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党魂传承精神,兴教育人造福百姓

張志强

<p class="ql-block">从靳家街小学历史沿革中看党员党支部的力量</p><p class="ql-block">靳家街学校创建于1921年,校舍为关帝庙,1934年前教学思想主要是“忠孝、仁爱、信义、和平”。</p><p class="ql-block"> 1937年日寇侵略中国,从1938年起,学校在村中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几名党员主持下,教学思想主要是“爱国抗日”。在校学生学习主要是两大任务:一是学习课本知识;二是儿童团员轮流站岗放哨查路条,为八路军送信带路。</p><p class="ql-block">高年级学生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绘图必须杂字》等逐渐接受“抗日保家乡”等爱国主义教育思想。</p><p class="ql-block">1938年因日军扫荡,学校由关帝庙转向村中比较富裕的民房。</p><p class="ql-block">1946年学校结束民房小学,转为“公产”教学,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教学内容逐步开设国语,算术,音乐,图画等内容。</p><p class="ql-block">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村党支部积极要求学龄儿童入学,改善教师待遇。</p><p class="ql-block">1958年,村党支部大力发展生产,重视文化,学校也由简易的“公产”房搬迁到村委和戏台院内。教师由一名增加到三名。</p><p class="ql-block">1975年,村党支部大力发展公办学校。支部书记张本胜和支村委成员张吞则、王松江、王晚辰、张晚兰等带领全体村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采取义务投工方式,组织全村青壮劳力,每人400个土坯。全村村民和学生都进行义务劳动,学校进行第三次修建搬迁。学校学制也由五年改为七年。建校中,村党支部书记张本胜发挥泥瓦匠的技术,从垒墙到封檐瓦顶全程参与。村委干部张晚兰多方协调,统筹盖房材料。</p><p class="ql-block">1977年,张晚兰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村党支部在他的领导下,此后,近二十年支村委成员张虎成、王建功、王振北、张吞则、宇文海旺、李连忠积极工作,学校办学条件逐年改善,教师待遇逐步提高,学校教学质量逐年提高,学校多次被评为县模范小学。</p><p class="ql-block">1996年,村党支部书记王攀龙,村委主任张贵录、支村委成员李连忠、张得法、张吞则采纳校长王增录建议,全体村民进行第三次义务修建校舍。9月1日,六年级学生搬到村南崖新建的砖木结构校舍中学习。</p><p class="ql-block">1997年,在灾民搬迁新街建设中,老支书张晚兰多方协调,党支部书记王攀龙、村委主任张贵录、副主任宇文立旺支村委成员李连忠、张得法、张吞则多次研讨对学校进行了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p><p class="ql-block">1998年,支部书记张虎成、村委主任宇文立旺、支村委成员李连忠、张得法、王振北、王攀龙集思广益,想群众所想,对学校加大投入,一所现代化多媒体教学的小学初具规模。</p><p class="ql-block">2005年,支部书记、村委主任宇文立旺、支村委成员王振北、李连忠、赵支花与时俱进,大胆创新,一所设施设备齐全的砖混结构教学楼建成,全村幼儿、学龄儿童享受到了现代化教学资源的优质教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