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不管什么人,要想非常清晰的、让人一听就明白什么地讲出什么是“觉”,似乎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就如同解释“悟”、“道”这些概念一样。</p><p class="ql-block"> 和“觉”一起搭配的词有很多,比如“觉察”、“觉知”、“觉醒”、“觉悟”……等等,这里的每一个词看上去表达的是一个概念,其实是可以拆分的,比如“觉察”,意思是发觉到和观察到,觉知等等的概念也都一样。那么拆分以后的这个觉到底是什么呢?</p><p class="ql-block"> 觉,其实是一种先天的主观能力,简单的说是一种感觉的能力,比如婴儿,甚至在娘胎里当神经和大脑开始发育的时候就应该能感觉周遭环境的一切反应。出生后睁开眼睛慢慢有了视觉、以后又有了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等。重点要说的是,在婴儿还没有产生“察”和“知”这些能力的情况下,这种“觉”的能力就是我们要认识的纯粹的“觉”。再简单点讲,当我们让自己的心完全沉静下来,微闭双眼,听到树林里的“啾啾”声,我们不去分辨它是鸟叫(分辨就是有了“觉察”),更不去识别是百灵鸟还是斑鸠的叫声(识别就有了认知,就有了“觉知”),我们只是聆听到和感觉到“啾啾”之声,这种感觉差不多就叫“觉”,很多禅修入定所选的打坐冥想的方法所用的也是这种“觉”。</p> <p class="ql-block"> 觉的能力看似非常简单、非常单纯,但却是人的智慧最底层的东西。婴儿时期虽然好像什么都不懂,但却是觉的能力最强的时期。“觉”是心的底层能力,而心就像一面镜子,在它没有蒙垢的时候才是最净最亮的。人自从上了欲望的火车往往就把心拉在了站台,愈来愈多的“贪嗔痴慢疑”让心蒙垢日深,已至让我们再难以擦亮和找回最初的“本心”,也日益削弱和失去了纯粹的“觉”的能力。</p> <p class="ql-block"> 明代的大思想家阳明先生是心学的创立者,他的四句教首先说的是“无善无恶心之体”,心之体说的就是人最初的本心,而这里的善恶也并非只指善恶,包括是非、好坏、垢净、明暗等等一切可以分别的东西,就和佛理解释绝对心体、自性时说的“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差不多一个意思。</p> <p class="ql-block"> 都说人生就是一场修行,而修行的目的就是要“格物致知、明心见性”,性是所有事物的本性和本质,要见性就要先明心,要明心就要先有“觉力”,那么,你想好要找回自己的“本心”了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