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焦虑的躯体症状,看太阳里证

珍惜善缘

<p class="ql-block">破气、安神、守正</p><p class="ql-block">——破气还五汤</p><p class="ql-block">情志问题、精神问题的患者,痛苦就痛苦在躯体症状上了。</p><p class="ql-block">比方说心慌、心悸、胸闷、恶心,这些都是常见的。还有一类患者是啥呢,老感觉肚子里有气往上冲,这在中医上叫做“奔豚气”。</p><p class="ql-block">奔豚气是气往上冲,患者老感觉是顶得慌。当然还有一些别的,气在肚子里乱撞。</p><p class="ql-block">细究起来,还是太阳病的问题。</p><p class="ql-block">只是不同的人底子不同,外感寒邪程度不同,上逆的起始部位和终点也不同。</p><p class="ql-block">其实呢,就像一个气球,气比较充足。要是挤压气球,气会向上向下。</p><p class="ql-block">大概就是这么个过程。</p><p class="ql-block">现在大多数人关注的,都是太阳表证,都在围绕表证转圈,很少有人关注太阳里证。</p><p class="ql-block">处理这类问题,一般不太能用补法,主要是要去考虑怎么让这个气重新流畅起来。</p><p class="ql-block">这类患者,很多都是右寸脉沉,这种脉,一般都是从肺气虚考虑。但是“破气还五汤”褚尊贵大夫认为从根儿上论,还是心气虚引起的。</p><p class="ql-block">比方说,在右关尺出现滑脉,右寸出现沉的时候是脑袋堵了。沉不主要是寒,才沉。而是这个堵住了。</p><p class="ql-block">怎么说呢?就是本来这个脉气是流畅的,但是后面的力气很大,就是关尺滑溜溜,前面的力气就突然没了,到这里寸脉却空了。</p><p class="ql-block">所以说,这类问题,看着是气虚,但要是去补虚,肯定就是加剧了堵的状态。治来治去,病情反反复复。</p><p class="ql-block">还有一部分人,脉没有空,却也出现了弦脉。如果再像以前一样补气,补肺气的话,不管你是用人参还是黄芪。要是这种病人年龄还偏大,十有八九得中风。</p><p class="ql-block">因为已经有中风之象了。这时候用人参等于添了一把火。</p><p class="ql-block">尤其是老年人头晕出现的时候。右寸又出现了这种沉脉。这种一般是脑血栓形成了,脑血管缺血导致的。</p><p class="ql-block">精神问题,情志问题,年龄大的患者和年龄小的患者还不太一样。</p><p class="ql-block">年龄小的,一般不会是阳虚的状态。你想,二十多岁的大小伙子,怎么可能那么容易阳虚呢,顶多也就是个阳郁的状态。</p><p class="ql-block">但是,年龄大的就不一样了。阳虚的居多。</p><p class="ql-block">如果你已经是多病痛了,比如乏力不堪,老是出虚汗,流鼻水,头重脚轻,腰酸腿软,手脚酸软,眼黑无神等等,本身就已经阳气虚了。</p><p class="ql-block">这时候,去用药,要是你还用发散或者活血化瘀之药,那么阳气就更虚了。</p><p class="ql-block">那些药,都是要消耗正气为代价的。</p><p class="ql-block">所以这时候,你先不用管这个患者那些十种八种的病症,首先要固阳扶阳,把阳气先恢复回来。</p><p class="ql-block">这才是根本。</p><p class="ql-block">就是用附子,干姜,吴茱萸,肉桂,细辛,桂枝这些,你看全部都是热药。热药就可以回阳,这样阳气就回到了统治的位置上,阴邪就不敢胡作非为了。</p><p class="ql-block">说白了,就是你年轻时落下了的病,为什么没有马上发作?不正是你阳气足吗?</p><p class="ql-block">等到你四五十岁后,阳气一虚,这些大小毛病全出来了。</p><p class="ql-block">再一个,中医用药是纠正人体的偏性,所谓以偏治偏,就是这个理儿。</p><p class="ql-block">药物只能入大层面。</p><p class="ql-block">比如桂枝走外,大黄走里,柴胡走半表半里。一味黄连,能清心热、清肝热、清胃热、清肠热。</p><p class="ql-block">其实黄连只是有苦降之势,能引内热下行而已。</p><p class="ql-block">看病,一要懂辩证,二要懂药性,仅此而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