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像章"六盘山"赏析

王万权

<p class="ql-block">  1935.10.红军到达甘肃的东北部,很快进入陕西的时候,毛主席写下一首著名的六盘山词。总结了走完长征展望未来的目标和方向。</p><p class="ql-block">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捲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p><p class="ql-block">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写当时景色,正值秋天,天显得高,晴天云很淡薄,雁群往南飞,诗人站在六盘山峰上,眼望飞雁,一直望到它们影子消失。这就是说雁子往南飞,而我们红军往北走,回过头去望望南飞的雁群,望着遥远的南方。回忆起从南方过来的二万五千里的行程,作者从写景表达当时的心情。</p><p class="ql-block"> "不到长城非好汉"为什么要到北方来?为什么一定要到长城呢?长城代表的是抗日前线。二万五千里长征,就是为抗日来的,不到抗日前线就不能算好汉。当时中国社会各界抗日呼声很高。党在当时的任务就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全国人民,组织千千万万人民群众,调动浩浩荡荡的革命大军,开赴抗日前线。故不辞25000里长征到北方来,当时在党内张国煮就是反对把红军开到长城去,他要把红军带到新疆,西康去,最终搞分裂,不去长城,不是好汉。如那样一来,红军就完了,抗日战争就无法发动,就谈不上今天的解放。英雄好汉只有在毛主席的领导下,决心非到长城不可,这才有了红军当时的新局面。说明了革命抗日的目的和决心。</p><p class="ql-block"> 第二段是长征已结束,这时诗人站在六盘山上,展望未来和新的形势"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捲西风",诗人即写景又是在描绘一幅画。写景是展现革命气概。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诗人想象"缨"是长绳子,汉武帝时有个年轻人叫终军,很有才气也有文才。汉武帝派他到南越去,他要求汉武帝给他一条长绳子,说要栓住南赿王的头来见汉武帝。后来人们就用"请缨"代表"从戎"。毛主席在这"用典"非常好,非常活。这两句是说今天这根长绳子是拿在我们手里,我们一定能够抓住敌人,胜利在握。"苍龙"代表一切反动派和帝国主义和反动统治者。什么时候才能把他们缚住呢?这是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所在。</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像章制作者巧妙的运用"六盘山"诗意,展现"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于主图画面,鼓励着人们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时候都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和乐观向上的情趣,它既有地域特色表现,又是一首如画的诗篇和鼓舞斗志的号角。毛主席用诗词歌咏韶山,井冈山,翻雪山,昆仑山都非常鼓舞人的斗志和情怀,读来真可为赏心悦目之感。也更觉诗人毛泽东一生之中既乐山又乐水,他既是仁者,又是智者,具有强烈而深沉的山水情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