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原创 三余字画 三余字画 2023-07-03 17:40 发表于山东</p><p class="ql-block">我们常说“人书俱老”这句话,但是好像很多人对这个词不太理解,“人书俱老”说的并不是年龄越大书法越精,就像王羲之写《兰亭序》时才30多岁。</p><p class="ql-block">而是追求一种天然通会的境界,能将心中所想书写于笔端,做到“从心所欲而不逾矩”,气韵上也不是以激烈跌宕为主,主要展现平淡幽雅之风。</p> <p class="ql-block">写出“复归平正”之妙,代表了书法的最高境界,例如文征明晚年的书法就是“人书具老”的代表,他的书法曾取学李应祯,后来师法晋唐等各代名家。</p><p class="ql-block">例如钟繇、“二王”、苏轼、米芾等人,用笔秀劲舒润,字体结构端稳大气,有着深厚的古人法度,因此相较于同时代唐伯虎的飘逸纵横。</p> <p class="ql-block">文征明用笔更加沉稳凝练,因此练他的字不会逐渐产生虚浮感,气格宁静温和,有着文人墨客的儒雅俊秀之感,被后世誉为明代书坛“第一人”。</p><p class="ql-block">成为后世争抢模仿的对象,在文征明生平中,有一件作品曾让他写了不下百遍,苦苦练习了60年,终于在70多岁时写出最精妙的一版。</p> <p class="ql-block">这个作品就是《四体千字文》,此作写于明朝嘉靖丁未年间至嘉靖庚戌年间(1547年—1550年),前后总共耗时了四年时间,单字大小约为1.2厘米。</p><p class="ql-block">卷中包含了楷、草、隶、篆四种字体,笔笔精准醇厚,尽显古雅之气,墨色的阴阳变化和谐舒润,展现出“至真至纯”的美学理念。</p> <p class="ql-block">因此明代文学家王世贞曾在《艺苑卮言》中评价曰:“(文征明)所书《千文》四体,楷法绝精工,有《黄庭》、《遗教》笔意,行体苍润。</p><p class="ql-block">可称玉版《圣教》,隶亦妙得《受禅》三昧,篆书斤斤阳冰门风,而楷有小法,可宝也”,在王世贞看来此作就是一件“翻版”《圣教序》。</p> <p class="ql-block">因为文中涉及了四种书体,技法较为丰富,能让学书者在一卷作品中,循序渐进的学到多种字体,尤其是卷中的小楷更是达到了“教科书”级别。</p><p class="ql-block">文征明的小楷主要展现欧阳询、“二王”的笔意,似有《黄庭经》的影子,用笔提按分明,点画颇为细致精确,结字也呈现千变万化之势,尽显流美苍润。</p> <p class="ql-block">而文中的草书则有着智永、怀素、黄庭坚的影子,行笔疏而不散,字体疏朗宽博,点画较为紧凑,气势舒畅连贯,有着优雅从容的动感。</p><p class="ql-block">篆、隶之体主要呈现钟繇的高古之感,整幅作品跟晋人相比也毫不逊色,让当代的一些书法专家在临写时拍案叫绝,是文征明“人书俱老”的上乘之品。</p> <p class="ql-block">时常临摹,可以提高我们用笔的精准度,辅助我们理解古人的典雅之气,修养自身的艺术品行,让大家更快进入到“人书俱老”的至高之境。</p> <p class="ql-block">真迹现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之中,经多方努力我们对文征明的《四体千字文》进行超高清复刻,采用博物馆级别,12色超高清微喷复刻工艺。</p><p class="ql-block">对比原作进行1:1还原,卷中字体极为清晰,墨色浓淡以及笔法转变都清晰可见,与原作毫无二致,见此品如见原作,若您喜欢可以点击下方商品链接一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