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江南之美 ,一个秀字。而秀美之源,全在于水。江南的水,星落密布,大到钱塘江,富春江、兰江、新安江、瓯江、太湖,中到西湖、瘦西湖,千岛湖、西溪湿地,小到每一个园林、每一座村落中的小湖小溪,水无处不在、无水不秀。无法想像没有水的江南,会是怎样一番景象。我在武汉土生土长,武汉人以大江大湖为荣,长江汉江穿城而过,将城市一分为三,形成三镇。武汉的东湖比杭州的西湖还大,而且是天下闻名的百湖之市,淡水资源全球城市排名第三。因此武汉人在水上面常有老子天下第一的豪情。武汉人的这种自恋自有它的道理,自豪也是应该的,但较之江南的水总是觉得少了一点味道。江南的水对它的每一座城市来说 大都不太大,而是该大则大,该小则小,依城而生,因村而活,把自己恰如其份地融入城市景观和村落景观,既滋润了江南美景,又将诗与远方和百姓生活完美融合在一起,处处是水,满眼是秀,感觉这就是上天的眷顾,将天上才有的仙水撒到了人间,这大概就是江南人特有的灵秀气质和吴侬软语形成的主要缘由吧!</p><p class="ql-block">出于喜爱与好奇,我们踏上了对江南之水的探微之旅。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把一路上的所见所闻讲给大家听。</p><p class="ql-block">今天先讲第一部分——大江之水:一江春水向东流。</p> <p class="ql-block">从武汉驱车500多公里,我们首先来到了江南的主要水源钱塘江的南源处。它处于浙江衢州市开化县群山环抱 之中 ,少有人车。由溪水汇聚而成的江水在这里像一匹绿色的绸锻,静静地躺在那里,纹丝不动,几乎看不出水的流动。偶尔有水乌掠过水面越发显得静谧。在阳光的照射下,四周的青山和两岸的树木清晰地倒映在水中 ,显得特别的通透,正所谓“翠峰青松绿水绕,流水清澈如镜面”。白云、蓝天、绿水、群山,在这里形成了一幅精美的油画,再加上山里边特有的甜甜的空气味道,让人有一种十分治愈、沁人心脾的感觉。</p><p class="ql-block">钱塘江在衢州段称为衢江,衢州古城面江而建,始于东汉,至今已有1800年历史。徜徉其中,只见雄壮的古老建筑水亭城门与衢江相连,因水而名。坊间传说:“站在城门楼上往西远看,城门楼,卷雪亭和江水,门亭水三点一线。倒过来读,就是水亭门。”水停门,当地老百姓也把它解释为水只能停在城门外,不能让水进城的意思。天王塔在江边高高矗立,是古城标志性建筑,它历史悠久,据说比古城的历史还长。所以当地有“先有天王塔,后有衢州城”的说法。它就像衢州的保护神,千百年来一直保护着这里的人民幸福平安。衢江从衢州城穿城而过,江面比较开阔(当然和武汉的长江比起来,只能算是小河),因少了青山的浸染,绿意也减少了许多,但仍不失清澈。江水缓缓流过,仿佛在述说着这个因水而建的古城船楫竞渡、商贾纷沓、渔舟唱晚的过往烟云,让古城在它的日夜怀抱中显得岁月感十足。古城内是新建的历史文化街区,大都是商业门面,颇显繁华。36处历史建筑散落其间,有庙宇、宗祠、会馆、传统民居。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孔子后人北宋末间逃难来到这里定居,修建了全国仅存的2座孔氏家庙之一的南孔家庙,使孔学盛行于此,至今每年在孔子诞辰日,都会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游览孔庙,让我们感受到了徽州人知书达礼、兼济天下的深厚文脉传承。</p> <p class="ql-block">钱塘江自衢州一路朝北向东 ,经杭州、嘉兴、绍兴,由宁波入海,全长500多公里,其水域面积5.5万多平方公里,占到了浙江陆域面积的50%,是浙江名符其实的母亲河。我们探江的第三站是富春江、新安江和兰江的汇合处三江口。这三江其实都是钱塘江在不同江段的不同称谓。由于太阳还未出来,这里的江水就完全是另一幅模样,广阔的江面看起来空濛濛的,水上的桥、远处的山、山上的村全掩映在时淡时浓的水雾之中,若隐若现,飘飘欲仙,典型的江南烟雨景像,再现了元代诗人张养浩“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的意境。在这里,建德市建起了东起富春,西至严州,北倚子陵,南临富春,长22公里,宽10余公里,坐拥三江交汇口228平方公里天然山水之地的江南秘境旅游度假区。</p><p class="ql-block">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并未深入其中,而是来到了钱塘江上的第二座古城,有着1800年历史的梅州古镇(古称严州府)。有诗云:三江烟兩霾,半朵梅花开”。梅花古镇地处新安江、兰江和富春江交汇处,北倚乌龙山,南临三江口,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三条江水相通给这里的繁华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正所谓“三江繁华驿,千年梅花城”。严州府曾与杭州府比肩,地位十分突出。古镇因梅花而得名,历史上的严州府城墙,当时在沿江的一段砌筑成了半朵梅花形状,因此这里被称为半朵梅花城。“天下梅花两朵半,北京一朵,南京一朵,严州半朵”说的便是历史上的这段佳话。这里因地灵而人杰,范仲淹、陆游曾在此任职为官,李白、孟浩然、杜牧也曾来此游历山水,留下过诸如“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的美丽诗篇。登上傲立江边的古城城墙,望着城内如织的游人、林立的店铺和城外的绿水青山,耳边响起“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诗句,一种千帆过尽、山川易形、迥然古今的怀古之情油然而生。</p> <p class="ql-block">富春江以它好听的名字和黄公望名贯古今的“富春山居图”,很早就吸引我想去一睹芳容,这次终于好梦成真,来到了这里,游览富阳段。先是坐在游船上游江,沿途风景果然名不虚传,近处是绿油油的江水,远处是形态各异的秀丽青山,很有一点小三峡的味道。游船婉延前行,随着景色变化,不断给游客带来视觉惊喜。随后下船上山,登高望远 ,只见宽阔的江面波光粼粼,一江春水款款向东。群山之中,几处不大的村落错落有致地座落其间,在满山青色中闪动着好看的徽州白。江面上不时驶来的航船,在阳光映照下,船尾泛起长长的涟绮,镜头感十足。曾读过南朝文学家吴均的千古名作《与朱元思书》,其中“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的描述,让我们此刻产生了下水放纵一下的强烈欲望。</p> <p class="ql-block">我们探江的最后一站,是八百里瓯江的丽水市莲都区碧湖镇和大港头镇段。来到丽水市莲都区大港头镇,穿过镇口的大榕树,往前走不多远,就来到了瓯江边。抬眼望去,一幅风光旖旎隽秀的美丽山水画便在眼前铺展开来:近的水、远的山、绿的树 ,白的墙 、黄的滩,都仿佛统一按照雅致清新秀丽的设计,搭配得那么协调,多一分少一寸都不行,一切都是刚刚好,堪称“秀山丽水”的缩影,让人惊叹!在这里可以早看轻烟笼秀水,晚看霞光照渔舟 ;可以走古村观古榕,逛古街踏青石;可以推窗赏水,也可以听雨煮茶。是一个让人发呆放松的绝好地方!这里的通济堰,始建于公元505年(南朝萧梁天监四年),是世界最古老的水利设施之一、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直到今天它还在正常发挥着调节水利的作用,造福这里的人民。看着古堰分流有序、浪花飞溅的河床,让我们对先人们高超的智慧和惊人的技术心生敬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