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p> <p class="ql-block">义和塔拉镇五合村就是响应这样的号召,在文化振兴的道路上探索着……</p> <p class="ql-block">2023年8月20日,在义和塔拉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五合村写村志的老党员程森林同志编录的《知青下乡五合村》与读者见面了。得知此消息后,社会各界人士纷纷来到他的文化小院,来到五合村为老人祝贺。</p> <p class="ql-block">天津知青杨承光先生特意请书法名家王骥老师为程老的文化小院题词。</p> <p class="ql-block">老人们热情的打着招呼</p> <p class="ql-block">知青所在开鲁县空竹表演队也来祝贺,他们手里把玩的空竹,在音乐中随心而欲,大家不觉竖起大拇指!他们丰富老年生活的同时传承着非遗文化。</p> <p class="ql-block">五合村的秧歌队也为《知青下乡五合村》喝彩,用她们手中的扇子摆出“庆知青下乡五合村问世”的字样。</p> <p class="ql-block">多次获奖的歌唱名家方清,用他的经典老歌《欢聚一堂》欢迎各界人士来到义和塔拉!来到五合!</p> <p class="ql-block">上午九点《知青下乡五合村》作者与读者见面座谈会正式开始。</p> <p class="ql-block">原开鲁县人大副主任肖彦德同志主持本次座谈会,一一向大家介绍今天的来宾们。</p><p class="ql-block">开鲁县文学艺术联合会、开鲁县老年文联、义和塔拉镇领导、八家村村委会成员、天津知青代表、本地回乡青年代表等。</p> <p class="ql-block">编者程森林同志向大家赠书</p> <p class="ql-block">五合村支部书记卜祥俊同志致欢迎词:</p><p class="ql-block">感谢各界人士参加本次座谈会,并对大家表示热烈的欢迎。</p><p class="ql-block">《知青下乡五合村》是一部散发着正能量的优秀作品,作者们从多角度,全方位的讲述了那段艰辛的故事,字里行间带着坚韧不拔的信念,带着感人的情怀,带着乡土气息,带着浓浓的乡情。</p><p class="ql-block">程森林同志为此书历尽艰辛,耗时四年之久,终于与读者见面,向程森林同志表示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p> <p class="ql-block">天津知青代表杨承光先生宣读天津知青集体贺信:</p><p class="ql-block"> 欣悉《知青下乡五合村》隆重面世,我们全体天津知青满怀感恩之情向编著者程森林先生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敬意!并向五合村的父老乡亲们致以最亲切的问候!</p><p class="ql-block"> 感恩在卜祥俊书记带领下,五合村的两委班子及全体乡亲们对知青的关爱和对编印此书的大力支持与帮助!</p><p class="ql-block"> 《知青下乡五合村》是一部积极向上的回忆录,也是一本很有研究价值的精神文化产品。她的问世凝聚着知青与村民的深厚情谊,凝聚着“古稀知青”们通过回忆当年在村里与乡亲们共同生活的年月,为“五合村志”添加了不可或缺的一笔,当然更凝聚着编著者程森林先生呕心沥血所做出的一切努力!意义深远,永载史册!</p><p class="ql-block"> 感谢在镇政府大力支持下五合村准备举办《知青下乡五合村》发行座谈会。我们本应出席会议,与诸位领导、编著者以及诸位朋友一起追忆以往,畅谈体会。遗憾的是,由于我们个人的种种原因,无法前往。在此,我们表示深深的歉意!并最热烈地预祝大会胜利召开并取得圆满成功!</p><p class="ql-block">借此之际,向为此书做序和前言的方刚先生和靳长昱镇长表示衷心的谢意!</p><p class="ql-block"> 祝愿各位领导和故乡的亲人们,身体健康!万事如意!</p><p class="ql-block"> 祝福五合村风调雨顺,年年都是丰收年! </p><p class="ql-block">原五合大队天津知青</p><p class="ql-block">马文茹 孙锡隆 李 静 许继红</p><p class="ql-block">许铁红 乔秀玲 张 敏 张智群</p><p class="ql-block">罗仲源 姬显文 赵钟萍 赵淑华</p><p class="ql-block">杨培志 孟广琴 于香玲 赵泉明</p><p class="ql-block">孟广玉 杨承光 刘海岩</p> <p class="ql-block">义和塔拉镇副镇长于闯同志宣读北京知青集体贺词:</p> <p class="ql-block">尊敬的各位领导</p><p class="ql-block">尊敬的程森林大哥</p><p class="ql-block">各位来宾大家好!</p><p class="ql-block">首先热烈祝贺《知青下乡五合村》隆重面世!诚挚的感谢靳长昱镇长和方纲先生为本书做前言和序;</p><p class="ql-block">感谢五合村党支部书记卜祥俊及两委领导班子成员的支持;</p><p class="ql-block">感谢程森林同志为组织编纂此书所做出的卓越贡献和积极努力;</p><p class="ql-block">感谢各位知青作者的大力支持;</p><p class="ql-block">在此也感谢所有为此书默默奉献的同志们朋友们。</p><p class="ql-block">《知青下乡五合村》作为历史纪实成为五合村志的一部分将永远载入五合史册,为五合村志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p><p class="ql-block">《知青下乡五合村》的出版真实再现了北京、天津、开鲁和回乡知青下乡锻炼,与五合乡亲们同甘共苦,血浓于水建设五合的生活纪实,对研究知青下乡运动,正确评价知青对中国的现实意义具有一定实际意义。</p><p class="ql-block">作为第二故乡的五合人,我们感恩是五合一方热土养育了我们,是勤劳质朴善良的民风滋养了我们的心灵,在与乡亲们同甘共苦的劳动生活中建立了深厚的感情。</p><p class="ql-block">同时我们也庆幸:五合知青在广大知青下乡运动中面对艰难困苦穷乡僻壤,他们没有给知青,给五合抹黑,他们是知青中的佼佼者,对落后农村起到了健康积极作用。他们在艰难困苦面前没有屈服,磨练了他们意志,铸就了他们坚强的品格。为五合建设和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促进了城乡的交流、发展与融合。</p><p class="ql-block">北京天津知青的到来,影响了五合的下一代,在当年信息闭塞的年代为五合孩子们幼小的心灵开启一扇窗,拓宽了视野,开阔了眼界,为他们的日后成长发奋读书报效祖国启蒙。</p><p class="ql-block">在此,感谢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举办《知青下乡五合村》发行座谈会。这次活动我们九名已过古稀之年的北京知青因住院、身体不适,家庭离不开等诸多原因不能前往和大家一起祝贺畅谈深表遗憾。</p><p class="ql-block">最后预祝座谈会圆满成功!</p><p class="ql-block">祝福五合的明天更加美好!</p><p class="ql-block">祝福乡亲们身体健康!阖家幸福!蒸蒸日上!</p><p class="ql-block">原五合三队插队北京知青:胡丽华、张希荣,徐立伟、崔丽红、许君、史德宝、赵庆来、高子龙、金树清</p> <p class="ql-block">《知青下乡五合村》编者程森林同志:</p><p class="ql-block">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帮助我的朋友们、同志们表示感谢!</p><p class="ql-block">详细介绍编辑过程,知青们纷纷写回忆录提供稿件照片,方刚老师写序、李振生老师帮忙审阅、提建议意见。卜祥俊、刘毅莹、刘根玉、王丽娜为此书打印、校对等。义和塔拉镇政府镇长靳长昱同志,在第一时间阅读此书手稿后,认为非常有历史参考价值,欣然书写了前言,并为此书的印刷进行了多方协调。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知青下乡五合村》终于与读者见面。</p><p class="ql-block">同时讲述了真实故事:</p><p class="ql-block">1、守纪律、有强烈责任感的好知青乔秀玲。</p><p class="ql-block">2、对集体事业有高度责任感的高子龙。</p><p class="ql-block">3、乐于奉献为大队无偿买拖拉机二套轴承的胡丽华。</p><p class="ql-block">4、为集体事业勇于奉献的赵钟萍、罗中源、赵培。</p><p class="ql-block">5、当年知青们的部分入党申请书,知识青年坚持信仰理念,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决心在贫瘠之地奉献青春汗水 。</p><p class="ql-block">以上这些事迹和内容虽没收录到回忆录中,但他们的感人故事将让世人所铭记,永载五合村史册。</p> <p class="ql-block">开鲁县文联主席于洪君同志:</p><p class="ql-block">这本回忆录就是知青那段懵懂的青春、虽苦犹甜的岁月和历史痕迹的真实写照,留下了乡愁,歌颂了新时代,他不仅再现了五合村、也再现了和平公社、开鲁县当时的的生产生活场景,具有一定的历史史料价值。</p><p class="ql-block">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老知青是开鲁的财富,他们定会丰富开鲁人的业余文化生活。</p> <p class="ql-block">天津知青于学勤先生:</p><p class="ql-block">当年我们接到通知后便坐车往目的地赶,到通辽站了,我们问:到了吗?回答:没有!我们心凉了;继续走,到了开鲁站,我们又问:到了吗?回答:没有!我们的心更凉了;再走,到了和平公社,我们喊到:这回到了吧?回答:没有!我们的心已经凉透了!还得走,到村了,这回到了!下了马车,看到当时的农村的条件,都是我们没想到的苦。但是,我们当时非常的爱国爱党,在这里艰苦奋斗,正是有了这里的锻炼为我们今后工作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干什么都不怕苦,不怕累了。</p> <p class="ql-block">开鲁县文化馆老馆长王才先生:</p><p class="ql-block">《知青下乡五合村》全面真实的反映了在特定历史时期,广大知青响应毛主席号召,离开城市,上山下乡,与农民融为一体,亲如一家,共度艰苦岁月,在风雨中锻炼成长的历程。</p><p class="ql-block">程森林先生年近古稀,身为农民,坚持数年,编撰了内蒙古全区第一本汉文版的村志,继而又担起了《知青下乡五合村》的编录任务,从通联、收集、整理到编辑,从校对送审、筹资到印刷,非常辛苦,终于修成正果,完成了多年的心愿,是我学习的榜样。</p> <p class="ql-block">开鲁县老文联李振生先生:</p><p class="ql-block">程森林同志是地道的农民,长期生活在农村,当过村会计和生产队长,接触过知青下乡的那段历史。他邀请在和平公社下乡过的知青和回乡青年撰写回忆录,编纂成书,向世人告知那段历史。程森林自己揽下责任,向世人和后代告知,知青下乡运动的真相。</p><p class="ql-block">这次座谈会的举办,是对程森林同志的义务工作的肯定,也是弘扬正能量的工作,更是对义和塔拉镇精神文明工作的推动。</p> <p class="ql-block">开鲁县老文联张会刚先生:</p><p class="ql-block">特殊的年代,特殊的经历,改变了人生轨迹,那时知青生活的艰难,劳动的辛苦,纯洁的友谊,经历插队、返城,磨炼成长,是一代人青春的集体回忆,生活虽然艰苦,但乐观知足。《知青下乡五合村》让我感动,感动于知青间纯洁的情谊,像《一封家书》;感动知青与百姓朝夕相处结下的深情厚谊;感动程森林老师的责任感,和传承精神</p> <p class="ql-block">开鲁县冯姨爱心团创建人、知青代表冯占荣女士:</p><p class="ql-block">我和知青们是同龄人,在村里两年,和知青们同学习、同劳动、同娱乐,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记得当时为了活跃农村的文化生活还组建了文艺宣传队,比如扭秧歌,排歌剧等。</p> <p class="ql-block">镇关工委常委副主任、老干部支部书记郭晓彬同志:</p><p class="ql-block">程森林同志多年来写村志,收集老物件,又编著了《知青下乡五合村》这本,很让人敬佩。</p><p class="ql-block">知青下乡五合大队,不但锻炼了知青,同时也对城乡交流,信息沟通,文化传播发展,社会风气转变,和基层班子建设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知青们有的担任大队领导,有的担任生产队领导,也有教书育人和赤脚医生的,给当时的农村融入了新鲜血液。</p> <p class="ql-block">八家村书记张立斌同志:</p><p class="ql-block">在我任职期间,有几位当年的知青分次回来看望家乡,50年来家乡的变化惊人,他们都是感慨万千,从原来的土房、马车,到现在的砖瓦房、小轿车,知青们很欣慰。</p><p class="ql-block">对当年参加家乡建设的知青们表示感谢,也希望回来看看第二故乡的变化。</p> <p class="ql-block">参加本次座谈会开鲁县老文联的张国恩先生,张慧中女士,姚万辉先生,和原八家村书记刘万义同志也都做了激情发言。</p> <p class="ql-block">杨承光先生发自肺腑的说:</p><p class="ql-block">一是感谢,感谢程森林先生古稀之年记录了知青下乡五合村这段历史,整理印刷了《知青下乡五合村》这部书,同时也感谢义和塔拉镇政府、五合村,以及开鲁县相关部门领导的大力支持,让我们重温故乡情,铭记感恩心。</p><p class="ql-block">二是感恩,知青下乡五合村这段历史是当年上山下乡运动的一部分,是特殊时期的产物。那个年代五合村并不富裕,接纳了我们无疑给本来就不富裕的村民增加了负担,乡亲们毫无怨言。可以说那些年是五合人养活了我们,五合村永远是我们第二故乡。</p><p class="ql-block">三是希望,党的二十大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作出重大战略部署。乡村振兴不但需要物质富裕,而且需要精神富有,乡村的发展只有坚持经济与文化“两条腿”走路,才能更加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希望五合村文化建设有更大的发展,期待义和塔拉镇的乡村有更新风貌,建成宜居宜业的和美家园。</p> <p class="ql-block">老人们一个共同的目标,呼吁社会各界重视传统文化,希望老物件、珍贵的历史资料等得到关注和认可,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发挥余热带动大家!为开鲁县的文化事业做贡献!弘扬中国传统文化!</p> <p class="ql-block">座谈结束,大家在五合村合影留念,相聚总是短暂的,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更是难得。</p> <p class="ql-block">感谢带病主持座谈会的肖彦德同志,风趣幽默的主持给座谈会添彩;感谢与会人员的参与;感谢开鲁县融媒体记者的报道;感谢义和塔拉镇党委、政府的支持!</p> <p class="ql-block">大家共祝五合村的各项发展蒸蒸日上,义和塔拉镇的乡村振兴更上一层楼,开鲁县的明天更加美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