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为提高我市普通高中语文学科教师使用新教材、实施课堂教学、适应新高考的能力,更好地落实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8月29日,北海市教科所组织了北海市2023年统编版普通高中语文学科新课标新教材培训,培训在北京师范大学北海附属中学举行,全市高三语文老师及北海市高中语文学科中心组成员参加了培训。</p><p class="ql-block"> 上午的培训由北海市高中语文学科中心组成员向淼老师主持。</p> <p class="ql-block"> 北海市高中语文学科中心组成员、市级培训专家姚玲老师作“聚焦新课标 用活新教材 构建新课堂 共谋新高考——统编教材任务群教学课例分享及备考建议”讲座。在讲座中,姚玲老师展示了两个精彩课例,《选择的奥秘——〈选言推理〉跨任务群教学》和《清荷诗意翰墨香——〈荷花淀〉课例分享》。姚玲老师从课堂设计依据—设计思路—课堂流程—情景化设置等方面对两个课例作了详细介绍。在此基础上,姚玲老师针对现代文阅读、语言表达和应用两大板块的内容给出了备考建议。讲座既有理论的高度,又有实践的深度外,还有思维的广度。</p> <p class="ql-block"> 北海市教科所高中语文教研员、 北海市高中语文学科中心组组长、市级培训专家,陈量燕老师针对一线教师最困惑也最难解决的写作教学作“基于统编教材的高中语文写作教学”讲座。主要从“从今年高考考试题说来去”“新课标写作任务的研究”“十八般武艺样样是好戏”“跟着教材去学习写作”四个方面入手对基于统编教材的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给出具体方法和建议。</p><p class="ql-block"> 在陈量燕老师的讲座中,我们充分认识到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改革是为了适应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为了促进学生语言综合能力的提升,因此,就要打破过去应试教育的窠臼,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一方面,基于新课标的内在指向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写作要有更加科学的点评,针对不同的写作内容,形成多种不同的评价方式。另一方面,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教师不能再生搬硬套原来的应试作文训练体系。不能只注重文本分析而轻视写作过程,要加强对学生写作能力的综合训练;不应扼杀学生的想象力,要重视对学生感受力的启发和引导;听、说、读、写对作文能力的提高都很重要,不能人为地割裂。讲座干货满满,老师们受益匪浅。 </p> <p class="ql-block"> 下午的培训由北海市学科中心组成员黄丹梅主持。</p><p class="ql-block"> 来自不同学校的几位老师带来了精彩的课例分析。</p><p class="ql-block"> 北海中学莫传莉老师以杜甫的《客至》一诗为例,讲述了如何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莫老师的课例以杜甫诗歌的重要风格——“沉郁顿挫”为切入点,以《客至》一诗为例,以点带面引入杜甫更多的诗歌,并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展示的方式,带领学生深入理解了杜甫诗歌“沉郁顿挫”。</p><p class="ql-block"> 合浦廉州中学唐诗林老师作了“文学类文本复习探究”的主题分享。她从课标出发,深入研究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提出了“双文本”材料组合文本组合方式以及两大命题方向,在此基础上,她提出了双文本阅读的解题思路,并提出今年的新高考文学类文本板块要“强化双文本阅读意识,训练基础性解题思维”。</p><p class="ql-block"> 在两位老师展示完课例之后,北海市高中语文学科中心组副组长、市级培训专家阳云老师作了精彩点评,她评价两位老师既有大家闺秀的整体把握,又有小家碧玉的具体落实。</p> <p class="ql-block"> 北海市第七中学龙绪琴老师分享了高考作文复习中对于社会热点问题的分析和作文素材积累的重要做法。龙老师提出要引导学生关注主流媒体,正确认识事件,以现在的国际性热点问题——日本排放核污水为例,她注重引导学生整体性、批判性地认识社会热点,并学会多角度分析立意,构思行文,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p><p class="ql-block"> 北京师范大学北海附属中学卓梅芳老师作了题为“盘活教材,向课文学写作——高考教考衔接背景下的高三作文复习”的分享。她提出在高考作文复习中有三个关键点:结合学情,对照高考评分标准制定作文复习目标;材料作文是今后高考命制写作题的重点和趋势;借助散落于教材的写作知识,构建写作体系。</p><p class="ql-block"> 陈量燕老师对几位老师的分享作了点评,肯定了几个课例的分享不仅有理论的解读,也有具体的方法指导,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和引领性。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她勉励在场的老师积极探索有效的新教材的使用路径,创新新高考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方法,更好地提升学生核心素养。</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此次培训,解答了老师们在备战新高考中的遇到的诸多疑问,让本来感到迷茫困惑的参训教师豁然开朗,在为期一天的培训中找到了思路与方法,启迪至深。</p> <p class="ql-block">文字:林祖蔓 林月梅</p><p class="ql-block">图片:张少铃</p><p class="ql-block">编辑、审核:宋莹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