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03年,隐没千年的南朝古刹——定林寺在江苏南京重见天日,那里埋藏的不仅是一座古迹,更有一脉文思。因为在一千五百年前,南朝时期的文学理论家刘勰就是在定林寺创作了一部纵览古今、历久弥新的中国文章学元典《文心雕龙》,留下了一把打开中国文学宝库的钥匙。</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夫文心者,言为文之用心也。”‘文心’就是文章的用心、立意,‘雕龙’则指写作要像雕刻龙纹般细腻,才能够创作出有体有用的好文章。”</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文心雕龙》都写了什么内容?有哪些“写作干货”值得借鉴?1500多年前的“高分写作秘籍”,快来学习一下吧!</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一、好文章的标准是什么?</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如何写好文章?</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风骨》篇中,刘勰论述了好文章的基本要求。在《文心雕龙》之前,“风骨”多用来形容人的精神面貌,刘勰将将“风”与“骨”凝结为完整的文论范畴,提出“故辞之待骨,如体之树骸;情之含风,犹形之包气”,认为文辞情采应该同君子一样有骨力和气概,文辞表达精当,情感抒发要昂扬爽朗。</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二、全书用50个“赞”划重点</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各种文体都能找到写作“方法论”</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本书有一大亮点——每篇结尾都有一段“赞”。它和当下大家所理解的“点赞”不同,是刘勰对内容要义的总结,普遍采用四言八句的形式,如诗歌般富有美感。例如《指瑕》篇的“赞”中说道“羿氏舛射,东野败驾”,八个字包含了两个典故,借此说明即便再有才华的人,稍不注意也会出差错,因此人们在创作中应当秉持谨慎的态度。</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三、写作巨著匡正天下“文心”</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对文学创作和批评产生深刻影响</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7岁时,刘勰梦到天上布满锦绣般的彩云,彩云可以理解为天的文采,说明他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才性;30岁时,刘勰又梦到自己手捧礼器,跟着孔子往南行,这表示他有着继承儒家“经世致用”这一文道传统的想法。刘勰的两个梦,一个是“为文”的愿望,一个是对孔子的追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正如他在《序志》中所写,“是以君子处世,树德建言,岂好辩哉?”刘勰由此精研“文心”,建构起一套文学创作和批评的理论体系,这正是其“树德建言”的成果,亦是其倾注一生的梦魂所系。</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好书推荐</b></p> 索书号:1206.3/7<div>内容简介:全书以3万余言,论及30多种文体,全面探讨文学创作、批评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开中国文章学之先河,被奉为“作者之章程,艺林之准的”。</div> 一座古刹,时隔千年重现;一部典籍,让古今“文心”相通。让我们共赴一场文学、文采之梦,在“夫文心者,言为文之用心也”的千古文思中,体悟刘勰如何用一生熔炼“文心”,为后世指明“立文之道”。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如果您喜欢我们的分享,欢迎扫码加入“许图云学堂”线上推广平台</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