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3、一个有趣的困惑(文)

天水之间

<p class="ql-block">🎵:平凡的小事</p> <p class="ql-block">  家乡小城的一个临河公园里,有一个小广场。 广场为何加上一个“小”字呢?因为它的面积确是不大,与本园其他地方相比,此处地势略高,没有花草树木,地面完全是用各种石板砌就的,可供人们在此休息,供孩子们在此玩耍,站在此可看着河水涟漪重重拐弯向南而去,继而遥望河对岸的美景,令人心旷神怡。</p><p class="ql-block"> 广场的中间等距离呈弧形矗立着几根大理石圆柱,每个圆柱中间雕刻着四个大字,也既该广场乃至整个公园的文化象征。凡是来这里的人们,每每走到此处,都会在某根柱子旁驻足逗留一会儿,或者围着所有柱子走一圈,意思很简单,就是看看柱子上写得什么,想顺便了解一下此处的文化内涵。</p><p class="ql-block"> 那天我走在那里,远远看见那柱子旁边又围着好几个人,在此指指点点,我知道他们是在读那上面的字。无奈那上面的字是梅花篆字,认识梅花篆字的人本就不多,此时之中并没有人能认识那字的。见我去了,就一致问我这上面写的是什么?我就给大家读了一遍,其中有几个人向我投来赞许和羡慕的目光,令我十分不好意思。因为,之前我也不认识这几个梅花篆字,而此时读出来,是因为我早已得到了“高人指教”而已。</p><p class="ql-block"> 记得一次去某部门办事,正巧碰上了一个老熟人,他可以称得上是本市书法界的知名人士,更是我原单位领导的爱人,也曾很喜欢我发表的一些文章。我说,老兄,今天看见你这位大书法家,我得向你请教一下,咱们市里某文化广场的那几根文化柱上的梅花篆字读什么?他一听就笑了,说那是他写的,然后就自西向东一一告诉了我。并问我那字写的如何,我说我都不认识还敢做什么评论啊!他笑了。我问:为什么非要写这个字体呢?隶书,行楷什么的,人们都能认得,不是更好吗?他说:人家就要这个字体。</p><p class="ql-block"> 过后总是想起那几根柱子,这种情况于我在其他一些地方都有发生过,只是就没有这么幸运了,能直接遇到作者予以相告。去外地游玩,遇到此等情况,有时也问过同时同地的人,都说不认识此类字,最后只得拍下来去查询考证,有的根本无法查知就过去了。想想,这种情况,这种情况下的人,这种情况下的人的无奈,很多很多,总会留下些许的遗憾。这毕竟是一种文化,一种让人传承的文化,一种要让大多数普通人了解的文化,为什么非要这么深奥难懂呢?毕竟随意来公园的人,不是什么“家”之专攻,想想自己,不禁暗然失笑。看来我们若想去一些园林游玩,还真得好好做一些功课,其中就包括认字。除了楷书,还须认真学学“行草隶篆”等字体了。</p><p class="ql-block"> 可是在一些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园里,也看到另一种文化艺术形式,每个以不同形式不同历史名人书写的文体,总有现代工笔字体的写照,让游人观众一目了然,甚至不乏感动于史事之中。例如北京的各大园林,有时为了记住,又顾及于时间,往往在读原文后,再拍照现代字体的记述匾额,实在不愧为百姓的首都,历史的古城。</p><p class="ql-block"> 突然想起所读过的某些作品,明明用简单易懂的文字表达即可,却偏偏爱用一些生僻字,甚至一些通用字典上都查不到,不知道是不是其觉得这样就显得深奥。</p><p class="ql-block"> 还是说那梅花篆字也好,其他什么字体也罢,只要大多数能读不就好了,为什么非要这么难认的呢,若说是“古”,字既非古人所书,园也是近年来新建的,怎么不就按当下书写,把其留作后来的史迹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