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萍蓬草,别名黄金莲、萍蓬莲,隶属于睡莲科萍蓬草属。其原产地广泛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江浙及广东一带,同时在俄罗斯、日本以及欧洲亦有踪迹。萍蓬草性喜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的环境,适宜生长于水深30至60厘米之处,最深不宜超过1米。它耐低温,长江以南地区冬季无需特别防护即可在露地水池越冬,而北方则需采取保护措施以助其度过寒冬。萍蓬草根系发达,具有较强的耐污染能力。其花期自5月至9月,生长适温为15℃至32℃,当温度降至12℃以下时,其生长将停止。</p> <p class="ql-block">萍蓬草自古便备受青睐,其奇特优雅的外形常成为文人墨客笔下的赞颂对象。古诗云:“苔竹素所好,萍蓬无久居。”此句中的萍蓬寓意漂泊不定、随遇而安的生活状态。另有诗句:“试看人间客,尽为萍水人。无非同林鸟,檐下暂栖身。若许闲乘月,何妨常叩门。”这些淳厚古朴的民风何时能重现?观此萍蓬草,那小巧的金黄色花朵正诠释着萍水相逢的美好。初夏至中秋,其花期绵长,是夏季水景园中的重要观赏植物。其根状茎不仅可食用,还具有药用价值,能强身健体、净化血液。</p> <p class="ql-block">漫步于古色古香的宋代金莲桥,清风拂面,空气中弥漫着缕缕清香,令人神清气爽。俯瞰池中,金莲满布,碧叶如洗,朵朵金莲在阳光下暗香浮动,脉脉含情。莲叶间倒映着天光云影,鱼儿嬉戏于莲花之间,使平静的莲塘更显妩媚生动。这种娇小玲珑的金莲花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唐朝陆羽《惠山寺记》记载,惠山古称华山,华山有方池,池中生千叶莲花,服之可羽化升仙。晚唐诗人皮日休亦有佳句:“千叶莲花旧有香,半山金刹照方塘。殿前日暮高风起,松子声声打石床。”至明朝,邵宝《惠山记》称金莲花由寺僧从西域传入,全国仅存三处:华山、庐山与惠山。历经千年,这种“服之羽化”的千叶莲花逐渐演变为金莲花,且仅存于这三处圣地。</p> <p class="ql-block">惠山寺庙金莲池开凿于南朝,池长约22.4米,宽约10.4米。池壁石砌,池水清浅,源自二泉。昔日池中生千叶莲、金莲,如今则生长着名为“萍蓬莲”的水生植物,其花金黄五出,民间俗称金莲。此花蔓如荇,花黄而小,形似水仙,散发幽香,原在江南水乡的村野水沟、池沼中常见,因其花极似陆生金莲(旱金莲),故被雅称为“金莲花”。</p> <p class="ql-block">佛教中的金莲花象征圣洁与纯洁,为五树七花之一。其寓意丰富:高贵典雅,佛祖与菩萨每走一步,脚下便会生出朵朵金色莲花,即地涌金莲,因此被佛教定为“五树六花”之一,寓意高贵、神圣、朴实高雅;孤寂之美,金莲花的花语为灿烂明媚、孤寂之美、随遇而安;轮回净化,在佛教中,莲花出淤泥而不染,象征着轮回中不受不洁之物、意障和心障的污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