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母帖谈一场天长地久的恋爱

彭国亮

<p class="ql-block"> 我把经典法帖中入门学习的第一本帖叫母帖。它是取法的参照标准,是技法锤炼的平台,也是个人法书思想形成的基础,更是个人书法审美的评品标准。</p><p class="ql-block"> 母帖在书法初级阶段特别的重要。能当作母帖的一定是经典中的精典,“历史有名、法度标准、变化多端、影响深远、取之有益”,我把这二十个字,叫做选择母帖的标准。</p><p class="ql-block"> 初习书法的人更要认真、慎重地选择好母帖。</p> <p class="ql-block">  今天的这个话题,是一个有感而发的问题。在一次书法展厅现场观看了一位学生的作品,她认真地问我:有人叫她换帖,怎么办?</p><p class="ql-block"> 为什么要换帖?写得好好的作品。有人说她取法的帖习之者众,断定她写不出来。我反问:哪个名帖不习之者众?哪个帖沒有人写成功?这不是根本问题。而是你化了多少精力进去?一天写了多长时间?你把帖当成了“最爱”?只要方法沒问题,化足够的时间,迟早都能写的好的。放弃,以前的功夫都白化了。你又不是不喜欢这个帖, 自己不喜欢的帖肯定要换。尤如整天与不喜欢的人在一起一样,无言以对,愁苦满面,肯定是坚持不下去的。自己选择的帖,如是经典名品,当初也是喜欢而定的,就不要轻言换之!</p><p class="ql-block"> 换帖的目的昰要把字写好,写好不一定要换帖。试想:哪个帖沒人写?哪个帖不要努力就能自动写好?有些老师也可能是信口随便说的,随便推荐的,如不切实际,实为妄语,可以不听。这个,我以前也曾经历过,不同的老师,观念有可能相左,听者若无分辨,实为迷糊。故人云"转益多师”,一定要有益才能去转换其师。真正的好老师,应该望闻其症,指出缺点、指明方向、指正思路、纠正错误,不应妄加否定其以前所学的基础。如果以前的基础全盘推倒再来,肯定是错误的做法。因为人的一生没有多少时间可重来的。只能是以此为基,深挖源泉,锤炼技能,才能站得高,行得远!</p> <p class="ql-block">  一定要学好母帖,绝不能轻易换帖。什么情况换帖?一是很不喜欢,与自己的性情不合。二是选择的帖不好,品位低,不是经典,不符合母帖的选择标准。三是艺术性好,但个性强烈,不宜初学。这些情况下,换帖还是可以的。换帖最好找“明师”疹断一下,提提建议,开个“方子”。</p><p class="ql-block"> “惟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诗句)。书法之法,全在字帖里。母帖就是源头活水。从笔法入手,寻找结字规律。从字里行间寻求其艺术特征。从谋篇布局中悟得整体安排技巧。笔法、字法、章法可谓书法三要素,都能从帖子里学到。帖,才是真正的好老师!</p> <p class="ql-block">  学好母帖,是初学书法人的唯一的出路。书法学习,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且法法相通。把母帖学透,学到位,就是最好的方法。宁愿“十年磨一剑”,化点笨功夫学好一个帖,也比“见异思迁”写多个帖而无所获要强。书法学习没有立竿见影的方法,只有在慢长的岁月里去临帖习古,以古为徒,才能得其津梁,窥其奥妙。</p> <p class="ql-block"> 学好母帖,不止于帖,是书法人最终的出路。不止,就是不要把帖写像做为目的,而是要以母帖为圆心,融合其他做半径,经年累月,积累能量,把字写出既有母帖风骨而又有其他风貌的新体。这是更高级的"换帖”。像欧阳荷庚先生那样,基于苏而取于黄及宋人诸家,得自家风貌。像刘青春先生那样,基于“钟、王”而取于“文、倪”,得自家体格。一个成功书家,要经历多次"换帖”,但此"换"绝非彼“换”耳!可见,换帖不是换不得,而是要看你怎么换?换成什么水平?换成什么风格?</p> <p class="ql-block"> 帖不要随便换,要与母帖谈一场地久天长的恋爱。爱他个地老天荒、海枯石烂,必能得到书法的真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