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河上的“七板子” — 烟雨江南之一

旭哥小院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撰文/编辑 旭哥</p><p class="ql-block">策划/审阅 长文</p> <p class="ql-block">建议点开《秦淮景》欣赏本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我所认识的秦淮河,源于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朱自清、俞平伯两位大师,在上世纪20年代同游秦淮河时,所著的同题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p><p class="ql-block"> 记得上电大时,班里的学习小组,专门就两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进行过讨论。</p><p class="ql-block"> 讨论时,师哥、学姐们侃侃而谈,并就不同见解争论不休。属于小字辈的我,总是感觉云里雾里的,只好多听少言作罢。</p><p class="ql-block"> 从那时起,我便有了游览古都南京的秦淮河,感受大师笔下那种灯彩月影、歌吹泛舟之景色的心愿。</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历史上的秦淮河,春秋时越王勾践在今天的中华门外长干里筑越城,后经历各朝历代依秦淮河筑城,逐渐将护城河与城墙融合在一起,构成了古都南京完整的防御系统。</p><p class="ql-block"> &nbsp;“十里秦淮”沿岸保存着夫子庙、江南贡院、媚香楼、白鹭洲公园、浣花桥、二水桥等古迹和建筑。流传至今的《桃花扇》、《板桥杂记》、《乌衣巷》、《泊秦淮》,秦淮八艳、王羲之父子等文学名著、历史典故和民间传说等。</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对大师笔下,秦淮河上叫做“七板子”的船,我有一种莫名的喜欢。《官场现形记》第二九回:“窗户外头河下一只七板子,坐着一位小姑娘。”的意境,不能不让人着迷。</p><p class="ql-block"> 我认为这两篇同题散文的灵感,与大师们所乘坐的“七板子”有着一定的关联性。躺在“七板子”的藤椅上,面朝寂寂的河水,伴随着有节奏的桨声,这种想像空间,让大师们有感而发,各有所抒。</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面对时代背景,大师们正处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后期,当时的文化领域显得比较冷落。在灯影交辉,笙歌彻夜的秦淮河上,感受到了新旧文化的交锋,在他们的眼里现实与环境显得很不协调。</p><p class="ql-block"> 面对秦淮夜景,俩位不同风格,不同流派,不同性格,不同气质,不同表现手法的大师,让同一题材的作品,呈现出各自不同的风貌。</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面对不同感观,大师们同属新文化运动的干将,各自利用手中的笔,将感情与思绪,融合在风景描写的技巧之中,流露出真切地感受,让人们读到了他们的思想感情。</p><p class="ql-block"> 由此,同题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便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他标志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白话文创作所达到的艺术成就。</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我想像中的“七板子”,应该是用圆木为材料,把圆木切成木板,按奇数挑选出尚好的板材,把板材粘合在一起,经过加工和造型后,便成了秦淮人家独有的水上交通工具。</p><p class="ql-block"> 至于“七板子”的样式,也好似漓江上常见的那种,用10几根竹材捆绑而成,船身如柳叶般两头向上,由人工摇撸,在河面上跑得飞快的那种打鱼的筏子。</p><p class="ql-block"> 试想,如果乘上“七板子”,再沿着大师《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的线路转上一圈,感受一番当年那种晃荡着蔷薇色历史的滋味,可谓此身无憾!</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于是,便有了今年的“阳春三月”,应朋友之邀前往华东五市考察之旅。</p><p class="ql-block"> 到达南京的那天,已是中午时分。我们在入住酒店后,便在附近找了一间“秦淮人家”餐馆用餐。</p><p class="ql-block"> 我们计划在南京停留两晚三天,期间除了正常的参观和洽谈外,就是游览“六朝古都”南京的名胜古迹。在我的极力推动下,大家一致同意,当晚游览著名的秦淮河。</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为了保证在最佳的时间点游览秦淮河,我们推掉了当晚接待方安排的饭局。下午起便开始在秦淮河附近的景点转悠,等待着华灯初上的那一刻。</p><p class="ql-block"> 泛舟秦淮河,自然成为我们游览的第一个选项,“七板子”便是我想寻找的第一个目标。站在“秦淮画坊码头”上,一种久违的感觉由然而生。</p><p class="ql-block"> 华灯之下,码头一派热闹的景象。一艘艘的游船,有序停靠在码头上,不时有离港的、靠泊的游船进出,游客通过跳板,上船下船。</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按照散文的描述,我迫不及待的寻找着那“淡蓝色栏杆,空敞的舱”,舱前加有弧形的顶子,两边用栏杆支起,在船舱里放上藤躺椅,由人工摇撸的小船 ——“七板子”。</p><p class="ql-block"> 我仔细看了一下码头上的游船,载客量大多在20、30人以上的船。唯独不见大师笔下和我所想像中的那种“七板子”,我纳闷了,曾怀疑自己是否走错了码头。</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从夫子庙前人力车夫口中打听,才得知秦淮河上那种由人工摇撸的小游船“七板子”,早已经被目前的电动画坊和机动游船所代替了。</p><p class="ql-block"> 至于原因,据我估计可能是随着游客量的上升,船只容量受到古河道的限制。为了保证航道畅通和航行安全。由人工摇撸,速度慢,载客少的“七板子”已成为过去式,也就永远定格在人们记忆之中。</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虽然有些许的遗憾,但丝毫未曾影响我的游兴,站在秦淮河岸上,尽情感受着万种风情!</p><p class="ql-block"> 河岸上,那些飞檐漏窗,雕梁画栋,古色古香的建筑物,在五颜六色的景观灯、轮廓灯、射灯的照射下流光溢彩。</p><p class="ql-block"> 河面上,那些穿梭于河道上的电动画舫和机动游船,卷起的浪花拍打着河岸,发出节奏感很强的声音。</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此时,秦淮河上这一动一静的画面,又让人回想到了大师笔下的桨声灯影。</p><p class="ql-block"> 只是封建王朝时期“纸醉金迷” 、“六朝金粉”的古秦淮河,已被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一去不复返。</p><p class="ql-block"> 如今的秦淮河,显得更加年轻,更有朝气,又重新唤发出了勃勃的生机。</p> <p class="ql-block">  此次,秦淮河之行,对于我来讲“七板子”的缺失,虽是一种遗憾。</p><p class="ql-block"> 但是,秦淮河在我眼里的,已经超越了大师笔下《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的范畴。</p><p class="ql-block"> 秦淮河见证了六朝古都南京的变迁,他是一条有历史、有景色、有文化、有故事的河。</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秦淮河 — “十里秦淮千年流淌,六朝胜地今更辉煌”!</p><p class="ql-block">&nbsp;</p><p class="ql-block"> 特别说明:文中部分图片源于网络,深表谢意!</p><p class="ql-block"> 本文配曲:苏州评弹《 秦 淮 景 》— 裘丹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