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三届》编纂工作座谈会纪要

溪琴叟

<p class="ql-block">  “桐梓中学老三届”编纂工作座谈会纪要</p><p class="ql-block"> 2023年8月26日,桐梓中学老三届初、高中部分同学聚集在魏美君同学家,对《“老三届”书籍编纂工作方案》和"老三届”书籍的目录”进行了讨论审议。对“目录”中有关篇目的撰写以及同学来稿和图片的收集等工作作了分工。</p><p class="ql-block"> 经过讨论,大家认为:“老三届”是一个特殊的,绝无仅有的历史现象,把“老三届”同学的人生经历记载下来,整理成书,很有意义。是大多数同学的愿望,也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同时也应看到,编书工作十分繁重复杂,存在很多困难,同学们都是年逾古稀的老人了,年老体弱,记忆衰退,行动不便。编纂工作客观上存在无经费支持,缺人手、差资料等极大的困难和问题。所以,应该动员更多的同学积极参与,倡导大家都来尽一份心,出一份力!</p><p class="ql-block"> 大家认为,这本书,应该类同于史志的编纂,必须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而又与史志有所区别。最主要的是把“老三届”同学的经历总的脉络记录下来,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应该祥略得当,该祥则祥,能祥则祥。对那些确实记忆不清、无从考证的事例,能简则简,可略则略,而不必刻舟求剑,椽木求鱼,吹毛求疵。不必追求完美无暇。</p><p class="ql-block"> 大家认为:应该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宏扬社会的主旋律。编书写志,必须拥护党的领导,遵守国家宪法和法律,应该维护社会的公序良俗。力求把“老三届”同学历经磨难而不甘堕落,励精图治,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积极向上,努力奉献社会的精神和不平凡的人生体现岀来。</p><p class="ql-block"> 经过讨论,议定下列事项:</p><p class="ql-block">(一)成立组织协调小组(同学部分)</p><p class="ql-block"> 组长:魏美君</p><p class="ql-block">副组长:庞福云 罗玉书 赵家𤧥 饶生敏</p><p class="ql-block">成员:李明方 李会龙 黄光荣 冯培金 张绍益</p><p class="ql-block">王晓东 龚广渊 周顺容 段昌培 曾庆明 章金庆 </p><p class="ql-block">杨长生 罗尚华</p><p class="ql-block">组织协调小组职责:</p><p class="ql-block">1. 定期召集会议(暂定目前每月召开一次),制定方案,安排工作,督促进度。</p><p class="ql-block">2. 联系县政协文史办公室。联系协调各届各班同学。</p><p class="ql-block">3. 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成立编委会</p><p class="ql-block"> 主编 李明方</p><p class="ql-block">副主编 龚广渊 张绍益 杨敏修 黄光荣 李会龙</p><p class="ql-block">常务编辑 庞福云 王晓东 饶生敏 曾庆明 章金庆 段昌培 罗尚华</p><p class="ql-block">编委会职责:组织稿件(包括图片资料),撰写稿件,同学们来稿的初审。</p><p class="ql-block">座谈会还讨论了当时县内的其它中学如松坎中学、复兴中学老三届情况如何纳入本书内容,如何向松中、复中老三届同学征稿等问题。</p><p class="ql-block">会议主持人 魏美君</p><p class="ql-block">会议记录 罗尚华</p><p class="ql-block">纪要整理撰写 龚广渊</p><p class="ql-block">参会人员: 魏美君 李明方 黄光荣 李会龙 </p><p class="ql-block">张绍益 杨敏修 段昌培 章金庆 杨长生 罗尚华</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附:《老三届》目录及初步分工</p><p class="ql-block">序一、序二.....</p><p class="ql-block">第一部分 概述</p><p class="ql-block">(-)桐中沿革简介 (杨敏修负责撰写)</p><p class="ql-block"> (二) 1965. 9 -1978大事记 (杨敏修负责撰写)</p><p class="ql-block">(三). 老三届学子的历程</p><p class="ql-block">(1)1966年文革开始时桐中的基本情况(考虑到六八届同学是1965年9月进入学校的,所以基本情况的起始时间可以以1965年9月祘)。校园、校舍、校内机构设置,班级设置,校长、副校长、党支部书记、教导主任、总务主任、教职员工名录。分班级的同学名录。</p><p class="ql-block">(黄光荣负责撰写)</p><p class="ql-block"> (2)文革中的桐中老三届</p><p class="ql-block">a. 停止高考,县工作组进校,文革开始;</p><p class="ql-block">b. 校文革委员会;</p><p class="ql-block"> c. 破四旧;</p><p class="ql-block">d. 大串联;</p><p class="ql-block">e. 复课闹革命</p><p class="ql-block">(李明方负责撰写)</p><p class="ql-block">(3)上山下乡</p><p class="ql-block">a. 上山下乡的起源</p><p class="ql-block">b. 上山下乡学生名录,分布地点</p><p class="ql-block">c. 回乡知青</p><p class="ql-block">d. 回城之路(参军、工农兵大学生、招工、其它途径)</p><p class="ql-block">(张绍益负责撰写)</p><p class="ql-block">(四)老三届同学的人生经历简述</p><p class="ql-block">1. 文革结束后恢复高考,77年录取的同学名录,78年录取的同学名录,以后年度录取的同学名录。</p><p class="ql-block">2. 五大生、带薪进修补文凭,各种高职院校。</p><p class="ql-block">3.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老三届同学工作情况(职业分布)、生活情况等的简述。</p><p class="ql-block">(李明方 庞福云负责撰写)</p><p class="ql-block">4. 夕陽红(退休生活)</p><p class="ql-block">(李会龙负责撰写)</p><p class="ql-block">第二部分 人物特写篇</p><p class="ql-block">主要记述各行各业有突出建树的优秀同学。以及典型特殊人物。</p><p class="ql-block">由同学们推荐,经组织协调小徂审定人选。由人选自愿提供资料,编委会指定人员撰写或由人选本人撰写交编委审定。</p><p class="ql-block">(这部分工作由龚广渊 李会龙 曾庆明负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三部分</p><p class="ql-block">同学们撰写的回忆录等文稿,以及诗词歌赋稿,各种图片、影像资料</p><p class="ql-block">这部分工作由魏美君、庞福云、黄光荣、罗玉书、赵家𤧥、罗尚华等同学负责收集。</p><p class="ql-block">来稿仍采用两种途径收集,一是建立邮箱,电子文稿可投入邮箱;二是同学们撰写的稿件,打印后邮寄或面交上述同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跋</p><p class="ql-block">编后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