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乔石到贵州视察时,一个乡镇干部引起他注意:你好面熟啊(杨桂宏/制作)

拍小照

<p class="ql-block">然而在农民看来,董加耕这样的做法是傻子,因为在他们看来,当农民是最没出息的,因此他受到身边人的嘲笑和误解。</p><p class="ql-block">在1990年的夏天,中央领导乔石同志考察了贵州的工作情况,有一天他走进了在贵阳举办的乡镇企业产品展销会,并看到几个乡镇企业工作人员在树下交流。</p><p class="ql-block">这时,乔石同志突然看到一个人,他主动上前与他们握手,并询问那个人:“你看起来很面熟,你是?”</p> <p class="ql-block">对方紧紧握住他的手,回答道:“我是江苏的董加耕!”</p><p class="ql-block">乔石同志听到后,脸上露出了笑容,原来他们在上世纪70年代在北京多次碰面,对彼此都非常熟悉。</p><p class="ql-block">他们交谈了一会,乔石关心他在贵州的事情,董加耕说:“我是来参加乡镇企业产品展销会的。”</p><p class="ql-block">听后,乔石转过身来,对众人说:“毛主席曾说,我们都要向董加耕同志学习。”</p> <p class="ql-block">后来,乔石和董加耕一边走一边聊天,后者邀请乔石去江苏看看,乔石欣然答应。</p><p class="ql-block">那么他们之间究竟有什么故事,而董加耕又与毛主席发生过什么事情,从乔石田同志的话里听出董加耕与毛主席认识。</p><p class="ql-block">董加耕1940年出生在江苏盐城,1961年以优异的成绩从中学毕业,那个时候学生非常吃香,因此很多人都羡慕他终于能读大学了。</p><p class="ql-block">但值得注意的是,董加耕放弃了可以入读大学的机会,选择了回乡务农,当地政府批准了他的志愿,之后他就带着他的书籍回到了乡下,开始了他的插队生活。</p> <p class="ql-block">面对这些,董加耕仍坚持在田野上艰苦劳动,致力于学习农村劳作技术。</p><p class="ql-block">在家乡期间,许多村里的长辈劝他去考大学,然而董加耕坚定了他的农村建设目标,他将自己所学的知识用于农业实践。</p><p class="ql-block">为了能带领更多人懂得农作技术,他还组织了一支青年队,在地头上忙碌,忙得不可开交,这也导致他忽视了自己的女友。</p> <p class="ql-block">后来,他的女友因无法接受他的农村生活而与他分手,但他依旧毫不动摇,继续在农村发光发热。</p><p class="ql-block">后来,他提出了改良土壤、轮作等农业种植技术,使得他的家乡收获了丰富的粮食,他也迅速成为了知青下乡插队的好榜样。</p><p class="ql-block">1963年,《新华日报》报道了他的先进事迹,随后《中国青年报》《人民日报》等媒体也相继报道了他,使他成为全国知青的模范。</p> <p class="ql-block">在他的影响下,全国大量的知识青年纷纷响应上山下乡的号召,“上山下乡”的运动在1964年达到高点。</p><p class="ql-block">也是在这奶奶,他意识到农村急需知识青年的参与,于是他努力推动江苏函授大学的成立,目的是培养更多的农业人才。</p><p class="ql-block">不久后,他成为全国青年标兵,并得到了参加第三届全国人大会议的资格,甚至还得到了毛主席和周总理的亲自接见。</p> <p class="ql-block">来到北京后,董加耕与毛主席一起吃饭,期间讲述了自己的故事,过后毛主席表示:“如果我们有一万个董加耕,全国的老百姓就能吃上饱饭了。”</p><p class="ql-block">听到这话,董加耕非常骄傲,他立下誓言,将在农业岗位上做出更大贡献。</p><p class="ql-block">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他因其特殊的经历受到不公平对待,甚至被无辜关押三年,后来得到平反,最终成为全国人大代表,并兼任了盐城地委副书记。</p> <p class="ql-block">1982年,董加耕任江苏盐城市郭猛乡副乡长,负责乡镇企业生产,他的付出使得乡镇企业的总产值突破一百亿元,并荣登全国百强乡镇第55名。</p><p class="ql-block">退休后的董加耕一直生活在江苏,享受全国劳动模范的待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