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文/甘明河</h5><h5>图/部分来自网络(感谢原创)</h5> 春末夏初,应好友之约,同去望仙大峡谷。驱车行驶100多公里,早九点多钟到达景区。<div> 为探寻望仙谷幽境美景,我们选择徒步游览。进入景区大门,湿润的空气中氤氲着淡淡的草木气息扑面而来。这里树木葱茏,繁花似锦。举目四顾,头顶蓝天白云,脚下绿草如茵,看蝴蝶飞舞,听莺鹂鸣啭,仿佛徜徉在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顿觉飘飘欲仙,我的心情好一个“爽”字了得。</div> 热情的工作人员介绍:“对面这个村子叫望仙,又名望贤村。相传,上古尧王思贤若渴,仙人指点他说:‘若访贤,到历山。’尧王从平阳出发,一路爬山涉水来到此地。有人告诉尧王,这里住着一个勤劳智慧的贤人叫舜,他就在东北方向的那块大坪上耕田。尧王不顾劳顿登上山,眺望大坪上的贤人舜,望贤村因此得名。尧禅让,舜勤政利民,丝发必兴,以至民康物阜,天下太平,百姓敬舜为仙。从此,望贤村又改名叫望仙村。悬泉山下的天然峡谷,经过数千年雨水冲刷,鬼斧神工般地雕塑出独特的地质地貌景观,谷内溪流纵横,罗列着许多形态各异的瀑布深潭......”沐浴着浓浓的圣贤文化气息,漫步在中华民族“尧天舜日”开启的圣地,欣喜之余,景仰之情油然而生。 我们谢过景区工作人员,继续前行。微风吹过,阵阵清甜的花香缓缓袭来,让人倍感舒畅、惬意。穿过青翠的雪松林,一大片碧波荡漾、波光粼粼的湖水跃入眼帘,这便是上古神话传说中的望仙湖。当地有个传说,仙人偓佺曾在湖心岛上修炼,经常采食山上的松子。据说望仙山上的松子吸取了天地灵气、日月精华,粒粒籽仁饱满珍似仙丹,食之可延年益寿,长命百岁。因而偓佺活到二百多岁,依然身强体壮、健步如飞,他奔跑起来迅如疾风,快如闪电,飞驰的快马都望尘莫及。尧王寻舜途经此湖,巧遇偓佺。偓佺便将采来的松子赠予尧王。可惜尧王不曾听说这些松子的珍贵,一直没有吃,留下了一段憾事。 在青山倒映的湖面上,泛舟游客驾驶着小船,或踽踽独行,尽享超然洒脱境界;或静待湖心,饱览仙境湖景;或一前一后你超我赶,或一左一右结伴而行。看着泛舟游客悠然自得的神情,直叫人跃跃欲试。最引人注目的是仙湖桥下的呐喊喷泉,喊声越大泉柱越高。游客中不乏狮吼功高手,随着吼声,擎天水柱喷薄而出,直奔空中,在阳光照射下,形成一道七彩的抛物线。呐喊声渐弱,喷泉水跌落湖面,水花四溅,激起层层涟漪,一波追逐一波涌向对岸。眼前翠山连绵,湖水清清,景景相连。聆听鸟语林涛,静享遍野芳菲,尽览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观,真是令人神醉心往的人间仙境。 顺着潺潺溪流向浓荫的峡谷深处探寻,蜿蜒的栈道与崎岖的山路交替出现。脚下的石板已历经无数游人踩踏、风雨洗礼,被打磨得光滑亮洁,几乎看不到泥土的痕迹。石面上錾刻了许多防滑脚印,我们亦步亦趋顺势而下。突兀的奇峰巉岩触目皆是,奇形怪状的大小异石鳞次栉比。山道旁芳草萋萋,葱绿的灌木蓊蓊郁郁,岩缝壁隙里的古树,枝叶茂密斜伸虬曲,在五月熏风中轻轻摇曳,感觉像是仙人招手,给幽幽峡谷增添了神秘色彩。 清溪穿山涧,悬壁响流泉。寻着若远若近的流水声,来到了鸳鸯潭前。青石间,一帘瀑水飞泻而下,注入两口互相依偎的椭形潭中,彼入此出,湍流不断,让人触景生情,联想到一对心心相印的恩爱鸳鸯。 目之所及,奇景再现,黄栌、柞木、豹榆扎根于同一块岩石的缝隙间,树根缠绕交错,共融共生,被喻为三结义;成仙石,形如“山”字,人立山旁便成仙,表达了古人对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满目仙石神水,处处蕴藏美丽传说,引人驻足观叹,遐思浮想。 行走间,忽觉雨丝飘落,既凉爽,又清新。抬眼望去,玉梳瀑从几十米高的悬崖上凌空飞泄,喷珠溅玉,形成蒙蒙水雾,给山涧峡谷披上了一层薄薄的轻纱帷幔,实是壮观。 正如青石上的行刻:“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 一路溪水相伴,瀑啸泉吟。步移景换,悬崖上瀑流激荡奔腾入潭,潭水潆回溢出,沿峭壁泻下又成飞瀑。龙潭、风潭、雨潭因地势落差依次变幻,瀑连潭,潭连瀑,此起彼落,尽情地演绎着仙山水韵峡谷绝唱的精妙。 景中漫步,飞流泉跌下的深谷底就是黑龙潭。沿着悬崖边“之”字栈道缓缓向下挪步,却是另一番感受,呼吸着湿润清新的空气,随手触摸着如削的峭壁和岩缝中伸出的苍劲古树,尽情体会融入大自然的美妙。贴着悬崖腾空行走,难免有几分惊怵。在栈道拐角处平台上停留眺望,深谷中奇险灵秀的绝景尽收眼底,又催人前往。 抵达谷底,黑龙潭近在咫尺。潭水面积约几百平方米,传说中的黑龙在此栖息,其深度无人测探。抬头仰望,泼洒飞流从百米陡崖跌宕而下,形如缟绢垂天飘落;瀑水击石飞珠迸玉,声如海啸气势磅礴。身处三面绝壁环抱的深谷中,直觉得山青水绿碧连天,胜景奇观在龙潭。 沿标识牌指向望去,一条长梯犹如盘旋在山谷间的蛟龙,蜿蜒曲折伸向云霄。要去望仙楼,就得登上一级级陡梯。我们拾级而上,台阶不断升高,脚步越来越沉。我抓紧护栏身体前倾、手脚并用,每登上一级都能听到自己的粗喘声,豆粒大的汗珠从额头上渗出,又滴落到台阶上,实觉得举步维艰。尽管气喘吁吁,但大家相信无限风光在险峰。<div> 高耸的望仙楼修建在山顶高台之上,楼有五层,高数十米,周围有24根红色柱子支撑。一层正中悬挂一口弘孝钟,钟上刻有铭文,详细记述了望仙楼的由来。撞击弘孝钟,钟声雄浑绵长,余音回荡群山,向东可及传说中的教山,西面飘至偓佺山,南面可及君子地,北面传到鼓钟山;二层有二十四孝雕案,从不同角度、不同遭遇将孝感动天、亲尝汤药、鹿乳奉亲等历代二十四个孝子行孝的故事展现得淋漓尽致,让游客感受到中华美德的源远流长。<br></div> 返回途中,一幕幕美景在脑海中不停地回旋,实感不虚此行。于是,我欣然在记事本上写道:<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仙湖映碧天,绿水泛游船。</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古木缠奇石,长梯挂峭前。</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清流穿涧壑,白练舞云烟。</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探景寻幽处,奇观在望仙。</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