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用“孩子的方式”解决自己的问题

秋叶

<p class="ql-block">  “我走的路,比你过得桥多,我吃的盐,比你吃的米多 ”这是过来人经常炫耀自己阅历深的口头禅。</p><p class="ql-block"> 不可否认,无论是从阅历还是处事经验,家长比孩子都具有着不可比拟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孩子那些小花招和小聪明,自然入不了家长大人的法眼,因为看不上,不放心,我们总习惯于用大人的经验和办法,给孩子指导甚至包办,来处理一些孩子遇到的“小儿科的孩子问题”。</p><p class="ql-block"> 效果如何呢?</p> <p class="ql-block">  这让我想起儿子小时候的一件趣事:</p><p class="ql-block"> 五年级的孩子,不大不小,正是能折腾的时候,仅仅一个卫生小组长,他们班已经换了好几任。为什么?老师不在,指挥不动呗。敷衍了事是轻的,经常捣乱很正常,中间开溜的已经习惯,打扫卫生学校检查不合格,经常挨训受气的自然是卫生小组长。所以,愿意干的人越来越少。</p> <p class="ql-block">  儿子第一次当卫生小组长时我印象很深,往常放学早早就回家的儿子,比平时晚了半个多小时还没来,这时家里爷爷奶奶急了,到处去找,赶到学校,只见他和另外一个孩子,抬着垃圾筐在倒垃圾。</p> <p class="ql-block">  回到家里,他一肚子委屈地说,今天打扫卫生,他们组的那些“猴子们”根本不听他的,有的捣乱看热闹,有的早早的逃跑了,他真想把他们狠狠地揍一顿,可自己个小,打不过人家,告老师,老师也不管,说让他自己想办法………(我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p> <p class="ql-block">  看儿子那委屈样,再听他那么一说,一家人都笑了,奶奶说,“告老师,老师怎么能不管呢,老师要给小组长撑腰呀!”。爷爷说:“你明天去再好好给组里的同学说,打扫卫生是为大家,又不是为我 一个人......”小姑说:“他们跑,没有人干,你也不干,老师收拾的也不是你一个人,怕啥”?........</p> <p class="ql-block">  看着大家七嘴八舌,孩子一时也没了主心骨,我觉得是该出手引导孩子了,把孩子叫到一边问:“以前打扫卫生,你捣乱没有,逃跑没有?老师为什么不管,老师要管了还要小组长干什么?今天才第一天,后边那几天怎么办……一番交流和引导,孩子似乎也悟出些什么,抹去一脸的委屈,进屋自己琢磨如何应对的良策去了。</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 , 第三天……以后儿子回家的时间越来越早,问他卫生打扫情况,他说都打扫过检查过了。我问他用什么法子制服了那些“猴子们”,他说的几个法子把我眼泪都快笑出来了</p> <p class="ql-block">  1、课间请客买零食,把他们班最厉害的同学请过来把门,卫生没有打扫完谁也别想跑。谁不听指挥就收拾谁。(收买打手)</p><p class="ql-block"> 2、把经常在学习上得到他帮助的两个哥儿们叫来,约好,如果不帮忙打扫好卫生,就不再给他们讲题帮助学习了。(相互利用)</p><p class="ql-block"> 3、和几个经常捣乱的达成约定,我当组长的时候,你们不要捣乱,你们当组长的时候,我和我的哥儿们也不捣乱,互相给面子。(互不侵犯)</p><p class="ql-block"> 4、谁再捣乱就把名字记下来,告到老师那。扣他们的综合考核分数,评三好和先进的时候提意见。(威胁利诱)</p><p class="ql-block"> 5、课间多出来几次,看看清洁区有没有烟头纸片什么的,有了及时清理,随时保持干净。(以身作则)</p> <p class="ql-block">  我不知道这些馊主意是他想出来的还是谁出的,不过倒也管用,不管怎么说,打扫卫生的问题算是解决了。</p><p class="ql-block"> “知己知彼 百战百胜”,这是孙子兵法的基本谋略,前提是要知己知彼,有针对性的制定符合对象和环境实际的策略。</p> <p class="ql-block">  现在回过头看看我们家长的思路和主意,奶奶的应该告老师,让老师来收拾那些不听话逃避打扫卫生的孩子,这看似合情合理,但不现实,为什么?老师不可能天天盯着学生们的卫生打扫,况且,安排小组长,本身就是老师给予孩子锻炼组织管理能力的机会,如果什么事情,都要老师出马才能解决,那小组长的用处何在?怎么才能有机会自己处理问题,形成能力,况且,这样狐假虎威靠告状维持自己威信的的班干部,是没有出息的,也得不到同学的尊重。</p> <p class="ql-block">  我在启发引导孩子的过程中,之所以问“以前打扫卫生,你捣乱没有,逃跑没有?”,</p><p class="ql-block"> 就是让他自己回忆体会自己当初的逃避心理和顾忌,明白,逃避打扫卫生的学生心理,最怕什么,不怕什么?为什么要逃避?设身处地的换位思考,来有针对性的制定防止“逃避”的办法,比如“收买打手”把门,让想逃走的无路可逃,比如“相互利用”“互不侵犯”“威胁利诱”让逃避者看到,打扫卫生后对自己有好处,而逃避是要付出代价的,划不来。</p> <p class="ql-block">  同时做小组长的以身作则,也给大家起到示范和感召引领作用。这样适合同龄人心理的思维和办法,就是建立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之上,对问题看的准,解决的办法更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和针对性,因此才更具有实用性和有效性。</p> <p class="ql-block">  今天的孩子生活在一个幸运的时代,这个时代比他们的先辈生活的时代有更多的机遇,更好的学习环境,更安定富足的生活。</p><p class="ql-block"> 这个时代又对他们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他们不仅面临着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知识的挑战,而且面临着自我心理能力的挑战,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尤其要经的起竞争和挫折的考验。</p><p class="ql-block"> 每一次的经历都是成长的机会,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的帮助引导固然重要,但孩子的经历更不可或缺,孩子认识问题,解决问题过程的本身,就是孩子学习、锻炼、成长的过程。</p><p class="ql-block"> 我们所要做的多听听孩子的诉说和办法,适时的给予引导和鼓励,只要没有原则性错误,让他自己敢于放手去做!并在做的过程中及时反思,发现问题,完善提高。 只有这样,才能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p>

孩子

老师

小组长

打扫卫生

捣乱

卫生

逃避

打扫

自己

他们