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田有个七娘山

凤山飞燕

<p class="ql-block"> 罗田有个七娘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千年古邑罗田县,鸠鹚有个七娘山。</p><p class="ql-block"> 山中走出余三胜,把戏唱到北京城。</p><p class="ql-block"> 创新京剧成余派,誉为京剧创始人。</p><p class="ql-block"> 国粹京剧哪里来?根在罗田七娘山。</p> <p class="ql-block">  七娘山,地灵人杰,钟灵毓秀。公元18O2年,余三胜生于七娘山上余家塆。这位来自鸠兹古邑的中国梨园文化名人,把戏从鸠兹唱到安庆、武汉,唱响天津、北京,终成京剧鼻祖,一代宗师!</p> <p class="ql-block">  今日,余三胜成为罗田七娘山村的一张金色名片,提起余三胜,七娘山人无比骄傲和自豪,无不引以为荣。七娘山,因余三胜而闻名;余三胜这位罗田历史文化名人,成就了七娘山。七娘山人永远怀念他。他对中国京剧的责献,正激励着七娘山人奋力拼搏,开拓创新!</p> <p class="ql-block"> 七娘山概况</p><p class="ql-block"> 七娘山村是湖北省罗田县九资河镇下辖的一个行政村,位于该镇南部的天堂寨脚下,北靠马岔河村,南依林家坳村,西邻汤河村,东连卡里村。该村与英山县接壤,308县道纵贯全村,323省道和大别山旅游公路贯穿东西,主要湾落自西向东有上余湾,王家湾,曹家湾,柳树坪(村部),横山湾,祠堂塆,大屋湾等,也有一些零星散户分布在山坳之间。</p> <p class="ql-block">  七娘山村属山区地貌,山地面积占百分之九十,耕村面积占百分之十,水田以梯田为主,森林覆盖率百分之九十五,山地海拔在200至500米之间,年平均气温17.5℃,是炎夏避暑的好地方,年降水量约1403毫米,出产天麻、茯苓、茶叶,村民以种植业为生。</p> <p class="ql-block">  该村距镇中心19公里,罗田县45公里。全村现有9个小组,1038人。其中党员50人。村内景点有余氏宗祠暨余三胜故居纪念馆、仙人石、娘娘庙、江家寨……</p> <p class="ql-block"> 七娘山出了个戏状元</p><p class="ql-block"> 地灵人杰,钟灵毓秀。七娘山出了个"戏状元"余三胜。余三胜(1802—1866),原名开龙,字起云,湖北省罗田县天堂寨七娘山村上余湾人。幼学汉戏,工老生,后改唱京剧。清嘉庆末年赴天津加入“群雅轩”票房。道光初年入北京,隶属“春台班”,至道光中期,蜚声梨园,被道光皇帝封为"戏状元",是国粹“京剧”创始人之一。</p> <p class="ql-block">  余三胜自幼随乡间艺人单唱东腔,后入汉口戏班唱汉戏,清道光年间随徽班进京,为中国京剧创立作出重要贡献,被誉为京剧祖师爷,他与程长庚、张二奎并称京剧老生“三鼎甲”。</p> <p class="ql-block">  余三胜在汉调皮黄和微戏二黄腔调基础上,吸收昆腔、秦腔特点,创新京剧皮黄声腔,并以"花腔"取胜,还创造了反黄唱腔,世称"余派"(也称"汉派")。谭鑫培曾正式拜其为师。其子余紫云工青衣,孙余叔岩工老生,皆为梨园名人,为中国京剧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其故居在京西城区石头胡同61号。</p> <p class="ql-block">  余三胜同治五年(1866年)病逝天津,初葬直隶天津西门外大子口安徽梨园义地,后迁北京。</p> <p class="ql-block">  中国京剧院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王勇说:"京剧从哪里来?从千年古邑罗田来,从京剧三鼎甲之一的余三胜故里来,从一代京剧旦角大师余紫云和京剧余派创造始人余叔岩而来。</p> <p class="ql-block">  为弘扬国粹艺术,做活文化名人文章,2013年6月,罗田县委、县政府决定将一代京剧大师余三胜搬上舞台。该剧将罗田东腔、汉剧、京剧唱腔与黄梅戏唱调融为一体,令观众耳目一新。</p> <p class="ql-block">  七娘山村近年以来以余三胜故里为依托,打好京剧鼻祖余三胜这张名片,走文化旅游发展之路,实现乡村振兴。中国京剧院将继续支持罗田组建罗田县余三胜京剧团,并派京剧专业人员到罗田指导排练;接受罗田京剧团派出著名演员到国家京剧院进修学习,培养余派艺术传承人;指导排练新剧目在国内外巡演等等。</p> <p class="ql-block"> 中国京剧院与罗田县政府双方还将共同设立京剧余派艺术传承基金,成立京剧余派艺术研究会进行深度合作,建立以九资河为中心的罗田京剧小镇,真正推动罗田京剧文旅事业高质量发展。</p> <p class="ql-block">  村"两委"求真务实,真抓实干</p><p class="ql-block">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要振兴,选好领头人。2020年,七娘山村换届选举选出了群众信赖的以退伍军人周亚军为领头雁的好班子,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形成了干事创业的好氛围,村容村貌发生了较大变化。</p> <p class="ql-block"> 村"两委"坚持民主集中制,规范完善会议制度,通过党员、代表大会研究讨论和决定本村的重要事项。支部、村委团结协作,分工负责,形成良好的工作机制。遇到吃不准的事,领头人虚心向老村干部、老党员请教。</p> <p class="ql-block">  自2019年元月以来,境内的两条大公路继续施工,村两委及驻村工作队在大公路建设中维护村民合法权益,完成沿线一百多户的拆迁、耕地和山林赔偿,完成了沿途大部分基础设施的恢复和重建;新建水塔五座,水井七口,铺设自来水管道近八千米,完成了二、三、五、八、九组及大公路沿线人畜安全饮水工程;在厕所革命中挖除旱厕140余座,就近联建厕所18座,户拆除重建20座,户改厕150多个;在塆落整治中,彻底解决脏、乱、差问题;争取10万元政府扶持资金,建成村部文化广场,为乡村文化娱乐提供了场地;完成了秀山坳大塘垮塌复灾工程及八、九组两口当家塘清污治理工程。争取塆落整治专项资金四十余万元,在九组及323公路沿线实施了塆落整治工程。</p> <p class="ql-block"> 202O年换届选举以来,七娘山村新一届两委从上一届村"两委"领导手中接过了精准扶贫接力棒,配合驻村工作队将扶贫政策落到实处,把党的惠民政策的阳光雨露撒向农户;在产业帮扶、就业帮扶、森林防火、疫情防控、抗洪抢险等方面做了大量深得民心的工作赢得群众的称赞,上级的认可。2019年以来,先后通过了省市县的一系列验收。</p> <p class="ql-block"> 在今年三资整改过程中,村委会集中老干部、新老监委将多年积累下来的陈旧老帐予以整理,并将结果予以公示,给群众一个明白、也给经手人一个清白。偿还了原欠债务二十余万元。完成了清产核资录入,股权配置等工作。</p> <p class="ql-block">  在综治维稳,平安创建方面,设立了“一村一警”、“一村一律”,加强对政治和法律法规等业务知识的学习,提高了对综治工作和处理矛盾纠纷的能力,及时化解调处矛盾纠纷,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增强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p> <p class="ql-block"> 总之,在“乡村振兴”中,村"两委"积极争取各项政策扶持,依托两条大公路的区位优势,打好“京剧鼻祖余三胜故里”这块金字招牌,擦亮余三胜金色名片,努力把七娘山村建设成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p> <p class="ql-block">  今天,七娘山村人在兵支书周亚军带领下,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他们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以新气象、新担当迈向新征程,谱写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七娘山百姓的崭新篇章。</p><p class="ql-block"> (2023年8月28日撰稿,30日制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