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答欧阳崇一书》第二天

听雨

<p class="ql-block">&nbsp; 美好的一天从学习阳明心学开始。今天继续学习《答欧阳崇一书》,清晨读原文,听博仁老师导读,听彭胡老师责善。</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先生说致良知是做学问的根本处,是圣人教导人的第一要义。现在所说专门在见闻的细枝末节上去寻求,这种做法就失去了学问的根本,已经落在第二义了。之所以大家虽然知道“致良知”的学说,但做学问的功夫仍然有许多糊涂处,正是缺少了像欧阳崇一这样的追问,没有在精微处下功夫,如果把“致良知”当成学问的根本,那么多闻多见无不是致良知的功夫。</p><p class="ql-block"> 反复研读这一段,欧阳崇一在做学问时悟到的致良知与多闻多见关系的疑问,足以说明欧阳崇一是切实从心上用功,把致良知放在首位,不去舍本求末,附庸风雅。反观现在的自己,还有多少追求名利之心、贪得赞美之意而去学习?</p><p class="ql-block"> 原以为自己还有两年就退休了,肯定了没有了名利之心,学习国学也好、心理学也罢,只是为修身养性、修为自己,让自己退休以后的生活更加充实,让身边更多人了解国学经典,从中受益。但细细体悟,在学习过程中有很多时候也是落在了追求多闻多见,希望别人看到,期许得到认可,舍本求末了。</p><p class="ql-block"> 好在一直致力于国学经典的学习,时时与圣贤为伴,聆听圣贤的教诲,有许多良师益友,不时照见自己的起心动念,及时觉察,即刻改正,让自己良知越来越光明。</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感恩阳明先生的智慧指引,感恩博仁老师的精准解读,感恩彭胡老师点评责善,感恩志愿者老师的担当付出,感恩同学们一起砥砺前行。</p><p class="ql-block"> 我是听雨,国学爱好者,虚空先生的学生,空余时间又参加了致良知平台学习阳明心学。同时我也是日记星球的星宝宝15810听雨,这是记录原创日记的第116天,就想每天分享自己的学习国学的心得体会,希望对国学感兴趣的家人一起学习,共同成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