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农历七月十五,称为“中元节”,民间叫做鬼节、七月半。我们都知道,中元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三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大节。中元节,就是表达自己对逝去亲人的思念,这一天大多数都是去祭祖,有的远离故土的游子,会在朝向家的地方进行祭拜,不管身在何方,心永远在牵挂。</p><p class="ql-block">但在我们南宁,却把日子反过来过了,把过节定在农历七月十四,而并非是七月十五那一天。据说中元节本是汉族的祭祖节日,后来与少数民族文化融合,包括壮族在内的一些少数民族也在这一天祭祖。<span style="font-size: 18px;">因此,七月十四,便成为南宁版的“中元节”了。</span></p> <p class="ql-block">南宁人为什么过“七月十四”为中元?这里有一个传说:以前广西老百姓也在农历七月十五过节。到宋朝末年,南方战乱,广西老百姓正准备过中元节,听闻元军大举进攻岭南,为避战乱,只好提前一天过节了。后来便一直延续了下来。</p><p class="ql-block">但同在一个广西,我的老家桂北一带,却不过“七月十四”,而是过“七月十五”的。然离开故土三十多年了,南宁已成为我的第二故乡,早已经入乡随俗了。</p><p class="ql-block">在南宁,中元节是个重大节日。这一天,很多单位都会“人性化”地提前几个小时下班,让员工回家过节。包括南宁在内的许多地方的壮家,中元节是仅次于春节的重大节日,无论家境如何,都要割肉宰鸭、隆重祭拜祖宗的。</p> 中元节祭祖 <p>世间所有的离别,都会以另一种方式重逢。据壮族民间传说,人死后灵魂会到天上去,由天上管着;只有到农历七月初七至十五,地宫将打开地狱之门,已故的亲人便可回家探亲,再食一回人间烟火。于是,每年到了七月初七,姑娘们过完乞巧节之后,家家都忙于筹办给祖宗祭拜的活动。</p><p><br></p><p>一般在农历七月十三之前,家家户户都搞大扫除,注意言行礼节,备好供品,一是表达对祖宗的敬重,二是展现子孙们的治家本事。七月初八开始“接祖”,七月十二以前要把祖宗接回家,一日三餐点香供祭;七月十四、十五两天,全家停止一切农事,置办丰盛的祭品,举行祭拜仪式、聚餐等。</p><p><br></p><p>七月十四,第一次祭拜时,往往是半夜起床,天蒙蒙亮全家就开始聚餐了。七月十五日为“送祖”日,当晚要把所有的钱纸供品烧化,以示送给祖先带回去享用。不过,现在人们已不信鬼神,仅以祭祀礼仪,表示对逝者的缅怀,求的大多是亲人团聚,共同祈盼的是家庭的和睦,民族的团圆。我楼下的一位韦姐说:中元节买些贡品烧,是为了表达对亲人的思念,祈求家人健康平安,一家老小也可以趁过节的机会吃顿团圆饭,这在平时是很难得的。</p> 中元节吃鸭子 <p>南宁人过中元节,除了祭祀对先人的缅怀之外,而如今,鸭子已经成为中元节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一道美食。受这一习俗的影响,在七月十四前两天,我也到海吉星农贸市场去买鸭子了。只见人山人海,都是为了这“一吃”而来的。还有其他淡村菜市、水街市场的活禽摊也早早就热闹了起来。摊主们杀鸭,拔毛,除内脏,销售,忙的不亦乐乎。而且,价钱要比平时每斤贵2至3元。</p><p><br></p><p>那么,中元节为什么要吃鸭子呢?</p><p><br></p><p>我所在单位的一位黄女土,是南宁武鸣县典型的壮家人。刚刚退休,以前在职时,每到农历七月十五之前,早早就向领导请了假,提前几天回去准备过节用品和祭祀祖先的供品。她告诉我说,她们家乡过中元节的隆重程度仅次于春节,一家老小团聚,点上香烛,摆上鸭肉、饭、水果等食品祭过祖先后,一家人便围坐在一起共享天伦。饭桌上,一只鸭,一块肉,是必不可少的。据黄女士家的老人说,祭拜祖宗时,所用的纸钱、衣物是要靠鸭子驮过奈何桥的,所以,中元节一定要吃鸭子。</p><p><br></p><p>迷信说法当然不可信。其实,这个习俗,最初来源于一些民间神话,不过,更重要的是受到了岭南地理位置的影响。南宁人吃鸭是稻作文化所造成的影响,古代就种一次水稻,用水稻养鸭子,到农历七月份,水稻一成熟鸭子就肥壮了,正好用新米新成熟的鸭子来祭祖,所以就形成了这个七月十四吃鸭子的习惯。</p> 中元节放河灯 <p>鬼节放河灯,在全国各地几乎都有这个活动。南宁也如此,盈盈的灯火,照亮回家的路。民间习惯用木板加五色纸,做成各色彩灯,中点蜡烛。有的人家还要在灯上写明亡人的名讳。传说可将一切亡灵,超渡到理想的彼岸世界。船上要做一人持禅杖,象征目犍连。也有的做成观世音菩萨。</p><p><br></p><p>入夜,将纸船与纸灯置放河中,有的还会亲手扎上一朵五彩莲花灯,放入河水中顺水漂流。在那萤萤闪闪的光芒里,我们始终相信,死去的人也并非真的离开,只是在另一个世界,开始他的下一个旅程,而活着的人,要继续他们这一世未完的旅程。人们放河灯,思念故人,追忆往昔,点一盏心灯,为逝去的亲人祈福,思念与生命同在,愿天上人间共安好!这一盏莲花灯,是世人的善念照亮亡魂的一把希望的灯火。</p> <p>中元节本身源自祭祀,意义在于敬祖。以孝事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祭祀是爱心孝心的体现,是寄托哀思,追悼亲人的主要方式。</p><p><br></p><p>在祖先的祭祀中,重拾祖先的荣耀,不忘祖先的恩泽,在祭祀追思中,自勉自强,传承家风,不堕家声。不忘历史,保持敬畏,这才是现代“鬼节”的意义所在。</p><p><br></p><p>但如今,环境保护成了我国的首要重任,中元节文明祭祀,人人有责。用新型祭祀品,可用鲜花、电子香烛等替换蜡烛、纸钱。不管是清明节还是中元节,祭祀的目的都是抒发对已故亲人的思念之情,缅怀先人,在保留传统习俗的同时,可使用新型祭祀物品开展祭祀。一方面既遵循民俗通过节日祭奠了先人,另一方面也节约了资源、维护了环境,杜绝了火患,低碳环保,爱护家园。</p> <p class="ql-block">文字:唐瑭</p><p class="ql-block">图片:网络,诚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