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园子与小菜园

雨 天

<p class="ql-block">许多年前,县城里几乎都是平房小院,人们把房前屋后,河滩空地开耕出来,用各式的藤条、树枝围以篱笆建成“园子”,种蔬菜即为菜园,种果木即为果园,种花卉即为花园。因为墙角院畔窄小的难容果木之身,边角旮旯生怕屈了花容月貌,种些菜蔬即是最好选择,既可提供一些新鲜脆嫩的蔬菜又可丰满随意而来的时光。人们见缝插针或庭前院后,或河滩渠岸,围起一块块小小的“菜园子”。入夏后菜果陆续成熟,西红柿沙沙酸甜,黄瓜鲜绿脆嫩,辣角红的诱人,茄子紫的发亮……每家灶边的菜篮子里常被装的五颜六色,随手一拌一炒便是一餐可口的菜肴,鲜嫩味美的各类蔬菜足以让一家人享用盛夏凉秋。</p><p class="ql-block">有过两次种菜的经历,早前单位也是两排平房,偌大的院子空空荡荡,惜土如金,精瘦干练的老主任带着我们五六个年少的小伙在院子的东南角开出一块四五分地的菜园,每年开春便开始翻土、施肥、育苗、栽培、浇水,伺弄着幼嫩的小菜苗一天天长大、开花、结果。那年月没有“绿色食品”这一特殊的标签,产于黄土地的粮蔬源于优良的种子,源于沃土肥水的滋养,源于本真的自然,原本就是绿色。第二次是借居亲戚依山而建的土窑洞里,院子的一角同样有一块小菜园,兄长是跑运输的个体户,早出晚归,小菜园自然由我伺弄,有了第一次种菜的一点经验小菜园被我打理的葱葱郁郁、枝繁叶茂,果实累累,盛果时两家人的餐桌都变得丰富起来,剩余的番茄酱、甜黄瓜、酸豆角、酱辣角,瓶瓶罐罐的腌制贮存留给冬天的日子</p> <p class="ql-block">后来有了自己的小院,可小院实在太小,院角边硬是留出都难称为“园子”的方寸空地,说是个大花盆更为贴切,几行香菜、小葱,虽让小院显得拥挤了一些却也生出绿色,添了葱香,多了泥土的味道。闲来松土、浇水,看着羸弱的嫩芽破土而出、茁壮成长、充满活力别有情趣,做菜时拨两颗小葱,掐两叶香菜乐在其中。&amp;nbsp;再后来棚改拆迁,住进了楼房再没了庭院小居、两行菜香的绿意。几次寻着河滩、郊野欲觅一分闲土,怎奈早己被各种篱笆围成一块块或长或方,或大或小各有其主的菜园,菜园临河近水,即使少雨的旱季也生长的葱葱郁郁,早晚间种地、浇水、摘菜的人林林总总,颇有一幅田园风光的景象。这种日常让零零碎碎的生活变得丰满,守着菜园待雨后清晨一粒种发、一朵花开,一颗果熟,日出日落反到觉得时光像被拉长一样,日子简单而悠长。</p><p class="ql-block">如此便放弃了种菜的想法。</p><p class="ql-block">河道的治理让河滩菜地退出了历史,城市的改造没了庭前院后,自家的菜园渐渐少了,缺了伺弄菜秧成长的快乐,也少了菜苗成长中细微且渐变的过程,对季节的转换唯从空气的冷暖,阳光的角度、天气的晴雨里感知。人们的生活也由此而发生着细微的变化。&amp;nbsp;城北的早市随着“小菜园”的减少渐渐变得繁闹起来,夏至到秋分的盛产期各类蔬菜琳琅满目,一早从“大园子”里摘下的蔬菜沾露带水,新鲜嫩绿,买菜的市民熙熙攘攘,讨个价格菜农便会说:这都是“本地菜”所以贵些,人们自然明白“本地菜”的意思,少有在大棚里种植,沐浴着自然的阳光,滋润着清澈的河水,吸收着从冬季便蓄养的有机肥料,没有过多的人为干预,少有虫害应着季节生长,种过“小菜园”的人很识得这些菜的品相,知道物有所值,即便贵些也情愿买得一餐“小菜园”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一天,和一个菜农聊天,他告诉我他住在北郊,他的地和其它沿河的平地一样大都改种了蔬菜,成为市民“菜蓝子”的主要供应地。前些年,城里没有固定的菜市场,菜农只能一早进城开个小三轮走街串巷吆喝叫卖,喊低了没用,吆喝高了又扰民,这样的流动菜摊没有时间上的规律零零散散,买卖者如捉迷藏般,想买的听见吆喝走到弄口却没人了,想卖的吆喝两声见没人却走远了,从早到晚几框菜都很难卖得完,晚归时只能将已蔫了的蔬菜降低了价格,更闹心的是只顾了卖菜,地里的活却耽搁了下来。我想想也的确是这个样子,种菜不易“园子’’里每天是少不了人去伺弄的。他接着说,现在好了,有了这个早市,每天早上六点到八点,固定的市场、统一的时间,人们也形成了习惯,这个时间点里顾客络绎不绝,摊位集中,品种互补,新鲜嫩绿的蔬菜可选性很大销得也快,闭市前基本上也就所剩无几了,挑剩的菜添个称加个量半卖半送的既不浪费也攒了人气,腾出充裕的时间去忙园子里的活,产销两不误,劳动强度也大大的降底。有了这个市场像是有了一个约定,晨练的人顺便买了菜回去,买菜的人无形中也如晨练者走上一回,约定久了便形成一种习惯也就成了约定俗成,良好的习惯能形成良好的环境,良好的环境又能提高良好的商业效能,把“小菜园”变成“大菜园”,这是机遇也是趋势,让没了“小菜园”的人们也能买到如同 “小菜园”同样品质、同样鲜活的“本地菜”。</p> <p class="ql-block">巧的是就要落笔时,一位住在叫“园则沟”村的老友打来电话,邀我去一趟他们村里,说他家“园子”里的菜成熟了很多实在吃不过来,要我去摘一些蔬菜,不为别的也为“园则(子)沟”这个名子。</p><p class="ql-block">来过这个村也有四五年了吧,坑洼不平的土路早己铺装成平整的水泥路面,道路两旁的红枣树鲜果满枝,地里的玉米、高粱长势喜人、丰收在望,村头的山顶可远眺阳光下鳞光闪烁的黄河,山洼里的村子一览无余,看的清散落在山坡的窑洞和院落,也看的清每家院落里的“园子”,地处黄土高原的农村特有的窑洞大都依山而建,有庭前无院后,窑洞向南,“园子”也朝着南方沐浴着阳光雨露,虽己立秋依然郁郁葱葱,红透的辣角、蕃茄点缀其间一片盎然。</p><p class="ql-block">老友的“园子”占满了院前一大片的空地,清新的空气里弥漫着浓郁的菜香,进了“园子”我习惯的搭搭悬空的菜秧,扶扶歪斜的菜苗,仿佛又看到了数年前的那块“小菜园”,熟悉、温暖、亲切,它们像个孩子,其实它们就是大地的孩子,它们与我们一样有一个共同的家,是生命的来源也是生命的归宿。掰开一个红透了咧嘴而笑的蕃茄,粘稠透明的红色酱液溢满指间,嚼上一口:就是这个味,沙软、酸甜、清爽,留在嘴里甚至不舍下咽,熟悉而绵甜的味道像一杯醇香的琼酿。他不停的往框里摘着菜也不停地夸着农村的菜品质如何的好,如何的环保,他很认真每一个果都用剪刀轻轻的剪下,剪下的是一份喜悦也是一份情意。我好奇这么多的菜怎不拿到集市上去卖,这一问却惹他一笑,农村里每家每户都有这样的菜园,不比城里的早市,这个季节集市上是没有人卖蔬菜的。这就是许多人向往的田园生活吧,有蓝天白云,有沃土田园,有小桥流水,有牛羊草坡,有晴天的忙碌,有雨天的悠闲,有一嗓子便能喊到村头的歌声,有宁静温婉的月夜梦长,有庭前绿色环保果实累累菜园里的“本地菜”。</p><p class="ql-block">菜园,无论过去与现在,无论城市与农村,都是一种日常的必须,丰富着餐桌,满足了需求,无论大园子与小菜园都承载着一个共同的梦,那就是创造美好的生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