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这篇图文是在2006年的年底编写在新浪博客上的。当时有朋友告诉我,我曾经工作过的峨嵋半导体材料厂/峨眉半导体材料研究所(739厂)被其他企业兼并了。听说效益好了,大家的收入高了。为他们高兴的同时,翻出些旧照片,回忆起浪费了四年大好青春的地方。</p><p class="ql-block">上图是厂子大门,是我每天上下班必须经过的地方。这张照片是到厂两年以后才拍的。又过了两年,我就离开了。</p><p class="ql-block">厂子离峨嵋市区虽然只有几公里,但进厂前的那一小段穿山而过的公路,让人有了与世隔绝的感觉。第一次走在这段路上,我就对自己说,我决不在这里走一辈子。到厂不久,便几次拒绝别人介绍的对象,落下了傲气的骂名。</p> <p class="ql-block">1982年的夏天,从外语学院毕业一心心以为会分到情报室做翻译的耍奶奶被安排在厂子弟中学教初中一年级的ABCD。我的那帮学生只小我几岁。这样的备课和批改作业基本可以算是装模作样。老实讲,我从第一天就不安心工作的。我不愿意当老师。当时的耍奶奶心高气傲,哪里愿意做中学的教书匠呢。况且,子弟校的孩子们自恃不担心工作问题,好多学生不愿意学英语。耍奶奶对工作完全是应付,一点热情都没有。记得当时如果每天晚上去办公室备课可以算作加班,每天有5毛钱的补贴,我从来不去,为此还大受老教师们的诟病。</p> <p class="ql-block">在厂四年,是耍奶奶青春最美好的四年,20岁--24岁。思想上,行动上,心不在焉的我创造着寻觅着各种各样的可能,期待着离开。为此,当我试用期满年时,厂里作出了对我“推迟转正”的处罚。这更加坚定了我调走的决心。</p><p class="ql-block">我几乎天天和分在车间里的一帮大学生们玩麻将,输赢几分钱的菜票,我们可以小赌至天亮。白天当然就精神萎靡的我,经常泡病假。</p><p class="ql-block">虽然后来给厂电大的学生上过课,也给来厂的“外国专家”做过一段时间的口译,但当时的我,心无所依爱无所傍,已经死心塌地地寻找一切可能调走的借口。</p><p class="ql-block">最后,因为有救世主出现,学校的领导和厂干部科领导看我去心坚定,宣布因为我要调走而停了我的课。半年以后,利用这段停课时间而恋爱结婚的我如愿以偿,终于结束了子弟中学老师的生涯。</p> <p class="ql-block">在厂里工作的四年时间里,耍奶奶和十几个分配到这家工厂的大学生们高高兴兴地玩了四年,我们上峨眉山,去峨眉山周围山区的农家,有时一袋饼干就可以换一顿美味的午餐。山脚下领工资的地方是我们的“饭票”,峨眉山上的人家是我们的“天堂”。</p> <p class="ql-block">上图是子弟学校团总支教师支部的合影。在我离开的前后几年里,这拨人全部各奔了自己的前程。后来有娃告诉我,说我们这批人进到父辈骄傲的三线厂却又接二连三的飞走,给山沟里带来了春风也增加了他们对外面世界的向往……</p><p class="ql-block">下图第三排左起第六人是我。这恐怕是学校里最后一次还想培养培养我。会后不久,油盐不进的我就被停课了。</p> 这只搪瓷杯,是当年的劳保,我保管了几十年了,算得上文物了 当年的厂子全貌,是我在地势最高的子弟中学的教学楼顶拍摄的。这张接片,我得了一个厂摄影展览的三等奖。奖品是一本影集,现在就装着这张照片呢。 <p class="ql-block">在厂上班时经常去蹭饭的姐姐家。临调离时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学校的同事们</p> <p class="ql-block">我有学生写过一篇小小说,文中有我们这些老师的身影</p> <p class="ql-block">回忆我的老师</p><p class="ql-block"> 很多人在成长过程中,都遇到过各类的老师。而且,很多老师能在自己记忆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能给自己的今后生活中,带来很大的影响。或许,这就是好多好多年以前,一位古人说的那句话吧:“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我认为确实很有道理。</p><p class="ql-block">很快,我就要进入初中了。经常听大家谈论着,学习任务会越来越重,同学们开玩笑说,我们会不会“生不如死地渡过美好的中学生活”。开玩笑的话,似乎饱含了担心和无奈。不过,我却不这么想,我觉得啊,好歹是读书读了好些年了,我们总该学会,怎么学习怎么生活了吧,这要放在古代,读了几年书的人,说不定都中秀才了,我好歹也是新中国的好孩子,难不成还怕读书了吗,毕竟,大多时候,读书还是很快乐的。</p><p class="ql-block">当然,我的“读书快乐论”很快就被身边好几位好友“嗤之以鼻”,在“嗤”的同时,同学们也显露出一些羡慕,于是,我给她们讲起了我曾经的那位英语老师的故事。</p><p class="ql-block">这位老师曾经带我两年。他来自四川,我们戏称他为“川老师”,老师天性幽默,欣然接受了这个昵称。“川老师”个子矮,眼睛小鼻子大,皮肤黝黑,我见到他的第一眼,居然想起了校门口烧烤摊小贩的形象。不过,老师出口成章,言谈不凡的举止,很快受到同学们的崇拜。作为英语老师,他有非常与众不同的特点和很受人喜欢的个性。首先,他承认自己居然不会说英语!其次,作为不会说英语的英语老师,他非常的优秀,这些优秀,并不只是体现在学生们的考试成绩上。更多的,是同学们都懂得怎么对待学习,懂得怎么对待生活。在一次班级晚会上, “川老师”的学生来访,这位学生曾经很调皮,现在已经快大学毕业了。晚会上,这位学生和“川老师”谈到:“您是英语老师,但传说您不会说英语,是真的吗?”,“川老师”随意回答了一句:“我是老师,不是英语翻译嘛。作为老师,我只要能让学生的英语水平提高就可以了,我本人懂不懂英语,有什么关系呢”。</p><p class="ql-block">就是这似懂非懂的一句话,让我接下来思考了好几天,我也严重怀疑,老师真的不会说英语吗?</p><p class="ql-block">这天下午,我碰巧路过二楼教室,听见“川老师”熟悉的上课声音从教室里传来,哦,“川老师”在上语文课呢。“啊不!语文课?”我好奇心大起,听见“川老师”那特有的带着浓郁四川味道的普通话,他居然上语文课?于是我在门外听了好半天,一句也没听懂,因为,我根本分别不出他到底在上语文课还是在上英语课。我的好奇心加倍了,原来,老师真的不会说英语呢,至少,口语真的不行,那为什么他教出了那么多的好学生呢?</p><p class="ql-block">接下来的两年里,我渐渐的从“川老师”那里懂得了“真正的学习”。“川老师”只是口语水平不好而已,他的英语综合水平算是合格,就印证了他的那句“我不是翻译,,是老师,能让学生的水平提高就可以了”。老师特别精通心理学,而且非常敬职敬业,同学们都很喜欢他。“川老师”口语不好,他会教大家怎么利用多媒体练习口语。阅读文章的时候,“川老师”经常故意看不懂,扮演一个同学,陪伴我们怎么解决问题。这样的气氛下,我的自学能力提高的很快,也正是“川老师”希望我们的“成绩不是目的,学会怎样学习,才是我们的目的,这些技能将会伴我们一起长大”。</p><p class="ql-block">是的,再好的老师不会一直陪伴在我们身边,但是“这些技能”会陪伴我们。假期里,我喜欢读各类中文英文的故事,像“川老师”一样扮演故事里面的每一个角色,把自己放置在故事中去,这,让我快乐。也让我觉得“王者荣耀”有些无趣。</p><p class="ql-block">再回到家乡,拜访“川老师”,喜欢看他那张“烧烤小贩”的脸,也欣赏老师带给我们的话:“我们都是很普通的人,平凡的老师,平凡的同学。但我们热爱自己的生活,热爱自己的工作”。的确,正是,我们的生活中,有那么多的平凡的、热爱生活的、热爱工作的人,才组成了我们这个不平凡的、快乐的世界。</p><p class="ql-block">我希望,社会上,多一些“川老师”们,或许,长大了,我也能成为一名“川老师”。不同的是,我的英文口语可好了,不会带“川味”,那是一口标准的伦敦腔。</p> 2015年的夏天,和部分孩子们聚...... <p class="ql-block">前几年,朋友回厂拍的我们曾经住过的宿舍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