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古人的尊称和谦称

青阁·船长

<p class="ql-block">我国古人对别人的尊称,一般都有抬高和追捧的意味,而对自己的谦称则通常带有降低的含义。<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一方面是为了表现自己的修养,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表达对别人的尊重。例如:</span></p><p class="ql-block">令,尊称,基本可以理解为“你”,但通常后面还会跟着别的称呼,一般是对方的亲人。比如令尊,是对对方父亲的尊称;令堂或令慈,是对对方母亲的尊称;令兄,是对对方兄长的尊称;令弟,是对对方弟弟的尊称;令郎,是对对方儿子的尊称:令爱,是对对方女儿的尊称;令正或令阃(“<span style="font-size: 18px;">阃</span>”音同“捆”),是对对方妻子的尊称。</p><p class="ql-block">高,尊称。高足,指对方的弟子;高见,指对方的意见;高论,指对方的见解:高寿,称对方的年龄,特指年纪比较大的人;高就,称对方的工作。</p><p class="ql-block">不,谦称,指自己。如不才,不佞,不肖等。其中,不才是对自身才能的谦称,通常是在别人要求自己做事时使用:不佞是对自己言辞能力的谦称,通常在别人要求自己说话时使用;不肖,是对自己尽孝道的谦称,基本只用于对自己的父母。</p><p class="ql-block">小,谦称,常用于年纪比较小的人。小人,通常用在官场中无官职者对有官职者的自称;小弟,对年龄比自己长的人自称;小儿,对别人称自己的儿子:小女,对别人称自己的女儿;小生,读书人的自称;小可,吏职卑微的人的自称,通常是文职小吏。如果有官职,在品级比自己高的官员面前,通常称下官。</p><p class="ql-block">老,谦称,用于年纪比较大的人。如老夫,老年人通用的自称;老朽,老年人通用的自称,有谦虚之意;老身,老年妇女的自称。</p><p class="ql-block">敝,谦称,指称自己或与自己相关的事物,如敝人、敝舍等。</p><p class="ql-block">家,主要用于对自己家人的第三人称,而且通常指尊长。如称呼自己的父亲为家父、家严、家尊、家君;称呼自己的母亲为家慈、家母;称呼自己的兄长为家兄;称呼自己的姐姐为家姐等。</p><p class="ql-block">舍,也是对自己家人的第三人称,但通常是指小辈。如称呼自己的弟弟为舍弟、称自己的妹妹为舍妹、称自己的侄子为舍侄等。</p><p class="ql-block">古代的诸侯国君称自己为孤,如果是重视德行的君主也会称自己为寡,如果是重视仁义的君主会称自己为不谷。秦始皇以后,各朝代君主统称自己为朕,而臣子对君主的自称为臣,但在集权严重的朝代,也有臣子对君主自称奴才的。</p><p class="ql-block">学生对老师称呼自己,则可以用晚生、晚辈、晚学等。</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我国古老的礼仪文化,为上至国家大事、下至百姓交往的方方面面,都提供了参照的标准。可以说这都是出于人际和谐的需要,是一种内敛和涵养的文明表现。</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