“外国人”浮想联翩。</p> <p class="ql-block">1941年9月到1944年1月,纳粹德国军队全面围堵列宁格勒近900天,直到苏军反攻突围。其间,列宁格勒市内约有65万人冻死饿死,另有约2.1万人死于德军轰炸。全市3000多座建筑被彻底炸毁,7000多座建筑遭到破坏。列宁格勒战役被历史学家称为古今战争史上最血腥的围城战,经济破坏和人员伤亡超过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以及广岛、长崎原子弹爆炸。</p><p class="ql-block">当年,徳军完全切断苏联内陆向列宁格勒运送粮食的运输线,列宁格勒人不屈不饶,奇迹般地在拉多加湖冰面上开辟了一道冰上公路,通过这条与外界联系唯一的“生命之路”,运进粮食和军事物质,运出伤员和平民,挫败了德军困死列宁格勒的企图。这条“生命之路”也叫“死亡之路”,冬季死亡率非常高,德军的炮轰使冰封湖面裂开导致车辆沉入湖中,许多人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p> <p class="ql-block">望着纪念碑五角星基座上长明的圣火,我在想,谁是这顶钢盔的主人?他是守城战士?或是冰封湖面上运输大军中的一员?也许他早就长眠于湖底,也许他看到了胜利的那一天。无论他是谁,他是千千万万红军战士中的一员,他是值得后人敬仰的祖国保卫者。</p> <p class="ql-block">中国50后这代人受前苏联的影响很深,小时候看苏联电影,看苏联小说,哼苏联歌曲,连打野仗都会喊“乌拉!”。直至今天,北京的大妈们人依然戴着苏军船型帽,在公园里跳着酷酷的水兵舞。在圣彼得堡游船上和当地艺人高唱苏联“红歌”的,全是退了休的中国大叔大妈们。风云变幻,沧海桑田,但这种印记无法磨灭。一个国家能将兵临城下的纳粹侵略者打回老巢,并钉死在历史耻辱柱上,中国人对战斗民族这种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怀非常认同。</p> <p class="ql-block">俄罗斯有许多华丽的宫殿,璀璨的文化令人叹为观止,但伟大的卫国战争和顽强的战斗精神更是这个民族最为辉煌的历史。离开俄罗斯之前,我非常固执地向旅行团领队要求参观莫斯科战争博物馆,虽然只有一个多小时,但在那里我找到了尘封的记忆和崇拜的英雄,看到了比电影和小说中更为鲜活动人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震撼和满足之余,我想,如果拉多加湖畔那顶锈蚀的钢盔能够放到军事博物馆里,那才是它最好的归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