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利用专家的话开启这次的研讨的美篇:站在全球发展的角度,理解新课标的理念;深入理解新课标理念的基础上,转变教学思想;将教学思想,转化为可操作的教学行为,用行动实到每一节常态课,让更多学生受益。</p> <p class="ql-block">29日上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指导组成员、杭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张华教授莅临现场,济南各学校的大单元教学实践教师专家,带来了一场“干货满满”的新课标解读讲座,让在场的老师们受益匪浅。</p> <p class="ql-block">张华教授从大单元教学大概念教学的必要性出发,从四个方面诠释了教学改革的势在必行和发展状况。</p><p class="ql-block">一、未来教育 chat GPT (大观念教学)什么是未来教育观?主张教育面向未来急剧变化和高度不确定的情力培养学生适应变化并拥抱"不确定性"。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学会应对变化。不要为了考试让孩子死去活来课程理念。</p><p class="ql-block">二、核人心素养</p><p class="ql-block">核心素养让学生由"做题人"转变为"转事人。</p><p class="ql-block">核心素养课程目标变化:1、内容:从知识技能转向"概念性理解2、形式:从"学科内容+行为动词"转向"认识事实"理解概念,和"像专家一样做事,3.目标具有进阶性:木概念性理解"的螺旋式发展.4、课程目标具有高级性。关注"四种"高阶思想。什么是真正的核心素养把三堆目标融合起来,回到真实情景解决复杂问题的高级能力和人性能力就是核心素养。</p><p class="ql-block">三、理解性教学观</p><p class="ql-block">张教授利用平邑吃羊肉的例子解释了理解是不可传递的,理解的结果是可以不同的,事实的本质是理解,理解的本质是应用。</p><p class="ql-block">四、表现型评价观</p><p class="ql-block">一句话完成表现性任务的过程就是评价过程。</p> <p class="ql-block">郭元勋博士随后对如何进行大概念的提取等问题进行了真实案例的分析。从大单元设计框架、探究主题设计、提取核心概念、确立核心素养的新三维目标、设计表现型任务、子任务设计、思维可视化工具、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就大单元教学设计和如何实施大单元教学两大问题就行了详细阐释。通过郭博士的讲解让我们明白单元整体备课无法在课堂上实行的,因此需要设计子任务,依靠课堂的活动环节完成子任务,同时还告诉我们单元备课需要集体的力量,课堂学习要求学习共同体。</p> <p class="ql-block">刘正荣教授通过让教师参与课堂活动,逐步认识和理解大单元“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等问题,并倡导学生在实际情境和真实问题中积累活动经验,感悟思维方法,形成和发展模型意识、创新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和发展核心素养。提出了教研活动的必要性,以及教研活动的形式——工作坊和共享教研的意义。</p> <p class="ql-block">30日上午精彩继续,李健全主任的《山大附中单元整体教学的实践和优化》深刻阐述了他们学校单元整体教学实施的背景和探索过程优化过程。清晰的指出研讨要有深度,才能有立意,才能有创新。</p> <p class="ql-block">杨青老师的《新课标理念下大单元课堂教学构建》从大单元教学的内涵和外延结合学校的实际,从生物学科的角度诠释了大单元教学的探索过程,让我们深刻明白了“大”不是范围是深度是程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