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从摆贝苗寨下山我们直奔大利侗寨。两地距离不远,但是弯弯绕绕大约耗时一小时达到目的地。</p><p class="ql-block">大利侗寨依山临水,每间隔几十米的小溪上架一座风雨桥,桥上每块坐板都浸润了岁月的痕迹,老人穿着日常的民族服饰,坐在桥上,拿着牛角挑子正在织着花带,偶尔旁边几个老人静静坐着或是聊着家常,桥下溪水潺潺,清风徐来,真是一个夏日乘凉摆龙门阵的好地方。鼓楼是这个村的地标建筑,也是村中心点。整个村落的老房子保存得如此完好,很是难得。村后翠竹和古树环绕,空气清新。最有意思的是,这个村的泉眼很多,且泉水沁凉,从鼓楼后面的观景台到下面粮仓库,一路泉眼咕咕流淌。</p> <p class="ql-block">看完这些建筑,我已分不清侗族建筑和苗族建筑的区别了</p> <p class="ql-block">这织腰带的场景,阔别几十年了。小时候跟着村里的老人学过,因为线股多,精细度高,挑来挑去,一天下来已是眼花缭乱,只好作罢。而这些视力逐年下降的老人是怎么做到的呢?</p> <p class="ql-block">花带子成品,做工很不错,八十块钱一根,对于纯传统手工而言价格非常便宜了,这么一根带子,我至少要花一周还不一定做得出来,并且无法保证美观。可现在也用不上腰带,还是忍住了。或许因为“实用”,让很多非遗无奈退出了我们的视眼。</p> <p class="ql-block">鼓楼,应该相当于现在的村委会,是以前村里议事和举办传统仪式的地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