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永标 2023年上学期换岗体验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摘要 </p><p class="ql-block">小学数学教学“以学为中心”的课堂创建,是现代教学的重心和方向,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这种课堂的建设关键在于老师组织和引导,重点是唤起学生的积极参与,以期达到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全面的提高。教师的组织和引导,既有教学观念的改变,也有对数学规律的认识和多种教学方法在课前,课上,课后的熟练运用。</p><p class="ql-block">关键词:以学为中心 引导 参与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现代社会,积累的知识如浩瀚的大海,学习知识不只是最终目的,更要成为手段。传统的教学模式以书本为中心,填鸭式地向学生灌输死板而枯燥的知识,造成学生只会呆板地接受知识,而不是自己去通过思考问题从而有所领悟。所以创建开放、包容、有趣解决问题的课堂环境,让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和创造性思维的开发必不可少。小学数学课堂里,“以学为中心”的课堂创建需要注意什么?本文我就浅谈一下:</p><p class="ql-block"> 一,“以学为中心”课堂创建前教师的导学和组织计划</p><p class="ql-block">1、首先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确立目标</p><p class="ql-block">“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要求学生自主,自由,自信地开展学习活动,依然离不开教师根据新课标标准,吃透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其次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准确把握数学的知识属性,设置好教学目标和练习。针对这个目标有时不止在整个单元或一堂课中,要不断回顾学习目标。总之,每节课的都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备好,尽量让每个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完成学习任务。</p><p class="ql-block">2、“以学为中心”的课堂充分发挥老师导学作用,需要备的内容更多</p><p class="ql-block">要想学生更容易接受新知识,牢固地记忆,还能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举一反三,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以学为中心”的课堂中教师的导学很需要积极地营造一种和谐有趣的学习氛围。备课前首先要求上课前要布置学生先预习,设计好预习应弄清的问题或是应达到本节课的目标,对上课时的课堂结构、内容安排、时间安排、学生自学安排,是教师讲,还是学生练习,要清楚清楚。其次,教学设计中应该尽量穿插(1)“多媒体,模具,游戏,竞赛设计”方式;(2) 鼓励课堂讨论的环节;(3)紧密结合生活的练习或实践。教学设计前应尽量考虑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措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材料等等都应做到精心设计、精心安排、精心组织,这样才能够在课堂上做好“导",老师通过学生的展示、交流、讨论、点评等一系列课堂活动来落实一个又一个教学目标,只在必要时进行点评,凸现课堂上学生的学,淡化教师“教”的痕迹。</p><p class="ql-block">3,读懂学生做好学情调查,根据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程度做好上课准备</p><p class="ql-block">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并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所以,教师应该读懂学生的学习差异,学习难点,学习错误,学习路径。弄明白三个问题:“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学生还想知道什么?学生自己能够解决什么?”课前,教师可以通过抽查学习小组自学完成的情况,来确定这堂课的教学起点;平时,学生的作业要详细分析,对学生的数学整体水平进行分析,为将来更好地的备课和设置。甚至,课堂上用扫视和凝视等方法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对变化较大的学生要及时干预。务必需要强调的是,读懂学生的数学素养的问题,不单指课前的,它应该是贯穿高效课堂每个教学环节的过程,以及课后和家长沟通中的了解。应该说,“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改变的是学生为中心,但并不是说老师的工作更少,其实老师的工作更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以学为中心”的课上环节及如何让学生积极参与</p><p class="ql-block">“以学为中心”强调的是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那么要学生在课堂中积极参与就成创建“以学为中心”课堂的重点和难点。</p><p class="ql-block">1、“以学为中心”的课堂开头,可以运用多媒体吸引学生的关注</p><p class="ql-block">“以学为中心”的课堂创建,重点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以前的课堂模式很多是复习旧课,引出新课。千篇一律,有时侯有些学生会有厌弃的感觉。这时在上课前,除了复习旧课,我们还要注意的是提高学生的关注度。年级越低,学生的关注时间越短,如何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注意,教师要有方向地引导。比如,低年级开始学生关注的时间并不长。而运用多媒体,通过刺激学生感官来提起关注是简单有效的方法。音乐,动画等的运用就很有效果。随着教材难度的增加,这种方式可以是学生以后学习的需要,又可以是教学的需求。</p><p class="ql-block">2、以“学为中心”的课堂,应该通过小组合作发起友好的争论是主旋律</p><p class="ql-block">学生长时间的学习容易产生困倦,无助。创建开放、包容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才是“以学为中心”课堂。不可否认,现在有些学校因为纪律等原因让一些老师放弃创建开放,包容的课堂,而有些公开课也通过圆坐的方式让学生参与讨论,上完公开课又摆回来,这样的课堂都有一定弊端。本人从实践出发,在不破坏原生课堂的情况下,每堂课根据学习目标,制定小组任务,个人任务。让学生通过前后座自由,自主地交流讨论,通过思想碰撞获得结果。这种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实现“以学为中心”的课堂实践,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p><p class="ql-block">3、以“学为中心”的课堂,不可忽略游戏的作用</p><p class="ql-block">让学生高度参与的外在表现:热情,兴趣,享受,满足,骄傲,活力,兴奋。而利用游戏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有研究表明,如果没有没有游戏活动的班级,百分位增益数为50,有活动的百分位增益数上升到67。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学困生较多,备课可以设计多点游戏,让学生参与其中,乐于其中,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p><p class="ql-block">4、无关紧要的竞争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参与和检验学生课堂的学习成果</p><p class="ql-block">数学课程有严谨,精确的特点。以“学为中心”的课堂,就小学生来说,他们很容易出现一些马虎的小毛病。教师在课堂后就可以通过进行一些竞争性的题目,来检验学生的课堂学习任务掌握情况,避免出现错漏。</p><p class="ql-block">5、把握数学的本原性问题,提供让学生备感意外的有趣课外信息,通过些逻辑、抽象、空间的思维在数学的训练,提高一些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激发他们的创造力。</p><p class="ql-block">小学数学的特点让一些学生不可避免是学有余力的,如何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性。我发现很多学生的数学学习的背后驱动力是有好奇心和钻研的心态。对这些学生,我们可以通过寻找一些有趣的数学题目,让学生通过完成练习而产生成就感,满足感,从而保持对数学的兴趣。</p><p class="ql-block">6,以“学为中心”课堂的开展,随着时间推移,有些学生容易形成习得性无助。特别是学困生,在后期的学习中不再积极参与,这是很多老师以小组合作模式上课不能延续下去的主要原因。这时“以学为中心”的课堂应该</p><p class="ql-block">(1)提倡巧用表扬,老师要不吝啬自己的赞赏</p><p class="ql-block">从数学的学习规律来看,数学每堂课至少需要10分钟的练习实践,大多数的学生学习数学需要大量训练,正在磨灭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做练习时“爱做,能做,善做”,是“以学为中心”课堂的重要一面。练习里,在游戏中,小组竞赛为让学生对这些枯燥的练习变得有动力和有趣,有时需要一些表扬,包括精神奖励,物质奖励等,教师关键在于明白奖励不能超出学生的度,要强调学生不能形成有奖励就学,没有奖励就不学的心态。</p><p class="ql-block">(2)采用回应率更高的方式进行提问</p><p class="ql-block">课堂提问有时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方式。解决一部分学生后期学习中遇到习得性无助,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采用回应率更多的方式来进行提问。即问题难度更浅显些,让他们找到继续学习的希望。</p><p class="ql-block">(3)树立学生只要肯学就不会迟的信心</p><p class="ql-block">“现在的社会是学习的社会,但不是只有读书是唯一的出路。”平时上课教师可以对学生强调上面的观念,教育孩子明白学习只要尽力可以问心无愧。只要肯学,现在的科技网络都很发达什么时候都不会晚。课堂后,教师还可以和家长沟通,家校共育,保证孩子身心健康的同时,树立学生的终身学习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以“学为中心”教学后的作业布置和反思</p><p class="ql-block">1,双减的环境下,关于家庭作业的问题。低年级学生的家庭作业,能不能提高学生的成绩一直都有争论。但高年级学生数学作业的布置,要注重“质”而非“量”的问题,数学学习,重复抄写并不能有效发挥学生的数学思维。解决方法是教师出家庭作业时要认真思考,作业内容要精而简,每天不应超过20分钟。</p><p class="ql-block">2,将课堂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相结合作业的布置,鼓励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复杂任务,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成就感。具有认识挑战性的任务和选择可以帮助学生肯定地回答“这重要吗”这个具有象征意义的问题,并自动融入他的学科领域。</p><p class="ql-block">四、以学为中心课堂模式的改革以及对学生将来的影响</p><p class="ql-block">随着年级的增高,越来越多的学生不喜欢数学,对数学失去兴趣,这是一个难以避免的社会规律。一方面是教材难度的加深,以致学生学习困难。另一方面是一些教师十几年来的课堂教学中一直沿用一种模式,让学生厌倦以致产生习得性无助。各地不断的案例告诉我们,各种补课,学习压力等正在摧残学校里的学生。学生的“学是为了不学”,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我们需要培养更多的是将来能自觉,主动,热爱学习的学生,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揣摩和钻研。</p><p class="ql-block"> 2023年8月23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超越模式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p><p class="ql-block">作者:林良富</p><p class="ql-block">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3-5-1</p><p class="ql-block">高度参与的课堂:提高学生专注力的沉浸式教学</p><p class="ql-block">【美】罗伯特J 马扎诺 黛布拉 皮克林 塔米 赫夫尔鲍尔 译者:白洁</p><p class="ql-block">中国青年出版社 2019年10月 第1版</p><p class="ql-block">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研究</p><p class="ql-block">作者:汪建红,马锦绣</p><p class="ql-block">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7-07</p><p class="ql-block">数学课堂模式改革与教学实践的探索</p><p class="ql-block">作者:高静波,刘艳艳、石祥</p><p class="ql-block">吉林人民出版社 2017-5-1</p><p class="ql-block">如何读懂学生:基于学生实证研究的小学数学学与教的探索</p><p class="ql-block">作者:吴恢銮</p><p class="ql-block">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7-12</p><p class="ql-block">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9种教学方法</p><p class="ql-block">作者:【美】赛瑞·B·迪恩 伊丽莎白·罗斯·哈贝尔 哈弗·彼得勒 BJ·斯通</p><p class="ql-block">译者:钟颂飞 王权 王正林</p><p class="ql-block">中国青年出版社 2013年1月 第1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