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烈士红色足迹 拂晓报人缅怀先烈

义务红色讲解员万山红

<p class="ql-block">  2023年8月30日(阴历7月15),在这特别的日子里,安徽宿州市委机关报《拂晓报》的编辑、记者重走拂晓路采访团一行六人,在《周口日报》副总编辑王锦春、扶沟县委宣传部副部长郝金贵的陪同下,来到姜鸿起烈士纪念馆,缅怀报人先驱《拂晓报》编辑、记者——姜鸿起。</p> <p class="ql-block">  也许是机缘巧合,也许是冥冥之中注定的缘分,当天的采访活动正好赶在了中元节,作为纪念馆的义务讲解员,我也一直期盼着这次重要的活动,头一天的晚上我也是心情激动,久久不能入睡,心中一直在想,七十多年了,姜鸿起也终于等来了自己老单位的同志们来看望他了,对这一点做为纪念馆讲解员的我是深有感触啊!以往在接待重要团体或是领导来参观时天空大都会下雨,而8月30日当天的天气却是艳阳高照,碧空如洗,天空异常的美丽,烈士的铜像在蓝天白云之下,在五星红旗的映衬下愈加显得高大勇猛,这也许是自己“家”的人来看望他了吧,他自己也难掩心中的兴奋之情啊!</p> <p class="ql-block">  上午9:30左右,《拂晓报》副总编辑王志新一行来到纪念馆。王锦春总编首先介绍了我的情况。在我的引领下来到纪念馆的广场,向大家介绍烈士家乡以及纪念馆的建设情况。我深有感触的对王志新一行说: 为了迎接大家的到来,我也是一晚上没有休息好啊,想了很多,一是烈士老单位的同志要来,七十多年了,头一次。二是大家都是《拂晓报》的编辑、记者、专家,比我更懂、更了解《拂晓报》,今天的讲解我心里是忐忑不安,所以今天不叫讲解、叫交流吧……王志新忙说: 我们对姜鸿起烈士的故事知道的比较少,今年正值《拂晓报》创刊八十五周年,我们特意来到了先辈的面前,向他学习,向他致敬!表达我们《拂晓报》人的缅怀之情……有了王志新总编的鼓励,在温馨祥和的氛围当中开启了参观缅怀之旅。</p> <p class="ql-block">  在纪念馆广场,王志新和王锦春代表《拂晓报》及《周口日报》向烈士铜像敬献花篮,在我的带领下,全体同志面向烈士铜像鞠躬致敬,表达后人对先烈的深深缅怀。由于天气炎热,在纪念馆大门内向同志们介绍了烈士铜像的铸造过程及含义: 烈士的铜像高2.8米,寓意烈士28岁,铜像底座高1.48米,寓意了烈士牺牲于1948年,烈士铜像头部微微抬起,双眼眺望远方,右手拿望远镜,腰挎手枪,左上兜佩戴钢笔,突出了烈士文武双全的英雄形象……。</p> <p class="ql-block">  来到纪念馆的展厅,边讲解边交流,王志新总编对纪念馆展厅的布局赞不绝口,对展厅内的烈士遗物更是连连称赞,很多遗物都是他第一次见到,而有些珍贵的图书资料都是佛晓报社出版发行的,看到后很是亲切呀!在原版《拂晓报》前,大家仔细观看,惊叹于姜鸿起烈士高超的刻字技术和扎实的印刷功底,王志新说: 早期改版后铅印《拂晓报》由于技术的原因,还没有姜鸿起烈士等老一辈编辑刻印的这样的精美……。</p> <p class="ql-block">  在彭雪枫将军和全体《拂晓报》编辑、记者的合影照片前,大家驻足观看,姜鸿起《姜心启)双手插在裤兜,自信的与彭雪枫司令员并肩而立,这是得到了彭将军多大的器重和厚爱啊!“姜鸿起老前辈要长相有长相,要文才有文才,是一位颜值担当的新四军新闻人呐……”,《拂晓报》记者刘晓琼感慨地说。</p> <p class="ql-block">  在姜鸿起烈士写的诗歌展板前,同志们再一次被烈士的才华所折服了,特别是诗歌——五更歌(歌唱彭雪枫),歌词简单明了,读起来朗朗上口,在回忆姜鸿起烈士与彭雪枫将军并肩战斗的故事的同时,也彰显了两个人之间深厚的友谊和感情,这是一段生死之交,更是一段难忘的战斗岁月!</p> <p class="ql-block">  在小何庄战斗展板前同志们仔细的听讲了战斗发生的经过,无不为烈士舍身取义的精神所感动,更为烈士的英年早逝而惋惜。记者李雨晴说: 现在的年轻人28岁的时候还在吃着外卖学习的路上,而我们的姜鸿起先辈已经创造了这么感天动地的英雄故事,着实是让我们后人敬仰啊!</p> <p class="ql-block">  展厅的参观结束了,大家对我的讲解报以热烈的掌声。我也邀请王志新总编为纪念馆题词留念。王志新总编拿出拂晓报社赞颂姜鸿起烈士、由书法家张兵民书写的“ 鸿起拂晓 浩气长存”,我代表姜鸿起烈士纪念馆接过这一珍贵礼物,在烈士的画像前合影留念。参观是有限的,友谊是永恒的。</p> <p class="ql-block">  走出纪念馆展厅,大家又来到了烈士的陵墓前,继续了解烈士的英雄故事,缅怀自己的先辈。</p> <p class="ql-block">  参观结束了,《拂晓报》记者彭旭动情的说: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拂晓报人,我有幸参与到“重走拂晓路”主题采访活动中,在姜鸿起烈士纪念馆,了解烈士的英勇事迹,感受先辈的革命精神。在未来的新闻工作中,我也会将先辈们的理想信念和红色基因传承下去,努力践行四力,讲好新闻故事,传递新闻正能量,为党报事业贡献力量。</p> <p class="ql-block">  记者彭旭的话就是新一代《拂晓报》人的传承担当吧,愿《拂晓报》勇往直前,越办越好,也许这才是《拂晓报》老一辈报人先驱者们的愿景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