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不会忘记

宝玉(16279579)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暑去秋来,风清气爽。裕华杯首届全国三线军工文化旅游节,在蒙阴岱崮地貌旅游区·中国军工文化园盛大开幕。八月沂蒙好风光,初秋大地瓜果香,喜庆节会群英荟。在连续三天的日程中,节会以沂蒙三线情、崮乡记忆行为主题,突出军工文化特色,以三线军工为主线,各项活动丰富多彩,异彩纷呈。从全国各地赶来的两千余名当年的军工人,探寻三线记忆,追忆战友深情。大家欢聚一堂,共同叙旧与寻梦,体味那难忘的流金岁月。睹物生情,回忆往昔,人们仿佛又回到了那青春飞扬的年代。这里,一时间成为了欢乐的海洋。</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近半个世纪过去,弹指一挥间。身为当年军工人中的普通一兵,我对蒙阴的山山水水,对奉献过芳华的军工事业,始终难以忘怀,忍不住驱车前往。行走在连绵起伏的沂蒙大地,山河秀丽,秋景宜人。一路北上,不足两个小时,便来到了节会现场。青山绿水间,獐子崮山下,石块筑起的大礼堂,山坡上的大食堂……,一切似乎都还是原来的模样,只有时光在一刻不停地穿梭。三线文化放光芒,三线精神世代传。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我在西面不远处的八0二厂上班,曾经多次来到脚下的篮球场,参加过比赛。几年前,又有幸参加我国首部讴歌军工三线故事片《崮上情天》的首映式,在此住过两天。今日,再次踏进这方熟悉的土地,一股亲切感油然而生。</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中国军工文化园,集沂蒙民俗文化、地方特色美食、原生态自然环境为一体,结合现代元素和时代印记,突出时代记忆、军工文化、知青生活的原貌特征,是山东岱崮地貌旅游区的核心景点之一。它利用原山东民丰机械厂建设而成,是三线建设旧址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典范,现为国家AAAA级景区、全国首批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全国沂蒙红色教育旅游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是红色旅游和研学教育复合型旅游景区,是三线建设者的精神家园。它留给后人的不仅是工业遗存,更重要的是精神财富和历史遗产。这里承载了我们的青春回忆,记录了军工人的奋斗史。寄托着一代人的思念和回忆,留下的是一座宝贵精神家园和文化图腾。为我们及后继者提供一个寄托情愁、驻足休憩、见证历史、薪火相传的地方。</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这次节会以岱崮地貌为现场,尽显岱崮地貌奇观。来自四川、重庆、济南、青岛等地三线老军工及子弟两千多人,一起参加了节会。它传承弘扬沂蒙精神,主打三线军工文化风。节会期间,开展三线军工文物、书法、绘画、摄影展和三线军工文化交流会,三线军工文艺演出、红色崮乡游、岱崮蜜桃采摘等系列活动。另有提升改造后的山东三线建设博物馆,更是为大家奉献一场视听文化盛宴。</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物是人非几度秋!山还是那山,崮还是那崮,只是换了人间。半个多世纪前建造的大礼堂今犹在,从四面八方汇集来的军工人,却都已步入暮年。有的满头白发、步履蹒跚,个别人甚至于拄着拐棍或坐着轮椅。远去了!风华正茂、齿白唇红的青春靓丽,归来已是满脸沧桑的花甲人;远去了!昼夜机器轰鸣、热火朝天的生产场景荡然无存,眼前的旅游区,在见证着军工厂的兴衰;远去了!崮乡留下的只有亲历者怀旧的情愫,知情人的酸甜苦辣咸。在那巨幅伟人像前,不时有人驻足留影。我们都是因为毛主席的大手一挥:备战备荒为人民、好人好马上三线,走进了崮乡,把青春最为美好的时光留在了这里。</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隆重热烈的开幕式后,三线军工战士们演出了精彩的文艺节目。当年的三线建设,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孕育了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今天,三线人忆三线,铭记三线历史,传承三线文化,弘扬三线精神,再次为三线放歌。在蒙山高、沂水长的悠美乐曲中,演岀拉开帷幕。中国军工艺术团先后表演了独唱沂蒙山小调,以及器乐合奏等一系列精彩节目。而当演岀结束时,现场全体人员起立,人们挥舞写有各三线厂名的红旗,饱含深情地齐声高唱歌唱祖国,将开幕式的气氛推向了高潮。</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走岀大礼堂,我们来到旅游区的南面山坡上,临沂大学乡村振兴学院室内羽毛球馆内,正在举办全国三线人书法、绘画、摄影、文物资料展出。这次征集的数百幅作品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各具特色,或行云流水,或古朴苍劲,或浓墨重彩,或淡雅素心,充分反映了书画家和摄影家们昂扬的精神、高雅的情趣和丰厚的修养。作品挖掘三线建设内涵,赓续红色血脉,弘扬沂蒙精神和三线精神,让人们在欣赏和品味艺术作品的同时,不由地赞叹三线军工,真是藏龙卧虎之地!</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午饭之后,我们又到岱崮地貌地质博物馆参观。这里,利用了当年民丰机械厂的生产车间,是在保护兵工遗址上开发建立的博物馆,属国内第一个洞穴式博物馆。它通过实物、图片、文字、视频、模型等多种形式,以及导游形象、生动的讲解,对三线军工建设历史,岱崮地貌的形成,沂蒙红嫂精神,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以及著名的南北岱崮保卫战和龙须崮暴动等革命战争历史,做了全面系统的介绍。尤其是重点展示了山东小三线建设企业的前世今生、发展历程及社会贡献,再现时代记忆,彰显三线建设者们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精神。博物馆的珍贵资料,奉献给我们一场亲切的视听盛宴。</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山洞内,当见到山东八0二厂的情况介绍和产品包装箱等实物时,一下又将我带回到大盅子山下。那年十七八,青春正芳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我们沂南二十名上山下乡知青,被分配到离此不远处的八0二厂,开启了自己的工作经历。当年,国家在我们沂蒙山区等地的山沟里,建立了小三线军工企业。这些特殊时代的特殊企业,曾经辉煌一时。然而,随着时代变迁,世界形势的变化,这些为国防事业做岀过卓越贡献的企业,如过眼云烟,至八十年代开始逐渐衰落,先后搬迁岀了大山,产品实行军转民,企业不得不改制乃至破产。这段历史,已逐渐湮没在历史长河里。如今的年青人,已不知三线为何物。但是,作为亲历亲为者,曾经在那里洒过青春汗水的无数军工人,对当年的一切,如今想来历历在目。</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崮乡难忘的景,是一生挥之不去的情。目之所及,皆是回忆;心之所想,皆是过往。我们的青春岁月一去不返,但崮乡永远还在,我们的记忆还在,军工人的情谊还在。夜朦胧,明亮的灯火照亮了崮园。露天大舞台上,军工艺术团继续在用舞蹈、诗朗诵、歌唱等形式,歌颂着三线军工生活。次日,还将有三线军工文化交流会、红色崮乡游、岱崮蜜桃采摘等一系列活动展开。行色匆匆,我们无睱多看,依依不舍地踏上回程路。</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走马观花,一天未停。秋风拂面乘兴去,星月当空如意归。再次行走在崮乡,重温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一路上回味不已。从青春年少到年过花甲,我们这一辈,都已经到了夕阳红的年龄。一路走来,蒙山沂水不会忘记,红色土地上有我们深深的足迹;祖国不会忘记,一代军工人为今日繁华盛世做岀的贡献;我们这些亲历者更不会忘记,在三线军工度过的那段岁月!</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