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海医院内的“大上海计划”建筑群介绍

藏弓日月

<p class="ql-block">上海长海医院,是所声名远扬的医院。她已经走过了70多年。作为父母亲在长海医院工作的第一批青年人,我们是在这里出生成长的第二代,已经年龄不小了。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叶起,逐渐在聚集儿时伙伴,回忆童年光阴。随着我们的父母从年青到中年再渐渐老去,抓紧时间,让父母回顾长海医院的建院历史,记录并传承下来,是我们第二代义不容辞得心应手的事情。</p><p class="ql-block">长海医院创建于1949年7月,始称华东军区人民医学院附属医院,1951年7月改称“第二军医大学附属医院”,1958年9月建制为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现为“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过七十余年的建设发展,长海医院已经成为一所学科门类鲜明、综合实力强劲的现代化大型综合性医院。</p> <p class="ql-block">在二军大(小时候称两医大)里有几座大上海计划的建筑呢?有五座,即上海市旧博物馆、航行馆、市立医院、市卫生试验所,中心公园。近百年来,这些历史建筑伴随着与之相关的人,有哪些故事呢?</p><p class="ql-block">为了弄清这些建筑的来龙去脉,参考了国内的资料,加以汇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图中标出的数字分别是:</p><p class="ql-block">1. 上海特别市博物馆</p><p class="ql-block">2. 航空协会会所和航行馆(飞机楼)</p><p class="ql-block">3. 市立医院主楼和辅楼</p><p class="ql-block">4. 市卫生试验所</p><p class="ql-block">5. 中心公园(小花园)</p> <p class="ql-block">所谓《大上海计划》,是南京国民政府为建造新上海市,打破上海公共租界与上海法租界垄断城市中心的局面,1929年制定的计划——以江湾为市中心区,包涵江湾镇、引翔镇、殷行镇的6000亩地范围,建筑道路、市政府大楼和其他公共设施。目前这些建筑可以在杨浦区域文物保护单位登记不可移动文物这本名册中查看到。</p> <p class="ql-block">从大上海计划说起:大上海计划的设想首先出自国父孙中山先生。</p><p class="ql-block">1922年,孙中山先生在著作《建国方略·实业计划》中提出:中国要重新成为世界强国,务必要赶上时代的发展。尤其在提及当时号称“远东第一大都市”的上海,适合于将来为世界商港之需用与要求。”即</p><p class="ql-block">“设世界港于上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孙中山(1866-1925)</p><p class="ql-block">1927年7月7日,上海被国民政府确定为特别市,正式收回了原属于各区域市政机构的权力。跨有上海、宝山、松江、青浦、南汇五县之地,拥有市乡共三十个,占地面积494.69平方公里,“大上海”的空间格局正式形成。同年11月,特别市政府专门成立设计委员会,集中一批专家研究上海的城市建设问题。</p><p class="ql-block">经过近两年的酝酿,在1929年7月上海特别市政府第123次会议上,通过了一个空前宏大的城市发展构想,把今天江湾五角场地区约6000亩地的范围划为大上海中心区域,将其建设成为上海新的城市中心,进而推动整个上海城市发展和更新的进程。</p><p class="ql-block">上海市政府随后组织上海市市中心区域讨论委员会和建设委员会,开始这一宏伟都市计划的编制,提出了从整体到专项的系列发展计划,也就是“大上海计划”。可以这样说,雄心勃勃的“大上海计划”将把上海建设成为一座崭新的国际化都市,以此作为中国乃至世界华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成为整个民族复兴和国家腾飞的起点。根据专家研究,大上海计划的具体建设与孙中山先生的世界港还是有区别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27年的上海市地图局部</p><p class="ql-block">右上部分的引翔镇、殷行镇、江湾镇这一区域的6000亩。也能看出翔殷路地名的由来。</p> <p class="ql-block">民国时期上海市长简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黄郛(膺白)1927年7月7日-1927年8月14日</p><p class="ql-block">吴震修1927年8月15日-1927年9月16日(代理市长)</p><p class="ql-block">张定璠1927年9月17日-1929年3月31日</p><p class="ql-block">张群1929年4月1日-1932年1月6日</p><p class="ql-block">吴铁城1932年1月7日-1937年3月31日</p><p class="ql-block">俞鸿钧1937年4月1日-1937年7月26日(代理)、1937年7月27日-1937年11月12日</p><p class="ql-block">苏锡文1937年12月5日-1938年10月15日</p><p class="ql-block">傅筱庵1938年10月16日-1940年10月11日(遇刺身亡)</p><p class="ql-block">苏锡文1940年10月11日-1940年11月19日(代理市长)</p><p class="ql-block">陈公博1940年11月20日-1944年11月11日</p><p class="ql-block">吴颂皋1944年11月12日-1945年1月14日(代理市长)</p><p class="ql-block">周佛海1945年1月15日-1945年9月12日</p><p class="ql-block">钱大钧1945年9月12日-1946年5月19日</p><p class="ql-block">吴国桢1946年5月20日-1949年4月30日</p><p class="ql-block">陈良1949年4月1日-1949年4月30日(代理市长)、1949年5月1日-1949年5月24日</p><p class="ql-block">赵祖康1949年5月24日-1949年5月28日(代理市长)</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与大上海计划的建设相关的市长如下</p><p class="ql-block">第一任上海特别市市长黄郛</p><p class="ql-block">任期一个月零五天。</p><p class="ql-block">他在市政建设方面有两件想做而不曾有时间来着手的事,一是筑一条环绕租界的道路,以防止租界的再扩充;另一是吴淞筑港,并在吴淞与租界之间开辟一新市区,以削弱租界的重要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黄郛(1880-1936)</p> <p class="ql-block">市政府下设十局一处。</p><p class="ql-block">秘书长 吴荣鬯(震修)</p><p class="ql-block">财政局长 徐鼎年 (青甫)</p><p class="ql-block">教育局长 朱经农</p><p class="ql-block">公安局长 沈谱琴</p><p class="ql-block">土地局长 朱 炎(炎之)</p><p class="ql-block">工务局长 沈 怡</p><p class="ql-block">农工商局长 潘公展</p><p class="ql-block">卫生局长 胡鸿基</p><p class="ql-block">公用局长 黃伯樵</p><p class="ql-block">公益局长 黄涵之</p><p class="ql-block">港务局长 李 协(仪𧘲)</p><p class="ql-block">吴震修(荣鬯)原为秘书长,黄郛随蒋介石下野而辞职,吴震修为代理市长。</p> <p class="ql-block">张定璠(伯璇)为第二任市长,任期两年多,对前任想做而未做的事认真推动,积极筹备中山路,即环绕租界的那条大路。'</p> <p class="ql-block">张定璠(1891-1945)</p> <p class="ql-block">上海市政府在成立之初即向中央建议省市划界。市政府拟的方案是就淞沪商埠所定界限,包括公共租界、法租界及租界以南一部分地区,一齐划入上海市的范围;这样就牵涉到江苏省若干县份,如上海、宝山、青浦等县。第一任上海市长黄郛对于划界的一个原则,就是市区不妨划得大些,免得将来计划时受到限制,影响发展。</p><p class="ql-block">关于大上海划界过程,沈怡这样说的:江苏省政府的划界委员严师愈,为人极爽直,与沈怡在大上海建设计划上谈得投机,以沈的立场,为国家百年大计着想,划了许多江苏省的地方到上海市来,对上海市政府所提出的市区草图,严委员也毫无保留地完全同意,显示了刚直的襟怀与修养。</p><p class="ql-block">划界之后,第二任市长张定璠率领全体局长逐区巡视,用两个月时间,走遍全市十一个区:沪南、闸北、吴淞、江湾、大场、殷行、真如、七宝、高桥、杨思、洋泾(后三区均在浦东)。从这一次大规模实地视察,每日从轮渡、民船、公共汽车、小火车起,直到牛角角车(即独轮车),各种交通工具都尝。然后开始规划建设大上海的意见。</p><p class="ql-block">张定璠市长在任一年半,期间因撞了一次车,健康受影响,不久去职。</p> <p class="ql-block">张群(岳军)为第三任市长,任期两年八个月。</p><p class="ql-block">设立了两个机构:一为上海市建设讨论委员会的咨询机构,由市长兼任主席,二为上海市中心区域建设委员会的计划机构,以工务局为基干,由工务局长沈怡兼任主席并附设一个建筑师办事处,聘董大酉主其事。</p><p class="ql-block">市中心区域建设委员会成立之后,工作作很积极,不到一年功夫、全市交通系统,全市分区计划,和市中心区域道路系统,都完成了。当时公布部市中心区域规划,同时停止该.内地产的买卖过户、全部土地归市政府给价收购。没有发生土地投机和官员为个人谋利。做到弊绝风清。在政策上完全符合了国父孙中山先生的理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张群(1889-1990)</p> <p class="ql-block">沈怡,上海市工务局局长十年(1927年7月至1937年10月),根据《沈怡自述》,在完成大上海计划工作时,每日总是挟着一大卷图出出进进。回家以后,就把它铺在客厅地板上,不是对着出神,就是用红蓝铅笔在上面涂划,夫人也在旁忙着为他按纸检笔。沈怡对夫人说,这些纵横的线条将来都是一条条的马路,而大半个市区是被一条公园似的绿带包围着,有流水,有草地,两岸更是桃柳相间,夫人听了也十分神往。</p> <p class="ql-block">吴铁城任期五年多。就职不到一个月,“一.二八”事变就发生了。吴市长遂决定设立一个联合办事处,把工作分成内勤、外勤两大部分。办事人员以秘书处及各局抽调组成“联社”人数极其有限,其余人员留家待命,一律发生活费每月大洋五十元。如此分工反而有很高效率。吴市长不但心地豪爽,尤其能接受他人意见,让人放手做事。善于运用市政府已经上了轨道的制度。尤其非常信任一批年轻的局长,使之办事不能疏忽。</p><p class="ql-block">甚至在一件事情上向谏铮的工务局长沈怡三顾茅庐:即沈带头坚决反对吴铁城市长不顾上海财政相当困难受在我国做军火生意的法国犹太掮客蛊惑在黄浦江上造铁路,并以辞职为行动,因为市长提案已通过,反对者一人,而执行者为工务局,沈不能违背自已主张做此事。沈亲自将辞呈送到市政府,当晚吴市长叫人把呈请中央关于借款造桥的公事追回来,又亲自几次到沈家来挽留。</p><p class="ql-block">沈怡在几任市长手下一直担任工务局长。虽然无以辞职来要挟吴市长之意,但吴铁城市长从善如流,推诚相待,沈也就立即复职,后来回忆时有一种情感的歉疚和怀念。</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吴铁城(1888-1953)</p><p class="ql-block">在足球赛上开第一脚球</p> <p class="ql-block">上海运动场奠基时,吴铁城市长出席。</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关于大上海计划的建筑风格,专门介绍一一下这种中西结合的由来。这就是墨菲的“师徒”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墨菲(1877-1954)</p><p class="ql-block">墨菲是20世纪初来华美国建筑师中最著名的一位,也是第一位在战火中复兴中国建筑的外国人,甚至影响了中国第一代建筑师。墨菲在上海设立办公室之后,在其美国的事务所首次吸纳中国籍员工,这其中有不少人成为了中国著名的建筑师,例如吕彦直、李锦沛、董大酉等人。</p><p class="ql-block">中国传统复兴式建筑的出现在中国建筑近现代史上或许只是昙花一现, 但它却是对中国古代建筑与当代建筑相融合的一次探索。墨菲以独特的视角诠释了对中国传统建筑的理解,促成了中国近代传统建筑形态同当时西方先进材料工艺的碰撞和融合,并把握机遇,让一个外国建筑师的“中国作品”流芳百世。</p><p class="ql-block">沈怡认为,他对提倡中国建筑确有不少贡献。他是把中国宫殿式样运用到新式建筑的第一人,也是最成功的一人。他还影响了当时所有中国几个留美读建筑的学生,其中两个学生吕彦直设计南京中山陵,董大酉设计上海市府大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上海建筑界欢送墨菲返美留影。中坐者茂飞(即墨菲)(来源:《建筑月刊》1935年,第3卷第5期)</p> <p class="ql-block">1929年上海中心区域建设委员会成立,聘请董大酉任该会顾问兼建筑师办事处主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大上海计划中的主要建筑几乎都由第一代“海归”建筑师董大酉设计。</span></p><p class="ql-block">虽然董大酉学的是现代建筑学,但在后来自己的风格中,并未过多的受到西方建筑风格的制约,也没有墨守成规的完全照搬中式传统。而是把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与西方新古典主义风格完美结合,形成中西文化交融的独特建筑形式,别具一格,雄伟壮观。</p> <p class="ql-block">董大酉(1899-1973)</p><p class="ql-block">卢育宝(1914-1976)</p> <p class="ql-block">董大酉的独子董艾生提到的这所父亲设计的自宅,曾经是钢丝厂的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董大酉设计的建筑遗产统计表</p> <p class="ql-block">这些建筑的建造师来自张裕泰合记营造厂、久泰锦记营造厂(徐锦章与唐永夔合办)、陆根记营造𠂆,有营造师陆根泉等,筹资捐款人有胡文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与大上海计划建筑有关的一些历史人物,将搜集资料足够后再作介绍。陆泉根,建筑工匠。</p> <p class="ql-block">捐款最多的爱国人物,胡文虎夫妇照,胡文虎兄弟的故事以后介绍。</p> <p class="ql-block">大上海计划的新地图</p> <p class="ql-block">大上海计划的建筑:上海市中心鸟瞰图</p> <p class="ql-block">其中,旧上海市博物馆与旧上海图书馆连同江湾体育馆,在当时被国际誉为“远东殆无其匹”,尤其是仿中国建筑鼓楼造型的博物馆和图书馆,堪称近代建筑史上的双子星座。</p> <p class="ql-block">曾经在此开办的博物馆,航空展,医院,卫生防疫,被日本人轰炸过占领过。抗日战争后,国立同济大学附属高级中学在此办学,国民政府的国防医学院和联勤总院在此停留。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被人民政府任命华东军区接管,在原址上成立了第二军医大学和附属医院一一长海医院,其中1969年至1975年第三军医大学和附属医院调防在此,其余时间均为长海医院使用。</p> <p class="ql-block">当年在此首次展出的中国建筑展览会,观者络绎不绝;为中国建筑史上的一次空前盛会。</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和飞机楼</p><p class="ql-block">曾经是国立同济大学附属高级中学的校舍</p><p class="ql-block">1946年-1949年,该建筑是国立同济大学附属高级中学的校舍,博物馆是教学楼,飞机楼是教师宿舍。</p><p class="ql-block">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作公安疗养院房舍。</p><p class="ql-block">作为同济中学校史的校址研究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部分。公安疗养院的这段历史也可探寻。</p> <p class="ql-block">下面详细介绍在长海医院(二军大)所在区域的大上海计划建筑群中的五项建筑。除阅读了专门的书籍材料,也引用了网上的许多资料,并且不断补充。</p> <p class="ql-block">一、上海市旧博物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现为长海医院的影像楼,医院楼宇排序为十号楼。该建筑是民国时期的《大上海计划》主要建筑之一,于1934年建造动工,采用董大酉的中西合璧设计,张裕泰合记厂承建。1936年建成开放。</p> <p class="ql-block">市政府、市博物馆鸟瞰图</p> <p class="ql-block">上海市博物馆鸟瞰图</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与图书馆一样之处,外形似北京城鼓楼,重檐歇山、琉璃瓦顶,四周石望柱围栏,外立面由人造石块砌筑。不一样之处另文专述。</p> <p class="ql-block">该博物馆的设计图</p><p class="ql-block">钢筋混凝土结构,大部分建筑为两层,门楼高四层,占地1700平方米,建筑面积3430平方米。</p><p class="ql-block">及内饰结构的设计图</p> <p class="ql-block">楼内中央.至塔楼梁枋、天花均大量结合了北京故宫和江南格调图样的花草纹彩绘,为旋子彩画中等级最高的金线大点金,门厅及主要陈列厅饰以红柱及宫殿式彩画栏杆,楼中大部分地面用磨光石,主要陈列厅则铺有檀木。这些,都是特聘当时北平宫殿彩画油漆名手完成的。展览大厅没有窗户,借玻璃天棚采光,大厅两旁的通道通向大楼两翼的图书室、演讲室、研究室、库房等场所。显得富丽堂皇。</p> <p class="ql-block">中国建筑展览会会刊封面,该图的外墙面的字为繁体“市立博物馆”五字,与设计图一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遭到日军飞机轰炸的上海市博物馆。与上图一样,外墙面是“从右向左“上海市博物馆”六字。</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56年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划归二军大作为图书馆馆舍。经一年修缮,耗资6万多元,于1957年6月启用。</p><p class="ql-block">1978~1979年进行图书馆馆舍的扩建,新增馆舍面积为2000平方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此图是建成后照片</p> <p class="ql-block">进门之后,大厅地面上的指南针图案,标有东西南北的篆体字样。</p> <p class="ql-block">篆体:东南西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94年2月15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上海市优秀近代建筑”。</p> <p class="ql-block">1999年,长海医院耗资近2000万元,对10号楼“影像楼”的室内、外墙进行全面修缮。</p><p class="ql-block">地面引导图遮住了原博物馆地面标志一一指南针图案。</p> <p class="ql-block">侧门口的装饰</p> <p class="ql-block">如今的使用功能就是放射科检查,医院楼宇排序十号楼,名曰“影像楼”。除了中间大厅和各条走道,以及加装的登记室,两侧和二层各有房间做X光拍片、CT、心内造影以及核磁共振等,或者医务人员休息室。</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顶灯</p> <p class="ql-block">二、航行馆即飞行馆又称飞机楼。现为海军军医大学校史馆,长海医院的十二号楼,因俯瞰其楼,状为一架飞机,故称之“飞机楼”。飞机楼,是一座历史文化建筑。1933年1月1日,上海成立了航空协会,提倡发展国民航空事业,研究航空技术,增强航空救国的民族意识,加强航空力量,以抗御列强的欺凌,达到洗刷国耻的目的。协会曾先后两次发动民众捐资购机。第一次捐款139万余元,购机18架。第二次捐得129万余元。</p><p class="ql-block">1935年,为当时在上海成立的“航空协会”发展会务,巩固基础,从民间集资10万元,由著名设计师董大酉设计,久泰锦记状营造厂承建,在当时的市中心“市博物馆”旁征地10亩,建造了此会所及陈列馆,并将其设计为30年代双翼飞机凌空欲飞的飞机形状。1934年10月12日下午2时,飞机楼举行奠基典礼。市长吴铁城演说:“今天举行中国航空协会会所奠基典礼,目的是奠定中华民国航空救国运动的基础。中国航空协会,系我国唯一的民间赞助政府建设之空防机关。同时,也是主持民间航空事业的机关。今天即吾国航空强盛的开始,深望全国同胞共同努力。”1936年春,飞机楼落成,5月5日举行开幕式。飞机楼结构分两部分:第一部分由机首和前翼组成,共高三层;机首的底层为会客室,循扶梯盘旋而上,可达顶层。顶层为纪念堂,建为圆形环墙,嵌以黑色大理石。中间呈圈状,建成三祭台。祭台正中镶着一块蓝色玻璃,阳光透过玻璃,直射大厅。此即“皇穹宇”。再登高可达白石砌成的“圜丘坛”。坛分三层三围用石倍数均依“九”增减,称“小天坛”,确是誉之无愧。前翼的一二层,为航空陈列馆和航空图书馆。第二部分由机身和尾翼组成,高二层,多为航空协会的办公室。穿过机舱走道,便达二层高的尾翼。尾翼上镶有“中国航空协会”字样。1946年-1949年,该建筑是国立同济大学的附属中学教职工宿舍。1949年之后是二军大的校舍,1969年之后是三军大长海医院的化验楼。1991年,泰国南洋金龙企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郑钟良,来长海医院康宾楼作体检和治疗,发现楼对面这座像飞机一样的建筑,专程去南京,查阅这座楼的有关史实,决定出巨资2500万人民币,认真规划,精心予以修缮。1993年12月18日,飞机楼举行修复落成典礼。现在成为“海军军医大学校史馆”。2014年升格为市级文保单位。门前绿地两尊人物雕塑。飞机楼后门,亦即“飞机尾翼”。</p> <p class="ql-block">航空协会会所及陈列馆鸟瞰图</p> <p class="ql-block">航空协会会所及陈列馆平面图</p> <p class="ql-block">航空协会会所及陈列馆立面图、剖面图</p> <p class="ql-block">航行馆一飞机楼内部仅有的照片之一</p><p class="ql-block">环形围栏上的图案为寿字篆体</p> <p class="ql-block">航行馆机头部分,可见围栏上的图案纹样为寿字的篆体。与市立王生试验所楼梯扶手的图案纹样一致。</p> <p class="ql-block">寿字篆书参考</p> <p class="ql-block">正门</p> <p class="ql-block">中国航空协会会馆的会标在飞机楼的尾翼</p> <p class="ql-block">大门上的图案为两种飞机浮雕</p> <p class="ql-block">墙上有中国航空协会字样</p> <p class="ql-block">中国航空协会奠基纪念,民国二十四年八月</p> <p class="ql-block">三、旧上海市立医院(长海路174号)现为长海医院的二十一号楼,肾中心</p><p class="ql-block">1935年1月1日,位于江湾的市立医院新建工程正式开工,该院占地80余亩,设病床200张。建筑面积4676平方米。1937年4月3日,上海市立医院开幕。</p><p class="ql-block">市立医院原计划</p><p class="ql-block">同时举行市卫生试验所新厦落成暨胡文虎先生铜像揭幕典礼。市立医院与同济大学医学院进行合作,医院院长由同济大学校长翁之龙兼,副院长由吴利国担任。</p><p class="ql-block">7月2日,八一三战事以来,江湾新市区的市立医院以及市立上海医院、闸北传染病院、中山医院、澄衷肺病疗养院、圣心医院、普慈疗养院等被迫相继关闭;同仁医院、西门妇孺医院、沪军营东南医院、上海卫生疗养院、中华麻风疗养院等迁入租界。</p><p class="ql-block">1941年3月26日,伪上海特别市市长陈公博委派袁矩范筹建伪上海特别市卫生局,是日正式成立,办公地址江湾中国航空协会(飞机楼)。原伪警察局卫生科、市政府秘书处卫生科裁撤。</p><p class="ql-block">1945年,市立医院被侵华日军办成陆军病院,经国民政府军队派员接收,改为联勤上海总医院,后又改称联勤第二总医院。院长李穆生。</p><p class="ql-block">1946年4月,国民政府军政部将安顺军医学校总校、西安第一分校、昆明第二分校迁至上海江湾,与“战时卫生人员训练所”合并为国防医学院。院长林可胜。</p><p class="ql-block">I1949年5月,上海解放,医院被华东野战军接管,在原址筹备成立了华东人民医学院,后改名第二军医大学附属医院。作为病房大楼亦称中心楼。1993年改建为院直机关办公大楼和临床图书馆。</p> <p class="ql-block">上海市立医院主楼建筑被保留</p><p class="ql-block">1935年1月1日,位于江湾的市立医院新建工程正式开工,该院占地80余亩,设病床200张。建筑面积4676平方米。1937年4月3日,上海市立医院开幕。</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按当时规划,一栋主楼,八栋副楼。仅完成了一栋主楼。</p> <p class="ql-block">市立医院主楼正、背立面图</p> <p class="ql-block">市立医院主楼第一层、第二层平面图</p> <p class="ql-block">市立医院主楼外观效果图</p> <p class="ql-block">市立医院主楼细部</p><p class="ql-block">墙面上云纹和繁体字寿一一壽的纹样</p> <p class="ql-block">市立医院正立面装饰图案</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市立医院与卫生实验所的标志牌是放在一组的</p> <p class="ql-block">正门</p> <p class="ql-block">主楼侧面</p> <p class="ql-block">后面的阳台</p> <p class="ql-block">从旋转门进入,大厅地面上的图案,繁体字卫生即衞加生变形字样。该图案又成为另一个建筑一一市立卫生试验所的墙面装饰图样。</p> <p class="ql-block">卫的几种字样对照</p> <p class="ql-block">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接管国防医学院和联勤医院的大门口,在现在的长海路上,背后的楼一一市立医院。这是我们父母辈前来接管、接受留用、实习工作的地方。从此开始他们新生活的第一印象。</p> <p class="ql-block">四、上海卫生试验所(中原路32弄)</p><p class="ql-block">卫生试验所位置图,其位于“大上海计划”核心区域的东部,今长海路中原路口东侧。现为长海医院职工住宅宿舍。</p><p class="ql-block">该卫生试验所属医疗卫生研究部门管辖,由董大酉设计,陆根记营造厂承造。与旧上海市博物馆同时动工,建筑面积1768平米。建筑采用砖石形式建造,屋面中部采用歇山顶,两侧为庑殿顶,附以华丽的檐饰,檐下有斗拱,上覆黄色玻璃瓦盖。墙面采用中国传统建筑装饰,图案颇具特色,为红十字和繁体字卫生(衛生)、市的篆书变体,楼梯扶廊上的红色图案和卫字纹样,至今清晰依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由于市政府大楼、市立图书馆、博物馆等项目已经耗费大量资金,上海卫生试验所新楼的建造经费一度无着。关键时刻,东南亚侨商,有“万金油大王”之称的东南亚爱国侨商胡文虎出手相助,承担了全部费用。东1935年,上海卫生试验所新楼奠基开工,1937年初项目竣工。4月,新楼落成典礼举行,包括已经调任广东省主席的前上海市长吴铁城、新任代理上海市长俞鸿钧、市商会主席王晓籁、上海医学院院长颜福庆等社会名流、业界同仁千余人到场。卫生试验所位置图,其位于“大上海计划”核心区域的东部,今长海路中原路口东侧。</p><p class="ql-block">上海卫生试验所新楼高三层,局部四层,另有地下室一层,外形风格简洁,立面细部采用中国传统元素装饰。除该栋建筑外,卫生试验所另建有配套平房三座,总占地面积约十七亩。落成之初的上海卫生试验所新楼地下室为锅炉房,一层为所长办公室、会客室、图书室以及材料采集室,消毒室等。二层主要为疫苗研发、细菌检验部门。三层包括病理室、水化验室、药物室等。面积,较小的四层则做储藏室使用。整栋建筑各类设施一应俱全,在当时中国堪称一流。上海卫生试验所正立面图外立面上的“衞生”字样至今清晰可见外立面上的中国传统元素装饰.乔迁至新楼的市立卫生试验所除继续生产研制各类疫苗外,还对水、药物、牛乳等进行卫生检疫,在确保食药品安全,防止疫病扩散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遗憾的是,新楼落成后不久,淞沪会战爆发。十一月上海沦陷后,该栋建筑被日军占用。抗战胜利后,因江湾一带受损严重,卫生试验所遂未迁回原址。1949年后,该楼先用于医院职工家属楼,称为九兵栋。1952年进行大修,1956年按原建筑式样风格,加盖了一层,改建为卫勤大楼,后又作医院有关科教研室和信息科用房。&nbsp;卫生试验所的这栋建筑历经变迁,原先三层的部分被加建至四层,并新建了一座中式屋顶,因此外观较落成时已有一定差异。</p><p class="ql-block">与此同时,卫生试验所则在1953年同相关单位合并组成上海市卫生防疫站。1998年11月,上海市卫生防疫站又合并了市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市结核病防治中心等单位,成立国内首个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后者如今也正是上海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工作中的核心机构之一。</p> <p class="ql-block">自1929年肇始的大上海计划,是南京国民政府为建造新上海、扭转公共租界与法租界垄断城市中心局面而制定的城市规划方案。以江湾为新的市中心区域,规划了包括市政府在内的大量公共建筑,上海卫生试验所新楼也被选址于此。</p><p class="ql-block">由于包括市政府大楼、市立图书馆、博物馆等项目,已经耗费大量资金,卫生试验所新楼的建造经费一度无着落。关键时刻,东南亚侨商、有“万金油大王”之称的胡文虎出手相助,承担了全部费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该标志牌与市立医院标志牌挂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市立卫生试验所平面图</p> <p class="ql-block">市立卫生试验所立面、剖面图</p> <p class="ql-block">上海市立卫生试验所建成图。</p><p class="ql-block">上海卫生试验所新楼高三层,局部四层,另有地下室一层,外形风格简洁,立面细部采用中国传统元素装饰。除该栋建筑外,卫生试验所另建有配套平房三座,总占地面积约十七亩。落成之初的上海卫生试验所新楼地下室为锅炉房,一层为所长办公室、会客室、图书室以及材料采集室,消毒室等。二层主要为疫苗研发、细菌检验部门。三层包括病理室、水化验室、药物室等。面积较小的四层则做储藏室使用。整栋建筑各类设施一应俱全,在当时中国堪称一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乔迁至新楼的市立卫生试验所除继续生产研制各类疫苗外,还对水、药物、牛乳等进行卫生检疫,在确保食药品安全,防止疫病扩散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p><p class="ql-block">遗憾的是,新楼落成后不久,淞沪会战爆发。十一月上海沦陷后,该栋建筑被日军占用。抗战胜利后,因江湾一带受损严重,卫生试验所遂未迁回原址。</p><p class="ql-block">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卫生试验所的这栋建筑历经变迁,1956年,原先三层的部分被加建至四层,并新建了一座中式屋顶,因此外观较落成时已有一定差异。</p><p class="ql-block">与此同时,卫生试验所则在1953年同相关单位合并组成上海市卫生防疫站。1998年11月,上海市卫生防疫站又合并了市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市结核病防治中心等单位,成立国内首个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后者如今也正是上海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工作中的核心机构之一。</p> <p class="ql-block">该楼能够拍到的侧面图,最上面一层是加盖的,四面墙每扇窗户下都有相同的浮雕图案,即繁体字“衞”。</p> <p class="ql-block">正立面细部:</p><p class="ql-block">外立面上的中国传统元素装饰云彩和繁体字卫生的纹样清晰可见。衞字加生字,与市立医院地面图案一致,异曲同工。</p> <p class="ql-block">大厅内地面图案一一显微镜等,与博物馆、图书馆、音乐楼等建筑均有地面图案相一致。</p> <p class="ql-block">楼梯扶手上“寿”字的小篆体,与飞机楼内的环梯楼梯扶手图案相同,颜色各异。</p> <p class="ql-block">程慕颐(1894-1958)浙江桐乡人。民国5年(1916年)毕业于浙江省立医药专门学校。旋赴日本帝国大学医科专修细菌学和生物制品,次年回国。先后奉派赴美、波、匈、丹、捷、英、德、法等国参观学习生物制品制造和鉴定方法。</p><p class="ql-block">程慕颐为生物制品制造事业创始人之一。在北京任卫生署中央防疫处菌苗室主任(技正)时,主持抗鼠疫血清生产。民国17~26年(1928-37年),任上海市卫生试验所所长兼技正,负责在江湾筹建规模较大、设备较完善的卫生试验所,领导研制伤寒霍乱菌苗、狂犬疫苗,并生产牛痘苗应市。民国27年(1938年),在上海筹建新亚血清厂任厂长,制造国内急需的痘苗、菌苗及抗毒血清。同年自办程慕颐医学化验所。1956年在上海受到周恩来接见和勉励。</p> <p class="ql-block">五、中心公园现仅留一湖一桥一湖心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心公园,是发明万金油的胡文虎捐款营造的公园。1929年起,《大上海计划》逐步实现,在市中心区东南一角的华原路(今中原路)、府东外路(今长海路)一带有块空矿土地未被利用,当局原拟造一公园,作市府前沿的点缀,但库银短绌,难以实现。胡文虎前来洽谈,表示愿意捐款营造公园,但园成须在入口处建一胡氏铜像,留作纪念。市府当局立即同意,并于1934年筹建,1935年完成。公园占地70亩,北靠府东外路,南临虬江,并与市府职员宿舍相邻,西贴华原路。园内有湖,湖中有亭,湖尽处垒起一土山。山上树木成林,山下遍种四时花卉。园门,以青竹编顶,呈菱型两角上翘,两旁门柱是两棵合抱的高达3米的树干,“中心公园”四字刻在古右首"树干上端,设计雅致,古色古香。沦陷后,日军圈附近农田数百亩,连同中心公园 及市府职员宿舍陆军医院,矗立公园的胡文虎铜像被劫走。抗战胜利后由国防医学院接收。解放后,中心公园为长海医院病员休养区。“文化大革命”中,书有“中心公园”四字树干被连字砍去半段。1979年,经用水泥修饰,补上“中心公园”题字。1950年至1958年,医院先后多次进行过整理和建设。进门是一高二低的假山,山有曲径通道,半园形水池中有喷泉园中湖还增添了三潭印月、九曲长廊等景点,环更加优美,确是赏心悦目的休憩场所。由于医院建筑需要,先后辟园造车库、盖幼儿园、建宿舍,加之拓宽中原路占用,使公园面积逐渐缩小,原大门也不复存在。</p> <p class="ql-block">建院初期的院内一一中心公园</p> <p class="ql-block">作者的父母与51年实习毕业同为留校的罗昌涛大哥夫妇,在中心公园的小西湖边留影。当年罗大哥因为要照顾在重庆的妻小而没有留下。</p> <p class="ql-block">长海医院小花园的今昔,有一批照片</p><p class="ql-block">最多的就是小湖内有仿三潭印月的三个小石墩,湖心亭,一座桥。称小西湖。</p> <p class="ql-block">长海医院志上的中心公园照片</p> <p class="ql-block">现在又加上了灯光效果,夜景还很眩目。当年的小伙伴逐渐进入退休行列,七老八十了,在附近居住,晚饭后散步去在儿时乐园,回忆一下当年情景。</p> <p class="ql-block">晚霞很红艳。傍晚散步在军大东村虬江河桥上恰当其时赶紧留个影。右侧是军大长海医院小花园树木,后面高楼是军大中原路30弄高层。(最后几张照片和文字来自儿时同村邻居、工作时同事顾泽武老师)</p> <p class="ql-block">参考资料来源:</p><p class="ql-block">魏枢:“大上海计划”启示录一近代上海市中心区域的规划变迁与空间演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沈怡:《沈怡自述》中华书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