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二)漫步龙潭</i></b></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 文字:长天孤鹜 图片:小韦 培根</i></p> 在这个每天为生活劳碌奔波的日常,朋友来了,再拉上爱的人,到一个僻静的地方,躲一躲喧嚣浮华的干扰,而选择一次不远的旅行,不妨是一种最佳的生活姿态。寻找这样的一个去处,必须同时满足三个基本的条件:既可以尽可能的与都市保持一定的距离,不可太过喧闹又不可太过偏僻,但又要能避免都市喧嚣的干扰,使人可以自由感受野外静谧的环境带来的舒适之感,同时还能使电驴在其能力所承受的范围之内,避免往返无电的尴尬。此外,这一旅行之地尽可能的拥有自然与人文紧密集合的景观,一方面可以饱览天然的自然景色,一方面又可以品察人文历史赋予的丰厚体验。对于留居柳州的人来说,龙潭公园算是这样一个最好的去处。 龙潭公园位于柳州市区南部,距市中心大约三公里。“龙潭”古称“雷塘”。元和十年(公园815年)柳宗元担任柳州刺史时曾率领百官到雷塘举行祈雨活动,并著有《雷塘祷雨文》流传于世。龙潭公园属于喀斯特地貌,林木苍翠,群山环抱。拔地而起的石林连绵不绝,但又各自独立,自成屏障。这样的景观,对于长期生活于粤西的人来说,实际上不足为奇,但是对于外来之人而言,其独特的峰峦也不亚于“桂林山水甲天下”彰显的奇峰异美,当然也不输于九万大山的连绵奇伟。这些奇特的峰峦之间,直立的陡峰之下,实际上留有辽旷的空间平地,有平坦的草地、茂密的森林,还有空阔的水潭。从大门而入,皆为茂盛的原始乔林遮盖下的羊肠曲道,两边树林浓密,穿入其间,不免生出阴森之感。 这里的潭水十分平静,潭面也非常宽阔。但其分布却极为讲究。若是初来乍到之人或许还会有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给人一些意外的惊奇。站在清碧的潭水边,凭着石栏远望,群山环绕的独兀之峰,其顶上一座座赭红的凉亭与孤云相迎,形似长天孤鹜在展翅翱翔。放眼及处,山水相连之间隐约现出的一座石拱桥,半圆的桥洞将水与水之间隔离开来,使得另一面仿佛隐藏了起来,给人一种无穷的想象空间。这种天然的布局,恰如标致的江南水乡。若是在春天,当春暖花开之时,拱桥上还会看到纱衣飘飘的少女撑着彩伞在桥上摆着各种动作拍照的身态,即便画面有些模糊,但也不失为美妙绝伦。晴空万里之下,桥洞与潭水相连之间,潭面上游人泛舟穿行,涟漪叠涌,波光潋滟,好一副江南别致的景观。 夏季的龙潭虽没有春天那般活灵活现的灵气,但也不乏独特的风味。对于游人而言,这个季节的游览可以使人独处自然的妙处,感受人与大自然亲昵的距离。独立于群山环抱的潭水边,迎着龙潭深处吹来的凉风,望向掀开潭面在翠色欲滴的茂林映衬下泛着的青翠色泽,顿时觉得潭水仿佛比以往更为阴森恐惧,于是,一种敬畏之感刹然而生。但这个季节的鱼儿较其他季节比较,却显得更为活跃可爱。若是胆大之人,蹲在青翠的潭水边,将手伸进潭水里,那些鱼儿会由四处赶来亲吻你的手。即便禁止游客喂鱼,但自由遨游的鱼儿依然显得更加平易亲近。这算是一种在其他季节里难以享受到的独特的自然馈赠吧! <p class="ql-block"> 此外,这个季节的游览还有一个妙处,那就是游览之人比较稀少。相比春秋之季,夏季的游人明显减少,或称“淡季”。对于一个喜欢安静的人来说,选择夏季之游其实并非糟糕之事,反倒是一种较为明智之选。因为人少之处可以让人抚摸到大自然赋予的宁静质感,感受大自然强旺的生命气息。在匆匆碌碌的日常里,有时候极少清空自己繁杂的内心,从而无法感受大自然赋予人类空旷的生命灵性。所以,当身处“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环境之时,内心与大自然之间才能激发空灵之感,也才能真切地聆听到“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泛起的生命蛩音,感受如歌词所唱的“宁静的夏天,天空中繁星点点,心里头有些思念,思念着你的脸”的真情质感。而这一切的生命体悟,实际上是基于内心与自然的真情融合,才能真切地独享宁静的夏天所带来的奥妙之处,这或许又是大自然独特的馈赠吧!</p> 夏季的龙潭最具吸引力的景观算是丛林之中盛开的鲜花了吧!夏花,虽没有春季的妖艳夺目,但可以彰显其生命绽放的强旺定力,从而使其多出几分成熟的韵味。泰戈尔《飞鸟集》有《生如夏花》之诗云:“我相信自己,生来如同璀璨的夏日之花,不凋不败,妖治如火,承受心跳的负荷和呼吸的累赘,乐此不疲。”夏花乐观奔放的姿态,如同注入了一股生命的活力,使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获得生命的启迪。在生命的过程中,无论遇到多大的困境,我们当生如夏花,努力去盛开,去绽放艳丽的光彩,去奔放自己的青春。 来过龙潭公园几次了。但似乎每次游览的感觉都不一样。这或许与龙潭不同的景致放发的魅力不同,也或许与不同的季节或不同的人游览心态不同吧。对于旅行爱好者而言,或许都会有这样的感受:同一个目的,同样的方式,但是跟着不同的人却获得不同的收获。有时候独游,有时候多人一同游。独游之妙远不如多人一起游,而多人一起游又不如几个要好的朋友一起游。独游只是一种寂寞之游,身边情侣的恩爱、一家人的嬉戏喧闹的刺激,总免不了生出孤独失落之感;而多人一起游有时候又未免太过喧哗,甚至产生分歧。实际上,与爱的人同游,再拉上一两个要好的朋友,那是最佳的理想状态。既可以使身心徜徉于自然景观,感受大自然赋予的神奇魅力,又能避免不必要的分歧,而多了一份真挚的人文关怀。 我的妻子和她的朋友走在前面,我和我的朋友走在后面。她们兴致很高,每路过一个别致的景观都会拍照留念。这期间,我和我的朋友便成为她们随身携带的“行李箱”了。她们需要的道具,随身多余的衣物都会随手向我们扔来,并不管不顾的只朝前奔走,寻找最亮丽的景致,生怕错过身边别致的景观。作为她随身的“行李箱”,其实在她们的每一次驻脚都会多一份沉重,而每一份沉重的压力其心态却更加安稳。如果有两种状态进行选择,一种是孤独的欣赏身边的风景,而另一种则是甘愿担当“行李箱”而错过别致的风景,但是我还是选择了后者。换是人生,或许更是如此。在人的生命旅程中,与其轻飘飘地欣赏终究要错过的风景,还不如牢牢地抓住她的手,甘愿作为她生命的陪衬,甘为她的随身“行李箱”更为安慰踏实一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