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北京五日游,——快乐李家2023年暑假北京自由行

清风明月

<p class="ql-block">北京,中国的首都,世界人民向往的地方。我们快乐李家也不例外,去北京旅游的计划已经好多年了,但因种种原因耽搁了,直到今年暑假7月25日才成行。</p> <p class="ql-block">本次旅游参加人员共有十一人。图一、老妈,退休职工,本次旅游团团长。图二、小妹夫刘伟,广东织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小妹李丹,广州东昊家居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夫妻俩是本次旅游团的赞助商,图三、图四中的两个小可爱就是他们的一双儿女。</p> <p class="ql-block">图五、小李帅哥,中山大学电子信息研究生,不用说本次旅游的队长兼总管就是他了。图六、小黄老师,我女儿,本次旅游团的副队长兼抢票功臣,极难抢到的故宫票和天安门票就靠她的快手势抢到了。图七、李大律师。图八、三妹,粮油店老板,是图五图七两位帅哥的老妈。图九、大姐,退休职工。图十、已退休却闲不住的我。因为本次旅游团成员大多姓李,爱玩乐爱旅游,所以我们这支旅游团就叫“快乐李家旅游团”。😁</p> <p class="ql-block">旅游团兵分两路,奔赴北京。广州小分队的成员坐飞机赶到北京;而石城小分队成员坐火车赶到北京。两队人马几乎同时到达旅馆,前后相差不到两分钟,这也太巧了吧!😃</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第一天:游北京大学、颐和园</span></p> <p class="ql-block">游北大的未名湖、博雅塔、红色教学楼,优美清雅的校园环境,是读书的好地方👍👍👍</p> <p class="ql-block">游北京大学的时间并不长,但排队等候照相的时间可不短。为了能和北大的校牌照张相,每个排队的游客都显得极有耐心。不能和北大金字招牌合个影,何以证明自己到过北大!😁</p> <p class="ql-block">颐和园是中国最大的古代园林之一,也是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之一,其前身为清漪园,是乾隆帝为庆祝母亲寿辰而建。清漪园建成于1764年,1860年被英法联军烧毁,1888年慈禧挪用海军经费重建,因作为颐养天年之所,故更名为“颐和园”。1900年又遭八国联军破坏,1902年又重建。经历了三建两毁,终成现在规模。“颐和园”二字为光绪御笔。</p> <p class="ql-block">图一为昆明湖,图二是长廊:长廊全长728米,由273个房间组成,是中国古代建筑中最长的画廊。廊内壁画绚丽多彩,外观造型多变,给人以恢弘大气之感。</p> <p class="ql-block">仁寿殿,是皇帝处理政务的地方,慈禧和光绪曾在此殿临理朝政。</p> <p class="ql-block">大戏楼:中国最大的古戏台,是慈禧太后和百官看戏的地方。戏台内部设计精巧,可以让演员从天而降,也可以从台底下冒出。</p> <p class="ql-block">青之岫,是中国最大的太湖石。民间称为“败家石”。史载明朝官僚米万钟在北京房山发现了它,花光了家产也没把它运到北京城自家花园中,最后弃之良乡。因为它外形像灵芝,乾隆很喜爱这块巨石,命人运往颐和园,给巨石取名“青之岫”,并在上面刻字题诗。</p> <p class="ql-block">乐寿堂,是慈禧太后的寝宫。大殿内供奉着慈禧太后的神像和佛像,回廊两旁是各种珍贵文物展览,乐寿堂是颐和园著名景点之一。</p> <p class="ql-block">前图是排云殿,是慈禧在园内居住和过生日时接受朝拜的地方。后图是佛香阁,园中最具标志性的景观。曾供慈禧在此烧香礼佛,佛香阁是古典建筑中的精品。</p> <p class="ql-block">图一是云辉玉宇牌坊,后两图是万寿山:万寿山是整个园林的核心区域,山上建有一座古典式宝塔、“金殿”、“玉殿”等建筑,形成了一座小型的皇家宫殿。</p> <p class="ql-block">“画中游”是万寿山西部重要的点景建筑,中为八角两层楼阁,东西配置两亭两楼,后有白石牌坊和正殿三间,各有爬山廊沟通。由于建筑倚山而筑,视野开阔,循廊观景,仿佛置于画中,故名“画中游”。</p> <p class="ql-block">在万寿山小亭子边碰到好多猫,漂亮威严,该不会是御猫的后代吧?😁</p> <p class="ql-block">前四图是万寿山拍的精美小亭子,后两图是万寿山后面四大部洲建筑,为乾隆年间兴建的藏式宗教建筑群。1860年遭英法联军焚毁,现在的建筑是20世纪80年代按原样修建的。</p> <p class="ql-block">十七孔桥:一座仿福州十七孔桥建造的古代拱桥,跨越于昆明湖上,其得名于桥身上的17个拱洞。</p> <p class="ql-block">清晏舫,巨石雕成的船体。整个石舫看起来好像是大理石修建,实际上两层舱楼皆为木质结构,油漆成了白色。两层的船舫上设有大镜,下大雨时,雨水由船体四周4个龙头式样的水龙头喷出,十分壮观。</p> <p class="ql-block">南湖岛,昆明湖中的岛屿,向东通过17孔桥与东堤上的廊如亭相连,桥、岛、亭结合成为一个完整的构图。</p> <p class="ql-block">多宝琉璃塔,颐和园标志性景点,也是我国保存下来最完整漂亮的琉璃古塔,高16米,为7层,八角形塔身有佛像浮雕和佛教图案,非常精美。</p> <p class="ql-block">廊如亭,俗称八方亭。建筑面积384多平方米,平面呈八方形,周围有廊,亭内共有42根柱子,是中国最大的古建筑亭子。</p> <p class="ql-block">谐趣园,著名的园中之园。位于颐和园东北角,仿无锡惠山寄畅园建造。</p> <p class="ql-block">苏州街区:简称“苏园”,是清朝雍正和乾隆时期仿造苏州古城小桥流水、民居深巷的建筑群落。</p> <p class="ql-block">颐和园逛了大半天,个个口干舌燥。园门口有许多小贩在推销冰棍,每人买了一根。大热天吃冰棍,太爽了😃</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游天坛、恭王府</p> <p class="ql-block">天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的祭祀建筑群。园内种了很多古柏,最老的柏树已有620年。</p> <p class="ql-block">图一是宰牲亭;图二是烧水铁锅;图三是灶台;图四是挑牲口的长木头。</p> <p class="ql-block">皇乾殿,是祈谷坛的天库,大典时祈年殿所供奉的“皇天上帝”和皇帝列祖列宗的神版,平时在此殿内供奉。祈谷大典前一日,皇帝亲临上香,行请神礼后,才由太常寺官员将神版以龙亭恭请至祈年殿各神位陈放。</p> <p class="ql-block">古稀门:是为70岁的乾隆去天坛祭祀时少走路而开设的方便之门。乾隆帝规定只有70岁以上的子孙才能进出此门,结果只有他一个人进出了此门。😓</p> <p class="ql-block">祈年殿:皇帝祭祀天、地的殿堂,后图是回音壁,天库的圆型围墙,因墙体坚硬光滑,是声波的良好反射体,又因为圆周曲率精准,声波可沿墙内面连续反射,向前传播,故而回音明显。</p> <p class="ql-block">皇穹宇:是圆丘坛天库的正殿,用于平日供奉祀天大典所供神版的殿宇。</p> <p class="ql-block">圆丘:每年冬至,在圆形九重高台上举行祀天大典,俗称“祭天台”。</p> <p class="ql-block">天心石,圆丘中心的石板,人站在天心石上说话,声音特别洪亮、浑厚。</p><p class="ql-block"> 天坛还有个珍宝馆,但我们没有进去看,因为我们还有更想去看的地方——恭王府,所以我们走出天坛,打车到恭王府,在附近找了个饭馆,饭后我们直奔恭王府。</p> <p class="ql-block">北京恭王府是清代规模最大的一座王府,曾经是和珅、庆王永璘、恭亲王奕䜣等人的住宅。有“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的说法。</p> <p class="ql-block">  恭王府主要建筑有以上:</p><p class="ql-block"> 图一为中路的银安殿,也称银銮殿,恭王府最主要的建筑。皇宫屋顶是黄色琉璃瓦,而恭王府是亲王府,房屋建筑只能用绿色琉璃瓦。银安殿作为王府的正殿,只有逢重大事件、重要节日时方打开,起到礼仪的作用,现作为恭王府展厅用。</p><p class="ql-block"> 银安殿后为嘉乐堂(图三),恭亲王时期,嘉乐堂是王府的祭祀场所,仿效坤宁宫,内供有祖先、诸神等的牌位。</p><p class="ql-block"> 图二为西路”葆光室”,匾额为咸丰二年(1852年),咸丰帝陪奕訢的生母康慈皇贵太妃前来看恭亲王新府时所题。“葆光”二字是咸丰暗示奕訢要收敛其光。此室原作为王府客厅用,现作展厅用。</p><p class="ql-block"> 葆光室后面过一道垂花门,垂花门就是待客的外院和家人生活的内院之间的分界线和出入口。跨过垂花门就进入和珅住的四合院落,叫“天香庭院”。庭院的正房就是锡晋斋(图四)。锡晋斋太有名了,在后面有专门介绍。</p><p class="ql-block"> 东路,曾经是和珅的儿子和公主儿媳住的地方。恭亲王奕訢时期也住在东路。东路有个“藤萝院”(图八),因园中有一棵200多年的藤萝,开花的时候很美。藤萝院的正屋为“多福轩”(图五),是王府的穿堂客厅,兼作供放皇帝赐礼的地方。“多福轩”的名字也是咸丰帝为奕訢所题。多福轩宝座上悬挂“同德延禧”的匾额,是奕訢五十寿辰时慈禧太后所赐,意思是告诫他:“你要听我的”。多福轩之后也有一道垂花门(图六),后面就是公主与和珅儿子,以及后来恭亲王奕訢住的地方。奕訢把他居住的正屋称为“乐道堂”。(图七)。</p> <p class="ql-block">转运轮,据说能转走坏运,转来好运。不用说,每个轮我都转了一遍😁</p> <p class="ql-block">图一:锡晋斋(楠木殿):曾是和珅的住所,和珅二十大罪中第十三款“僭侈逾制”的楠木殿至今依然存留了主要部分。金丝楠木价格昂贵,据说里面的一根柱子价值27亿人民币。金丝楠木千年不腐,木作工艺精美绝伦,这样的奢华装饰与故宫宁寿宫类似。</p><p class="ql-block"> 图二是金砖。一块金砖烧制要经过一套复杂工序,要两年时间才能制成。金砖质地非常坚硬,敲起了有金石之声,故叫“金砖”。它非常珍贵,即使是皇宫,也只有太和殿、保和殿和乾清宫等重要宫殿才能使用。</p><p class="ql-block"> 图三是 锡晋斋铺地的花斑石,比金砖还更珍贵。花斑石,是一种天然石料。它质地坚韧、细腻润泽、图案丰富、色彩斑斓,是数亿年前的海底运动将多种颜色的鹅卵石压制而成的。因质地坚硬,雕琢起来十分困难,故在宫殿中,也只有元代的大明殿,明代的奉天殿等殿才使用了。而和珅仗着乾隆皇帝对他的宠爱,不仅在锡晋斋用了金丝楠木,还用花斑石铺地,这胆子也够大的,所以嘉靖皇帝罗列和珅的20大罪状中的第13条:僭侈逾制,可真没冤枉他。</p> <p class="ql-block">看恭王府锡晋斋珍藏的古董家具,那些闪闪发光的家具全是酸枝木嵌螺钿镶大理石做成的。造价不菲的家具,见证清代王爷的奢华生活。</p> <p class="ql-block">后罩楼:又称藏宝楼,长180多米,是国内王府类建筑中最长的楼,为恭王府“三绝”之一。后罩楼内有“99间半房子”。后罩楼的后墙一共有44个什锦窗,每个什锦窗的图案都不相同。之所以要修建这么多的什锦窗,是因为当时和珅的藏宝多不胜数。这样一来,和珅在进去取宝物时,就可以根据窗户的形状,来对应宝物的种类。</p><p class="ql-block"> 在所有花窗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中间这扇,上部是一只倒悬的蝙蝠,蝙蝠嘴上叼着的窗框形状是我国古代乐器“磬”,下面有两条鲶鱼,因为“鲶”字与“年”同音,而“磬”与“庆”同音,“蝠”与“福”同音,“鱼”与“余”同音,所以这扇窗图案寓意“福庆有余,年年有余”。</p> <p class="ql-block">大戏楼:恭王府“三绝”之一,这座戏楼是我国现存独一无二的全封闭式大戏楼。建筑面积685平方米,其建筑形式采用三卷勾连搭全封闭式结构,据说整个大戏楼虽为砖木结构建筑,却没有用一根铁钉。大戏楼为了保证声音逼真,将戏台底下掏空后放置了若干口大缸,巧妙特殊的构造增大了共鸣混响空间,使观众身处戏楼里的任何位置,都能清晰地听到不借助任何传声工具的演员的演唱。大戏楼的装修超级豪华,棚顶悬大宫灯20盏,还有西洋式大水晶灯,华美精致,与室内画的藤萝、花枝纹相映衬,更显大戏楼的富丽堂皇。</p> <p class="ql-block">沁秋亭,也叫流杯亭,是恭王府内的一处独特景点,亭内有曲水流觞的设计,亭子装饰有二十四孝等彩绘图案,备受游客欢迎。👍</p> <p class="ql-block">蝠厅,原名“云林书屋”,因建筑形似蝙蝠而俗称“蝠厅”。原为府主人书房,现供着天下第一福的“福”字。</p> <p class="ql-block">图一图二是西洋门:花园的正门,为恭亲王奕訢所建。门由汉白玉石雕砌,形制仿圆明园中大法海园门所建,西洋拱式风格。西洋门也是恭王府“三绝”之一。</p><p class="ql-block"> 图三是 恭王府花园里的“龙王庙”,庙前有一深约10米的古井。龙王庙后便是西路花园的进门,是个长城关口的样子,称“榆关”(图五),榆关是山海关的别称。因恭王府的三任主人都是满人,建榆关是对发祥地的怀念。“榆关”附近有座山神庙(图四),是祭祀狐狸、蛇、刺猬、黄鼠狼“四仙”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图一为恭王府花园内有名的太湖石,因形似女人抱着小孩,被称作“观音送子石”。据说,和珅随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在太湖边上无意间看到此石。和珅当即被那宛如白衣大士送子的形象深深吸引住了。当时和珅虽然妻妾成群,却膝下无子。于是他果断买下此石并运回北京府邸中。</p><p class="ql-block">说来也巧,此石矗立在府邸中不久,原配便怀孕生子。这块太湖奇石成了名副其实的:送子奇石。</p><p class="ql-block"> 此石另外有一个名叫“独乐峰”,此三个字就藏在它的峰顶。因恭亲王奕䜣被慈禧打压,无法施展政治抱负,只能在府中独乐。故把此石命名为“独乐峰”,借此发泄自己的苦闷和对慈禧的不满。</p><p class="ql-block"> 图二为锡晋斋正门的“停云”石,因其能把石盆内的水自动吸上来,久而久之石头顶部湿润长满了青苔。更神奇的是,冬天把冒着热气的井水倒进石盆里,井水被吸上来后在石头顶部有一层薄薄的蒸汽,仿佛有云雾停留在石顶,故得名“停云”石。1976年唐山大地震时,此时被震碎成几块,虽然后来被专家修复,却失去了吸水停云的功能。</p> <p class="ql-block">图一为蝠池:状如蝙蝠状的水池,池周边种了七棵榆树。果实榆钱飘落池中时,恰如钱入聚宝盆,寓意为“福财满池”。</p><p class="ql-block"> 恭王府花园里有一座由太湖石堆砌的假山,名“滴翠岩”(图三),岩内有个十米长的山洞,传说洞中仙云流动,故名“秘云洞”(图四),王府“三绝一宝”中的“一宝”——福字碑就藏在“秘云洞”里。“滴翠岩”的顶上建有一平台,是全园的最高点。登台远眺,园中美景尽收眼底。每年中秋夜,府主人都会与家人在此赏月,故名“邀月台”(图二)。邀月台上还有一建筑名“绿天小隐”,主人赏月时若冷了、累了,可以在里面休息。</p><p class="ql-block"> 最后一拼图是恭王府花园中优美的风景。在游览过颐和园之后,感觉恭王府的花园更加精美雅致,是很多人梦中的家园。👍👍👍</p> <p class="ql-block">福字碑:这个福字据说是康熙帝为祖母孝庄皇太后请福续寿而写的,并盖上了“康熙御笔之宝”的印章。孝庄太后非常喜欢这福字,她去世前特意命工匠将这福字刻成石碑,作为大清的国宝珍藏宫中。没想到和珅买通了太监盗出了福字碑,藏在秘云洞中悉心供奉,称之为“洞天福地”,从此成了风水豪宅的“镇宅之宝”。这个福字拆开了有多子、多才、多田、多寿、多福的寓意,因此被称为“天下第一福”。很多游客都会来摸摸这个福字,祈求五福临门。</p><p class="ql-block"> 上图是恭亲王上朝穿的衣服。龙袍上有许多红色的蝙蝠,在满清,蝙蝠、乌鸦都被视为神兽,蝙蝠纹也成了皇族贵戚乃至普罗大众的纹饰。而且“蝠”与“福”字谐音,“蝙蝠”即“遍福”,红色的蝙蝠则为“洪福”。恭王府里装饰就有9999只蝙蝠,还有一个“天下第一福”的福字碑,一共一万个福,所以恭王府也被称作“万福园”。</p><p class="ql-block"> 通晓易经、才华横溢的和珅竭尽巧思打造出“中国第一风水豪宅”——恭王府。他当时一定想不到有一天他会被赐死在狱中,更想不到一百多年后,锡晋斋竟成为辅仁大学女生唱歌、下棋娱乐的场所,后又成了单位办公室,直至成为今天网红旅游景点。真就像和珅死前在狱中作的那首诗一样,“百年原是梦,廿载枉劳神”。</p><p class="ql-block"> 和珅到死也不会明白:最好的好风水就是家风和道德。如和珅一样,坐拥“天下第一风水豪宅”,但贪污奢侈、德不配位,不仅自己身死,家产被抄,唯一的儿子36岁也早逝,没有留下一个男丁,最终人财两空、家族消亡。实际上,有好家风自会有好风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那些家风良好、行善积德之家,都能得到良好发展,他们不管住在哪儿,都是风水宝地。</p> <p class="ql-block">  为了摸这个福字碑,让自己拥有天下第一福的福气,我们在密云洞排队等了十多分钟,终于在闭馆前几分钟摸到了这块福字碑,没想到刚摸完这“福”字,外面就下起了大雨😓😓😓</p><p class="ql-block"> 而闭馆时间已到,我们只好冒雨走出恭王府,带的伞又不够,只能两个人共一把伞。没走多远,身上就湿了大半,于是跑到这家服装店躲雨。可巧这里有一个吹糖人正在制作糖十二生肖,正好近距离颀赏北京传统吹糖手艺。😃</p> <p class="ql-block">等雨小了点,小妹叫来了人力车,送我们去地铁站,却找不到小妹夫和他女儿。我们一路找都没有找到他俩,到了地铁站,却在我随手拍的一张雨景照片里发现他俩的身影。正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自己拍的照片中😁</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第三天:游天安门城楼、故宫</span></p> <p class="ql-block">天安门四周的建筑:图一是国家博物馆;图二是毛主席纪念堂;图三是铁道博物馆;图四是人民英雄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前图是天安门城楼俯瞰;后图是天安门城楼内部陈设,豪华大气!</p> <p class="ql-block">登上天安门城楼,站在伟人开国大典站过的地方,感受到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那种激动豪迈的心情!😃</p> <p class="ql-block">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北京故宫以三大殿为中心,占地面积约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北京故宫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午门,紫禁城的正门,你也许没听过午门,但一定听过“推出午门问斩”这句话,没错,就是这个门。</p> <p class="ql-block">故宫有四个大门,正门名为午门。其平面为凹形,宏伟壮丽。午门后有五座精巧的汉白玉拱桥通往太和门。东门名东华门,西门名西华门,北门名神武门。故宫的四个城角都有精巧玲珑的角楼,是结构奇丽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内金水桥,位于太和门前的五座汉白玉栏杆石拱桥。居中一座桥供皇帝通行,其它四座桥供王公大臣通行。</p> <p class="ql-block">太和门是紫禁城外朝宫殿的正门,北京故宫最大的宫门。</p> <p class="ql-block">首先进入的是太和殿,太和殿是紫禁城中的至尊宝殿,即所谓的“金銮殿”。太和殿平时很少打开,只有举办重大典礼才会使用,如皇帝登基、皇帝大婚、册立皇后、命将出征。此外,每年万寿节、元旦、冬至三大节,皇帝会在太和殿接受文武官员的朝贺,并给王公大臣赐宴。</p> <p class="ql-block">中和殿:在去太和殿举行大典之前,皇帝会在中和殿休息,并接受执事官员的朝拜。凡是皇帝亲祭的地方,如天坛、地坛,皇帝在祭典的前一天都会在中和殿检阅祝文、奏书等准备工作。祭先农坛举行亲耕仪式前,还要在此查验种子和农具。</p> <p class="ql-block">保和殿是每年除夕皇帝赐宴外蕃王公的场所;保和殿也是科举考试举行殿试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在保和殿附近的这些石雕龙头,不仅增添了建筑的艺术性,下大雨的时候,这些龙头还会出现千龙吐水的壮观景象,原来这些龙头还可以作排水用。故宫建成花了14年,但千百年来从未涝过,可见当时的排水设计有多先进!👍👍👍</p> <p class="ql-block">紫禁城的后半部分叫内廷。居中的是乾清宫、交泰宫和坤宁宫。东西两侧是东西六宫。古代皇帝的三宫六院就是指居中的三宫和东、西的六宫。这些宫殿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事务的地方,也是皇帝和他的妃子生活和居住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乾清宫是内廷三大宫中的正殿,是皇帝专属的寝宫。乾清宫中,挂着清顺治皇帝御书“正大光明”匾,这个匾的后面藏着密建皇储的“建储匣”</p> <p class="ql-block">交泰殿中央宝座上方挂着清康熙皇帝书写的“无为”匾,宝座后面的屏风上方是乾隆帝御书的《交泰殿铭》。交泰殿最初是正宫皇后在重大节庆接受朝贺的地方。从清朝乾隆朝开始,交泰殿就被用来放置象征皇权的二十五方宝玺。</p> <p class="ql-block">坤宁宫在明朝原为皇后寝宫,在清朝,其主要功能也从皇后寝宫转变为祭祀场所。每逢大祭的日子,以及每月的初一、十五,皇帝和皇后都会亲自来这里祭拜神灵。每逢重大庆典和元旦,皇后也在这里举行庆贺礼。此外,它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那就是作为皇帝的洞房。</p> <p class="ql-block">养心殿是城中之城,设计合理紧凑。自雍正后,有八位皇帝在此住过,是处理政务和生活起居的地方。养心殿是紫禁城中第一个用玻璃装饰的宫殿。皇帝的宝座位于明间正中,悬挂雍正御笔“中正仁和”匾。明间东侧的“东暖阁”内设王座,向西,是慈禧太后垂帘听政处。明间西侧的西暖阁则分隔为数室,有皇帝看阅奏折、与大臣秘谈的小室、乾隆皇帝诵读的地方三希堂、还有小佛堂、梅坞等,是皇帝专门供佛、休息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后图这块巨大的水晶原石是雍正皇帝特意命人安置在养心殿体顺堂前的,用以告诫后宫嫔妃恪守宫规,避免勾心斗角,做人如同这块水晶石一样,晶莹剔透。</p> <p class="ql-block">皇极殿是乾隆皇帝准备归政后当太上皇时临朝受贺、举行典礼的地方,曾在此举办“千叟宴”。</p> <p class="ql-block">乐寿堂,是乾隆皇帝预备归政后憩息读书之所。后图是阅是楼,为清宫观戏场所。</p> <p class="ql-block">  在乐寿堂附近有口珍妃井。珍妃是光绪帝宠妃,支持光绪帝变法维新,遭到慈禧太后的忌恨。1900年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时,慈禧太后仓皇出逃,临行前命太监崔玉贵将珍妃推入井中淹死,次年打捞出遗体葬入宫女墓地,后其姐瑾妃将其遗体葬于光绪帝陵中。后人重新制作井口,不再使用。</p><p class="ql-block"> 在珍妃井前触景生情,不由作打油诗一首:</p><p class="ql-block"> 《悼珍妃井》</p><p class="ql-block">君王生前白月光,</p><p class="ql-block">妖后害汝井中亡。</p><p class="ql-block">从此留下珍妃井,</p><p class="ql-block">凄美爱情永传扬。</p> <p class="ql-block">景仁宫,东六宫之一,曾住过康熙生母佟佳氏、乾隆生母熹贵妃和光绪帝宠妃珍妃等</p> <p class="ql-block">上图是储秀宫,西六宫之一,为妃嫔居住场所,慈禧太后曾在此居住过。下图是翊坤宫,西六宫之一。慈禧太后50寿辰时改建,与储秀宫连成四进院。大怪是慈禧上了年纪之故,她晚年住的储秀宫陈设比较灰暗,没有我想象中的奢华。</p> <p class="ql-block">故宫有6对铜狮:外朝仅有一对青铜狮,陈设在太和殿门前,也是最大、唯一无鎏金的铜狮;内廷有5对鎏金铜狮,镀纯金黄色,它们成双结对地被分别设置在乾清门、宁寿门、养性门、养心门和长春宫门前。故宫六对铜狮,左雄右雌,威武凶悍,面部表情栩栩如生。只要对比一下两只狮子的表情,你就能轻易判断出哪只是雄狮,哪只是雌狮。</p> <p class="ql-block">日晷,古代利用日影测定时刻的计时器。后图铜缸铁缸,是皇宫中的防火设备,平时贮满水,以备灭火时用。</p> <p class="ql-block">  故宫到处雕龙画凤、奇石异物,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p><p class="ql-block"> 故宫御花园里有三大奇石,分别为:上图一的诸葛拜斗石,它是一种水冲画面石,石头上的长袍道士,恰如诸葛亮双手抱拳揖拜北斗七星。图二的海参石,它是一种珊瑚排泄物化石,其颜色和形态恰如一条条首尾相连的海参,因而被命名为“海参石”。图三的木化石,此石树纹明显,脉络清晰。乾隆皇帝十分喜爱这块木化石,曾亲自题诗一首,命人刻在石上面。 </p><p class="ql-block"> 在故宫还有比前三种奇石还更珍贵的石头,即图四中的石头,因长相与白云相似,故起名“造云石”,石上面曾有八位名人题字,原放置于抚辰殿惠风亭附近,因太珍贵,现被珍藏起来了。</p> <p class="ql-block">珍宝馆设在宁寿宫皇极殿两侧庑房,有四个展厅,展出了400件(套)珍宝文物。这些珍宝可谓精美绝伦,竭尽巧思,代表了当时最高的工艺技术水平。</p> <p class="ql-block">珍宝馆入口有九龙壁,长29.4米,高3.5米,厚0.45米,是一座背倚宫墙而建的单面琉璃影壁。高浮雕是九条姿态各异、身躯矫健的蟠龙。</p> <p class="ql-block">  珍宝馆里的珍宝差点亮瞎我的眼!鉴于篇幅有限,我只能选择最有代表性的珍宝放在美篇里,并着重介绍以下几样珍宝:上图的三龙两凤凤冠是故宫镇馆国宝之一。此凤冠1958年出土于明十三陵之定陵,为明神宗万历皇帝孝靖皇后(生前封王恭妃)随葬器物。凤冠通体以点翠和珍珠宝石装饰,共用珍珠五千余颗;红、蓝宝石100余块;凤冠重达2.95公斤,果真是:欲戴王冠,必承其重。</p><p class="ql-block">刚好前段时间刷到了中国史上最惨皇后视频,没多久就在珍宝馆里看到了她的凤冠。中国最命苦的皇后却拥有最漂亮、最昂贵的凤冠,造物弄人,让人感慨万千!不由作诗一首:</p><p class="ql-block"> 《叹王恭妃》</p><p class="ql-block">生前凄苦死荣光,</p><p class="ql-block">凤冠传世汝名扬。</p><p class="ql-block">假使下世有轮回,</p><p class="ql-block">决不进宫侍帝皇!</p> <p class="ql-block">与大明的凤冠相比,清朝的凤冠看似简单朴素,但实际上用到的珠宝和工艺也不相上下。在故宫珍宝馆展出的清朝凤冠是貂皮嵌珠皇后冬朝冠,轻柔而保暖,故此冠又称暖帽。</p> <p class="ql-block">“大禹治水图玉山子”高224厘米、宽96厘米,座高60厘米,重5350公斤,是中国工艺美术史上的一次伟大创举,也是我国的国之瑰宝。这个重量级的玉山子并非由翡翠原石雕琢而成,而是新疆和田青玉制成。三年运输、七年雕琢,耗时10年,这座玉山子才最终完工,现陈设于乐寿堂内,成为故宫镇馆国宝之一。</p> <p class="ql-block">珍宝馆里有一个展厅专门展示鼓石。鼓石,就是刻着古代文字记载古代历史的石头。虽然这些石头的价值不可估量,但与其它三个展厅络绎不绝的游客相比,这里明显门前冷落鞍马稀了。</p> <p class="ql-block">珍宝馆不远处就是钟表馆,设在奉先殿内,共展出十八世纪中外制造的各式钟表一百二十三件。</p> <p class="ql-block">“铜壶滴漏”是我国历史上传统的计时工具,现陈列在故宫交泰殿,此钟于乾隆年间制造,是我国至今保存完整的传世漏刻,至为珍贵。</p> <p class="ql-block">图一为镇馆之宝:写字人钟。整体呈楼阁式,底部是一绅士单腿跪地伏案写字,其上有三层楼阁。三层阁内敲钟人每逢三、六、九、十二点,击钟碗报时奏乐,最上层圆亭内的两人还会拉开写有“万寿无疆”的横幅。这座钟最神奇的地方就是底层的绅士可以写字,把事先蘸好墨的毛笔插入绅士手中,打开开关,机器人就可写出“八方向化,九土来王”八个汉字,这对于两百多年前的人来说绝对称得上神奇之物了。</p> <p class="ql-block">这些钟表融汇了东西计时之法,还利用机械联动原理使上面装饰的人物、鸟兽、花卉等不断变化表现各种动作。实用与艺术性兼备,以精美的造型、绚丽的色彩、优美的音乐、逗人的演技、吉祥的寓意博得皇室贵族的喜爱,成为宫中珍贵的陈设装饰,也是明清时期中西文化交流的产物。</p> <p class="ql-block">御花园内精心设计了曲径回廊,楼台亭榭。园内山石嶙峋、绿树浓荫、花香四溢、雍容典雅、幽静别致,是皇宫中人休闲的好地方。</p> <p class="ql-block">御花园有很多精致、华丽的小亭子。最后两图是有名的万春亭;最后一图是万春亭的屋顶——蟠龙藻井,被称为“中国最美的天花板”。屋顶尤如巨伞盖住亭子,特殊的设计却能让光线透过窗户射进来。</p> <p class="ql-block">琳琅满目的奇珍异宝、巧夺天工的建筑设计,让故宫的游客大开眼界,叹为观止!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向古人的智慧致敬!👍👍👍</p> <p class="ql-block">侯门一入深似海,在这里走出了“深似海”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前两图分别是故宫的东华门和西华门;后两图分别是故宫后门神武门的前面和后面。后图是走出神武门后拍的故宫远景照,故宫怎么拍都很美!</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第四天:游清华大学、长城</span></p> <p class="ql-block">前图是,老校门(“二校门”)是清华的标志。后图是“清华第一楼”——清华学堂,建于1909,德国古典式风格,为清华最早的教学楼。</p> <p class="ql-block">这里就是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中描写的那个荷塘,我虽然没有看到荷塘的月色,却深深感受到了荷塘的美,一种清丽秀雅的美!</p> <p class="ql-block">清华大学校园最初建于皇家园林清华园之内,难怪风景这么美👍👍👍</p> <p class="ql-block">图一、三是清华大学老图书馆,古朴雅致;图二、四是现代图书馆,宏伟大气。后四张图是新老教学楼</p> <p class="ql-block">清华大礼堂是清华大学标志性建筑,带有古罗马艺风格,庄重典雅而又不失大气。</p> <p class="ql-block">图一是著名的景点:水木清华,被称作清华园“园中之园”。 水木清华的主体景观是工字厅后面的一个荷塘,“水木清华”四个字的牌匾是康熙御笔题写的。图二是工字厅,清华大学最负盛名的古建名胜,工字厅前的“清华园”三字是咸丰御笔。图三是古月堂,与工字厅一巷相隔。古月堂最有特色的地方是垂花门,雍容典雅,非常美观。</p> <p class="ql-block">万层试卷,清华大学著名雕塑之一。能考上清华的,是不是都做了万层试卷?😁</p> <p class="ql-block">王国维纪念碑是清华大学的一件文物,“碑主”王国维,“撰文”陈寅恪、“书丹”林志均、“篆额”马衡和“拟式”梁思成这些人都是当时鼎鼎大名的学者。碑文只有253字,但我们耳熟能详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就出自于此。</p> <p class="ql-block">西南联大纪念碑以短短1136字记载其始末,讴歌了其精神,体现了知识分子的气节。“撰文”冯友兰、“篆额”闻一多和“书丹”罗庸都是当时的大学者、大名人。</p> <p class="ql-block">清华大学有名的景点:情人坡,不用说这是情侣约会的好地方。一片绿茵茵的草坡,在清华大学这里却有了诗意浪漫的名字。</p> <p class="ql-block">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成就了清华大学,清华大学也成就了朱自清。不仅在水木清华的荷塘边有朱自清雕像,附近的一个古亭也改名为“自清亭”。</p> <p class="ql-block">清华大学名人雕塑很多。图一为“民主战士”闻一多;图二为“永远的清华校长”梅贻琦;图三是“清华国学四大导师”梁启超、陈寅恪、王国维、赵元任;图四是为清华做出杰出贡献的一些名人学者。百年清华汇集了很多大师和学者,给清华留下了厚重的人文历史👍👍👍</p> <p class="ql-block">以上是清华大学著名的雕塑,这些雕塑给清华大学增添了浓厚的艺术氛围,让人感觉仿佛走进了艺术的殿堂。</p> <p class="ql-block">清华大学水利系有个“地质之角”,收集了全国各地280多块矿石标本。其中图二、图三是30亿年前的矿石。图七、图八是爱因斯坦手书的座石铭及其中文译文。这些矿石都非常典型珍贵,是增长地质知识的好地方,值得一观!</p> <p class="ql-block">清华大学优美秀丽的环境,庄重典雅的建筑,厚重的人文历史和奋发有为的校风,以及“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让清华大学成了千万学子的精神圣地,也是无数家长激励孩子读书的好地方👍👍👍</p> <p class="ql-block">  清华大学参观完毕,我们坐动车到达清河站,准备游览八达岭长城。</p><p class="ql-block"> 八达岭长城,位于北京市延庆区,是中国古代伟大的防御工程万里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明长城的一个隘口。八达岭长城为居庸关的重要前哨,古称“居庸之险不在关而在八达岭”。它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p> <p class="ql-block">“北门锁钥”门额,指这里是京师北大门的锁和钥匙,形容八达岭长城的重要军事地位。</p> <p class="ql-block">前图是雕塑:古代马匹交易;后图是古代长城的防御大炮</p> <p class="ql-block">长城关隘,在上面士兵可以站队,操练;下面防雨,可以做仓库,放东西。</p> <p class="ql-block">漫道雄关真如铁,而今漫步从头越。</p> <p class="ql-block">八达岭长城以险峻出名,有很多陡峭的地方,不靠铁栏杆攀援,根本无法上下。</p> <p class="ql-block">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p> <p class="ql-block">不到长城非好汉!——毛主席说的。我们全家人不仅到了长城,而且都登上了长城最高处——好汉坡,不用说,个个都是好汉👍😁</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第五天:游雍和宫、孔庙、国子监、在鸟巢附近欣赏夜景</span></p> <p class="ql-block">雍和宫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年,原系雍正皇帝登基前的王府,雍正登基后改为行宫,称“雍和宫”,乾隆九年改为藏传佛教的皇家寺院。雍和宫为传承佛法,度化众生,为维护祖国统一,增强民族团结,弘扬藏传佛教文化,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p> <p class="ql-block">雍和宫里面的殿堂很多,设有法轮殿、万福阁、药师殿等。殿堂里面供有众多佛像、唐卡及大量珍贵文物。其中紫檀木雕刻的五百罗汉山、金丝楠木雕刻的佛龛和十八米高的白檀木大佛,被誉为雍和宫木雕三绝。图一是雍和宫为游客发的香,后图是雍和宫各大殿,每个殿都有游客虔诚上香。</p> <p class="ql-block">戒台为清乾隆皇帝为迎请由西藏赴京贺寿的第六世班禅大师改建的戒台。台上端坐者为乾隆持戒摹制法像。六世班禅大师在这里为乾隆皇帝说法,为雍和宫等寺院的三百名僧人授戒。</p> <p class="ql-block">图一是转运轮,图二是雍和宫收藏的文物。图三是世界上最高独木弥勒菩萨像。佛像高18米,是由一根26米长的白檀木雕刻而成,地上18米雕为佛像,地下八米雕为基座。</p> <p class="ql-block">雍和宫不远处就是北京孔庙,孔庙与国子监相邻。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孔子开创的儒学就成为学校教育的必修内容。孔庙与学校合建一处是古代教育的突出特点。</p><p class="ql-block"> 图二为下马碑,碑上刻着:官员人等至此下轿,显示出朝庭对孔子的肯定和尊敬。但不知皇帝在何处下轿?😴</p> <p class="ql-block">历朝历代都很尊崇孔子,在全国各地建孔庙、塑孔像。北京孔庙还设有御制孔子赞碑,赞颂孔子卓越的贡献。上图是大成殿,是皇帝祭孔时行礼的殿堂。大成殿供奉着孔子的神位和其优秀弟子,四配十二哲牌位。</p> <p class="ql-block">祭孔作为国家的典礼,像祭天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北京孔庙祭孔由皇帝主祭,整个典礼分迎神、初献、亚献、终献、撤馔、送神六部分。祭孔内容以颂扬孔子生前的业绩为主,集礼乐歌舞为一体,体现了孔庙礼仪的宏伟气势,保留了西周以来的礼乐文明。上图就是大成殿内陈设的祭孔乐器。</p> <p class="ql-block">这些图为北京孔庙的著名景点和文物。图一为乾隆帝赐名的“砚水湖”井;图二为清代大书法家张照草书的韩愈《石鼓歌碑》,碑额“瓌词神笔”为乾隆御笔。图三为乾隆石经,为乾隆年间镌刻的13部儒家经典刻石的统称,共刻189块碑。图四为康熙御书的大学碑。</p> <p class="ql-block">东庑是祭祀先贤先儒的地方。南宫适、董仲舒、周敦颐、程颢、欧阳修、范仲淹、王守仁等先贤先儒的牌位曾供奉于此,现为展厅,介绍孔子的生平、活动轨迹和功绩。图一是孔子读书图,孔子好读书,成语“韦编三绝”就出自孔子。图二是孔子周游列国场景模拟雕塑。</p> <p class="ql-block">参观完北京孔庙,油然升起一股民族自豪感。为什么我们中华民族历尽磨难沧桑,却依然能够屹立世界东方?就是因为我们民族几千年来奉行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它已成为中华民族灿烂传统文化的主体👍👍👍</p> <p class="ql-block">国子监建在孔庙另一边,和孔庙相连。它是中国古代国家最高学府和教育管理机构。参观国子监,可以了解中国古代的教育历史和管理制度。</p> <p class="ql-block">图一为太学门,是进入国子监的正门;图二是国子监孔子雕像和日晷;图三是国子监辟雍殿,是现存唯一的皇帝讲学场所。皇帝讲学之时,王公大臣和国子监的学生跪在石池的桥边洗耳恭听,前面钟楼里撞钟,鼓楼里擂鼓,殿前四个大香炉里烧着檀香,这个盛典叫作“临雍”。</p><p class="ql-block">按照传统礼仪习惯,每位皇帝“临雍讲学”后要在辟雍内题匾。“辟雍”匾额是乾隆御笔。辟雍内正北上方悬挂的“雅涵於乐”匾额,为乾隆亲题;南边“涵泳圣涯”与东边“万流仰镜”,分别是道光皇帝和咸丰皇帝题写的。怪不得清朝皇帝个个字写得好,原来如此。</p> <p class="ql-block">图一为国子监办公场所复原;图二为乡试会试场景复原;图三是殿试场景复原;图四是状元府第和清朝官服,折叠的红色衣服是仿明代的状元服。</p> <p class="ql-block">图一是古代文凭;图二是武状元必考项目,十八般武器;图三是考试装备,装食物的考篮和考试用的笔墨;图四是宋代私塾场景。</p> <p class="ql-block">图一是清代八股文示例;图二是顺天府乡试试卷;图三是清代准考证;图四是康熙御笔满、汉文考题。最后一图是同治年间进士录取名单。好家伙!总共进士才录取270名,考进士比考清华北大还更难。😓</p> <p class="ql-block">看过明代状元赵秉忠的殿试卷,明白了一个道理:欲中状元,先练好字。😁</p> <p class="ql-block">看了这两位百岁老人中举当官的案例,是不是很振奋人心?但前提是你必须活到100岁以上,而且要以屡败屡战的精神感动到最高决策者。😂</p> <p class="ql-block">“金榜题名”,这四个字,承载了古今多少家长的期望,多少学子的梦想!</p><p class="ql-block"> 因为下大雨,所以我们在国子监停留的时间较久。等雨小了些,我们又马不停蹄赶往圆明园。</p> <p class="ql-block">圆明园,号称“万园之园”,又称“圆明三园”,有长春园,绮春园,圆明园组成,占地350公顷,水面140公顷,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是清朝帝王150年的心血建成的皇家园林。圆明园集江南园林设计及西方园林设计大成,是中西合璧的大型园林建筑,在当时属世界最大博物馆。圆明园始建于清康熙46年,公元1707年间,康熙1709年把园子赐给四子胤禛(雍正)并赐名“圆明园”。雍正2年,公元1724年开始扩建,乾隆继位后调整了园内布局。咸丰10年即1860年10月6日英国侵略者占领圆明园,10月18日洗劫火烧圆明园,犯下了滔天罪行。光绪26年,公元1900年八国联军再次洗劫圆明园,残余亭台楼阁皆遭到破坏,中华瑰宝仅剩断碑残基,精美的雕刻依希可见。西洋楼遗址瓦砾成堆。如今圆明园遗址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时刻提醒着国人:落后就要挨打!</p> <p class="ql-block">圆明园和颐和园一样,都是匠师精心打造的皇家园林,自然风光极美,处处都是风景。上图的石碑,提示这里曾是皇家宫殿——观澜堂的遗址,但现在已夷为平地,只能看到一点残存的基石。😣</p> <p class="ql-block">  花园门(图一)位与谐奇趣与黄花阵(图三)之间,实为黄花阵(迷宫)南大门。花园门其形似西洋座钟,黄铜雕刻花纹大门两扇,门的两旁为西洋式花墙,门北面过木桥即为黄花阵。花园门上的装饰花纹精美绝伦,在西式券门上饰有大量西洋蕃花。</p><p class="ql-block"> 黄花阵也叫“万花阵”,是仿照欧洲迷宫而建的花园迷宫。黄花阵的方阵为南北长方形,阵中心为高台圆基八方西式亭(图二)。阵墙总长1600余米,墙高约1.2米,镶卍字雕花青砖墙面,盛时每当中秋之夜,皇帝在此举行灯火晚会。皇帝就坐在圆亭中,命令宫女手持黄色彩绸扎成的莲花灯守候在四个门外,一声令下,宫女们寻径飞跑,看谁最先到达圆亭,最先者,便可得到皇帝的赏物。皇帝坐在亭中,居高临下四望宫女手拿莲花灯东奔西跑,引为乐事。 </p><p class="ql-block"> 其实,要到达圆亭也不容易,万花阵里面有好多路没有出口。我们这几个人也是走了不少错路、弯路,才走到圆亭里面。😁</p> <p class="ql-block">西洋楼景区是指长春园北部仿建有一欧式园林,俗称“西洋楼”,于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基本建成。由意大利画师郎士宁、法国传教士蒋友仁设计指导,中国匠师建造,建筑形式是欧洲文艺复兴后期“巴洛克”风格,造园形式为“勒诺特”风格。在造园和建筑装饰方面也吸取了不少我国的传统手法。1860年英法联军焚烧圆明园时,这些西式建筑因以石材为主,故多有残存,现为西洋楼遗址。</p> <p class="ql-block">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此照片中的十二生肖兽首为仿制品),原来是清朝乾隆年间圆明园海晏堂外喷泉的一部分,由当时驻华耶稣会教士意大利人郎世宁设计,他以兽头人身的十二生肖代表一天的二十四小时,每座铜像轮流喷水,到正午十二点时,则同时喷水,十二生肖铜像以水报时,设计极为精巧。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流失海外,成为中国文物流失的一个缩影。鸦片战争后百余年间,因战争、抢掠、盗凿等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多达百万件。圆明园中的十二生肖兽首之所以珍贵,不仅仅是因为它代表了当时最高的工艺水平,还因为十二生肖本身就和我们中华民族有着非常深厚的文化渊源。因此追回十二生肖兽首无论是对国家还是我们普通民众来说都是一件牵动人心的事情,追回之路异常坎坷艰辛。到目前为止,爱国人士花了巨款才追回了马、鼠、兔,猴、牛、虎、猪,共七件兽首,龙首据说被台湾收藏家收藏,而蛇,鸡,狗,羊四件兽首至今下落不明,令人痛心而又无奈!</p> <p class="ql-block">“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圆明园,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诸一炬。……在将来交付历史审判的时候,有一个强盗就会被人们叫做法兰西,另一个,叫做英吉利”。1861年,法国文豪维克多·雨果在给他的朋友、参加过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的巴雷特大尉的一封信中,严厉地谴责了英法联军在圆明园犯下的罪行,怒斥他们是“强盗,文明的毁灭者,终将得到历史审判……”,信中表达了这位文坛巨匠令人尊敬的正义感和坦荡襟怀。</p><p class="ql-block"> 中国人民没有忘记雨果的正义发声,在圆明园西洋楼废墟旁,塑立了雨果的雕像。</p> <p class="ql-block">看过颐和园精美绝伦的建筑,再看圆明园的断壁残垣,每个中国人都会升腾起一股怒火。国家孱弱,任人宰割,铭记国耻,吾辈当自强!💪</p> <p class="ql-block">晚上,我们在鸟巢、水立方附近闲逛。这里的夜景,比白天还更美丽!</p> <p class="ql-block">这四张照片分别是在恭王府、天坛公园、天安门广场、长城上拍的。前三张照片是儿孙辈推着行动不便的老人去旅游,最后一张照片是女儿带着91岁的老母亲登长城,老人姓郭,河南人,老人和女儿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些照片深深感动到了我。最好的孝顺是陪伴,而带着古稀老人和行动不便的老人去外地旅游,满足老人的心愿,这是大孝,为他们点赞👍👍👍</p> <p class="ql-block">老妈辛苦了大半辈子,有什么好吃的,老妈先吃。👍😊</p> <p class="ql-block">人间唯有美景和美食不可辜负,老板说,我请客,想吃啥就吃啥,于是两位队长参照攻略,每天换着花样吃饭。从北京烤鸭、涮肉到卤煮、烤鱼,到酱肉酱面……,我们吃的不亦乐乎,但这些美食没给我留下啥印象,倒是有一天早餐吃的北京豆汁,吃一口,感觉象吃酸腐的米泔水,吃两口,终身难忘……😛</p> <p class="ql-block">要问北京豆汁好不好喝,看图中穿黑衣美女的表情就知道了😁</p> <p class="ql-block">  美好的时间总是过得很快,不知不觉北京五日游就要结束了。因为我们买的是7月30号中午一点钟的火车票,原计划利用这小半天时间,去哪个胡同里逛逛。不料,北京特大暴雨7月30日早上突然来袭,广州小分队刚好在暴雨到来前飞离北京。因为北京到赣州的火车因暴雨停运,小李队长赶紧改签北京到南昌的火车,抢得七张火车站票,石城小分队迅速撤离北京,回到石城。</p> <p class="ql-block">  北京特大暴雨到来时的火车站。乘客们都早早候在火车站,有的在玩手机,有的在打扑克,有的在睡觉,每个候车厅都拥挤不堪,人满为患。</p><p class="ql-block"> 火车站入口处的标语(图一)引起了我的注意: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好励志的标语!我把它拍下来了,作为我今后的奋斗目标吧!😁</p> <p class="ql-block">  此次北京游,精彩、快乐、难忘,感觉特别幸运!大家都知道北京的夏天非常炎热,但暴雨前几天北京就凉快多了,尤其是游长城那天正好是阴天,我们才得以游完长城,顺利登上好汉坡。暴雨到来时,我们迅速撤离了北京。很多游客就没我们这么幸运,下暴雨那几天,北京好多景点闭馆,游客们被困在旅馆,玩手机、赏雨……,返期一到,失望而归。😂</p><p class="ql-block"> 此次北京游,吃得好、住得好、玩得好,花钱却不多,来回八天,每人费用平摊不到2500元。这要归功于侄儿小李队长的精心安排、提前做好了攻略。他很早就预定了火车票、酒店票、景点票、安排好每一天行程、路线……正因为他的精打细算、提前安排,才让这次北京游花钱少,玩得多,性价比超高。</p><p class="ql-block"> 其实北京的景点票都不贵,游清华北大凭身份证预约,免门票,问题是旅游旺季热门景点票很难抢到。还好,我女儿抢到了故宫票和天安门城楼票,较圆满地完成了此次北京游。但毛主席纪念堂的票实在难抢到,也成为此次旅游的一大遗憾。</p> <p class="ql-block">  上两图为恭王府附近的小巷和民居</p><p class="ql-block"> 北京,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是人生最值得去的地方!北京五日游我们只游完了北京景点的一小部分,还有众多的景点:如毛主席纪念堂、明十三陵、国家博物院、北京大观园、北京胡同……都还没有去过。京腔京韵自多情,北京,我们还会再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