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人秦韵唱秦腔 百年戏社更辉煌——再访西安易俗社文化社区

乐山旭日

<p class="ql-block">  朋友,你喜欢中国戏曲吗?你懂得中国的戏曲的历史吗?你一定知道京剧,这是中国的国粹。她是中国戏曲的精华瑰宝。据了解目前中国戏曲有剧种约有三百一十多个,按声腔约分为高腔腔系、昆腔腔系、梆子腔系、皮黄腔系、民间歌舞类诸腔系、民间说唱诸腔系、少数民族戏曲等。</p> <p class="ql-block">  可是你知道秦腔吗?知道秦腔的历史吗?她可是中国梆子腔的鼻祖。秦腔(梆子腔,乱弹),中国西北地区传统戏剧,起于西周,源于西府,成熟于秦,是四大声腔中最古老、最丰富的声腔体系。秦腔表演朴实、豪放,富有夸张性,生活气息浓厚。它流行于中国西北的陕西、甘肃、青海等地,其中以宝鸡的西府秦腔口音最为古老,保留了较多古老发音。</p><p class="ql-block"> 秦腔经国务院批准于2006年5月20日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  西安易俗社原名“陕西伶学社”,创办于辛亥革命的第二年,即1912年,迄今已近九十年的历史,是世界艺坛三大古老的剧社之一。其创始人李桐轩,孙仁玉先生等是孙中山先生的同盟会会员,因以“移风易俗,辅助社会教育”为办社宗旨,故改名“易俗社”,是我国最早把戏曲训练、培养艺术人才、文化教育和演出实践相结合的秦腔艺术团体。它首次在秦腔剧社内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剧本建设,仅80余年,编写的剧目达800多本。它首次建立了文化、业务和训练相结合的戏曲剧社。</p><p class="ql-block">  1924年鲁迅来西安讲学,多次观看易俗社的演出,很受感动,给予高度评价,并亲笔题增“古调独谈”匾额一幅,并将讲学全部所得50元大洋捐赠易俗社,以资鼓励。三十年代两次赴北平演出,特别是“九一八”事变后,易俗社积极支持抗日战争和革命,1937年6月第二次赴北平演出了新编历史剧《山河破碎》、《还我河山》等大型剧目。</p><p class="ql-block"> 建国以来,易俗社随着国家的文艺事业的不断发展,创造出一大批人民群众喜欢的剧目,曾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秦腔艺术在祖国繁荣昌盛的百花园争奇斗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为了进一步发扬光大中国传统文化,振兴和宣传秦腔艺术,西安市政府在市中心专门建立了一个“易俗社文化社区”,这可能也是全国首家以一家戏社命名的文化社区。</p><p class="ql-block"> 西安易俗社文化街区景区被评为国家3A级景区,景区占地八十七亩,主要分为地上街区与地下街区俩部分,地上有露天戏台、中国秦腔艺术博物馆、易俗社百年博物馆,地下有东邦哥复古街区。</p><p class="ql-block">  易俗社文化街区作为全国唯一一个以秦腔文化为主题的街区,成为潮流青年、吃货一族、网红大咖时尚打卡的必去之地。这里地上和地下两处街区一个传承创新着秦腔的技艺精神,一个回忆复现着西安的往昔生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易俗社百年博物馆,建筑总面积4500平方米,分前后两个楼,每栋楼两层。博物馆展陈设计遵循“见人、见物、见精神”的原则,划分为“历史及社会影响”和“秦腔艺术成就”,以“易俗社百年传承之精神祠堂”“易俗社秦腔文化之艺术殿堂”“易俗社百年名人堂”的定位,再现易俗社精神的百年坚守,打造多位一体的文化教育展示体验中心。</p> <p class="ql-block">  中国秦腔艺术博物馆 以“文化史”为纲,以史证和历史故事串起秦腔历史文化发展的脉络。以陕西以及长安作为周秦汉唐的文明中心为溯源地,深度剖析秦腔戏曲艺术的生成路径。是一个全面介绍秦腔艺术的文化教育基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在社区还有一座仿古戏台,这个戏台每逢节假日期间都会有秦腔折子戏的演出,受到广大观众和游客们的欢迎。</p> <p class="ql-block"> 地下街区名字叫“东邦哥”,这是一句西安话,普通话叫“东边”。</p><p class="ql-block">  东邦哥复古街区是反映西安八十年代东大街部分地区的生活环境。是老西安人怀旧的一处情感场所。这里有照相馆,电影院,浴池,商店,有食品店,食堂,小卖部等等,到这里你有一种穿越到那个年代的感觉。特别是那个时候的小吃,小食品都能引起你美好地回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每次到这里,我都有一种感觉,感觉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特别是一种特殊的秦韵在广场上吸引着每个路过这里的人,不管是外地人还是本地人都会止步不前,立足倾听。</p> <p class="ql-block">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古老的戏曲也在不断地继承和发展。为了进一步宣传和弘扬秦腔艺术,我看到了一个新的创新活动,就是目前百年易俗社开展了“易俗社 梨园夜”,每天晚上易俗社敞开大门迎接各地的游客和本地人到易俗社博物馆参观,观看戏曲表演。受到大家的欢迎。</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这就是今天的西安易俗社文化社区。西安市民都为政府为人民群众办了一件好事而点赞。它不仅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为振兴秦腔艺术建立了一个教育基地,而且为西安旅游业增加了一处打卡景点。</p> <p class="ql-block">  秦腔这个古老的剧种在今天得到了一个新的发展,希望更多地人喜欢秦腔,希望更多地秦腔人继承和发展秦腔,让秦腔艺术在祖国繁荣昌盛的百花园中盛开的更加绚烂多彩。</p> <p class="ql-block">西安易俗社</p> <p class="ql-block">  百年易俗社剧院(模型)</p> <p class="ql-block">西安易俗社周末演出宣传广告</p> <p class="ql-block">  秦腔艺术是集中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积淀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相融通,数百年来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滋养着人民群众的价值观,人们通过看戏知荣辱、辨善恶、斥奸邪、扬正气,真实地反映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愿望和理想追求,艺术地表达了人民对于历史与现实的认知与评判。因而它历经数百年风雨沧桑,依然是深深扎根于西北人民心中的、是他们最为喜闻乐见的艺术表现形式。</p><p class="ql-block"> 祝秦腔艺术发扬光大,祝祖国传统美德灿烂辉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